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筋保护层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实体检测中的运用探析

2022-08-12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第二监督检测站安徽合肥230031

安徽建筑 2022年9期
关键词:测线保护层构件

张 伟 (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第二监督检测站,安徽 合肥 230031)

0 引言

建筑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建筑工程工作质量会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状态产生严重影响。目前建筑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影响因素较多,加上建筑工程较为复杂,因此其中可能会出现质量问题。该种情况下就需要开展全面的实体检测工作,钢筋保护层检测是实体检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钢筋保护层检测技术在实体检测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对促进建筑工程建设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1 钢筋保护层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钢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建筑工程实体检测中,钢筋保护层检测是其中的主要环节。如果在实际建筑施工中,钢筋保护层存在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则会破坏建筑内部结构的稳定性,甚至还会出现坍塌等安全事故,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同时,还会造成大量经济损失,所以利用钢筋保护层检测技术对其进行检测非常重要。钢筋层的抗压能力较强,但是在弹性模量方面,钢筋与混凝土都具有粘结力。因此,在确定建筑实体承受能力的过程中,会将混凝土作为重点指标,主要通过固定计算模型的方式确定钢筋保护层的承受能力。钢筋保护层可以对钢筋和混凝土中的粘结力进行充分应用,形成钢筋混凝土构件,确定一定面积之内的钢筋数量,以及能够承受外部弯矩的大小,保证建筑工程实体结构的荷载平衡。

在建筑工程实体建设中,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超过规定数值,或者存在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则会直接对建筑工程实体结构承载力产生影响,导致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受到破坏。通过以上分析能够看出,钢筋保护层在建筑工程结构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钢筋保护层检测技术则能够对钢筋保护层进行全面检测,确定钢筋保护层中的各项参数,其中包括抗压度、抗拉度以及实际厚度等,评估钢筋保护层建设质量以及使用寿命,判断其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以及质量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和控制,使其能够达到相应的建筑工程标准。将钢筋保护层的保护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建筑工程实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处于合理范围之内。图1为钢筋保护层框架结构图。

图1 钢筋保护层框架结构图

2 钢筋保护层检测技术实际应用概况

2.1 现浇梁底主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本次建筑施工为地下一层框架结构,工程在2013年正式开始建设,并在2015年停工,目前已经完成主体结构的检测工作。为了对该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在2021年5月14日,对该项工程进行实体检测。主要抽检对象为梁底主筋保护层厚度以及现浇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厚度,本文以现浇梁底主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为例,其结果如表1所示。

现浇梁底主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 表1

本次检测共对现浇梁底主筋保护层位置的36个点进行检测,其中合格点数为34个,合格率为94%,达到规定检测标准。本次选择的检测仪器为HCGY20钢筋测定仪,并且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作为主要检测依据[1]。

2.2 现浇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第一,在本次检测工作开展之前,技术检测人员根据建筑工程具体情况以及检测标准,采用HC-GY20钢筋测定仪进行检测。针对建筑工程结构中较为隐蔽的位置,计划利用无损检测的方式进行检测,这种方式能够避免在检测过程中对实体结构产生损害,影响整体建筑施工质量。第二,采用电磁感应技术,利用发射器发出信号,在钢筋和混凝土中产生感应电流,形成交变电磁场。通过接收装置判断信号强弱,确定钢筋实际位置、直径以及深度等参数。第三,检测人员对检测设备以及周围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保证设备在接下来的实际检测中能够稳定运行。同时控制周围金属构件以及预埋金属构件产生的不良影响,提高最终钢筋保护层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由此可以看出,准备工作对钢筋保护层检测技术良好应用来说非常重要[2]。本次项目中的现浇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现浇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单位:mm) 表2

该测试中共选择60个点进行检测,其中检测合格的数量为56点,合格率达到93%,达到检测标准。本次检测准确,并没有出现突发情况,这与检测前全面准备工作分不开,因此在今后日常检测中,检测人员需要认识到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实际检测提供条件。

2.3 非破损检测法的应用

在将钢筋保护层检测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实体检测过程中,可以将检测方法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局部破损以及非破损方法两种,本次检测使用的方法为非破损检测法[3]。由于本次工程中发现现浇板板底存在明显裂缝,并且存在渗水等现象,因此利用非破损检测法对单个构件混凝土强度、现浇板板底钢筋平均间距以及现浇板厚度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根据检测钢筋的轴线位置确定检测部位,并使用钢筋探测仪获取相关数据,具体结果如表1~表5所示。

单个构件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 表3

现浇板板底钢筋平均间距检测结果 表4

现浇板板厚检测结果 表5

抽检浇梁现龄期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为25.2MPa(设计强度等级为C25),满足设计强度要求。

抽检板底板底钢筋平均间距分别为124mm、126mm,符合设计要求。

抽检板厚度平均值为108mm(设计板厚为120mm),不符合设计及规范允许偏差要求。从以上检测结果中能够看出,单个构件混凝土强度、现浇板板底钢筋平均间距以及现浇板板厚检测中,前两项的检测结果合格,现浇板板厚检测结果为不合格,针对这一检测结果,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对现浇板进行处理,保证其能够达到标准水平。

3 钢筋保护层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实体检测中的运用要点

3.1 布置测线

在完成钢筋保护层检测技术相关准备工作之后,根据受力钢筋的位置,在其90°方向布置测线,根据布置测线的方向对检测钢筋进行扫描,这种检测方式能够确定实际钢筋位置,以及钢筋保护层的实际厚度。如果在检测中,钢筋与测线属于平行状态,要想保证最终的检测结果,就需要对外界环境中的额外干扰因素进行控制,使用运行性能较高的设备进行检测,确定钢筋位置之后,在两个相邻钢筋中进行布线。如果需要对桩或者柱结构进行检测,则要采用环向布设的方式,在构件周围一圈布置测线,这种检测方式能够对每个受力钢筋进行全面检测。对于梁板结构的检测,就需要根据受力钢筋的实际方向布置测线。由此可以看出,在布置测线阶段,要想将钢筋保护层检测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则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结构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布置测线设备以及方式,提高最终检测的准确性。

3.2 准确掌握抽样比例

我国针对建筑工程检测技术制定了相关规定,在工程实体检测中,梁板结构的构件要按照2%的比例进行抽样,并且每个构件的抽样数量要在5个以上。对于结构较为特殊的建筑工程项目,钢筋保护层检测对象主要为悬挑类型的构件,抽样检测的占比需要达到50%以上。而要想针对普通结构建筑进行检测,可以将检测区域控制在顶板底部中心位置,重点将底排位置的受力钢筋作为主要检测对象。为了保证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尽量避免对构件的加密区部位进行检测,选择钢筋结构中具有代表性的位置作为检测点,通常会选择三个点,并计算三个点之间的平均值。在对悬挑梁板类结构进行检测时,抽样构件总数量要在20个以上,并且在总构件数量中的占比要达到10%,如果总构件数量不到20个,则需要进行全部检测。因此本次在对现浇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过程中,选择了60个检测点作为抽样点。

3.3 特殊情况下技术应用要点

第一,在钢筋保护层检测过程中,如果混凝土结构保护层的厚度低于钢筋探测仪最小数值,则可以在探头下方加入垫片,这种操作方式不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还能够保证检测质量。但是需要保证垫片表面处于光滑平整的状态,将垫片厚度误差控制在0.1mm以内,最终钢筋保护层厚度计算要减去垫片的总厚度。第二,在实际检测中,钢筋的公称直径无法确定或者钢筋的实际数量以及位置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则就可以使用剔凿法进检测,检测钢筋的数量要求在6个以上,并且保证超出钢筋总数量30%以上的占比。从中能够看出,在应用钢筋保护层检测技术的过程中,要灵活应用不同的检测方法,例如,使用剔凿法完成检测之后,要修补破损区域,再开展后续工作[4]。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钢筋保护层检测技术在工程实体检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但是在此过程中仍然需要注意,做好技术应用之前的准备工作、合理布线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检测方法,尤其是在特殊情况下,灵活调整钢筋保护层检测技术,保证钢筋保护层各项参数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促进我国建筑工程实体检测工作的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测线保护层构件
保护层原位充填开采关键技术研究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
近距离煤层群半煤岩上保护层开采卸压增透效应研究
高密度电法在水库选址断层破碎带勘探中的应用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
桥梁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管理方法分析
大疆精灵4RTK参数设置对航测绘效率影响的分析
BIM模型相连构件获取方法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有关问题探讨
八一煤矿采空区测线断面成果图分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