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论视角下城乡物流协调发展探析
2022-08-12弓宪文
弓宪文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重庆 400065)
城乡物流的二元结构扭曲了市场资源配置,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导致城市物流丧失广阔农村空间的依托和支撑,在自我封闭、自我循环的环境里发展,而且增加了流通成本,阻碍了农产品流通和农村经济发展[1]。在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物流占据资源优势,发展速度快,与农村物流发展的差距逐渐拉大,城乡物流发展的不平衡态势有所加剧。城乡物流协调发展有助于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实现各种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推进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因此,立足实际提出城乡物流协调发展的解决思路和对策建议,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城乡物流协调发展的内涵及机制
基于协同论,可以将城乡物流作为一个复合系统,其由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两个子系统构成,系统内复杂的相互作用可能产生协同效应,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推动复合系统向有序化发展,也可能产生消极影响,导致复合系统向无序方向发展[2]。城乡物流协调发展就是在城乡物流共同增长、有序发展的前提下,城市与农村物流子系统在物资流通、资金融通、信息流通及商贸流通等维度界限逐渐模糊,差距逐渐缩小,系统之间和内部诸要素之间从无序走向有序的协同互补、交互耦合的动态发展过程。
可见,城乡物流协调发展应当是有序发展而不是无序演化,应当是交互耦合而不是彼此分割。因此,可以从城乡物流有序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强度及发展差异度三个方面来综合考察和刻画其协调发展机制。按照耦合理论和协同理论,用耦合度描述城乡物流子系统或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用协调度描述城乡物流子系统或要素之间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和谐一致的程度。在城乡物流复合系统中,慢弛豫变量即序参量是决定复合系统演化进程的根本变量,因而城乡物流复合系统演化的关键在于内部序参量之间的协同作用,耦合协调度正是反映这种协同作用的度量。
(一)城乡物流有序度
设城乡物流复合系统演化发展过程中的序参量为ui(i=1,2),uij(j=1,2,3,…,n)为序参量ui的第j个指标,其值为Xij,序参量的上下限值分别为αij、βij,则该序参量对系统有序的贡献可以表示为
(1)
称U(uij)为序参量有序度,可见U(uij)∈[0,1],其值越大,序参量对系统有序的贡献越大。序参量对系统有序程度的总贡献可通过集成来实现,可采用线性加权和法集成:
(2)
(二)城乡物流耦合协调度
借鉴多系统相互作用的耦合度模型cn=[(u1u2…um)/∏ (ui+uj)]1/n,城乡物流复合系统的耦合度函数可以表示为
(3)
其中,U(u1)、U(u2)分别表示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子系统的有序度,显然耦合度值C∈[0,1],其值越大则耦合度越高。耦合度可以较好地反映城乡物流之间耦合作用的强弱,但无法反映协调水平的高低,为此建立如下耦合协调度函数,分析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交互耦合的协调程度:
(4)
其中,D为耦合协调度,T为综合协调指数,它反映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或贡献;a和b为待定系数,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在国民经济中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可以取a=0.5,b=0.5。最好使T∈(0,1),这样可以保证D∈(0,1)。耦合协调度模型既能体现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的耦合度,也能反映协调水平。耦合协调度越大,则城乡物流协调发展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
(三)城乡物流发展差异度
(5)
绝对差异度反映了同一时刻城乡物流有序发展水平的差异,其绝对值越大则二者差异越大,大于0表明城市物流有序发展水平领先,农村物流滞后;反之亦然。显然,差异度越大则协调发展水平越低,反之则越高。
(6)
相对差异度反映了城乡物流有序水平相对于各自初始时刻的差异及其发展趋势。其绝对值越大则二者差异越大,大于0表明城市物流有序发展水平领先,农村物流滞后;反之亦然。显然,差异度越大则协调发展水平越低,反之则越高。
二、城乡物流协调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在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优化和改革开放攻坚的新常态发展阶段,物流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向供应链转型[3]。按照我国2001年8月正式施行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供应链管理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供应链管理强调一体化运作,本质上是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商流的一体化。其中,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和经营效益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是物流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物流在逻辑上的延伸,是物流管理的一个更高级阶段[4],供应链中的资金流、信息流和商流与物流紧密联系,是物流发展的有力支持、基本保障和重要前提。综合协同论的观点,在供应链一体化模式下,城乡物流的协调发展不仅需要考虑物资流通问题,而且涉及资金流通、信息流通和商贸流通的协同发展问题。
(一)城乡物资流通维度
在我国长期存在的经济社会二元体制下,城市物流迅猛发展,农村物流相对滞后,在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物流差距逐渐加大,导致城乡物流的二元结构。破解城乡物流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物资流通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建设“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城乡双向物流体系[5]。因此,城乡物资流通着重考察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业品和消费品经过批发市场或物流配送中心从城市流入农村消费者手中的物流活动;二是农产品从农民或农产品经营者手中从农村流向城市市场终端消费者手中的物流活动。借鉴学者的做法,分别用工业品产值、城市公路线里程反映工业品物流需求以及城市物流能力;同样,分别用农产品产值、农村公路线里程反映农产品物流需求以及农村物流能力。
(二)城乡资金融通维度
安全高效的资金流是城乡物流畅通运行的基本保障,这就要求城乡金融市场合理分配资金资源,为城乡物流发展和物流体系建设提供更多资金,建立畅通、高效的城乡金融渠道,为城乡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保障和支持。借鉴国内大多数学者的做法,结合统计数据的可得性,用城镇贷款余额除以工业品产值衡量城市金融规模,用农村贷款余额除以农产品产值衡量农村金融规模。在金融发展效率方面,大多数学者用贷款与存款的比值这一指标,不仅反映了金融机构将储蓄转化为贷款的效率,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农村资金外流的状况[6]。本文借鉴这一做法,用农村贷款余额与农村存款余额的比值衡量农村金融发展效率,用城镇贷款余额与城镇储蓄余额的比值衡量城市金融发展效率。
(三)城乡信息流通维度
信息流转是物流活动最基本的功能之一,信息流是物流活动基本的组成要素,是物流活动中战略制定、组织运行、协调管理的依据。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物流服务范围持续扩大,物流组织管理手段不断改进,物流能力和物流效率得到提高。计算机通信、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深刻改变城市的工作、生活方式,也对农村的经济、社会等产生巨大影响[7],成为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体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反过来,如果对城乡信息化的均衡发展重视不够,则有可能导致城乡之间的所谓“数字鸿沟”,扩大城乡信息化差距。计算机、通信和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标志和发展趋势,在这三项内容中,由于无法获得较长时间段内连续可靠的城乡互联网方面的统计数据,所以采用城镇电话用户和城镇居民计算机拥有量反映城市信息化水平;用农村电话用户和农村居民计算机拥有量反映农村信息化水平。
(四)城乡商贸流通维度
商流是保证物流时间价值的起点,也是实现物流空间效应的前提,一般情况下以交易或买卖的形式存在。构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对于提高流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8]。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不通畅,与城乡购买力严重不对等、城乡生产资料市场以及城乡商品市场分割、城乡商贸流通市场发育不平衡等因素紧密相关。在研究中学者多采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商贸流通市场的交易规模以及市场数量来反映上述内容,此处借鉴已有文献的处理方法,用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城乡商贸流通活动中城市的购买力和市场发育程度;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城乡商贸流通活动中农村的购买力和市场发育情况[9]。
综上,建立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城乡物流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城乡物流协调发展指标体系
三、城乡物流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赋权
用信息熵理论对序参量指标赋权,可有效提高评估的客观性。熵原本是一热力学概念,它最先由申农(Claude Elwood Shannon)引入信息论,现已在工程技术、社会经济等领域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根据信息论基本原理,信息是系统有序程度的一个度量,而熵是系统无序程度的一个度量;二者绝对值相等,但符号相反。一个系统有序程度越高,熵就越小,所含的信息量就越大;反之无序程度越高,熵就越大,信息量就越小。基于这一基本理论,构建如下信息熵评价模型。
(一)评价矩阵构建及标准化处理
对于筛选后的评价指标体系,假设有m个年份、n个评价指标形成的原始数据矩阵X,矩阵中的元素xij表示第i(i=1,2,…,m)个年份第j(j=1,2,…,n)项指标的原始数据值。
(7)
评价矩阵X中的原始数据需要通过标准化消除不同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才能进行熵权评价的计算。此处选择对X标准化的方法应重点考虑熵权评价的需要,用z-scor标准化可以消除不同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但其标准化后的数据分布在-1和1之间,而熵权计算中出现对数计算,不适合使用;均值化虽然有各种优势,但均值化不能保证全部数据大于等于0,也不适合使用。因此,此处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
对于正向指标(越大越优型指标),采用
(8)
对于反向指标(越小越优型指标),采用
(9)
形成标准化矩阵R=(rij)m×n,可见0≤rij≤1。
(二)定义熵权及熵值
首先,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年份的特征比重。对于某一个指标,评价值的差异越大,表明该指标的作用越大,该项指标提供的信息量也就越大。根据熵的概念,信息的增加意味着熵的减少,熵可以用来度量这种信息量的大小。记第j项指标下第i个年份的特征比重为pij,则
(10)
其次,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第j个评价指标的熵可以定义为
(11)
其中,j=1,2,3,…,n,k=1/lnm,并定义当pij=0时,pijlnpij=0。
然后定义熵权,第j个指标的熵权定义为
(12)
在Matlab语言环境下,定义H=-∑plnp为条件熵,则E=H/lnm。称G=1-E为差异系数,则熵权可以表示为W=G/SUMG。
从信息熵角度看,熵权代表某一评价指标在该问题中提供有用信息量的多寡程度,当某一指标变异大、熵值较小、熵权较大时,说明在该指标上有明显差异,应重点考察,即该指标向决策者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10]。通过对各指标熵值的计算,可以衡量各指标信息量大小,从而确保建立的指标反映绝大部分的原始信息。信息熵评价方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其主要特点是利用各指标的熵值所提供信息量的大小来决定指标权重,有助于避免各评价指标权重的人为因素干扰,使评价结果更加趋于客观。
四、城乡物流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城乡物资流通协调发展,建设城乡双向流通的现代物流体系
城乡物资流通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建立城乡双向流通的现代物流体系。因此,一方面要在城市培育更多能够面向农村,服务于“工业品下乡”的物流企业。要依托“万村千乡”工程,通过政策支持和优惠等多种方式,支持城市区域内的农业生产资料、日用工业品、日用消费品生产经营企业深入农村开展现代物流服务。同时,在目前连锁经营向农村发展的趋势下,城市物流企业将服务网络从城市延伸到县域重点村镇,建立城乡协调发展的配送网络。另一方面,将改革小农本位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作为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农村内部培育能够胜任“农产品进城”的新型农村物流主体。具体而言,扶持和改造传统的农村流通组织,支持商贸系统、邮政系统针对农村发展成立专门的农村物流公司,鼓励乡镇企业、村办企业、农民合作企业及农村个体企业进入物流市场并开展物流业务;扶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的批发商、中间商、零售商等向物流公司转型,使之成为适应农村物流发展需要的有效经营主体。同时,应注重统筹城乡物流资源和发展规划,加强城市物流对农村物流的辐射作用。
(二)城乡资金融通协调发展,为城乡物流协调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安全高效的金融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城乡物流金融效率,而且可以降低资金流动风险。因此,在实践中要把供应链管理引入城乡物流金融业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推动城乡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商流的“四流”融合,实现城乡供应链融资线上化,为城乡物流协调发展提供多元化的供应链金融支持,城乡物流企业、保险企业、电商企业、数据企业共同协作,为城乡工业品、消费品及农产品流通中的供应商、生产商和经销商提供全程金融管理和协调发展服务。农村物流是城乡物流不平衡的限制性环节,要以城镇化为契机,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延伸农村政策性信贷资金的运用领域,扩大涉农银行对农村物流的金融支持效应,针对邮政储蓄资金制定有偿回流农村的机制,并引导其积极支持农村物流。鼓励保险机构设立相应的险种,对农村物流中的仓储、运输、装卸搬运等环节进行承保。加大对农村物流的投资力度,并将其作为城镇化建设中城市反哺农村的办法。
(三)城乡信息流通协调发展,为城乡物流协调发展提供信息化保障
一是积极探索城乡供应链信息协调发展新模式。如河南众品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平台+供应链联盟”的城乡农产品供应链集成服务体系,在150多个重点消费城市搭建分销平台,通过网下资源整合网上平台,实现网上平台调动网下资源,为农产品交易提供“O2O”一站式服务。中兴供应链信息平台通过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商流有机集成,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信息共享和有效传递,推动城乡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协同合作,实现供应链全程透明可视。二是重点支持农村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三网”的覆盖水平,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电子商务信息化网络向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延伸布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缩小城乡二元体制的割裂,建立城乡统一的信息化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城乡人口的市场化合理流动。面向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不断提高农民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加强城乡文化信息交流,不断提高农民信息化能力,保持城市与农村文化信息交流及科技信息传递畅通。
(四)城乡商贸流通协调发展,为城乡物流协调发展创造营商环境
一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市场体系,对城乡商业网点布局进行统一规划,加强农村地区商业网点建设。不断优化城乡流通体制中不必要的流通环节,有效降低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二是基于供应链协调发展集成城乡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形成城乡纵横交织、共生共荣、紧密联系的网络化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实现城乡物流与供应链、服务链和价值链的统一。如探索形成“农户+合作组织+加工企业+电商/零售终端+消费者”的农产品商贸流通模式,将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的“种、养、加、销”各环节集成,为农产品商贸流通协调发展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