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恩施本土情况与本科院校涉农人才培养的融合
——以湖北民族大学为例

2022-08-15丰文馨沈明慧

湖北畜牧兽医 2022年2期
关键词:恩施州恩施湖北

丰文馨,陈 实,沈明慧,黄 静

(湖北民族大学,湖北 恩施 445000)

1 恩施州本土情况

1.1 区位优势

1)自然地理条件。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湘、鄂、渝三省(市)交汇处,区域面积2.4 万km2。属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终年湿润、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气候宜人,硒矿资源世界独有,被誉为“世界硒都”。恩施州是华中地区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有各种药用植物2 000 多种,被称为“华中药库”。

2)人文地理条件。恩施州是湖北惟一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是中国最年轻的民族自治州。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同时恩施州接壤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氛围十分浓厚,保留了较多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恩施州拥有较多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和景点。例如恩施大峡谷、利川腾龙洞,以及巴东神农溪,都是5A级景区,2015 年唐崖土司城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些名胜古迹、旅游景点打响了恩施的知名度,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3)政策扶持。恩施州是武陵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全州2 市6 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4.5 万户、贫困人口109 万人。恩施是湖北省惟一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国家重点扶贫地区。恩施州内设立有乡村振兴局,专门设立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单位支持和政策支持。实行精准帮脱扶贫政策,对贫困人口实施建档立卡的政策,并且在农村为贫困人口配给安置房,解决了农民的基本住房问题。在教育方面,出台了扶持农村贫困大学生的政策,实施了恩施州乡村振兴人才“三年行动计划”。在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的计划使得农村贫困学生可以坚定地选择求学之路,并且在毕业后能够返回家乡,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1]。

恩施州具有独具特色的优点和魅力,有国家的政策支持与扶持,发展潜力巨大。

1.2 发展困境

1)地势原因。恩施州地势三山鼎立,呈现北部、西北部和东南部高,向中、南逐渐倾斜,中南部相对较低,地貌基本呈现为阶梯状。全州碳酸盐岩类面积占总面积的54.4%,受该州温暖多雨气候的影响,岩溶地貌发育广泛,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由于受到地形地势的影响,恩施州的农业难以进行规模化的开发与建设,难以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现代农业。

2)交通落后。恩施州的基础设施、交通设施比较落后。8 县市中仅恩施、建始、巴东、利川有火车站,飞机场只有恩施市内一座,市内交通以公交车和出租车为主,州内无地铁通行,水运落后。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恩施州内的公路水平整体上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是落后偏远的山区陡峭崎岖,甚至没有公路,只有山路或小道,有的山与山之间只能依靠摆渡的方式,使得山区居民出行困难,难以与外界保持紧密的联系,人口流动小。

3)人口原因。恩施州有近10 万户40 万人居住在深山区、高寒区、地方病多发区,缺少与外界的联系,无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所在地基础设施落后,生活质量低。该地区人口外流严重,许多人选择去外地工作,流出人口很少再次回到本地发展,造成了本地的人才流失和紧缺。少数民族区高技术人才、高素质居民流出明显。由于人才集聚效应低,技术攻关投入不足,导致支持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科技力量薄弱,内生创新能力不足,产业转型动力不够。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在本地农村的多是老人与儿童,劳动力不足;家庭成员聚少离多,生活的幸福指数不高,孩子的教育问题较为普遍。

1.3 发展现状

1)经济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省平均每年完成15.7 万人、104 个村以上的减贫任务;2018年,宣恩县、来凤县、鹤峰县实现整县摘帽;2019 年,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咸丰县实现整县摘帽;2020 年,湖北省顺利实现现行标准下109.9 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29 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 个国定贫困县全部摘帽目标,脱贫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突破性解决。

2)基础设施方面。2015 年来,全州新建、改扩建农村公路2.8 万km;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5.83%,自来水普及率达92.5%,累计解决147.4 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州最大供电负荷、全州用电量分别较2012 年增长108%、76%,农村低电压和生产用电卡口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所有行政村和规模自然村通光纤宽带,4G 网络综合覆盖率在95%以上,覆盖广度与深度显著增强;新建改扩建文化广场1 200个,村级活动中心、图书室、娱乐设施等公共设施逐步健全,恩施州内的基础建设正在不断发展中。

2 湖北民族大学对恩施州乡村振兴的意义

2.1 湖北民族大学简介

湖北民族大学创立于1938 年,前身为湖北省立联中乡村师范分校和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2021 年4 月,学校有4 个校区,占地面积100 hm2,设有20 个学院(部),65 个本科专业,拥有教师1 095 余人,其中,博士330 人,教授133 人,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7 000余人。

2.2 湖北民族大学提供条件

湖北民族大学有部分专业先后获批了省级、国家级一流专业。2019 年林学、中医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临床医学、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 年英语、新闻学、生物工程、旅游管理、法学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校林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作为全日制的本科院校,湖北民族大学培养的人才专业广泛。

1)师范类。1938 年,湖北省立联中乡村师范分校(湖北民族大学前身)建立,已有80 多年的历史。师范类专业设有汉语言文学、英语教育、小学教育、体育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等,为培养不同专业的师资队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培养教育人才提供了坚实的条件[2]。通过四年专业、系统化的知识学习和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如见习、研习、实习等,湖北民族大学可以为恩施及周边地区乃至全省、全国培养大批人民教师。从2021 年开始,各学院的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紧锣密鼓地安排,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重新修订了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毕业要求等方面作了较大变动和完善,为培养有能力、有素质、有情怀的师范类毕业生以及该校各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3]。

2)医学类。1998 年,创立于 1958 年的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与湖北民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大学现设有医学部,也是该校最大的学院。医学部下设临床医学、护理学、中药学、中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护理学6 个专业,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不同学制,进行对口的专业教学。湖北民族大学民大医院作为该校附属医院,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聘请有临床经验的一线医生,为学生们带来真实的病例,让书本知识与医学实践活动相结合,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了学生们的动脑动手能力。

3)其他类。外国语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恩施富硒茶、魔芋、土豆等土特产推向国内外市场,与农业专业采取合作模式,针对恩施的地理优势和人们的需求,开发出富有特色的产品,搭建销售平台,做大做强恩施本土产业;数学与统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软件开发,利用大数据,搭建新兴的大数据分析平台;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社会工作专业,通过学习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等课程,积极主动地投入乡村工作,承担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成为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些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很好地推动恩施州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的发展。

2.3 湖北民族大学的区位优势

大学生大学毕业后更愿意去往一、二线城市工作,恩施本地人才吸引力相对较低,湖北民族大学在留住本地人才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

湖北民族大学有25%~30%的学生为恩施州本地人。对该校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9.58%的同学对于“三支一扶”“西部大开发计划”“大学生三下乡”、乡村振兴战略等有关涉农政策很了解;71.26%的同学有一些了解;19.16%的同学不了解。湖北民族大学对于此类政策有一定了解的同学占比达到80%。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出台了较多政策来加强对乡村的治理和建设,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更应该积极地投身于基层工作中,为乡村振兴出力。在学生了解乡村振兴工作方面,湖北民族大学邀请乡村振兴局工作人员来校通过讲座、宣讲会等方式进行宣传,学生对其了解也较多。全校有37%的同学愿意参加涉农工作(包括村官、乡村医生、乡村教师、农产品宣传推广等),外国语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医学部、化学与环境学院所占比例相对较多,分别为18.96%、10.78%、7.58%、7.19%,这4 个学院也设有较多涉农专业。

有37.72%的同学愿意参加涉农工作,大部分原因在于可以积累基层经验、响应国家号召服务社会,为自己家乡做贡献;小部分原因是因为农村工作压力较小,可以为考公务员做铺垫,而且大城市就业形势严峻,工作难找。通过调查,总结大学生愿意参与涉农工作的原因主要有3 点。①积累基层锻炼经验。这一原因占比最高。由于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数量庞大,参加涉农工作可以更好地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切实地与他们交流,了解到他们的生活习惯、思想文化和发展需求等,从而获得宝贵的基层经验。另外,根据国家政策,参与“西部计划”等两年以上的学生在考研或考公务员有一定的倾斜,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有利的影响。②响应国家号召服务社会。乡村振兴战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较多大学生自发地前往经济相对贫困地区进行帮扶,共产党员也有一对一服务进行扶贫工作。对于大学生而言,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既为建设农村地区贡献自己的力量,又实现了自我的价值。这也反映出国家所出台的鼓励大学生参与涉农工作的相关政策是积极有效的。③对自己的家乡有深厚的感情,愿意为家乡做贡献。湖北民族大学的农村户口学生较多,部分愿意在获得一些知识后为家乡做出自己的贡献[4]。

愿意参加涉农工作的学生就业意向主要有3个。①79.89%的人愿意从事乡村教育工作。一方面,因为自身理想、自我价值的实现,愿意投身教育事业,同时也是为了给乡村的学生带去同样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支持下乡教育,有一定的政策引导并给与教师相应的政策优惠和补贴。②有58.2%和52.38%的人愿意从事乡村旅游开发与推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了乡村生态、人才、产业的振兴,对于乡村发展工作有具体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农村有着丰富的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可以创造丰富的旅游财富;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希望更好地回报自己的家乡,为老百姓服务,实现自己的价值。③有近40%的同学选择从事农村村企事业、自主创业,26.46%选择在农村科研站工作。

3 巩固恩施州脱贫攻坚成果的路径

虽然恩施州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作为刚刚摆脱贫困的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仍然是最大的州情。州域经济缺龙头引领,财力薄弱,人才匮乏,工业化水平低,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仍然制约着恩施州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的重点在经济、难点在文化,但关键在人才,需要广泛动员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人才队伍深入乡村,发挥其学科专业优势与文化优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投入乡村振兴的伟业中[5]。

3.1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激发当代大学生自主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关键在于加强其思想政治引领[6]。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顺应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这一新形势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一方面,恩施农村和高校要在地方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时代背景、价值意义与丰富内涵,系统设计、一体推进大学生乡村实践活动计划[8];另一方面,恩施高校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通过宣传乡村人文环境、组织大学生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乡村田野走访等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乡土文化教育,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热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恩施州委、州政府和高校还应注重培养大学生对家乡的感恩情怀,使其意识到将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家乡的发展相结合,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特长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3.2 用青春践行中国梦

广泛动员大学生深入乡村,推动乡村振兴,只靠思想政治引领、国家政策倾向、高校课程改革等措施还不够,最终还是得靠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用青春践行中国梦。

首先,作为大学生要牢固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有效利用空余时间学习了解中共中央下发的有关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恩施地方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出台的发展政策、信息等。

其次,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制定明确的人生计划,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特长,助力乡村振兴。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为乡村的教育事业注入年轻的师资力量,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帮助乡村提升医疗卫生水平,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多样化的平台宣传推广乡村农产品资源、旅游资源,提升乡村振兴知名度和影响力。各个专业都能够在乡村振兴中找到契合点,发挥其优势。

再次,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参加素质拓展活动、创新创业活动,不断激发创造热情,提高创新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寒暑假加入乡村振兴的行动,参加“三下乡”实践活动、乡村支教志愿服务活动,加强与村民的沟通,增加对乡村基本情况的了解,培养吃苦的精神,建立与村民的良好关系和深厚情感,为从事涉农工作做好准备。

最后,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求职就业观念。认识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地区的发展机会不断增加,城市就业竞争激烈。一方面,大学生在就业之前充分做好职业规划,参与到农村发展建设之中,这也是拓宽就业渠道的良好选择,不仅容易获得更多机会,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家庭也需要在就业上给予大学生足够的支持,政府和学校帮助家庭树立正确的乡村就业观念,引导家长鼓励大学生回乡就业,为其提供支持。

3.3 改革人才培养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是乡村振兴的主体科技人才,高等院校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及高等院校培养出的以“新型职业农民”“农业首席质量官”为主体的农业人才成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培养专业的“三农”科技人才不只是在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推行[9],也需要有地区优势的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改革,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更多适应区域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恩施地区,除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之外,湖北民族大学也要承担培养“三农”人才的责任,可以增设涉农专业,如土木工程、电子商务、农副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化、乡村环境综合管理、农村区域发展、果树花卉生产技术、畜牧兽医、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乡村经济综合治理等10 余个专业[10]。

湖北民族大学已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应结合本土情况,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让学生走进农村,观察实际,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研究民族地区高校乡土人才培养的时代使命和实现路径对于该地区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具有重要意义[11]。

4 小结

高等院校人才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高等学校应肩负起培育涉农人才的使命,研究经济、文化等客观条件,根据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师资力量及特色条件,为乡村振兴培养有情怀、高素质的专业涉农人才。湖北民族大学作为恩施州重要的高等院校,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使其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中国梦,同时还要结合地方实情,以及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对各专业的标准和要求,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拓宽、完善培养人才的路径,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有志青年,并鼓励他们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去,为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猜你喜欢

恩施州恩施湖北
The rise of China-Chic
恩施州创新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恩施石油:党建为经营赋能
“改变”让城市更“优雅” 恩施州老旧小区“变身”记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恩施方言中的“倒”和“起”
恩施年俗——点路烛
恩施州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效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