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馆藏《明蓝溪茅栢岩处士暨配张氏墓铭》为例略谈明代墓志铭的特点和意义

2022-08-16茅玉香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2期
关键词:张氏墓志铭

茅玉香

(仙游县博物馆,福建 仙游 351200)

茅栢岩(1436—1500),名济,字常正,初号腾山主人,后改为今号,是宋代国子助教茅知至的十三世孙。世居蓝溪,是仙游的一大望族。后梁开平三年(909),入仙始祖茅君宠(乃奭公之季子),号南轩居士,官授凉州刺史都督。从泉州移居仙游县南迎薰门(今南门),堂号沿用蓝溪,聚族于斯。《仙游古今》有载“东门张、西门傅、南门茅、北门顾”,仙游四城门确系四大姓古老故居。笔者拟在现有存世文献、摩崖石刻和馆藏文物的基础上,以《明蓝溪茅栢岩处士暨配张氏墓铭》为例,初步了解明代墓志铭的特点和意义,了解茅栢岩的生平事迹及茅氏家族的历史,以期对进一步研究馆藏文物分析茅氏家族在仙游的生存情况及其对古代仙游历史文化的影响等有所裨益。

1 《明蓝溪茅栢岩处士暨配张氏墓铭》概况

《明蓝溪茅栢岩处士暨配张氏墓铭》现藏于仙游县博物馆,由蓝溪茅氏家族后裔捐献,发现于福建省仙游县鲤南镇温泉村塔山自然村。这方墓志铭为黑石制作,高88厘米,宽60厘米,厚2.5厘米,由额、志、铭、款组成,外形底部边缘残缺(图1)。碑额篆刻“明蓝溪茅栢岩处士暨配张氏墓铭”14字。志的内容主要叙述了墓主茅柏岩的生平事迹。铭,其实是赞词,用诗文形式歌颂墓主人。落款为:赐进士出身朝列大夫江西布政司右参议,姻末槐林陈迁撰文;京栢贡士文林郎广东惠州府博罗县知县,姻末蜚山张炫篆额;赐进士出身观都察院政,姻生汾阳李鼐书丹。根据落款情况可判断,撰文者陈迁、篆额者张炫、书丹者李鼐均与墓主茅栢岩有姻亲、姻生关系,三人均为当时官员、社会名流。正文共27行,行满42字,小楷书阴刻,清丽,秀雅。《明蓝溪茅栢岩处士暨配张氏墓铭》录文如下:

图1 《明蓝溪茅栢岩处士暨配张氏墓铭》

明蓝溪茅栢岩处士暨配张氏墓铭

栢岩处士茅君常正,以弘治庚申岁七月二日殁。前二年戊午九月二十有九日,厥妃张氏卒,俱考终于正寝。当张氏既殡时,长子銮已蚤世,次子铳与弟镒,铁,铨四人欲治茔先葬之,栢岩止之曰:“吾与汝母生仝年月,曾期百岁之后同日归于其室,使令先葬之,宁不负我所期耶?”诸子重其言,而罔违越。后栢岩殁,未祥而镒谢世。独铳,铁,铨三人共襄大事,以今年辛酉冬十一月二十八日营圹。圹成,以十二月十有六日,迁二柩并以弟镒合窆焉,如父命也。未窆之前,铳等泣血奉状请铭于予。予与栢岩世交且姻家,莫以不佞辞状言。

栢岩姓茅氏,名济,字常正,初号腾山主人,后易以今号,宋国子助教,知至公十三世孙也。世居邑之蓝溪,“仙溪右姓”,茅其一也。曾祖从善公,慎言行,与人不苟合,遇事不苟为,人称之为“茅长者”。祖雪松先生,字师鲁,读书知礼节,冠婚丧祭,一依文公家礼。父宏赞公,不易语言,不苟嗜乐,崇尚礼节,练达世务,望之但臞然一叟,探之则卓然一儒。有《家则》以贻孙子,其略曰:“有田力耕,有书力读;莫作丞差,勿为吏役;不善之家不与联姻,骄奢之人莫与遇往。好书要收,好器莫求,祖先要敬,鳏寡要赒,为吾孙子,要信吾言”。以平日爱梅,因号“梅涧道人”。梅涧六子,栢岩次五也。以忠厚宅心,与人恭而有礼。不轻然诺,不事浮侈,处家乡一遵梅涧之训。以蓝溪故居子姓蕃庶,其地有不能容,乃独析居于里之腾山,即雪松暮年栖隐之处。构屋数十楹,教子姓耕读,暇与里翁傅体纯君,纵步山梁,行吟溪浒,乐而咲,倦而归,如是二十余年。见世之荣辱事,如梦幻然,人目之为“脱洒白头翁也”。梅涧存时,常欲作“贻谋堂”于蓝溪故居“孝友堂”之背,盖取古人贻厥孙谋之义。又欲倡修《仙溪邑志》,皆有志而未就者。栢岩乃与傅体纯,张叔华诸君议曰:“邑志弗修,则后世无传。当以新旧志,请文人裒次之,我辈可募工重镂之,传诸后亦邑之盛事也。”众谋既同,几半载而事已就绪。又谋诸弟侄曰:“贻谋堂弗作,则孤我先人之志,他日何面目以见之耶?”倡言未绝口,而诺口仝声无有后者,故未期岁,而堂又落成。凡是皆梅涧平日所欲为而未为者,今栢岩为之,可谓继述之能子矣。

生于正统丙辰年十二月二日,殁于前年月日,寿六十有五。栢岩兄弟六人,兄隆,升及乡贡,昌皆前母苏氏出;河源学教谕,与栢岩皆母孙氏出;弟耆出于庶母何氏也。妃张氏乃蜚山张乐素冡子邦重公之长女也。能服膺姆训妇德,女红皆可称述,既适茅,舅姑称其善事我,妯娌相与数十年,未闻有争长短之声,出户外亦可谓贤妃匹矣。生与栢岩仝年月,独日稍后,实是月十有三日,卒于前年月日,寿六十有三。子男五,长銮娶王氏,次铳娶陈氏余之侄也,镒娶陈氏,次铁娶郑氏,次铨娶丘氏。女四,长适郑珲,与銮,铳,镒,铁皆张出。次适陈瑚侧室黄出。又次适卢溶,又次未行与铨皆侧室林氏出也。孙男七,曰潾,曰瀛,曰洲,曰滨,曰淅,曰澜,曰淞。墓在里之后王山之麓,位巳面亥,屯三竁,中塟栢岩,右塟张氏,左塟镒,塟有铭。妇人统于夫,无特铭之义,故略述张氏之行,与其死生之年月日,附于栢岩之铭焉。

铭曰:

盘盘东阜,磊磊新阡,罗汉揖其左,飞凤趋其前。夫有继述之善,妇有克相之贤,同归于室,于万斯年。

赐进士出身朝列大夫江西布政司右参议 姻末槐林陈迁撰文

京闑贡士文林郎广东惠州府博罗县知县 姻末蜚山张炫篆额

赐进士出身观都察院政 姻生汾阳李鼐书丹

2 《明蓝溪茅栢岩处士暨配张氏墓铭》考释

茅栢岩,名济,字常正,初号腾山主人,是宋代国子助教茅知至的十三世孙。世居蓝溪,是仙游的一大望族。曾祖从善公,谨言慎行,风范严正,人们恭称他为“茅长者”。祖父茅雪松,字师鲁,读书明理,谨守仪规。父亲茅宏赞,谨言慎行,品位高雅,崇尚礼节,练达世务。茅宏赞编写了《家则》来教育子孙后代,简单概括就是:好好种田,好好读书;不当官,不当差;心眼坏莫联姻,蛮横人不交往。好书要收,贵物莫买;祖先要敬,鳏寡要帮;做我孙子,要听我话。因为平日喜爱梅花,号梅涧道人。梅涧生六子,栢岩第五,真诚待人,谦恭有礼。不吹牛,不浮夸,遵循父亲教诲与乡里交往。因为老宅子孙多住不下了,就分家到腾山居住,也就是他祖父晚年隐居的地方。他父亲在世时曾经想在老宅孝友堂后建造一座贻谋堂,效仿古人“贻厥孙谋”的做法,也想倡修《仙溪邑志》,但都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茅栢岩就和傅体纯、张叔华等商议:“县志若不修,那么先人的事迹就不能流传后世。应当请文人收集整理新旧方志,召集人手重新编辑出版,流传后世,这难道不是仙邑的一件大事?”后来半年就大功告成了。他又召集各位弟侄说:“不建贻谋堂,那么就辜负了先父的意愿,以后没有脸面见他了。”在栢岩的倡议下,不到一年贻谋堂就落成了,逐项实现父亲未尽的遗愿。

茅栢岩生于明正统丙辰年(1436)十二月二日,逝于1500年,享年65岁。茅栢岩兄弟共六人:兄长茅隆和茅升都是乡贡士,他们和茅昌都是前母苏氏生的;茅阳是河源县的教谕,和栢岩都是孙氏生的;弟第茅耆是庶母何氏生的。茅柏岩的妻子张氏是蜚山张乐素的长子张邦重的长女,嫁到茅家,在乡里也是有口皆碑。张氏与茅栢岩同年同月生,逝于1498年,享年63岁。茅柏岩生了五个儿子、四个女儿,男孙有七个。柏岩的墓位于乡里后王山脚,位巳面亥,备了三个墓穴,中葬栢岩,右葬张氏,左葬茅镒,立有墓志铭。张氏的事迹和她的生卒年月,附在茅柏岩的墓志铭后面。

3 墓志铭的特点

墓志铭的属性:墓志铭分为四个部分:额、志、铭和款。

①额,位于碑额上,用篆书写,显得古朴,端庄,优雅。这方墓志铭的额是“明蓝谿茅栢岩处士暨配张氏墓铭”(图2)。

图2 碑额

②志,其实是序。志的内容用小楷书写,清丽,秀雅,端庄,神圣。叙述了茅柏岩的生平事迹,包括两部分:

墓圹营建情况:去世情况,选址和营造,行状和请人写墓志铭,这个篇幅颇长,足见古人视死如生的丧礼观。

家族情况:曾祖、祖父、父亲前三代事迹;墓主本人生平事迹;儿子、孙子后两代的情况介绍。做到不忘前人,惦记后人,在墓中也要体现祖辈济济,子孙满堂,充满了大家族的体面和派头。

③铭,其实是赞词,用诗文形式歌颂墓主人。茅栢岩是个乡野儒士,因子贵而荣,虽有高德却无显迹,故铭文较为简单克制,称其有“继述之善”,区区四字,却已足矣。

④款,说明撰写者,篆额者和书丹者,通常请的都是社会名流或官员。茅家请的是江西布政司右参议陈迁从三品,广东惠州府博罗县知县张炫七品,都察院政李鼐七品。他们都是栢岩的姻亲或姻生。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茅氏家族当时的身份和地位。

4 墓志铭的意义

4.1 体现家族的处世观

茅知至:清《仙游县志》卷三十八“人物志·儒林”载:“著名宋国子助教,操尚介洁,博通坟典。介六经孔孟之道貌岸然,以开明人心。著有二十一史绎,注十三经旁训,以阐发奥旨。后荐于朝,补国子助教,未几归。著《十七史释注》《十三经旁训》《周义》三十卷、《至性书》三卷。为道南一脉,蔡襄书其实,知县皇甫当记其事。”

茅孔:清《仙游县志》卷四十“人物志·孝友”载:明代茅孔,字师鲁,号雪松居士,年十六丧父,孝事祖母及母,构“爱萱堂”,兄弟同居。与茅雍入祀仙游文庙忠义孝悌祠。

茅宏赞:编写了《家则》来教育子孙后代。清《仙游县志》载,宏赞募捐或倡修仙游文庙,南门桥,青龙桥。与茅知至共同入祀仙游文庙乡贤祠,与蔡襄、郑纪等一起受到祭祀。

茅栢岩有很高洁的情操,坚持不仕,乐山乐水,“纵步山梁,行吟溪浒,乐而栢,倦而归,如是二十余年”。他还制定《家则》,要求子孙和他一样“莫作丞差,勿为吏役”。

茅栢岩虽然不仕,却不失承前启后的责任感和济世救困的正义感。他不仅替父实现建造“贻谋堂”的遗愿,还强调“鳏寡要赒”,并倡修《仙溪志》。他的影响力看来不小,“倡言未绝口,而诺口仝声无有后者”“未期岁,而堂又落成”。

明弘治四年(1491),陈迁,也就是为茅栢岩撰写墓志铭的姻末,在其《仙溪志》序里说:“ 余以成化末,释服从吉,休养衰朽于林泉,亦颇有诸公之念。顾以官无余禄,家无余积,欲重锓梓而未能也。至弘治庚戌秋八月,别驾之子瑞昭,与其从子文征,提举之族子体纯,梅涧之子常正 十余人,挟新旧二志偕诣予倦飞馆,请予裒次成帙,且鸠邑之好事者,相与募工重刊,以传诸后。”

陈迁的序并无提及是谁先倡议重修《仙溪志》的,但是陈迁在墓志铭中明确提道:“(梅涧)又欲倡修《仙溪志》 栢岩乃与傅体纯,张叔华诸君议曰:‘邑志弗修,则后世无传。当以新旧志,请文人裒次之,我辈可募工重镂之,传诸后亦邑之盛事也。’”可见,重修《仙溪志》是茅栢岩父子两代人最早最坚持的结果,厥功至伟。

4.2 家族取名的特点

墓志铭中提到的有姓有名和有姓无名的人物共有48人,包括祖、父、兄、弟、妻、子、女、媳、婿、孙、乡人、书铭者,尤其是多兄弟的男性的名字取法有着鲜明的特点。

栢岩兄弟六人,名字分别是隆、升、昌、阳、济、耆。这些名字寓意都十分美好,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子男五:銮、铳、镒、铁、铨。名字是一个人的代号,但当名字里加入动机、情感、寄托后,便变得不再简单。“五行”学说的流行对取名影响甚广。

孙男七:栢、瀛、洲、滨、淅、澜、淞。茅家到了第三代,七个男孙,名字都带三点水,以求五行平衡。

4.3 明代妇女的社会地位

墓志铭中:“妇人统于夫,无特铭之义,故略述张氏之行,与其死生之年月日,附于栢栢之铭焉”暴露了明代社会妇女的真实地位:女人受制于丈夫不能独立,不能有独立的墓志铭,不能有名字,只能是记录其生卒时间作为附录依附于丈夫。

墓志铭中提到众多子孙以及他们各自的名字、身份和成就,语气是自豪满怀:“栢栢兄弟六人”“子男五”“孙男七”。但是,对于女性却很少提及。

注释

①福建省仙游县茅知至历史古迹考察小组.蓝溪茅知至事略[M].[出版者不详],1985:5.

②蓝溪茅氏祠堂董事会.蓝溪茅氏族谱[Z].[内部资料],2001:6.

③陈金燕.魅力仙游[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18.

④胡启植,王椿,任本仁.仙游县志[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9:15.

猜你喜欢

张氏墓志铭
充满自嘲与幽默的西方墓志铭
英语写就的墓志铭始于十四世纪中叶
清河县档案馆馆藏文化特色档案又添新品
墓志铭
墓志铭
墓志铭
陆地棉张氏鸡脚叶标记系的鉴定与比较
“妻管严”沈括
绸缎庄命案
明察秋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