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张家川出土宋代买地券四方及文字考释

2022-08-16李翀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2期
关键词:道教

李翀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甘肃 张家川 741500)

买地券是流行于宋代的一种墓葬冥器,作为陪葬品,放于墓室、甬道或近墓门处,是亲属替亡者在阴间买下栖息之处的契约文书。近年来,甘肃张家川出土了一批宋代买地券,现收藏于相关博物馆,其重要价值未引起相关研究者的注意,兹释文转录如下,并就相关历史、文化习语略加考释,并谈谈其文化价值,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1 买地券现状及释文

煦宁二年杜义买地券(图1),灰陶质,现藏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出土于该县恭门镇麻崖村,呈正方形,边长31厘米,厚7厘米。券面光洁,字迹清晰,券文从右向左阴刻,一行顺书,一行倒书,交错排列,共10行,满行14字,共147字,券文如下:

图1 杜义买地券

维上用石,下用木,皆真颠倒书,令两头具。惟大宋国秦州界清水县弓门寨,维熙宁二年岁己酉肆月一日丁酉朔二十五日辛酉,葬埋殁古亡人杜义,今用钱九万九千贯交此黄泉,买得墓田周留一所。东至青龙,西至白虎,南至朱雀,北至玄武,上至苍天,下至黄泉。其地及钱当日交相分付讫,并无悬欠。保人东王公、西王母。知见人张坚固、李定度,书契人金主补,奉敕用,急急如律令。

煦宁三年王氏买地券(图2),灰陶质,现藏于天水市张家川县云鼎陶文化博物馆。呈正方形,边长33厘米,厚5.5厘米。券文从右向左阴刻,丹书书写,一行顺书,一行倒书,交错排列,券文11行,共计149字,券文如下:

图2 王氏买地券

维上用石,下用木,皆真颠倒书,令两头具。惟大宋国秦州界清水县弓门寨,维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八月一日戊午朔三日庚申,葬埋殁古亡人王氏阿□,用钱九万九千贯文,就此黄泉买得墓田周留一所。东至青龙,西至白虎,南至朱雀,北至玄武,上至苍天,下至黄泉。其地及钱当日交相分付讫,并无悬欠。保人东王公、西王母。知见人张坚固、李定度,书契人金主补,奉敕用,急急如律令。

宋代刘符君买地券(图3),灰陶质,具体年代不详,现藏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出土于该县恭门镇城子村。正方形,边长30.5厘米,厚5厘米。券文用墨书写,从右向左阴刻,一行顺书,一行倒书,交错排列,券文后半部分漫漶不清,券文如下:

图3 刘氏买地券

惟南赡部州大宋距海□□修罗管界□清水县弓门寨郭下没故亡人刘氏符君,今于见住空宅兆地,方工展祖坟主地之方卖得墓茔一所,东至甲乙青龙,西至庚辛白虎,南至丙丁朱雀,北至庚辛玄武,上至苍天,下至黄泉, 计价□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贯文 急急如律令

政和六年刘文广买地券(图4),灰陶质,现藏于天水市张家川县云鼎陶文化博物馆。正方形,边长30.5厘米,厚5厘米。券面光洁,从右向左阴刻,丹书书写,字迹清晰,一行顺书,一行倒书,交错排列,共10行,满行15字,共126字,券文如下:

图4 刘文广买地券

惟大宋国秦州界弓门寨下,维政和六年岁次葬用,十二月二十六日乙酉,没古亡人刘文广用钱九万九千九百贯文,就此黄泉买到墓田周留一所。东至青龙,西至白虎,南至朱雀,北至玄武,上至苍天,下至黄泉。其地及钱当日交付讫,并无少欠。代保人东王公、西王母。知见人张坚固、李定度,书契人金主补,奉敕急急如律令。

奉太上敕。

2 相关地名、习语释证

①“弓门寨”,古代地名,为丝绸之路、唐蕃古道上的重要战略据点,其频见于宋代文献。按《宋史·地理志》载,秦凤路下有秦州清水县,县下有弓门寨,领东鞍、安人等七堡。《元丰九域志》记载:“太平兴国三年置弓门 (秦)州东一百六十五里。”据此可知,弓门寨是秦凤路秦州清水县下属的一个堡寨,置于太平兴国三年(978)。

②“南赡部州”为佛教术语,佛教典籍《起世因本经》中有四大部洲之说,即郁多罗究留、弗婆毗提诃、瞿陀尼、阎浮提。其中阎浮提,梵语为“Jambudvipa”,译为“南赡部洲”。在佛教典籍所构架的宇宙理论中,南赡部州为中国所在地,故郑樵曰“释氏谓华夏为南赡部洲”,也就是说,自佛教经典传入中国以后,在佛教信徒的观念中,“南赡部州”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这种说法对中国本土文化影响非常深远,特别是宋人在丧葬文化中,引入“南赡部州”术语,流行一时,甚至影响到周边少数民族的丧葬文化。

③“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文 ”关于买地券中提到用钱的数量,唐以前,少则几千,多则几百万不等,似乎是个虚数。东汉延熹四年(16)《锺仲游妻镇墓券》中就有“价值九万九千钱”的券语,金元好问的《续夷坚志》录有“唐王处存墓”条,下有“赐钱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贯九百九十九文”的说法,这些在当时仅是特例,还没有形成固定的钱数。梳理宋以来的买地券,“九万九千 ”已渐成固定数目,但还没有发现超过十万的个例,这大概与宋代人们对数字的理解有关,因为唐代就有“钱至十万,可以通神”的说法,即在宋人的思想中,十万贯钱已超越普通人可以接受的范围,因此尽可能提供与“十万”相接近的数目,且不能超过这个数目。

④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古神话中的神兽,合称“四灵”,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最早源于远古中国的星宿信仰,直到两汉时期,被道教纳入自己的神话系统中。《礼记》曰:“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孔融达疏曰:“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同时代的《三辅黄图》记载:“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四灵,不仅代表着四个方位,而且也是威严与福祉的化身。在堪舆学中,“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附”被称为“理想的风水模式”。于是古人将它们纳入丧葬文化中,或写于买地券,或画“四灵”于棺板、壁画,在阴府以取四灵的护佑,这种习俗,自汉以来,极为流行。作为画像的四灵,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曾侯乙墓的漆木衣箱,绘有青龙和白虎。壁画的四灵,最早见于山西平陆枣园东汉墓葬中。代表四个方位的四灵,目前最早见于南朝宋时《王佛女买田砖券》,四灵和天干搭配表示方位,已见于三国吴《浩宗买地砖券》。

⑤西王母的形象最早见于《山海经·西山经》:“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西王母作为宗教崇拜神,形成于战国时期,到了东汉时期,受阴阳平衡观念的影响,人们把这一本没有性别化的神,逐渐女神化,并给她配上东王公,反映出当权者对西王母图像系统的接受和改造的痕迹。于是,在东汉以后的画像石上,两者经常作为对偶神被刻画在一起。山东沂南出土的画像,西王母、东王公并肩分坐于一“山”形座上。在买地券中,选他们作为中间人,最早见于三国吴《浩宗买地砖券》,他们被选用担任此角色,也许考虑到他们被尊崇的地位,契约能够得到保障。

⑥张坚固、李定度作为阴宅成交的证人或保人,最早见于南朝宋《始兴县妳女买地石券》。对于此二位的来源目前学界没有定论,陈定荣认为:“张坚固、李定度的姓,一为道教教主张天师的姓,一为道教创始人李耳的姓,皆与道教相关 可见,这两人是道教方士们编派出来的虚构人物。”但美国学者韩森认为,张和李姓,均是普通姓氏,而他们的名字,坚固及定度,则是强调二人的可信度和坚定不变的特质。同时也有人认为,他们很有可能是来自于东海的两位神仙。总而言之,张坚固、李定度作为阴宅合法“成交”的见证人或保人,联袂出现,含有法度用久、交易有律、度量准确的意思,也是人们注重阴宅坚固和墓内外方位准确的物化象征。

⑦金主簿(补)、石功曹,北宋庆历四年《王典买地石券》已有书契人功曹,读契人主簿之用语。金主簿源于古代官吏“主簿”一职,为掌管文书的佐吏,《文献通考》曰:“盖古者官府皆有主簿一官,上自三公及御史府,下至九寺五监以至郡县皆有之。”石功曹源于汉代“功曹史”一职,简称功曹,除掌人事外,得以参预一郡的政务。在阴宅,还要搭配上与阳间相对应的官吏,已证实人死后,法律秩序井然有序,于是,作为阴宅想象的官吏,金主簿、石功曹就自然出现了。

⑧“急急如律令”,道教驱鬼神时所念的专业术语。道教自东汉产生以来,道教咒语常以“急急如律令”等类似的句式结尾。如东汉永寿二年(156)朱书解除文曰:“千秋万岁,不得复相求索。急急如律令。”熹平二年(173)朱书解除文曰:“传到约敕地吏,勿复烦扰张氏之家。急急如律令。”东汉西岳神符刻石曰:“定死人名,魂门主之,乃与三精。急急如律令。”在后来的道教经典中,格式虽然有一定变化,但其大概意思被继续保留。如敦煌文书s3389《洞渊神咒经卷第四》云:“一如太上口敕急急如律令。”敦煌文书s930《洞渊神咒经卷第六》云“急急如太上口敕如律令”“急急如太上敕律令”等。作为道教符咒术语,用在买地券的结尾,以确保买地券的各种职能得以无条件地执行,以加强对阴宅牛鬼鬼神的震慑。

3 历史文化价值

这几方买地券对于研究宋代县级以下基层行政机构的建制沿革、古今地名的变迁、基层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以及古文字学的研究,都是不可多得的一手文献资料。

首先,有助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由于券文记有亡人生前的籍贯、墓地所处的位置等,参考正史、方志等文献资料,可以补证历史地理与名物制度,为研究古代地理、行政区划、校证古史,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比如这四方买地券,均载有“弓门寨”一地名,据《读史方舆纪要》载,弓川寨,在清水县东。五代汉乾祐初,凤翔巡检使王景崇以凤翔投靠后蜀,后汉兵包围凤翔,后蜀派遣山南西道节度使安思谦,出兵散关以赴援,又派遣雄武军节度使(秦州)韩保贞,率兵出汧阳,以分散后汉的兵势。不久,韩保贞出新关,屯兵于陇州,恰巧安思谦部因食物尽而退兵,保贞也退兵以保弓川寨。可知,五代时,其地名为“弓川寨”。《元丰九域志》载: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设立弓门寨,但《彰武军节度使侍中曹穆公行状》载: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曹玮坐镇陇上,设立弓门、威远等十寨。按《宋会要辑稿》:“(大中祥符)九年,诏奖知秦州兼泾源路沿边安抚使曹玮开浚壕堑,自弓门、冶坊、穰、静戎、三阳、定西、伏羌、永宁小洛门、威远凡十寨,共三百八里。”据此可知,弓门寨设立于太平兴国三年,而大中祥符九年,北宋为了对付西夏的侵扰,曹玮开掘边壕,而边壕过弓门寨而已。写行状,在于颂德,有夸大成分。据传民国时,改为“恭门”,文献与出土文物相互印证,可以梳理出现今“恭门”地名的演变。

其次,为研究宋代基层民众的宗教信仰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佛、道二教的术语充斥于这三方买地券,反映了宋时“佛道杂糅”的文化现象,佛教自传入中国后,为了增强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吸收中国本土文化,实现佛教中国化。在其与中国道教的对立冲突中,出现佛、道融合杂糅的文化现象。比如这四方买地券中,既有佛教“南赡部州”的专业术语,又有“急急如律令”等道教的咒符术语,这在文化水平相对低的普通民众中,表现尤为突出,故对研究宋代社会基层普通民众的社会信仰,买地券实为难得的出土文献材料。

最后,为研究古代文字的演变提供了珍贵的材料。买地券不仅写有文字,并且文字数量非常丰富,其中有许多通假字、简体字、异体字以及错别字,可以说是宋代中下层社会普通民众对于文字使用情况的真实体现。

注释

①郑樵.通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7:528.

②尤李.辽代庆州白塔建塔碑铭再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4(4):44-50.

③张固.幽闲鼓吹[M]//上海古籍出版社.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1454.

④王彦章.民俗传统与现代生活[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192.

⑤王健民,梁柱,王胜利.曾侯乙墓出土的二十八宿青龙白虎图象[J].文物,1979(7):42-47,99,103.

⑥杨陌公,解希恭.山西平陆枣园村壁画汉墓[J].考古,1959(9):462-463.

⑦张传玺.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15.

⑧鲁西奇.中国古代买地券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81.

⑨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50.⑩南京博物院,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R].北京:文化部文物管理局,1956:图版25.

⑪廖晋雄.广东始兴发现南朝买地券[J].考古,1989(6):566.

⑫陈定荣.论江西宋墓出土的陶瓷俑[J].江西历史文物,1986(S1):90-95.

⑬韩森.中国人是如何皈依佛教的?—吐鲁番墓葬揭示的信仰改变[M]//季羡林.敦煌吐鲁番研究:第四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3.

⑭张勋燎,白彬.中国道教考古:第六册[M].北京:线装书局,2006:1692-1696.

⑮陈定国.考古材料所记录的福建“买地券”习俗[J].民俗研究,2006(1):165-184.

⑯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574.

⑰刘昭瑞.考古发现与早期的道教[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67.

⑱陈直.汉张叔敬朱书陶瓶与张角黄巾教的关系[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7(1):82-84.

⑲北京图书馆金石组.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片汇编:第一册[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209.

⑳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九:陕西八[M].施和金,贺次君,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5:2846.

㉑王存.元丰九域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4:124.

㉒王安石.王临川全集[M].上海:世界书局,1935:565.

㉓徐松.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7256.

猜你喜欢

道教
《中国道教通史》述评
魏晋南北朝文学中道教对其影响思考
道生万物:楚地道教文物展
传承中的宫观与音乐仪式
道家道教研究
全国首次道教刊物座谈会在延安召开
中国道教学院将于2001年改建教学楼
道教门派介绍2
道教诸神的新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