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地域文化在现代城市公园景观中的应用分析
——以界首市陶艺公园景观设计为例
2022-08-12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000
江 毅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城市公园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交往场所,它为市民提供了一处集休闲、娱乐、展示、文化等为一体的活动场地。城市公园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美观性,更是彰显城市特色和地域文化的优秀舞台。
传统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是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生态自然、人文风俗、生活习惯的表现。中华大地上各具特色的传统地域文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量[1]。
传统地域文化是景观设计的基础。它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提供了历史素材和本土特色,将传统文化融合到公园景观设计中,使公园更具魅力和辨识度,容易让游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提升游览的体验品质。景观设计是传统地域文化的体现[2]。景观的外在表现,可以体现出地方独特的文化,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体现出地方丰富的人文风情。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现代城市公园对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将使得地域文化的特点变得更加鲜明,将地域文化潜移默化地传达到游人的感知与体验中。景观设计师作为城市的建设者,有责任和义务将地域的文化、民风融入公园设计中,创作出人民认同的城市休闲场所。
1 项目概况
界首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皖西北重要的商埠和门户。陶艺公园位于界首市东城组团,东临陶艺路,西至天安路,北接顺河路,南到颖河路,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是规划中宝贵的大型陶文化绿地。
2 文化资源整合
界首民风淳朴,文化底蕴丰厚,有剪纸、年画、陶器等多种民间技艺,尤其是界首彩陶,以其个性的和独特艺术语言,被学者赞为“中国近现代四大彩陶之一”,极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首先,界首彩陶采用的原料是取自黄河泛滥后沉积下来的黄胶泥,又被当地人叫做“黄河淤”,其可塑性强,可做出较为复杂的陶器样式。其次,界首彩陶的图案既有传统木板年画中的花鸟鱼虫,后又增加了当地戏曲的人物场景画,如经典的“刀马人”系列,反映出界首的乡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俗寓意。色彩上,由浅黄、赭红、深绿三种釉色组成,故又称其为三彩刻花陶。2006年,界首彩陶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
公园内东南角为原界首市工艺陶瓷厂,主要制作研发以“刀马人”三彩刻画陶为特色的彩陶艺术品。场地留有陶瓷厂烧制车间、制作车间等十余栋建筑,这使得陶艺公园在设计初期具有浓厚的界首传统文化色彩。
3 公园的设计构思与特色
立足已有的水环境资源、彩陶艺术文化背景及区位优势,依托界首工艺陶瓷厂旧址,场地将建设成当地的彩陶文化中央公园,赋予其“文化展示、文脉传承、游憩健身、生态保护”等多重元素,使其成为界首城市文化名片。
公园在设计初期提出了“新彩陶、新生命、新生活”的设计理念。将原陶瓷厂改造为陶艺文化体验馆,为传统文化注入时尚业态,激活公园文化氛围。串联场地池塘,沟通水系,绿化荒地,创造公园生态绿地。营造不同年龄人群活动的空间,在游览中体验时尚陶艺,为市民带来丰富的文化休闲活动。
陶艺公园以彩陶为特色,从色彩、造型、材料、图案中提取设计元素,强化公园地域文化特色,公园的建成将提升区域魅力,展示城市特质,给人们带来丰富的游园体验,提升市民的地域认同感(表1)。
界首彩陶提取元素与应用方式 表1
4 陶艺公园传统地域文化的应用方法
4.1 建筑设计
建筑在公园景观设计中风格最为直接,为了让游人实现文化的深度体验,可结合特色的地域文化创造出突出的建筑形态,在细节上追求尽可能达到最佳。
陶艺公园原地块内有界首工艺陶瓷厂,存10余栋建筑,为原有的烧制车间、原料车间、制作车间、彩陶展厅等,均为一层红砖砖混建筑,无明显建筑特征(图1)。建筑的设计在依托彩陶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延展本地民俗文化如剪纸艺术、曲艺文化等,利用文化造“场所”,强调人的体验感受,通过建筑功能的整合、外立面改造、内部空间设计打造集保护、展示、休闲、体验于一体的新型地域文化生活圈。
图1 原有建筑照片(自摄)
4.1.1 办公管理建筑
设计将建筑外立面改为仿砖墙质感涂料,与厂房的砖墙肌理相协调。提取皖北建筑“拱门”和古代制陶“窑洞”建筑元素,建筑南侧增加拱形券廊,入口处增加雨棚,雨棚上方增加镂空砖饰肌理,丰富立面效果,并在入口处增加建筑名称标识牌,增强辨识度。
图2 改造后(自摄)
4.1.2 DIY制作间
保留场地记忆,在建筑内院增加拱形券廊相连。建筑入口处增加雨棚,上方增加镂空砖饰肌理,丰富立面效果。内部保存原始的制作车间面貌,展示陶艺制作工艺流程,增加彩陶工艺小作坊,游人可亲身实践,参与彩陶选材、制胚、彩绘、烧制等工艺流程。
4.1.3 陶艺展厅
设计后保留原有的砖墙肌理和烟囱造型,两栋建筑之间增加玻璃连廊,与新增加的拱形券廊连为一体,使观展路线更为流畅。内部展示界首陶艺的历史文化、艺术特色和技术成果。
4.2 景观设计
公园中运用大量的陶艺元素符合进行景观空间的营造。通过当地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发展,将传统彩陶活动与手艺人的精神相结合。
整个公园依照地形、空间的因素分为三大区域。
4.2.1 彩陶传承区
将改造后的原陶瓷厂与入口中轴景观结合,用艺术画的构成方式营造出独一无二的陶艺体验感受。也是整个公园的文化中心,通过具有景观性、艺术性的构筑物与建筑,呈现出传承文化、体验彩陶的文化聚集地。
入口中轴以直线形铺装和绿地分割场地,利用彩陶颜色中的赭红、浅黄的花岗岩铺地强调中轴景观色彩。在中轴景观廊道尽头,毗邻水岸之畔,设计了一座观水休闲广场(图3),突出“绿色、品陶、观水”三大要素,整体造型选择界首彩陶常用的圆形作为设计母体,中央设计了一条模拟河流蜿蜒流淌形态的黄色系铺装,在特色铺装中间有一个螺旋下沉的地面空间造型,暗喻制作界首彩陶特有的“黄河淤”。广场北侧一座半圆的木栈桥高3.6m,将彩陶广场尽收眼底,亦能远眺湖水。
图3 观水休闲广场(自摄)
沿着主园路布置的树池石凳与文化灯柱均设计有界首彩陶的符号元素,彰显当地传统地域文化在公园景观中的抽象表达。
陶艺展厅建筑内庭的开敞空间设计成室外陶艺文化陈列区,用锈钢板制作文化景观墙,墙上描绘界首彩陶代表性的文化图案如刀马人、卢义山人像、花鸟虫鱼等,让庭院景观与建筑氛围吻合。
4.2.2 文化游憩区
园区公共绿地面积较小,运用微地形塑造高低错落的景观格局,丰富游览体验,营造一种优美自然的户外环境。主题文化与环境空间的结合,传达了地域文化语言,烘托出公园特色。
在园区西侧是公园内的制高点设有一组以圆形作为母体的创意构筑物名为“彩陶之眼”(图4),其表面用彩陶素胚构筑,将历史记忆融入墙面。它与东侧的彩陶传承区遥相呼应,通过框景的设计手法将远处的工艺陶瓷厂隔空收纳画框之中。起伏的草坡上陈列着当地经典的彩陶艺术仿品雕塑,展示出当地彩陶文化具有的重要历史意义和研学价值。
图4 彩陶之眼(自摄)
4.2.3 水源保护区
公园北侧为水源保护区,通过沙颍河的补给使公园水面维持一定的正常蓄水位,通过构建水生植物群落,建立“净化-绿化-美化”三位一体的水体净化体系,不仅具有景观功能,还能提供更多的栖息生境,营造生态多样性。由于公园水体定位为水源保护地,因此,沿水体四周设计了20—40m宽不等的防护林带,禁止游人进入,设计利用抬升廊架和地形等手段,将人的视线延续到水边,使整个水面成为公园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4.3 植物设计
在景观设计中,植物的作用不仅仅是生态防护、改善环境,它还可点缀景观,起到美化作用。充分发挥植物的自然美以及生态功效,可创造出具有空间、色彩、韵味多变的自然生态环境。在景观植物设计的过程中应用传统地域文化元素,营造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形成主题意境,更能够使公园景观生动的展现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特色。
为了主题场景更为完整,烘托不同区域的场所特质,陶艺公园的植物设计结合景观的空间格局,在整体绿色的基底上,提取界首的三彩刻花陶的灵感,植物在色彩上强调赭红、浅黄、深绿三种传统色彩,在品种上选取彩陶图案中常出现的“花”来体现界首彩陶文化特色,打造具有界首地域特征的公园绿化景观。
5 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城市不断发展,公园景观设计不仅需要满足美观、生态的要求,更是要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精神生活需要。深入挖掘传统地域文化,辅助景观设计,可以丰富现代城市公园的文化内涵,使设计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性和地域性。
陶艺公园在景观设计中以提取和延续地域文化为重点,立足城市特点,从建筑、景观、植物等方面入手,通过文化要素提取、主题构建、设计融合创新等手段将地域文化与公园景观设计组织起来,强化人们对于历史的回忆和场地的记忆,创造了出具有传统地域文化的现代公园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