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伊士运河堵塞事件谈国际海运通道安全
2022-12-31曹妃甸海事局河北唐山063200
周 宾(曹妃甸海事局,河北 唐山 063200)
苏伊士运河是沟通地中海和红海的著名国际航道,扼守北大西洋、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之间海上航行的要道,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国际海运通道,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
埃及政府2014年宣布为提高运河通航能力,拉动国内经济发展,在苏伊士运河东侧开凿1条72 km长的新运河,即新苏伊士运河。2015年8月6日,新苏伊士运河正式启用。新苏伊士运河的开通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国际海运中的重要地位,更好地促进亚非欧之间的贸易往来,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1年3月23日,1艘长约400 m,宽约59 m的巴拿马籍超大型集装箱船“长赐(EVER GIVEN)”轮,在驶入苏伊士运河时突遭强风后货轮失控、搁浅,造成苏伊士运河双向航道堵塞超过175 h。通过大马力拖轮、挖掘设备作业,“长赐”轮于当地时间3月29日4时30分顺利脱浅,苏伊士运河重新开放,但一直到4月3日才完全恢复通行。一时间,这一事件成为全球各大媒体的头条,成为2021年的“黑天鹅”事件。仅1周左右,这一事件就导致450多艘大小船只被堵运河两端,被媒体称为“世纪之堵”。苏伊士运河堵塞事件给国际贸易和全球供应链带来巨大损失,也给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下的全球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愈加密切,相互依赖程度也愈发提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布局越来越依赖于国际海运通道的稳定、高效和安全等作为保障。全球货物贸易量80%以上通过海上运输,因此,国际海运通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苏伊士运河便是众多国际海运通道中的佼佼者,被誉为“世界航道的十字路口”。因此,加强国际海运通道的安全保障变得日益迫切。
一、苏伊士运河的重要地位
(一)重要战略通道
自苏伊士运河通航之日起,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影响,其重要战略地位便为周边各国所重视。历史上围绕对苏伊士运河的争夺,曾发生多次冲突和战争。
“二战”期间,德国为了切断东西方盟国之间的联系,派兵企图占领埃及和苏伊士运河。英国为了粉碎德国的企图,被迫将运河关闭。
1956年7月,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由于不甘心失去既得的殖民利益,英国、法国、以色列三国以此为借口,于当年10月向埃及发动进攻。在当时美苏冷战的国际局势下,美国和苏联为了不让苏伊士运河这一重要战略通道完全被对方势力掌握,从而实现各自的战略目的,为埃及驱逐英法殖民者提供了支持。
1967年“六五”战争期间,以色列军队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进一步威胁苏伊士运河的通航安全。为了不让苏伊士运河这一战略通道被以色列控制,埃及选择沉船堵塞运河。运河因遭受战争破坏而被迫关闭8年之久,给埃及和周边阿拉伯各国以及全球贸易带来了巨大损失。苏伊士运河长时间的关闭,也导致世界原油价格高涨,间接导致了石油危机的发生,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能源运输咽喉
苏伊士运河是世界重要的能源运输咽喉。这条在沙漠里人工挖掘的运河,自通航之日起便在世界能源运输格局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改变了世界能源运输格局。
苏伊士运河是世界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中东地区海湾国家是全球石油的主要产区,而苏伊士运河是中东石油运往欧美国家最便捷的海上通道。世界上25%的油船途经苏伊士运河,中东地区出口到西欧等地的石油也主要是通过苏伊士运河输送的。苏伊士运河作为同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等国际海运通道并列的世界能源运输咽喉,对全球能源运输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全球化重要节点
航运业是经济全球化最集中的体现。此次造成运河堵塞的事故船“长赐”轮,其船东是日本公司,船旗国却是悬挂方便旗的巴拿马,承租人是台湾长荣海运,船员却是印度人,而船上装载的货物来自中国,收货方主要是欧盟国家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苏伊士运河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具有战略意义。世界航运业不断发展、远洋运输技术不断进步,远洋运输船舶向大型化、智能化发展,大型货轮的载货量也不断提升。造成此次苏伊士运河堵塞的“长赐”轮是目前世界航运市场中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其载货量超过20 000 TEU,是目前航运市场船舶大型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苏伊士运河的船舶通过量和货物量日益增加,货物种类日趋多样化,成为亚非欧地区国家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海上运输“生命线”,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运输节点之一。运河停航将对全球贸易造成一定影响,导致运输成本升高,原材料价格上涨,金融市场波动,使原本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世界经济复苏面临新的挑战。安联研究报告显示:苏伊士运河每中断1周,全球贸易量增长就可能减少0.2%~0.4%。这进一步体现了世界经济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依赖性,凸显了以苏伊士运河为代表的国际海运通道的重要性。
在当今全球海运物流中,经过苏伊士运河通航的货轮占比约15%,全球货物运输量占比约14%。苏伊士运河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货物运输能力,使其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四)埃及重要经济支柱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政府重要的外汇收入来源,其通行费每年约50多亿美元,是其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之一,同时,埃及作为重要的阿拉伯国家,苏伊士运河也是其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渠道。
2014年8月,埃及政府在原苏伊士运河东侧新开凿了新苏伊士运河。新运河已于2015年8月通航,增强了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进一步促进了埃及的对外贸易,随着过河通行费用进一步增加,为埃及带来了更加可观的外汇收入,助推其国家经济更好的发展。因此,埃及人将苏伊士运河称为“埃及繁荣的大动脉”。
二、苏伊士运河对中国的重要性和堵塞事件的启示
(一)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90%以上的货物贸易通过海上进行运输。中国作为出口外向型国家,是欧盟、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对于中欧贸易,中国货物约80%要经海运抵达欧洲,而被称为“欧洲的南大门”的希腊第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则是最方便的停靠港口,这也是中国投资建设比雷埃夫斯港的重要原因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希腊访问时曾专程到比雷埃夫斯港视察,强调要发挥好比雷埃夫斯港项目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共建“一带一路”。中国货船要想到达希腊港口,最便捷的方式便是通过苏伊士运河。因此,苏伊士运河对于加强中欧之间的经贸往来和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海盗对国际航运构成极大威胁,而要想经过苏伊士运河,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是必经之路。为此,各国为保障船舶安全,维护国际贸易健康发展,纷纷派遣海军参与护航任务。中国于2008年12月派出第一批海军护航编队,截至2022年4月已派出40批海军护航编队,也使中国海军不仅停留在近海,逐渐走向深蓝,有效地维护了国家战略利益,履行了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保护了国际重要海运通道安全,成为一支最值得信赖的和平力量,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二)苏伊士运河堵塞事件的启示
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今天,海运早已成为全球贸易的主要载体,国际海运通道则是保障海运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苏伊士运河堵塞事件暴露出诸多问题,再一次用事实告诫我们:国际海运通道安全的重要性不能忽视,加强国际海运通道建设,维护国际海运通道运行安全时刻不能松懈。
1. 航运业具有不可替代性
一是成本优势不可替代。航运业一直以来是目前所有国际贸易方式中最经济的运输方式,这也是其最大竞争优势。二是货物适应性不可替代。通过船舶,海运方式几乎可以运输所有种类和形态的商品,具有铁路、公路和航空业无法比拟的货物适用性。三是供应链优势不可替代。目前,全球班轮航线有2 100多条,航线纵横交错,覆盖广泛,世界沿海各国几乎均可到达,形成了密集、便捷、成熟、高效的供应网络。四是贸易的关联度不可替代。航运业素有世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全球贸易领域的任何变化都会直接反应到海运上来,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2. 传统安全因素的影响
国际海运通道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运行依赖国际海运通道。只有国际海运通道的安全才有全球经济的持续安全,保护国际海运通道的安全,就是维护国家的战略利益。
国际海运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苏伊士运河地缘战略地位突出,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被军事家称为“锁住世界”的五把钥匙之一。历史上的多次战争中,苏伊士运河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其地处西亚-北非这一传统安全热点地区,巴以冲突、中东战争、叙利亚战争、阿拉伯世界内部矛盾等都是影响该地区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地缘政治和传统安全等因素都成为国际海运通道安全的主要威胁。
3. 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影响
21世纪以来,非传统安全因素也越来越威胁着国际海运通道的安全。一是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海盗成为影响苏伊士运河通航安全的威胁之一。二是恐怖袭击风险也不容忽视。当前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离主义仍然未能得到有效根除,埃及国内的恐怖主义势力也未消除。三是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因苏伊士运河地处沙漠之中,自然环境恶劣,此次导致船舶搁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受大风影响造成船舶失控。
4. 管理制度和人员素质影响
由于苏伊士运河狭长,航经船舶须严格按照运河管理局要求,在引航员指导下分段通行,而运河日常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管理人员和引航员队伍素质是否需要提高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同时,在运河日常维护、运营方面还存在诸多短板,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能力有待提升。在出现类似船舶搁浅导致运河堵塞的事件时,没有及时、高效的救援保障力量,致使运河堵塞时间延长,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三、中国应对国际海运通道安全风险的建议
苏伊士运河等国际海运通道的安全畅通,对各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若其发生堵塞或被迫关闭,将会对各国产生较大影响。作为贸易大国,中国应该担负起大国的责任,与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做好应对威胁国际海运通道安全的有关风险和不利因素的准备,确保其安全畅通和国际贸易顺利进行。
(一)加强国际航运业的话语权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航运大国,是国际海事组织(IMO)A类理事国。中国海运量位居全球第一,约占全球海运量的26%;船队规模全球第二;港口规模可观。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20大货物吞吐量港口中,中国占15个。然而,中国在国际海运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与其行业地位却不相匹配,主要表现在:航运规则仍以西方国家为主,在涉外案件中当事人协议选择适用中国法律的比例偏低,选择中国海事法院和仲裁机构受理的国际案件较少等等。中国应加大国际海运政策制定的参与度,由参与方逐步变为引领方,增强软实力,努力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提升中国话语权。
(二)加强国际海运通道安全合作
中国应努力推进国际海运通道安全的多边合作。中国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增进与国际海运通道沿岸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扩大在这些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影响力。例如:利用好亚丁湾护航这个军事交流平台,打造一支值得信赖的和平力量;建立双边和多边的军事合作安全机制,增进互信,减少海上安全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强同各国官方和民间交流,减少乃至消除争端和矛盾引发军事冲突的风险;共同维护国际海运通道地区的地缘政治稳定,建立海洋命运共同体。
(三)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
中国应加强同全球各国特别是重要国际海上通道所在国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加强在海上联合反恐、海上搜救,打击海盗、走私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建立海上安全合作的常态化机制,加强各国之间的磋商与对话,增进互信互利。为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确保国家安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维护国际海上通道的安全与畅通贡献中国力量。
(四)加强经贸往来和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应加强同重要国际海上通道所在国的经贸往来,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影响力和话语权。例如:苏伊士运河沿岸有关港口设施建设和经营项目、中埃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和开发、中国企业投资比雷埃夫斯港和瓜德尔港等的建设、中国和吉布提的合作等,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自身发展,不断增强同各国的经贸往来,让他们搭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顺风车”,造福沿线各国人民,实现互利共赢。
同时,中国应不断加强同国际海上通道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技术、运营管理、人员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能力的输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航运业对中国海员需求旺盛,培养高素质海员队伍,应不断提升中国海员在国际航运市场的竞争力,为维护国际供应链畅通、促进全球经贸发展与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四、结语
当今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尚未复苏,地区冲突和安全热点冲击不断,未来仍需面对诸多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国际海上通道的安全对全球贸易运输和能源保障,对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建议中国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强国际安全合作,不断夯实和完善对国际海上通道安全保障的“硬实力”;二是要完善制度管理,提高突发事件应变能力,提升国际海上通道安全保障的“软实力”;三是要深化经贸往来,维护供应链稳定,加强国际海上通道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交流等。中国要高度重视国际海上通道安全畅通问题,进一步维护国家利益,展现大国担当,未雨绸缪,深化合作,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保障全球经济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