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穴播不同穴距对“秀水12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017-08-30罗骏飞杨芳凤吴雄兴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700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穴距成穗率秀水

罗骏飞 吴 炜 杨芳凤 吴雄兴 (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1700)

机穴播不同穴距对“秀水12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罗骏飞 吴 炜 杨芳凤 吴雄兴 (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1700)

为研究机穴播不同穴距对“秀水1 2 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秀水1 2 1”机穴播,在行距2 5 c m、穴距1 6 c m时产量最高,究其原因就在其生长前期,适宜的种植密度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使最高茎蘖数适宜、成穗率提高,实现了预期穗数,形成了强壮的个体,穗粒数较多,结实率相对较高,为夺取高产奠定了基础。

秀水1 2 1;机穴播;不同穴距;产量

“秀水121”是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采用常规杂交方法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中熟晚粳稻新品种,具有熟期适中、高产稳产性好、耐肥抗倒能力强、纹枯病和条纹叶枯病田间发病轻、综合抗性好、米质优等优点,适宜在青浦区及上海其他地区作单季晚稻种植。为探索“秀水121”机穴播的最优种植密度,并为其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了机穴播不同穴距对“秀水12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6年设在青浦区区农技中心科技创新基地的试验田内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秀水121”,5月23日机穴播,11月9日机械收割。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水稻精量穴播机,利用穴距可调性将行距固定为 25 cm,设置穴距分别为 12、14、16、18、21 cm,即每667 m2种植密度分别为2.22万、1.91万、1.67万、1.48万、1.27万穴。每处理区面积1 466.67 m2。

1.3 肥料运筹

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5个处理均统一施肥,肥料选用碳铵、尿素、BB肥、过磷酸钙、氯化钾。5月14日施基面肥(碳铵),6月15日施第1次分蘖肥(复合肥),7月16日施第2次分蘖肥(尿素),8月5日施长粗肥(氯化钾),8月6日施穗肥(尿素)。水分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方法与当地水稻生产保持一致。

1.4 观察测定项目

1.4.1 茎蘖动态

每个小区选择南北各1个点,用边长为30 cm的铁框套框定标进行考察,做好苗情考察及记载工作,正确掌握苗情动态变化规律。

1.4.2 测产与考种

成熟期各小区南北按平均茎蘖数取 10 穴,计算每穗粒数、千粒重、理论产量;同时各试验田块全部收割脱粒,去除空瘪粒和杂质后晒干称重,计算实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茎蘖动态的影响

由表1可知,单株带蘖数,穴距12 cm处理前期增长最快,分蘖能力最强;穴距21 cm处理前期增长速度最低,分蘖能力最弱。成穗率,以穴距21 cm处理最高,为 67.79%,穴距 12、14、16、18 cm处理分别为 64.16%、65.79%、66.92%、62.70%,各处理间差异不大。从图1可看出,每667 m2基本苗数随穴距的增大而减少,以穴距12 cm处理最多,为7.11万苗;穴距21 cm处理最少,为6.43万苗,比穴距12 cm处理少9.56%。每667 m2高峰苗数均出现在 7月19日,随穴距的增大而减少,以穴距12 cm处理最多,为47.16万苗;穴距21 cm处理最少,为33.13万苗。说明适当增大穴距,可降低高峰苗数,减少无效分蘖,从而提高茎蘖成穗率。

表1 不同穴距处理的水稻茎蘖动态比较

2.2 对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2.2.1 产 量

由表2和图2可知,不同穴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大,产量随着穴距的增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每667 m2实际产量以穴距16 cm处理最高,为645.51 kg;以穴距21 cm处理最低,为607.27 kg,比穴距16 cm处理少5.92%。经二次曲线拟合发现,水稻产量与穴距之间呈极显著相关(y=-1.0924x2+34.58x+359.42,R2=0.7222)。

2.2.2 产量构成

由表2可知,每667 m2有效穗数随穴距的增大呈逐渐减少的趋势,穴距12 cm处理最多,为30.26万穗;穴距 21 cm处理最少,为22.46万穗。每穗总粒数随穴距的增大呈增多的趋势,穴距21 cm处理最多,为113.58粒;穴距12 cm处理最少,为98.12粒。结实率随穴距的增大呈增加的趋势,穴距21 cm处理最高,为94.70%;穴距12 cm处理最低,为91.91%。千粒重随穴距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各处理间差异不大。

图1 不同穴距处理的水稻总苗数对比

表2 不同穴距处理的水稻产量及其构成比较

由表2可知,千粒重与有效穗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千粒重在水稻产量构成因子中变异系数最小,说明千粒重是对产量影响较小的因素。在水稻产量构成因子中,每667 m2有效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其与穴距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y=-0.0346x2+0.1668x +33.713,R2=0.9106)(见图3)。由此可知,当行距固定在25 cm时,以穴距 16 cm最有高产潜力,该条件下水稻群体适宜,个体壮,结实率高,易形成大穗,为高产奠定了基础。

图2 不同穴距处理的水稻产量

图3 不同穴距处理的水稻有效穗数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秀水121”机穴播,在行距25 cm、穴距16 cm 时产量最高,每667 m2实产为645.51 kg。究其原因是在其生长前期,适宜的种植密度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使最高茎蘖数适宜、成穗率提高,实现了预期穗数,形成了强壮的个体,穗粒数较多,结实率相对较高,为夺取高产奠定了基础。不同穴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大,若穴距过小,虽群体较大、有效穗数较多,但穗型较小,结实率较低,不易获得高产;若穴距过大,群体密度过小,虽穗型较大、结实率较高,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有效穗数,也不易获得高产。

2017-05-23

猜你喜欢

穴距成穗率秀水
常规救灾晚稻品种秀水6545播期试验
宽窄行不同播量试验示范总结报告
会宁县玉米等穴距不同减穴增株模式效应研究
水稻应用生物碳硅肥效果研究
不同穴距对机穴播“秀水134”产量的影响
马丽设计作品
播量与穴距配置对机插水稻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能叫你的名字
绿先机复混肥对直播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秀水湄洲,妈祖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