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方案研究
2022-08-12朱新圆
朱新圆
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1 “建筑力学”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分析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建筑力学”课程内容深奥,计算复杂,熟练掌握应用的难度系数非常高,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不理想。根据学生的现状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1 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学习效果欠佳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状态不理想,根据职业院校教师与学生的反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基础不足,造成学生对建筑力学知识理解困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2)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课后不能及时复习,知识点掌握效果不佳。
1.2 传统的教学方式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根据学生反馈,“建筑力学”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筑工程技术”“建筑施工组织”等其他专业课程比较,内容不便于学生的理解[1],比较考验学生的专注力、想象力。因本课程中涉及的“力”学不能直观感受,需要学生构建场景来理解,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理解“力”学起不到积极的效果,很多学生还会因此降低学习兴趣。
1.3 教学资源匮乏,欠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目前,“建筑力学”课程课后的知识巩固,普遍采用的是自主习题实训的方法,效果欠佳,对于知识点没有掌握的学生,由于没有丰富的视频与微课资源作为参考,不能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课后无法完成和解决实训作业中遇到的困难;对有自主学习意识的学生,个别知识点没有掌握,也无法听懂更深层次的教学,长期积累会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
2 “建筑力学”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针对“建筑力学”课程目前教学效果的分析,考虑社会上各个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以及能使课堂更有真实感和感染力,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建筑力学”课程改革为混合式教学模式非常有必要。
2.1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2020年在线教学模式迅速兴起,各高校及职业院校提前开启基于在线教学的教育模式改革。线上教学既打开了我国高等教育历史的先河,又是对我国高校信息化前期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验与实践探索,重新审视大学生的在线学习活动及其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线上课程资源为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线上教学也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和学习方法完善的重要手段,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还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建立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的一条途径。
2.2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互联网+学习”的快速发展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撑,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唯一渠道[2],各专业的教学都要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进行改革。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立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为前提,以各类教学资源为载体,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混合式教学模式建立的过程中,教师应将自主学习视作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通过引导和外部调控的方式加强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构建畅通的师生、生生交互学习空间;接受并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以帮助学生圆满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助学习能力。
2.3 混合式教学模式能达到课堂效果提升的目的
针对“建筑力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的建立过程会结合知识点的抽象程度,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源形式,如线上、线下共用资源。在面授“建筑力学”课堂上,采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从对知识内容感兴趣到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在课堂后,学生面临上课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点,可以通过教学资源学习平台进行查漏补缺,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3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出的教学实施方案改革
“建筑力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提出,需要同时对教学实施方案进行变革。本课程采用下图所示的教学实施过程导图,课中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针对每个项目中的数个知识点都进行“导入—讲解—练习—讨论拓展—评价总结”的学习过程,将各知识点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开始,以牢固架构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多任务循环执行;课后以实训手册为载体,教师进行作业布置,学生结合实训手册进行巩固、拓展知识。具体分析如下。
(1)研:研的过程完成得是否良好对学生学习本节课程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因为学生在每节课程学习之前要初步了解课程学习的目标、要点,所以学生需要通过“研”的步骤,建立对本节课程的兴趣,为课堂学习与课后训练建立良好基础。每个学习项目课前以各平台为载体,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根据学生对书本知识的阅读接受能力差这一学习特点,教师需要结合课程设计相关内容的微课、视频以及实验过程,布置学生完成观看等小任务。学生通过网络对相应任务进行调研查阅,对本课程任务有初步认识,激发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学习兴趣。
(2)导:针对任务创设实际工程情景,利用具体的工程实况,采用温故知新导入法、复习导入法、反馈导入法、激趣导入法等,让学生能够在课堂课程开始阶段就能进入学习状态,明确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结合实际工程情景,使学生熟悉每堂课的学习目标与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内容有充足的准备,清晰的学习目的为后续“学”做好铺垫。
(3)学:学的过程是学生熟练掌握本节课程知识点的核心,在学生原有数学、物理的基础知识上,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学习能力、学习状态、学习兴趣的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法,对新课知识点进行讲解、传授,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指导。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而不是教师主导的纯讲授过程。
(4)练:该过程是对上一过程的加固与夯实,在未改革的“建筑力学”课程授课过程中,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能够理解,但是当以实际案例、实际工程为依托进行自主完成课后作业时,学生不能够熟练应用,使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必须加入“练”的过程,该过程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学习、训练。通过“练”这一过程,可以将学生是否掌握项目内容、理解偏差等问题反馈给教师,也通过这一过程进一步夯实了所学内容,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内驱力,以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拓:高职院校学生在课堂中具有好动、爱交流的行为特点与心理需求,在教学环节“拓”的过程中,学生、教师共同开展讨论拓展,通过这一“拓”的过程,在给学生更宽广的行为空间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交往的心理需求,进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讨论往往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相应知识点进行进一步拓展的过程,学生的思维非常开放,以头脑风暴法把各种想法、推论、思路等汇集于一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的有序发展;最后,通过“拓”的过程引导学生在面对质疑、不同的意见、不同的见解时尊重别人的观点,培养了学生在后期的学习、工作处事上更宽容和谦虚,同时能够建立起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6)评:评价总结的过程包括对项目内容进行评价总结和学生学习行为、结果评价的总结。通过对项目内容进行评价总结,将本项目内容的知识串联,在学生的思维中架构起牢固的知识体系,巩固所学、练、拓的内容;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评价总结,形成学生的强化激励、学生学习的“兴奋剂”,通过适当的评价总结,能够让学习状态处于一般的学生受到鼓励完成学习任务,使学习状态优秀的学生能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拓展知识体系。
(7)固:课后巩固是教师根据本项任务的重点、难点,以“基础性、灵活性、延伸性”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学情,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对所学新知识进行及时巩固。在巩固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点的梳理,针对未掌握或有疑问的知识点可以继续使用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复习;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既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鼓励督促学生将所学皆所用,又通过完成任务学生之间进行了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加强了学生合作学习、团结的精神。
结语
针对“建立力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该课程的线上教学资源库,采用课前“研”,课中“导—学—练—拓—评”,课后“固”的教学实施方案,为学生在课堂内教师引导学习、课堂外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平台。无论是课前、课中、课后的过程,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作为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以提升学生“建筑力学”课程学习效果、专业能力为目的。学生有了良好的“建筑力学”基础,为后续的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结构施工图识读等核心能力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终培养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