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思考

2022-08-15陈静坤

考试周刊 2022年26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信息技术数学

陈静坤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因为存在大量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同时还因为学生们年龄较小、在课堂上的专注时间短,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效率不高。新课程改革和“双减”政策全面推行后,广大教师一直在摸索如何将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地传输给学生,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信息技术已经在其他科目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将多媒体、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可以有效帮助师生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一、 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家长多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导向展开教学和评价,即学生的数学能力是以学生取得的分数高低来衡量。学生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感到枯燥、厌倦,因为他们并没有感受到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关系。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例题讲解、学生练习的单一教学模式,学生们在一学期结束后往往有走马观花的学习之感。当学生自己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时,非常容易出现割裂感,即学生们所学的是碎片化的、不成体系的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了乘法口诀之后,学生们或许可以很流利地背诵“1×1=1、1×2=2”,但是学生们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数学情境时却不知道如何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互相联系起来,在课后习题和考试时也没有创设学生们能够应用数学知识的生活场景。其实数学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让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让学生将现在学习的计算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即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目前的数学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比较少,这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学校没有相应的专业条件和设备,教师也没有接受专业的信息技术数学课堂训练,无法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技术结合数学教学服务,同时,因为一些教师、家长仍然对信息技术持有偏见,认为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会破坏数学课堂的完整性。

二、 构建小学数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原则

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首先是要保证其教学性,即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师要注重引入信息技术的时机,既要保证能够积极吸引学生们对数学课堂的专注,又要避免学生们专注于信息技术而忽略了对数学的学习,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数学问题导入和习题作业中引入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们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和家长一起规定好学生在家庭中使用电子设备、信息技术的频率及时间,要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们学习数学的良好平台,让学生们在家中也可以随时随地与其他同学分享交流数学学习的心得技巧。教师作为构建数学结合信息技术课堂的第一负责人,要紧密结合教材大纲,在恰当的时机引入信息技术。而对小学生来说,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该更多地加强学生的视听感受,避免学生长时间面对文字、算式出现疲劳、厌倦情绪,同时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运用信息技术完成的数学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们在网络上搜集学习资料、总结归纳自我的数学学习情况。数学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的完整性,例如在课前预习时可以通过微课、视频等形式帮助学生用几分钟的时间快速了解学习内容,而在课后教师还可以将这些视频、动画通过互联网传给学生方便他们进行总结复习,教师也可以随时查阅学生们平时练习的电子习题记录。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个体化教学,对数学学习基础和信息技术水平不同的学生要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式,例如对所有同学都采用基础的多媒体展示教学,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让他们自己运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拓展学习。

三、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通过微课、视频进行导入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不了解当节课堂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在数学课程结束后,学生们又要学习其他科目的知识,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没有进行有效的概括总结。目前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还比较少,教师大多是采用静态的幻灯片资源展开教学,而幻灯片的内容大多只是对教材内容的重复,没有起到精简概括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在学生的预习阶段通过制作微课视频等形式来帮助学生们熟悉掌握第二天要学习的数学内容。当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播放一个导入动画,让学生们识别动画中展现的生活中的数字,如电视遥控器上的数字、钟表日历上的数字、交通红绿灯上的倒计时,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数字,再向同学们提出思考问题:“我们常用的数字有多少个,你能够说一说生活中的各种数字吗?”在课堂开始时,有学生便回答道:“我们一周有7天,5天要上课,还有2天休息。”“我今年6岁了。”而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时,教师可以给家长们传送微课预习视频,让家长陪学生们一起观看,视频中可以先以古代记录时间的方式开头,如人们在树上刻画、打绳结来记录打猎的所得,后来我国古代的人们发明了日晷、滴漏等计时工具,再到现代的钟表发明,最后再提出思考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钟表中的这三根时分秒针的区别吗?在不同的地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时间差呢?”通过微课引入信息技术,学生在第二天学习钟表和时间的相关知识时自然也会带着思考进入学习状态,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回答微课中的思考问题,有的同学回答道:“时分秒针的行走速度不一样,代表的时间流逝也不一样。”教师要通过鼓励性的语言和信息技术进一步进行数学知识导入:“说得非常好,那么同学们时针分针秒针走一圈分别代表多长时间呢?”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播放视频展现钟表的运转轨迹和时间的流逝情况,让同学们通过直观形象地方式学习到数学知识。微课视频是一种方便学生进行预习导入的教学手段,在课后教师也可以将所用的教学视频、动画发给学生们方便学生随时通过观看视频的形式复习数学知识。

(二)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不能有效构建的原因之一便是部分学校、部分教师并不具备相关的素质条件。因此,学校要积极引进包括电子屏幕、信息化设备和互联网设备,同时要加大对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培训。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信息技术培训、讲座的方式来让教师提高自身的微课、幻灯片课件等信息技术水平,只有教师具备了专业的信息技术手段,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情况作为课堂质量的评判标准之一,要定期通过开展数学结合信息技术公开课的形式来考察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教师自身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也要通过反复实践和定期考查学生们的反馈情况来改进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们对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应用的反馈情况。学校、教师要将数学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即学生才是对课堂质量最有发言权的人,教师要摸清楚学生们是否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开展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班级中的数学课堂质量是否比未使用的班级更高。同时,教师还要和家长积极沟通,了解到学生在家中对互联网、多媒体的使用情况,保证学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学习中产生正面影响,避免出现学生沉迷电子游戏等问题。教师在课后还可以通过自我观看学习视频、与网络上的其他优秀教师交流等方式不断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不断摸索改革出适合班级学生具体情况的一套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不断磨炼自身的专业素质,引导学生不断练习实践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学习之中。

(三)开展分层次的信息技术结合数学教学

每个学生的信息技术和数学学习基础都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分层次、个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为不同的数学学习小组,在分组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们的个人意愿和学习情况,切不可单纯地以数学学习成绩好坏进行分组。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分为“A班”“B班”教学,两个小班的学生都要结合数学知识完成基础的信息技术训练,而“A班”的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同时可以进一步通过信息技术对数学知识进行拓展学习。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千克、克、吨”后,教师让全班学生一起应用信息技术总结了一份生活中常用的质量单位转换表格,方便学生们随时通过电子设备进行查阅复习,如“1000克=1千克,1000千克=1吨”。然后教师可以让“A班”的学生进一步总结在人类生活中其他的单位转换如长度、时间、面积的转换表格进行拓展学习,如“1000米=1千米、1公顷=10000平方米”。“A班”和“B班”的分组因素主要是根据学生们的学习进度,如果已经完成其他教学任务的“B班”学生有进一步拓展学习的兴趣,可以自主申请加入“A班”进入更高层次的信息技术拓展学习。教师还可以组织“A班”的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学习如幻灯片资源的制作、互联网资源的搜索以及图片文字的排版应用,让同学们自己练习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大数”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引入生活中的大数,如我国的人口、面积普查工作,在经济贸易中的货物数字等。然后,教师可以让“A班”的学生们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去对大数的转换进行总结概括,做一份电子的“生活中的大数”报刊,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对该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在开展信息技术结合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也可以避免加重学习基础不够好的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四)开展数学游戏活动

许多家长都将电子游戏视作猛虎,然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游戏早已不再是负面的代名词,合理地引入电子游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同时电子化的游戏记录可以帮助教师随时发现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予以针对性的改进和帮助。许多学生在面对数学作业的大量计算时都感到痛苦不已,学生们在完成数学作业时都是以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去面对,这样的书面作业不能够起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查漏补缺的作用。同时,目前的数学作业形式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经常形容自己在做数学作业时“就像面对一座座大山”。因此,通过开展数学游戏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以游戏闯关的形式来完成数学课后作业,让学生们寓教于乐地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方向与路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后一起玩“小小地图家”的游戏,面对电子屏幕上出现的地图,一位学生扮演“交警”,经常有“旅客”过来问路:“请问我从火车站去学校怎么走?”“交警”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提示在地图上准确标识出“旅客”的行进路线,每成功帮助一名“旅客”顺利找到目的地,就会得到一定的分数奖励,而随着学生们游戏过程的不断推进,地图的复杂情况也会进一步提升,让学生们体会到闯关升级、挑战自我的快乐与满足。在学习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乘除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一起玩“守卫家园”的游戏,学生们需要扮演守卫家园的“战士”,敌军不断向基地涌来,每个敌机上都写有一个乘除法算式如“15÷5=?”“10×2=?”,只有快速准确地输入计算答案才能击退敌军的进攻,如果计算错误或是计算速度不够快,那么我方基地的血量就会快速下降最终失守。教师在批改学生们的作业时也不用再像从前那样一个人批改所有学生一样的作业,教师可以直接通过电子化设备查看学生们的游戏记录就可以知道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情况,例如某同学在玩乘除法游戏时片面追求计算速度而总是出现疏忽大意,教师可以进一步指导他规范乘除法的计算过程,从草稿纸的演算逐步过渡到心算、口算。开展数学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形式完成数学作业。

(五)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查漏补缺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缺乏对所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学生们对自我进行的习题练习和考试内容也没有予以相应的重视,总是容易犯同质化的错误。如今大数据技术已经渗透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整理技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同时还能在错题中发现学生的同质化错误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例如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们一起学习了各种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的形式对这几种统计图的特点和在生活场景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例如扇形统计图多应用于表示数据中不同的占比,折线统计图则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应用题一直是数学学习中的难点,学生们经常容易出现审题不明、计算错误等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把自己在练习应用题中的心得技巧和错题分析都通过数据记录下来。例如小学应用题中经常出现“工程问题”,其解题策略就是要抓住题干中的施工时间、施工速度和施工总里程,然后再通过作线段图对题干进行分析的方式解题。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一起分析错题原因,例如教师通过查看某学生的电子习题记录发现该学生总是在“追及”类应用题上出现错误,便耐心指导他如何去抓取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如“两车的出发时间及地点”“两车速度”,再通过画图的方式进行解题。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改进下一步数学学习计划。

四、 结语

小学数学一向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将信息技术如多媒体、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引入数学课堂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我的专业素质和信息技术水平,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导入课堂、开展分层次教学和数学游戏活动、利用大数据技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等教学手段来构建小学数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信息技术数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