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犁海耕波四十载 大海捞针铸匠心
——记天津海事测绘中心测量项目主管郭永丰

2022-08-13崔乃霞刘彦姗

中国海事 2022年7期
关键词:黄骅港永丰海事

崔乃霞,刘彦姗,朱 琳

精测海疆,与日月星辰同行,他的身影和足迹走遍北方海区的各个港口;

身担使命,同无垠大海相伴,他用大海捞针的精湛技术探索未知的海域。

他,就是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天津海事测绘中心测量项目主管郭永丰。他深耕测绘一线近40年,奉献青春年华,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了无数测绘精品;他驻守黄骅港16载,以港口为家,用夜以继日的坚守,守护了一座港的成长。

拼命三郎 终成“大海捞针”行家里手

1984年,22岁的郭永丰来到天津海事局海测大队工作。他扎根外业测量一线,埋头苦干,从一名测量技术工人,逐步成长为天津海事测绘中心的一名测量技术骨干。

“早些年郭永丰带队在京唐港测量时,因天气影响进度缓慢,他格外珍惜好不容易碰到的好天气,经常天不亮就带领测量员摸黑上船。当时的测量设备需要电测员、记录员、绘图员和校舵员4个人一起配合操作,为提高作业效率,郭永丰把人员分成2班:1人负责记录和点图板,1人负责测深和校舵,2个人承担4个人的工作量。我们经常天黑走的,又到天黑才回来,一天连轴转了24小时,工作量是平常的几倍。同事们于是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拼命三郎’。”同事刘雪峰回忆道。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天津海测大队引进了国际上具有领先水平的海道测量仪器设备。为此,郭永丰积极报考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组织的海洋测绘专业培训班,以优异成绩取得大专证书,测绘技术水平从此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单位每批次引进先进仪器设备,他均能以最快的速度消化,掌握操作使用方法,并在测绘生产中应用。

20年来,他刻苦钻研海道测量技术,成为地形测量、水位站网布设、水深测量等方面的技术能手,主持完成多项大中型测量工程,被大家称为“大海捞针”的技术能手。

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和群众基础,2001年他担任海测大队外业队副队长,2004年担任海测大队测量中心副主任,成为天津海测大队的“技术担当”。

夜以继日 主持完成多个港口航道图测量工程

海事测绘是航海安全和水运事业发展的一项前期性、基础性工作,通过海道测量,编绘出版各类航海图书,海事测绘提供与船舶航行密切相关的海岸地形、海底地貌、水文气象、助航设施、航行障碍物等各种地理信息和航海信息,广泛服务于海上运输、港口建设、安全管理等领域,是交通运输事业必不可少的支持保障。

为完成这一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前些年郭永丰带领的测量队每年平均要完成10幅以上的港口航道图测量工程。20世纪90年代初,郭永丰开始独立主持完成中小型港口、航道检查测量工程,1995年开始独立主持完成大中型港口航道图基本测量工程,每年在外出工超200天,足迹遍布北方海区的各个港口,在大连、锦州、秦皇岛、京唐港、天津、青岛、海庙及莱州等港口完成了多幅港口航道图首版图测量工作。无论测区多么辽阔、海上工况条件多么恶劣、技术难度多么复杂,均能做到安全、优质、及时完成,为编绘出版各类航海保障图书资料提供了精准数据,他负责的测量项目件件堪称精品。

同事们眼中的郭队,是个严肃认真的汉子:他肤色黢黑、干练精瘦,是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结果;他言语不多,做事沉稳,只沉浸于手头的工作。他工作认真负责、酷爱钻研,对待测量分队中的技术员和新进学员要求严苛,发现年轻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细微错误而心存侥幸时,他会非常严厉的批评,不留任何情面。

铁汉亦有柔情处。测量工作受天气与海况影响大,有时候测量员需要三四点钟起床出海作业,早出晚归。如果当天计划出海,郭永丰总会早早起来,提前观察外面的天气,赶上天气变化就让大伙多睡一会儿。每天的测量工作结束后,他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电脑前进行数据编辑,经常为了第一时间提供测量成果工作到深夜。长时间机械性地工作,使他落下了腰肌劳损的毛病。

身先士卒 出色完成急难险重任务

在完成指令性港口航道图测量任务的同时,对新建港口航道提供安全通航尺度扫测和应对突发海难事故的扫海测量工程,是天津海事测绘中心的另外一项重要任务。

由于测绘技术精湛,哪里任务最重、最急,郭永丰即出现在那里;哪里有国家重点工程,他便被领导被派往那里;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更为港口建设和航运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秦皇岛10万吨级航道扫测,解封港燃眉之急。秦皇岛十万吨级航道是秦皇岛港主要水上通道,2001年初的一场30年未遇冰灾,一夜之间将秦皇岛10万吨级航道上22个活节灯桩挟持失踪,给航行安全造成隐患,港口压船压载。郭永丰与同志们未休完春节假,就投入到秦皇岛10万吨级航道扫测工作当中。在扫测工作中,他们抗风高浪急,斗春寒料峭,采用侧扫声呐和四波束扫测到19座活节灯桩残体、3处碍航物,发现并协助打捞起此前印度籍“明珠”轮丢失的8吨霍尔锚1口,同时发现存在有6处区域浅于航道设计水深,为秦皇岛港及时解决封港和确定安全通航水深做出贡献。

扫测“圆通一号”沉船再立新功。2001年10月,以郭永丰为主的团队仅用11天,就成功扫测到当年9月末在大连遇岩附近海域撞沉的“圆通一号”轮,为船舶安全航行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保证。

黄河小浪底库区扫海填补历史空白。2004年3—5月,郭永丰主持完成了上级下达的黄河小浪底库区112千米主河道的扫测任务,扫测面积达230平方千米,为该库历史上首次对黄河河道进行的大面积、全覆盖扫测。该项工程在国内率先将GPS星站差分定位技术用于内河测量,获得了准确可靠的测量成果,对小浪底库区的建设开发和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以港为家 用16年守护黄骅港成长

黄骅港位于渤海西岸、河北省黄骅市东约50千米处,北接北京、天津,南至山东,西部通过铁路与山西等省市相连,交通便利;作为“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主通道之一,担任着“能源中转站”的重要角色。

黄骅港测量始于2003年,测量主管一年一换,自从2006年郭永丰担任测量主管后,就再也没换人。他的技术和能力,得到了港方的高度认可。“郭队的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得到了港方的一致认可。港方多次安排紧急测量任务,时间紧、难度大、任务重是常态。郭队带领项目部人员克服一切困难均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负责黄骅港测量管理的项目工程师刘军说道。

在郭永丰近4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在黄骅港驻守了16年,黄骅港已经成为他的第二个“家”。他的老搭档杜潮江说:“黄骅港建了近20年,从最初开始建港、挖港池,到航道开挖扩建扫测,郭队都亲自参与,他亲眼见证了黄骅港的发展,黄骅港就像他的孩子一样。”

现在黄骅港的货物吞吐量已突破3亿吨,背后有郭永丰十六年如一日的辛劳付出。常年驻守黄骅港,与家人聚少离多,但他从不抱怨,专注于测量工作。在郭永丰担任项目主管期间,黄骅港测量项目部完成港口航道图测量共计约8 000换算平方千米,通航尺度核定测量约15 000换算平方千米。

黄骅港资深引航员杨炳栋说:“郭队在测量的关键技术和指标上把握非常到位,体现了高度的专业水准,在黄骅港港口、海事、引航等领域知名度很高,所有人提到他都会竖起大拇指!”

波涛拍港岸,风颂赤子心。今年8月份,郭永丰即将退休,告别他深爱的海事测绘事业。他现在仍然夜以继日地忙碌在黄骅港的测绘现场,对这个自己亲手抚育长大的“孩子”,他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猜你喜欢

黄骅港永丰海事
永丰余造纸(扬州)有限公司
永丰余造纸(扬州)有限公司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黄骅港极端恶劣天气下具体引航对策
黄骅港两港区跻身“国家重点港区”
黄骅港口岸扩大开放获国务院批复
模拟技术在黄骅港煤码头三期工程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