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馆校合作开展青少年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2-08-12刘海丽苗含雨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2年8期
关键词:馆校图书馆活动

刘海丽 苗含雨 李 昕 闫 森

(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1)

1 研究与实践进展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合作开展青少年教育是政府着力推进的事项之一,也是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有力增长点,故本文将着重挖掘公共图书馆馆校合作开展青少年教育的实践进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公共图书馆、中小学在青少年教育方面分别发挥着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两者在目标诉求方面是基本一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支持公共图书馆加强与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开展联合服务[1],以法律形式对馆校合作作出了明确规定。2018年6月颁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指出,中小学图书馆应当积极与各类型图书馆开展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2]。2021年3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教育融合发展,面向中小学生设立课外教育基地[3]。2021年6月发布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也指出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和教育融合路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进校园的常态化机制,通过设立课外教育基地、“四点半课堂”等形式,完善与中小学的双向融合机制[4],这两项政策在馆校合作活动形式方面作出了一定的突破性指导。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5],要求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为图书馆发挥作用提供了更大空间,也为馆校合作的深化发展增强助力。近年来国家层面对于馆校合作的讨论和引导,无不指明馆校合作是目前亟需推进的重要事项。

目前,馆校合作的相关研究日渐丰富。学者们或针对馆校合作中的某一方面,如对阅读推广[6]、人才培养[7]等进行分析,或通过案例总结馆校合作的全面发展策略,如苏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下的馆校合作[8];此外也有学者对其他国家如加拿大[9]、日本[10]、芬兰[11-12]等国的馆校合作优秀经验进行了研究。但是目前的研究仍存在研究主题局限,案例选择缺乏代表性,研究主体缺乏对馆、校、家的同步分析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合作开展的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尽力拓展研究范围,通过访问多个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网站以及实地调研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结合扎根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本文通过官网查询兼实地调研的方式,选择我国东、中、西部的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共18个单位作为实践进展研究的数据来源。通过调研发现,目前馆校合作开展教育活动的形式主要有:①以学校为实施场域的合作,主要包括阅读推广、传统文化教育、设立分馆、资源支持、协助学校图书馆运营等;②以图书馆为实施场域的合作,主要包括志愿活动和体验参观。以学校为实施场域的合作更多地侧重于知识文化资源的补充,而以图书馆为实施场域的合作则更多地侧重于实践技能的补充,两者相得益彰。整体来看,我国馆校合作起步较晚,目前整体发展水平不平衡,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做得较为出色,形式一般较为新颖、丰富且内容挖掘更为深刻,但是大部分地区的馆校合作内容仍然较为局限,以阅读推广活动和讲座活动为主,发展任务任重道远。

2 研究设计、数据分析与讨论

2.1 研究方法

在数据收集之前,研究者对于馆校合作开展青少年教育的影响因素仅有模糊的猜测,且单纯的调研分析报告并不能满足对于实际问题的深入探究,同时馆校合作涉及到“馆”“校”“家”三方主体,在大量主体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编码方法逐步明确标签进行分析是相对最优选择。因此,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与访谈收集样本,使用扎根理论对制约馆校合作开展青少年教育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从实际观察入手,在对原始资料进行概念提取与逐步聚拢实现范畴化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比较、调整、丰富直至饱和[13],从而得到更精确的揭示,并提出目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和可行的解决建议。

2.2 数据收集

本研究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对馆校合作的主体进行调查。以馆校合作开展青少年教育的影响因素为研究主题,在访谈地点的选择上,力求覆盖多地区、多层级的公共图书馆和部分有代表性的中小学校。研究者选择ZT、ST、SR、GX、YT、TT、SY、HZ8个单位作为访谈样本,其中,ZT、ST、SR位于省会城市的繁华地段,GX位于省会城市新设立城区,YT、TT、SY位于县城,HZ位于乡村,这些地点具有差异性,形成一个有代表性的系统网络。

本研究以面对面访谈为主,以线上访谈为辅,分别选择馆员、学校老师、学生以及家长进行深度访谈。访谈前将大致内容向访谈对象进行解释,征得访谈对象同意后进行录音并展开访谈;单个访谈对象的访谈时间依据访谈对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访谈过程中,对访谈对象的职位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加以控制,并根据访谈对象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问题使其更具针对性;数据收集整理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直至信息充足、饱和,最终得到20个访谈对象。

2.3 数据分析

2.3.1 数据加工

本文的原始访谈语录比较冗杂,不利于概念和范畴的直接提取。因此研究者在录音和记录的基础上整理出电子版访谈语录,又根据语义完整性、相对明确性的原则对原始语句进行抽取与合并,并在抽取、合并之后再次进行讨论和核对,最终获得语义较明晰的5 000字原始语料表。

2.3.2 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对经过整理后的原始语句进行概念提取,在进行概念化时不断对各标签比较整理,逐步聚拢实现范畴化的过程。本文在对原始语句进行概念化的过程中,为减少研究者的主观臆断对概念提取的影响,尽量采用如“资金”“政策”“公众认知”等具有完整语义的语词作为概念标签,并据此对5 000字的原始语料逐句标注;最终呈现出大量且重复的概念标签,对其内涵进行对比分析与加工整理后,具体范畴逐步清晰,如表1所示。

表1 开放式编码

2.3.3 主轴编码

本文主轴编码是在开放式编码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比较的方法将具有相似属性和相同主体的编码链接在一起,如将“公众认知”“时间因素”“参与积极性”“个体追求”四个明显共同归属于“公众”主体的范畴整合形成主范畴“公众个体资本”,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对开放式编码中不恰当的范畴进行进一步调整,两者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对14个范畴在逻辑关系下的分类整合,确定影响馆校合作开展青少年教育实践进展的4个主范畴为: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公众个体资本和合作阶段。

2.3.4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选择核心范畴后, 不断发展与核心范畴有关次类属进而构建理论体系的过程。本文通过对给予标签化的概念类属进行整合与凝练,确定将“馆校合作开展青少年教育的影响因素”作为核心范畴,即馆校合作开展青少年教育的实践进展受到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公众个体资本、合作阶段的共同影响,并得到多组典型关系结构(见图1)。

图1 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构模型

2.4 编码结果讨论

根据编码后的关系分析可以得出:首先,在各个影响因素中,外部环境中的资金因素和内部环境中的人员设置毫无疑问是影响馆校合作实践进展的最主要因素。其次,馆校合作实践进展是在内外环境、公众个体资本、合作阶段的共同影响下促成的。外部环境凭借资金、政策、社会等因素,具有与馆校合作实践进展密切联结起来的可能性,并通过活动开展的质量和外部激励动力等表现出来。内部环境也在这种联结的建立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馆校内部对于馆校合作的认知、人才数量和质量、专业部门的配置、场地和设备的水平,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馆校合作实践进展的效果。公众个体资本是影响实践进展的自我因素,基于扎根理论的实地研究证实了公众个人的认知、实践、参与积极性、个体追求等因素对馆校合作实践进展产生的深刻影响。合作阶段在馆校合作中得到体现,又反作用于馆校合作实践进展,尤其是合作后期阶段的总结与反馈会影响到馆校合作实践进展的发展深度和可持续性。此外,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构成了公众个体资本、馆校合作阶段的基础,馆校合作阶段又成为影响内部环境的潜在因子。

3 问题与发现

3.1 法律政策规定较为笼统且执行力不佳

法律政策是馆校合作的首要保障,当前法律政策存在具体要求不清、执行力薄弱的问题。一是政府政策对馆校合作的定位较为模糊:目前国家层面和部分地区虽出台了一些馆校合作的相关政策,但大多地方政府还没有建立完整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公共图书馆凭借自觉服务意识来开展相应工作。二是文旅和教育部门对政策信息整合和信息共享不够充足[14],调研中的大部分馆校都没有收到过要求开展合作和如何开展合作的文件,在牵头政策方面缺乏协调一致性和针对性。

3.2 馆校双方主动意识不够

馆校双方主动意识的缺失主要受服务观念和教育理念的影响,这样的思想意识影响了馆校在合作方面的人财物配置。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公共图书馆仍然将“服务”作为业务的主要方面,还没有将服务提升到“社会教育”的高度,因此在管理理念、物质奖励、行政荣誉与职称等方面还不够重视馆校合作,图书馆员对于参加馆校合作缺乏一定的动力支持,特别是访谈中有些馆员提到在缺乏一定活动补助的情况下,“有时候一个人还需要负责很多项工作”。对于学校而言,一方面由于外部政策环境中素质教育的落实依然任重道远,部分学生家长也表示希望学生以学习为重,学校就难以主动与图书馆共同推行更多的拓展活动;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内部的人员设置缺乏专业人员,学校图书馆馆员多由教师兼任,对于馆校合作的认知水平普遍不高,部分学校负责人在访谈中表示甚至不清楚自身拥有开展馆校合作的义务和权利。

3.3 馆校合作资源配置不足

资源配置是影响合作活动水平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主要包括外部资金因素、内部人员设置、内部场馆三大方面,而国内众多馆校仍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就资金而言,访谈中多数馆校都认为“资金的重要性应当排在第一位”,而目前能为馆校合作设置专项经费的馆校还很少。人员方面,馆员和教师缺乏馆校合作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培训活动开展较少,尤其是农村地区更为明显。在场馆方面,图书馆的日常服务空间需求与馆校合作有所冲突,学校缺乏必需的放映、多媒体互动设备等,有乡村学校的学生反映,“那个讲座我们后面的都听不清他们在说啥,喇叭声音太小了”。

3.4 合作形式重复且内容缺乏深度

一是馆校合作的开展形式较为局限,缺乏创新性。通过查找网络资料和实地调研取证发现,我国馆校合作的主题仍相对集中于传统的阅读推广活动,在资源匮乏的条件下,乡村地区的合作形式往往更为重复单调,调研中的乡村学校学生只能被动重复地参加图书馆在学校开展的讲座等活动,或接收图书馆捐赠的大众类图书。调研反映,多数学生主要以自身兴趣考虑是否参与馆校合作活动,那么这些重复且传统的活动形式就难以对学生形成强有力的吸引力,进而影响活动效果。二是馆校合作活动的具体内容深度不足。在形式已经较为有限的前提下,许多馆校并没有人力、能力和物力深入挖掘出适合学生学习吸收的优秀内容,往往只能对文化常识进行浅层次的解读或对活动内容进行缺乏针对性的展示。

3.5 合作过程沟通与反馈不充分

馆校双方由于专业人才和专业意识的缺失,较少进行或没有进行充分沟通与反馈。活动前期阶段对于馆校合作的内容缺乏沟通,活动后期阶段又对活动中的实际问题缺乏反馈和解决,都可能会导致活动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间存在偏差,也可能会导致活动中的问题重复出现,甚至有学校表示,“我觉得他们并不是很采纳我们的意见”,把意见反馈到图书馆之后,图书馆也并没有采取后续行动,在后期活动中仍然会出现相同的问题。这样就无法形成馆校合作的高效闭环,影响到合作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4 思考及建议

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校合作开展的教育活动不同于学校开展的学校教育活动,也不同于公共图书馆日常提供的服务活动,它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体,兼融了学校和公共图书馆的教育目的。因此,这类教育活动需要综合考虑学校教育(中小学校)与社会教育(公共图书馆)的契合点,那么就涉及到文化与教育政府部门、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学生及家长等多主体诉求如何契合的问题,尤其是要以法律政策要求为基础。在前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笔者针对馆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4.1 增强政策实施力度,提升合作质量

政策引领是馆校合作发展的强力保障,有助于引导馆校双方积极主动地开展馆校合作,同时为馆校合作提供清晰明确的实施标准。首先,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校的主管部门应共同制定合作开展活动的标准,为馆校合作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导,这有利于提升馆、校对合作的重视和作业水准,并为两者在实践中的合作机制建设建立良好的基础。其次,应当推进双方主管部门进行有效对话,制定协调发展的合作机制[14],推动馆校合作有序性、持续性发展。

4.2 升华馆校育人理念,提高主动合作意识

主动意识是扩大馆校合作活动的辐射范围、提升馆校合作活动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一是公共图书馆应当重视“社会教育职能”的建设,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将社会教育视作其重要职能和神圣使命,主动开展有效的人才建设和专业培训,并发挥好自身的资源与空间优势,积极与中小学合作开展社会教育,满足青少年的素质提升需要。二是各地区教育部门应当及时更新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社会知识和社会技能教育,将课堂拓展到社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学校也要积极主动借助图书馆丰富的资源,与其联合开展素质教育活动,使“双减”政策全面落实,共同推动馆校合作效果的提升。

4.3 优化资源配置,保障活动效果

优化资源配置是在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保障馆校合作效果的重点工作,主要涉及内部人员设置、场馆以及外部资金三方面。对于馆校双方普遍关注的资金问题,政府可以适当设置馆校合作专项资金进行支持;馆校也可以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综合提供物质保障。其次,馆校合作归根结底需要依靠“人”来完成。馆校合作的人才资源有赖于馆、校的共同建设,人才需要具备公共图书馆、教育方面的双素养,因此可以协商建立相应的人才交流、培训、建设机制,促进人才在馆校合作方面的知识拓展、经验增长。而对于空间配置,一是挖掘、改造既有空间资源,打造适宜馆校合作的服务空间;二是对于资源匮乏的乡村地区,图书馆可以运用购买、租借、调拨等方式准备好活动开展所需要的设备和资源,也可以提供一定的跨区域合作帮扶。

4.4 创新合作形式,深化合作内容

学生兴趣对于馆校合作活动的效果有着直接影响,馆校合作教育活动不同于按部就班的教育活动,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一定的社会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因此这样的活动是否符合学生兴趣就至关重要。首先,应关注学生兴趣。可通过馆校共建的渠道收集意见,从而构建关于学生兴趣的画像,提供能够满足学生最大程度需求的创新活动,即使是乡村地区,也可以通过一定的简单调查访问获取学生喜好来进行创新。此外,活动内容作为馆校合作中最核心的层面之一,馆校双方应当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本地有限的资源中进行选择性的深入挖掘,重点建设具有地方特色和较高价值的活动资源。如苏州市图书馆组织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分别深入学习关于图书和图书馆运行的不同内容;信阳市图书馆在馆内邀请非遗传承人展演皮影戏、泥叫吹、剪纸、烙画等一批豫南文化遗产,这些都是根据受众特点尽可能深入挖掘活动内容、提升活动效果的优秀典范。

4.5 加强沟通反馈,促进长效合作

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是提高馆校合作效能以及实现可持续性合作的重要一环。在馆校合作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如何回应中小学校的意见反馈是更为重要的,因为中小学校事实上掌握着双方合作的主动权,公共图书馆是较为被动的一方。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合作过程中,可以建立相对专职的馆校合作职能部门,更加积极地注意中小学校的意见与建议,及时进行反馈、调整。在前期阶段的沟通中,由公共图书馆及时了解学校教学课程和学校教育进度,以学校教育为本、以社会教育为体,来确定活动内容。在后期阶段的反馈中,学校要尽可能敏锐地捕捉实际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到图书馆,督促图书馆在将来的活动中进行调整,稳步提升馆校合作的成效。

猜你喜欢

馆校图书馆活动
“双减”视域下馆校合作的实质与出路
馆校合作可持续性发展的探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实践
——以广州市从化区馆校合作为例
公共图书馆馆校合作推广实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
图书馆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