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近代图书馆的演讲服务及启示

2022-08-12刘晓霞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2年8期
关键词:上海图书馆讲座协会

刘晓霞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0234)

1 引言

从上海近代图书馆第一次开展演讲活动开始,演讲在上海图书馆界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且图书馆讲座日益成为图书馆的主要服务之一。但就目前的研究而言,对于上海近代图书馆演讲的关注较少,仅《论民国时期图书馆举办的讲演活动》一文在论述图书馆举办的讲演活动时对上海近代图书馆所开展的演讲活动有所涉及。演讲作为近代图书馆的拓展性服务之一,对于吸引读者,宣传推广图书馆及其社会教育功能,提高图书馆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考察近代图书馆开展的演讲服务是为了促进当代图书馆服务的发展,因此,本文对上海近代图书馆的演讲服务进行系统梳理,分析上海近代图书馆演讲服务的特点及其对当代图书馆的借鉴意义。

本文主要利用晚清和民国全文期刊数据库、Historical Newspapers: Chinese Newspapers Collection(1832—1953年)与《申报》数据库于2020年12月1—15日进行相关检索,用全字段检索或全文检索的方式,以“图书馆”与“演讲”“讲演”“演说”“Lecture”“speech”为检索词分别进行组配检索,查找相关的报道、通讯、消息以及论文等,共得到检索结果77条,去除不同媒体重复刊登或者近似报道的内容,共得到52条,时间跨度从1887年到1949年。在此期间上海地区图书馆的演讲活动随着时间起伏较大(见图1),与社会环境有极大的关系,也表明了图书馆的活动深受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些演讲活动,种类繁多,涉及到的图书馆众多,既有图书馆独立组织,也有图书馆与其他社会组织合作组织,更有上海图书馆协会的努力;演讲嘉宾既有社会知名人士,也有图书馆的普通读者;演讲内容既有图书馆工作有关的业务演讲,又有借助图书馆场地开展的适合普通大众的演讲;演讲的对象既有适合普通成人读者的,也有适合儿童读者及特定读者群的。通过演讲活动,图书馆吸引了更多的读者,提高了影响力,有的演讲形成了服务品牌,获得了很高的社会赞誉。

图1 近代上海地区图书馆演讲活动时间分布图

2 上海近代图书馆演讲的起源

上海于1843年开埠后,随即成为西方传教士传教和开展学术文化交流的中心,也成为西方图书馆理念的传播中心与西方图书馆在中国的实践基地。“清道光二十七年耶稣会传教士定居于徐家湾时,即开始搜集图书以供参考”[1],从我国第一所近代图书馆——徐家汇天主堂藏书楼由传教士在上海建立开始,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上海密切相关,上海近代图书馆的数量、管理模式、服务手段等居于全国前列。其中,图书馆的演讲服务就是近代上海图书馆最为成功的服务方式之一,是图书馆借阅服务之外最早开展的拓展性文化服务。从已有资料可以看出,最早与图书馆相关的演讲始于1887年,由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为筹集图书馆和阅览室经费而开展[2];内容与图书馆相关的演讲最早始于1894年,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前的联合教堂举行,题目为“中国藏书楼窥探(A Peep into a Chinese Library)”[3];图书馆最早开展演讲服务始于格致书院藏书楼。《字林西报》刊登的该馆报告显示,格致书院藏书楼于1905年秋季每周四晚开展与科技相关的演讲,并在开讲前对上周的时事作简短评论,参与人员较多[4]。被邀请前去的演讲者有莫安仁(Fvan Morgan,《大公报》主笔)、李佳白(Gilbert Reid,尚贤堂创办人)、窦乐安(John Darroch,英国传教士)、沈仲礼(万国红十字会创始人)、谢洪赉(编译家)等[5]。从此,演讲活动在上海近代图书馆界深入开展,不仅是图书馆开展文化服务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图书馆自我宣传的有力手段。

3 近代上海图书馆界演讲的种类

3.1 名人演讲

依靠名人的轰动效应,吸引社会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为图书馆吸引读者,调动他们参与图书馆活动的积极性,是上海近代图书馆最早的演讲形式之一。格致书院藏书楼的演讲可以说是图书馆界最早的名人演讲,在图书馆开展名人演讲是图书馆公共性的重要表现,体现了图书馆的文化交流与传播职能。最为引人瞩目的当属印度诗人泰戈尔1924年访华期间在上海举行的公开演讲,新落成的东方图书馆成为演讲的首选地[6];中国国际图书馆于1935年5月24日举行盛大集会并邀请访华的法国女作家杨思奇作演讲,参加者众多,如蔡元培、李石曾、吴铁城、丁福保、宋梧生、杜定友等[7]。随着图书馆在上海的普及,名人演讲在图书馆逐渐盛行,演讲内容也开始与图书馆有关。1928年4月15日,胡适在上海市总商会商业图书馆演讲。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起,讲述了图书馆存在的必要[8]。

3.2 宣传演讲

名人演讲主要借助于图书馆的场地,体现了图书馆公共文化空间的特性。宣传演讲则是为了推广图书馆,使民众了解图书馆的功能并利用图书馆。沈祖荣先生是全国图书馆界宣传推广演讲的先行者。1917年,从美国学成归来的他开始在国内进行巡回演讲,发起了一场意义深远且影响巨大的新图书馆运动。沈祖荣先生在上海的演讲题目为“图书馆之功用及其办法”,对于上海图书馆界影响巨大,先后由《新闻报》《时报》《达德周刊》《江苏省教育会报》《申报》《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学生杂志》等多家报刊媒介报道。对于上海近代图书馆而言,为宣传推广图书馆而进行演说的上海本地图书馆最早源于通俗宣讲社附设图书馆。该馆在1917年开馆后特请王立才、陆治天二君演说助兴[9]。之后,多个图书馆和图书馆协会为了宣传图书馆而开展演讲活动。

3.3 学术演讲

学术演讲是学术研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学术交流、传播学术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图书馆协会组织的图书馆学相关演讲,对加强图书馆学学术交流,发表、传播与推广图书馆学家的研究成果具有积极推进作用。除图书馆学专业演讲外,图书馆还组织了其他多种学术演讲,用于提高读者学术素养。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于1933年2月18日举行生物学演讲,由该社生物研究所所长秉志博士讲“生物学发达史略”。新亚图书馆注重提高青年读者的修养,不仅组织文化活动,而且计划组织各种研究会[10],举办专业相关的主题演讲。如1939年邀请新亚制药厂厂长赵汝调演讲生物学[11]。1948年,上海青年会图书馆曾与《妇女》月刊编辑部合办文艺系统讲座[12],聘请文艺家讲授文学、美术、音乐、戏剧等,提高读者与听众相关专业素养;海光图书馆创办了“海光讲座”,聘请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每半月到馆演讲一次[13]。此外,孤岛时期(1937—1941年)进修业余流通图书馆举办的演讲会规模较大。演讲会的最初名字即为“读者学术讲座”,后改为“进修讲座”,截止到1940年9月底共举办21次[14]。讲座时间和地点固定,并且每次在报纸上发通知预告,每场讲座的读者达数百人,产生了巨大且广泛的影响力。

3.4 儿童演讲

儿童读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儿童演讲常常作为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主要活动开展。在上海,儿童演讲会伴随着儿童图书馆的成立而开始。少年宣讲团附设图书馆在1922年成立之时,“每月举行儿童演讲会一次”就被写入了图书馆章程[15]。此后,公共图书馆多为儿童组织开展演讲活动。例如,上海县公共图书馆将演讲作为儿童读书会的主要内容之一;工部局图书馆更是规定了每周六上午的十点至十一点在儿童阅书处举行儿童演讲故事活动[16]。

儿童演讲不但能够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锻炼儿童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儿童演讲作为为儿童服务的一种方式,可以培养儿童读者对图书馆的好感和依赖,增强他们对图书馆的黏性,也体现了近代图书馆公平平等的服务理念。

4 上海近代图书馆演讲活动的特点分析

4.1 上海图书馆协会是图书馆演讲活动的主要推动者

上海图书馆协会是我国较早成立的图书馆协会之一,也是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的最主要的推动者。作为图书馆界的专业组织,协会极力推进上海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1924年成立之时,将“办学与演讲”作为其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公布[17]。之后,上海图书馆协会为推动上海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普及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围绕图书馆业务开展、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图书馆的宣传推广而举办了大量的演讲活动。演讲嘉宾既包括国内外的图书馆学家,也包括教育、国学等诸多领域的学者。演讲内容主要围绕上海图书馆协会的宗旨——“图书馆之联络与互助;图书馆学术之研究;图书馆事业之改进;图书馆事业之发展”[18]开展。

(1)对他国图书馆事业的介绍,架构图书馆之间沟通的桥梁。上海图书馆协会组织的最重要国际交流事件之一即鲍士伟访华。1925年,鲍士伟博士代表美国图书馆协会就庚子赔款考察中国图书馆事业,首站抵达上海。上海图书馆协会为此做了大量工作,曾召开多次筹备会议,并在鲍士伟访华期间由上海图书馆协会会长杜定友先生担任其翻译。鲍士伟在沪期间曾作两次演讲。其中,4月29日参观沪江大学图书馆、商务印书馆及东方图书馆、总商会商业图书馆、南京路公共图书馆,晚上在上海总商会用幻灯及照片,说明美国图书馆之进步,由杜定友翻译[19]。鲍士伟对美国图书馆的介绍促进了中美两国图书馆界的交流,深化了我国图书馆界对美国图书馆的认识。

从沈祖荣开始,出国留学学习图书馆学者众多。据统计,民国时期仅赴美从事图书馆学习、进修者就多达数十人[20]。这些留学人员在学成归国之后,不免要向国人介绍国外的图书馆事业发展。1927年1月24日,时任中华图书馆协会会长、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的戴志骞应上海图书馆协会的邀请到上海作演讲,主题为“北京图书馆界情形及欧美图书馆事业近况”[21]。其他专业的留学生对图书馆感兴趣者也往往关注国内外图书馆事业的发展。1927年6月13日,上海图书馆协会在总商会召开特别会议,邀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硕士瞿金福讲述“美国图书馆对于社会之服务”[22]。

国内外学者对于他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演讲,既是图书馆事业的借鉴,也是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得益于上海图书馆协会的重视和努力,上海的近代图书馆事业在战前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2)促进图书馆学专业学术发展的演讲。上海图书馆协会为推动图书馆学术的发展与研究做了大量的努力,举办演讲是其中之一。1926年1月9日,上海图书馆协会举办图书展览,并邀请国学家胡朴安作“论编书目法”的演讲[23];1932年12月18日,邀请浙江流通图书馆馆长陈独醒和时任国立交通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杜定友在上海图书馆协会会议上作演讲,主题分别为“今日中国图书馆之五大问题”和“经济恐慌中图书馆之新趋势”[24]。上海图书馆协会组织的专业学术演讲主要为图书馆员而开展,目的是为提高馆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上海图书馆协会为指导图书馆工作、宣传推广图书馆事业,开展了诸多演讲活动。如,1925年1月,圣约翰大学图书馆馆长海斯和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杜定友受上海图书馆协会的邀请,公开演讲图书馆学,“以贡献社会,共同研究”[25];1925年1月,在上海青年会组织韦棣华女士演讲,主题为“庚款①退还用于图书馆事业”[26];1929年3月,上海图书馆协会在清心中学开大会,同时举行学术演讲,演讲嘉宾“有北平师大图书馆陈祖怡女士,广西教育厅厅长、安徽教育厅厅长和美术学校校长刘华瑞等”[27];1929年4月,陈德征(市教育局局长)、戈公振(名记者)、张天方(暨南大学教授)[28]等受邀在上海图书馆协会年度第二次全体大会上作演讲。上海图书馆协会为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而举行的演讲活动既有针对图书馆专业人员的演讲,又有跟图书馆工作相关,但适合大众认知的普及型演讲。这些演讲客观上宣传了图书馆,传播了图书馆学的相关知识并播种了图书馆学思想的种子,无论对于图书馆从业人员,还是对于社会民众认识图书馆功能和了解图书馆服务均有积极作用。

4.2 演讲内容丰富,领域广泛,兼顾不同层次的读者群体

从前文中可以看出,上海近代图书馆的演讲活动类型多样,主题丰富,不但为成人读者举办各类演讲活动,更有专门为儿童读者设计的演讲服务。抗战结束图书馆复馆后,也第一时间开展了儿童服务或者建立新的儿童图书馆。如,上海市立图书馆复馆后,专门于1947年6月建立儿童阅览室,并组织成立儿童阅读指导委员会,制定儿童阅读指导计划以提高儿童阅读兴趣,在固定时间开展讲故事活动,并计划组织儿童讲故事竞赛、放映教育影片等[29]。对儿童读者的关注是上海近代图书馆先进性的表现,不仅对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对于教育事业也具有重大意义。

从图书馆举办的名人演讲来看,因演讲人所处的学科领域不同,演讲内容涉及主题宽泛,包括时事、教育、社会、技术、图书馆学、文学、音乐、戏剧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内容。演讲活动和演讲服务不仅丰富了读者的知识、拓宽了视野,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社会对图书馆的关注,吸引读者利用图书馆。

4.3 由随机演讲发展到主题演讲,并最终走向固定的讲座形式

就演讲活动在图书馆的历史发展而言,格致书院藏书楼举办的演讲活动是一个好的开端,将演讲的时间固定,并且主题内容大多与科技相关。此后,各图书馆或者上海图书馆协会开展的演讲主题随活动而变,演讲的时间也一般借助于某种会议或图书馆活动的开展而举办,具有较大随机性。抗日战争开始以后,上海的图书馆遭受重创,幸存的图书馆能够开展的服务极其有限,演讲服务更是少之又少。其中,孤岛时期进修业余流通图书馆举办的演讲会规模较大,影响深远,并且名字由“演讲”或“讲演”演变为“讲座”。抗战胜利后,图书馆的演讲活动开始恢复,并且开始以“讲座”的名称固定出现。如1948年,上海青年会图书馆曾与《妇女》月刊编辑部合办文艺系统讲座、海光图书馆的学术讲座。由此可见,在上海近代图书馆后期,演讲服务已开始转变为讲座服务,并形成品牌,增强了信息传播的效果。

4.4 图书馆演讲服务深受战争影响

图书馆的发展深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战争历来是我国藏书楼的劫难,上海近代图书馆的发展更是经受了日军侵华战争的摧残,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东方图书馆在“一·二八”事变中化为灰烬;“八·一三”事变中日军对上海地区狂轰滥炸,且有意识地以大学等教育文化设施为破坏目标,173所图书馆受损[30],参考1936年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的调查,当时上海有图书馆229所[31],可见受损图书馆达75.5%,可见损失之惨重。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汪长炳称之为“东南半壁,摧毁无遗”[32],幸免遇难的图书馆也仅勉力维持着基本的阅览服务,战前繁荣的演讲服务基本中断,仅孤岛时期的进修业余流通图书馆开办了“进修讲座”。

5 对当代图书馆的启示

上海近代图书馆演讲服务从19世纪初在格致书院藏书楼诞生开始,作为图书馆的主要文化活动之一,一直贯穿于近代图书馆发展的全部历程,并发展为现代图书馆的主要业务之一。近代图书馆演讲服务在开展方式、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为当今图书馆发展与服务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5.1 充分发挥行业团体的组织与协调作用

上海图书馆协会在近代图书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近代图书馆重要演讲和活动大多有其参与。上海图书馆协会不但架构了图书馆之间的桥梁,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促进图书馆学的专业学术发展。此外,江苏省教育会、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上海总商会等团体也是图书馆演讲活动的重要组织者或支持者,尤其是在沈祖荣宣传新图书馆运动、鲍士伟访华等重要活动中,更是由这些团体进行组织与协调。可见,行业协会、团体的参与不仅为演讲提供了丰富的人脉资源,也为演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场地、财力等物质资源,保障了演讲得以顺利开展。可以说行业协会和团体的参与是演讲活动顺利开展必不可少的因素。

5.2 依靠媒体,扩大图书馆的宣传推广效应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近代上海的图书馆相关演讲活动和服务充分利用了各类媒体,演讲信息及时在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申报》《时报》《新闻报》等重要媒体及一些专业化报刊如《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中国出版月刊》《图书馆》等上刊载,做到了开展前有预报,开展后有报道。其中在社会主流媒体进行预告和总结报道尤其值得借鉴。对演讲的及时报道不但吸引更多的读者前去参加,对图书馆的服务推广和影响力提高也至关重要。在移动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主流渠道的今天,各类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和及时。因此,图书馆应学习突破本馆、本行业传播渠道的限制,充分依靠公共媒体的客户端和公众号进行传播,发挥图书馆人信息素养的优势,综合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和手段,推广图书馆的服务,扩大图书馆服务的宣传效应,使图书馆成为用户公共文化服务的首选地。

5.3 图书馆发展中注重发挥名人效应,吸引读者

名人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名人效应即名人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力,被广泛应用于企业营销、旅游推广、文化代言等各类活动。近代上海图书馆界已经认识到充分发挥名人效应优势,利用名人的社会知名度和较高影响力开展名人演讲,图书馆也因为名人演讲提高了自身的影响力。图书馆除了继续开展名人演讲、讲座和名家作品展览之外,名人效应还可以用于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推广等业务。作为一个文化教育机构,图书馆为吸引用户,也需要宣传推广自己,利用名人代言或者由名人参与是快速提升知名度的方法之一,可借鉴近代图书馆的做法,邀请文化界、教育界等名人参与图书馆的相关活动,提升图书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达到吸引更多读者的目的;也可以利用名人进行图书馆服务引导和参与图书馆相关活动,激发读者对图书馆的兴趣,推广图书馆相关服务。

5.4 图书馆服务应形成品牌,发挥品牌效应

服务品牌作为图书馆服务的识别标志,是图书馆服务形象的代表,只有影响力且效果好的服务才可能形成品牌。近代图书馆在开展演讲服务的过程中,由零散演讲向系列演讲、品牌演讲迈进,继而形成了服务品牌,如海光讲座、进修讲座等。服务品牌相较于零散演讲更具影响力并能产生良好效果和用户黏性,便于形成固定用户群。对当代图书馆而言,可主要在讲座、展览、阅读推广等服务领域创建品牌,在这些服务领域打造各馆标志性品牌,提升服务影响力,重塑图书馆形象,构筑图书馆的无形文化资产。

综上所述,上海近代图书馆的演讲服务始于格致书院藏书楼。上海图书馆协会成立之后,将演讲服务作为宣传图书馆功能、传播图书馆思想并吸引民众关注图书馆的有力工具大力推广,在抗日战争前得到蓬勃发展,演讲服务类型多样,包括名人演讲、学术演讲、儿童演讲等多个方面,并呈现出了以上海图书馆协会为主导、内容主题广泛、服务对象全面、由零散演讲向讲座服务转变等特点。但与图书馆的其他众多服务一样,演讲服务在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后遭受重挫,并在抗战胜利后逐渐恢复。近代上海图书馆界的演讲服务也为当代图书馆的发展及服务提供了借鉴,具体表现在充分发挥行业团体的组织与协调作用,依靠媒体扩大图书馆的宣传推广效应,注重发挥名人效应和品牌效应四个方面。

注释:

① 庚款,即庚子赔款。

猜你喜欢

上海图书馆讲座协会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2019年12月)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数字阅读推广新形式研究
中美公共图书馆社交媒体营销比较研究
创新创业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的转型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