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慈溪市大白菜新品种“HCH-01”早春大棚栽培适宜种植密度筛选试验初报

2022-08-15张瑞张立权张琳玲许林英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慈溪市单株行距

张瑞 张立权 张琳玲 许林英

(慈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慈溪 315300)

白菜分为结球白菜和不结球白菜,其中结球白菜统称为大白菜,在我国各地广泛进行栽培。由于大白菜比较耐寒,喜好冷凉气候,适合在冷凉季节生长,故在浙江省慈溪市大白菜以秋冬季露地栽培为主(大多采用育苗移栽和直播方式),播种期一般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收获期一般在11月底至翌年2月初。然而大白菜不耐贮藏,这就造成慈溪市在4月至5月会出现市场大白菜短缺,造成大白菜价格上扬。为解决此问题,笔者自2019年开始,进行了适合慈溪市早春大棚栽培的耐抽薹大白菜品种筛选试验。经多年品种筛选试验发现,大白菜新品种“HCH-01”在耐抽薹性、口感、产量等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其他大白菜品种,适宜在慈溪市进行早春大棚栽培。但是,“HCH-01”属于中小株型大白菜品种,种植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较大。因此,笔者特于2021年进行了“HCH-01”大棚栽培的适宜种植密度筛选试验,以期促进该品种在慈溪市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实现良种良法配套。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大白菜品种为从北京高思顿种子有限公司引种的早春耐抽薹大白菜新品种“HCH-01”。供试大棚是跨度为8 m、拱高为2.5 m、长度为150 m的钢管大棚,大棚东西朝向,大棚外膜厚度为0.08 mm、内膜厚度为0.05 mm,均为无滴膜(材质为EVA树脂),地膜(材质为聚乙烯树脂)厚度为0.014 mm。育苗穴盘为128穴穴盘,先在穴盘上加满基质(基质配比为东北泥炭∶珍珠岩=3∶1,质量比;同时,为增加基质的供磷能力,再添加1 kg/m3的过磷酸钙),基质满盘后刮平。

1.2 试验设计

在本试验中,“HCH-01”种植的行距分为30.0、37.5、40.0、50.0 cm 4个水平,其中,30.0、40.0 cm行距处理的畦宽固定为1.2 m,小区面积为10.8 m2;37.5、50.0 cm行距处理的畦宽固定为1.5 m,小区面积为13.5 m2;穴距分为30.0、40.0、50.0 cm 3个水平。依据“HCH-01”种植的株行距不同,试验共设12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具体处理设计见表1。小区间间隔为0.4 m,小区四周设保护行。

表1 试验处理设计

试验于2021年设在慈溪市长河岳森果蔬种植场的大棚内进行,试验田前茬作物为花生,土质为夜潮土,土壤肥力中等,土壤肥力分布均匀一致,栽培管理水平一致。在拖拉机耕地前,每667 m2大棚施俄产复合肥(N-P-K=15-15-15,含硫酸钾)40 kg作基肥,并结合整地喷施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防治地下害虫。“HCH-01”于2021年1月12日进行播种,在育苗穴盘内每穴播1~2粒,播种后喷施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地下害虫。待幼苗出齐后,对育苗穴盘进行地膜覆盖,然后将育苗穴盘放入覆盖内膜和外膜的大棚内。1月17日育苗穴盘陆续出苗;2月10日苗床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一遍净)1 500倍液、地螨灵、甲维盐防治蚜虫、跳甲、白飞虱和菜青虫等;2月19日进行移栽;2月20日每667 m2大棚喷施30%肟菌·乙嘧酚悬浮剂15 g防治白粉病;3月2日大棚喷施10%啶虫·哒螨灵微乳剂防治跳甲和蚜虫,喷施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防治小菜蛾和菜青虫;4月26日进行收获。

1.3 调查项目及方法

在大白菜莲座期(植株第二叶和第三叶叶序环形成莲座叶丛的时间),田间测定各处理的大白菜株高(植株在自然生长状态下,最高处距地面的垂直距离)及株幅(植株在自然生长状态下,正常莲座叶展开的最大水平距离)。在整个试验期间,调查记录大白菜的生育进程,并计算全生育期(从播种至收获经历的时间)。在大白菜结球硬实率达到80%以上时,各处理一次性进行收获,按小区计产(每667 m2净菜产量);收获时,每小区取中间2行共10株大白菜进行室内考种,调查单株外叶数(叶球外部包括初生叶在内、尚存留的外叶和脱落外叶叶痕的总数)、外叶长(最大莲座叶自中肋基部至先端的长度)、外叶宽(最大莲座叶最宽处的宽度)、叶球横径(叶球与其纵径相垂直的最宽处的宽度)、叶球纵径(叶球基部至球顶的高度)、短缩茎高(叶球短缩茎基部至茎顶的高度)、短缩茎宽(叶球短缩茎最宽处的宽度)、单株毛重、单株净重、净菜率(叶球单株净重同叶球单株毛重之比)等。采用GP-Install进行数据统计,利用LSD法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

由表2可知,因“HCH-01”的播种期均为1月12日,且均采用穴盘育苗方式,故各处理“HCH-01”的出苗期、移栽期、莲座期、收获期及全生育期均保持一致。

表2 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的“HCH-01”的生育进程统计

2.2 农艺性状

由表3可知,各处理的“HCH-01”株高范围为35.8~39.8 cm,其中处理(9)的植株最高,为39.8 cm,处理(1)的植株最矮,为35.8 cm;株幅范围为49.0~58.1 cm,其中处理(3)的株幅最大,为58.1 cm,处理(4)的株幅最小,为49.0 cm;外叶数范围为9.3~12.35片,其中处理(9)的外叶数最多,为12.35片,处理(10)的外叶数最少,为9.30片;外叶长范围为38.50~44.85 cm,其中处理(8)的外叶长最长,为44.85 cm,处理(3)的外叶长最短,为38.50 cm;外叶宽范围为21.30~26.00 cm,其中处理(10)的外叶宽最宽,为26.00 cm,处理(3)的外叶宽最窄,为21.30 cm;叶球纵径范围为21.60~24.50 cm,其中处理(12)的叶球纵径最长,为24.50 cm,处理(3)的叶球纵径最短,为21.60 cm;叶球横径范围为14.05~17.50 cm,其中处理(12)的叶球横径最宽,为17.50 cm,处理(6)的叶球横径最窄,为14.05 cm;短缩茎高范围为5.25~7.90 cm,其中处理(10)的短缩茎高最高,为7.90 cm,处理(4)的短缩茎高最矮,为5.25 cm;短缩茎宽范围为3.60~4.80 cm,其中处理(11)的短缩茎宽最宽,为4.80 cm,处理(5)的短缩茎宽最窄,为3.60 cm;净菜率范围为67.35%~82.10%,其中处理(10)的净菜率最高,为82.10%,处理(3)的净菜率最低,为67.35%;单株净重范围在0.72~1.26 kg,其中处理(12)的单株净重最重,为1.26 kg,处理(1)的单株净重最轻,为0.72 kg。

表3 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的“HCH-01”农艺性状及产量比较

2.3 产 量

由表3可知,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的“HCH-01”每667 m2产量范围为3 875.26~5 943.01 kg,平均为4 733.69 kg。其中,处理(10)的每667 m2产量最高,为5 943.01 kg;处理(12)的产量次之,每667 m2产量为5 550.40 kg;处理(1)的产量再次,每667 m2产量为5 157.29 kg;处理(11)的产量排名第四,每667 m2产量为5 101.00 kg;这4个处理的每667 m2产量均高于各处理的平均产量。其他处理的产量均低于平均产量,处理(7)的每667 m2产量最低,为3 875.26 kg。

3 小 结

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大白菜新品种“HCH-01”生育进程的影响不大,但对其产量的影响较大。其中,处理(10)的“HCH-01”产量最高,该处理的行距为37.5 cm、穴距为30.0 cm;处理(12)的“HCH-01”产量排名第二,该处理的行距为37.5 cm、穴距为50.0 cm;处理(1)的“HCH-01”产量排名第三,该处理的行距为30.0 cm、穴距为30.0 cm;处理(11)的“HCH-01”产量排名第四,该处理的行距为37.5 cm、穴距为40.0 cm;处理(7)的“HCH-01”产量最低,该处理的行距为50.0 cm、穴距为30.0 cm。经分析,各处理间产量差异大的原因可能是“HCH-01”是中小株型大白菜品种,行距对其产量的影响较大,而穴距对其产量的影响较小。

处理(10)的“HCH-01”净菜率最高,处理(12)、处理(11)、处理(1)的“HCH-01”净菜率也均较高,而这4个处理的最终产量较高。同时,单株净重对“HCH-01”的最终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在相同行距处理间,穴距大的处理的单株净重高于穴距小的处理,但各处理间单株净重差异不大;种植密度大的处理的最终产量大体上高于种植密度小的处理,这也与种植密度大的处理的单株净重较重有一定关系。以上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单株净重的相互作用是影响“HCH-01”最终产量的根本原因。

综上所述,大白菜新品种“HCH-01”在慈溪市采用早春大棚栽培方式,以行距为30.0 cm、株距为37.5 cm较为适宜,在此种植密度下,该品种的产量较高。

猜你喜欢

慈溪市单株行距
种花生的合理行距和株距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何方俊 徐依涵 管欣恬
红松种子园单株ISSR-PCR遗传多样性分析
影响间作马铃薯单株块茎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
如何修改Word的默认字体和行距
我的好妈妈
张思宇 吴言蕾 周灏齐
5TR—20型水稻单株单穗脱粒机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