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后I期肩手综合征
2022-08-16甄玉婷杨海波徐朝辉高爱民
陈 颖,甄玉婷,杨海波,徐朝辉,高爱民,任 红,李 轩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康复医学二科,河北 保定 071000)
I期肩手综合征作为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发病主要是因脑血管病发生急剧性病变,刺激了颈交感神经系统,强化了从病变到颈髓的向心性冲动,在脊髓颈段后角内形成病理反射环路[1-2]。临床治疗I期肩手综合征一般通过外界施以干预手段改善患者的血流状态和促进病变神经的恢复[3]。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脑梗死后I期肩手综合征患者可以有效促进病变部位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内径,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4-5]。常规治疗方法多为物理治疗,病情改善相对较缓慢,且部分患者的耐受性较差,甚至放弃治疗,导致上肢功能不能恢复[6-7]。近年来,中医联合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脑梗死后I期肩手综合征的治疗,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为探究常规疗法联合中医疗法的治疗效果,本课题组进行了临床对照试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11月脑梗死后I期肩手综合征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男46例,女54例;左侧偏瘫67例,右侧偏瘫33例。观察组,男52例,女48例;左侧偏瘫66例,右侧偏瘫3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脑梗死诊断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年)》,头颅CT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确诊。肩手综合征诊断参照《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主要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进行确诊。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者;2)生命体征平稳者;3)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对稳定者;4)无误吸、多痰者;5)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1)严重精神障碍者;2)语言沟通障碍者;3)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4)不能全程参与者。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一般治疗:神经内科脑梗死常规处理;良肢位摆放:坐位,腕掌部背伸,上肢下垂支撑于体侧;平卧或侧卧,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必要时用小型腕上翘夹板,避免手腕屈曲;减轻水肿:适当抬高患肢,予肿胀手指向心性按摩、压迫性向心缠绕处理;冷热水交替浸泡肿胀患肢,温水40℃,冷水10℃,先温水浸泡2~3 min,再冷水浸泡1~2 min,每天5~10次。康复训练:予Bobath疗法、作业训练、本体感神经肌肉促进训练法被动-主动上肢康复训练,每项训练每天1次,每次45 min。
1.4.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自拟化浊通络汤结合刺络放血法治疗。化浊通络汤方药组成:鸡血藤15 g,当归15 g,黄芪15 g,地龙15 g,木瓜15 g,茯苓15 g,威灵仙10 g,川芎10 g,桂枝10 g,桑枝10 g,僵蚕10 g,桃仁10 g,赤芍10 g,秦艽6 g,羌活6 g,全蝎3 g。水煎服, 1剂,早晚餐后温服。予刺络放血疗法。主穴:商阳、少商、少泽、少冲、关冲、中冲、肩髃、肩髎、肩井、手三里、曲池;配穴:肩痛者加肩贞、肩前;肩关节活动受限者加大椎;手指肿胀,加外关、后溪。每次取主穴3~5个,配穴1~2个,交替使用,搓揉腧穴,充血后碘伏棉球消毒,三棱针快速点刺,挤压穴位局部滴血5~10滴,消毒干棉球按压止血,隔天1次。连续治疗4周。
1.5 观察指标
1)上肢运动功能:采用FMA-U量表进行评价,0分代表患者肢体不能引起任何反射活动;1分代表可引起部分反射活动;2分代表无停顿完成所有动作,总分66分,分数越高代表上肢运动功能越强。2)疼痛程度:采用VAS量表进行评价,0分代表无任何疼痛;10分代表疼痛剧烈;1~9分代表轻重不同程度疼痛,总分越高代表疼痛越严重。3)生活能力评价:采用MBI量表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2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超声检查三项参数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超声检查三项参数比较 (±s,n = 100)
表1 2组治疗前后超声检查三项参数比较 (±s,n = 100)
注:与治疗前比较, #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组别 时间 肘正中静脉峰值血流速度/(cm·s-1)腋静脉内径/mm对照组 治疗前 8.90±1.90 4.30±0.70 13.70±2.40 3.10±1.30 0.80±0.20 4.50±0.80治疗后 10.70±2.40# 6.50±1.20# 22.70±3.80# 3.60±1.40# 1.30±0.20# 5.80±1.40#观察组 治疗前 9.20±2.10 4.10±0.80 14.10±2.60 3.20±1.40 0.79±0.10 4.40±0.70治疗后 12.10±3.30#△ 8.40±1.30#△ 27.80±4.70#△ 4.30±1.50#△ 1.60±0.10#△ 7.10±1.60#△桡静脉峰值血流速度/(cm·s-1)腋静脉峰值血流速度/(cm·s-1)肘正中静脉内径/mm桡静脉内径/mm
2.2 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s,n = 100) (°)
表2 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s,n = 100) (°)
注:与治疗前比较, #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组别 时间 前屈 后伸 外展 内收 外旋 内旋对照组 治疗前 28.40±2.90 14.30±2.90 37.80±2.80 17.20±4.70 14.20±2.50 5.70±1.40治疗后 64.10±9.10# 30.10±3.10# 54.60±4.90# 30.30±5.50# 34.10±4.20# 14.70±2.50#观察组 治疗前 29.60±2.70 13.70±2.50 38.60±3.10 16.60±4.40 15.10±2.90 4.90±1.80治疗后 86.40±8.50#△ 51.70±3.30#△ 67.30±6.20#△ 53.50±6.30#△ 52.20±5.30#△ 18.30±2.90#△
2.3 2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生活能力评分比较(±s,n = 100) 分
表3 2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生活能力评分比较(±s,n = 100)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组别 时间 FMA-U VAS MBI对照组治疗前 28.30±5.20 7.10±1.60 44.70±8.90治疗后 36.10±4.70# 6.20±1.30# 50.70±2.70#观察组治疗前 27.40±6.10 6.70±1.40 43.50±7.90治疗后 55.60±5.80#△ 3.30±1.10#△ 67.70±3.80#△
2.4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n = 100)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n = 100)
注:与治疗前比较, #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组别 时间 全血黏度高切 /(mPa·s)全血黏度低切/(mPa·s)红细胞压积/%对照组治疗前 7.53±0.83 16.33±0.84 45.61±3.23治疗后 6.41±0.73# 13.25±0.62# 42.54±3.45#观察组治疗前 7.66±0.72 16.48±0.91 45.55±3.54治疗后 5.52±0.71#△ 12.02±0.81# 40.13±3.61#
3 讨论
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致残致率较高[8-9],可导致患者手部骨质发生改变,出现不可逆性畸形,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0-11]。常规物理治疗方法可促进关节部位的血流速度和扩张血管内径,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12]。
临床治疗观察发现,肩手综合征早期及时干预治疗可以明显缓解症状,治疗效果满意。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均为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比发现2组在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显著,说明对于脑梗死后I期肩手综合征患者而言,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其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生活能力均会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在经脑梗死常规处理、良肢位摆放、减轻水肿和康复训练后,患者受损神经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相应部位血液循环的速度加快,疼痛程度有所下降[13-14]。观察组FMA-U、VAS、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中医认为,脑梗死后并发肩手综合征主要是因为阳气亏虚、气血不畅、痰瘀阻络所致,化浊通络汤中羌活、秦艽、茯苓、木瓜可祛湿化浊,通络止痛;当归、鸡血藤、赤芍、桃仁、黄芪可补气活血,消肿止痛;川芎、桂枝、威灵仙可温阳通经,为引经之药;桑枝、僵蚕、地龙、全蝎善通经活络。诸药合用起到益气温阳,化浊通络,消肿止痛之功效[15-16],少泽、少冲、手三里、曲池等进行刺络放血提高活血消肿和舒经活络之效[17],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恢复相对较好,疼痛感相对较轻。
本研究还发现,2组治疗前后血流速度、上肢静脉内径和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评分差异显著,说明对于脑梗死后I期肩手综合征患者而言,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其超声检查三项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分析原因,由上述所知,所有患者在经良肢位摆放、减轻水肿后,机体内血液循环的得以改善,相应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也会有所改善。同时,经过康复训练,有效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扩张,血管内径发生改变[18-19]。治疗后观察组血流速度、静脉内径改善程度和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化浊通络汤中的药物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使血液黏度下降[20],同时,针刺少商、中冲、关冲等穴,具有醒脑开窍作用,可有效调节机体内神经递质水平,促进NO等物质释放,造成血管平滑肌舒张,血管内径增大[21]。本研究还发现,治疗后,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与常规治疗方法比较,脑梗死后I期肩手综合征患者使用中医联合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更佳,肢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相对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