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克苏地区西部降水特征对冰雹防御的影响分析

2022-08-12邓志强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阿克苏地区冰雹区域

吴 萍,邓志强

阿克苏地区人影办,新疆阿克苏 843000

阿克苏地区地处天山山脉南麓,是全国雹灾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自1987年成立阿克苏地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以来,就开展了人工防雹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果[1]。通过统计,分析了阿克苏地区西部(阿克苏市、温宿县、乌什县、柯坪县、阿瓦提县)95个气象站点和148个防雹作业点2016—2020年的降水、降雹资料,得出地区西部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人工防雹作业指挥和雷达观测经验,对影响地区西部的雹云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主要的雹云移动路径和主要冰雹发源地,为地区西部冰雹的人工影响防御部署提供了有效依据,可作为阿克苏人工防雹作业条件分析的参考依据。

1 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统计阿克苏地区西部95个气象站和148个作业点2016—2020年的降水、降雹资料(表1~表2)。

1.1 时间分布特征

阿克苏地区西部降水主要发生在4—10月,其中,5—9月最多占总出现次数(单位:单站每日降水为1次)的85%。冰雹主要发生在4—9月,集中在5—8月的占总出现次数(单位:单站每日降雹为1次)的90%。5年中,降雹出现最早的是2019年4月22日,在柯坪县阿恰勒镇的降雹,最晚的是2016年9月9日,在温宿县吐木秀克镇7村2组的降雹。

1.2 空间分布特征

1.2.1 气象站点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阿克苏地区地处天山山脉南麓,夏季经常处于对流层中上部,在西北气流冷平流的影响下,与天山山脉的热源作用相配合,造成大气层结的不稳定,十分有利于形成降水天气[2]。统计的5年中,由95个气象站点降水次数可知,降水出现的空间分布就分布区域而言,发生最多的县是温宿县,最少的是阿瓦提县,其中温宿县占比31%、乌什县占比27%、柯坪县占比17%、阿克苏市占比17%、阿瓦提县占比8%,且降水次数随海拔的增加呈增多的趋势,这与沿天山山脉的地形特征和天气系统的作用有密切关系。

1.2.2 防雹作业点降雹的空间分布特征冰雹来自强对流单体的特定部位,具有明显的局地性和分散性,受特殊地理环境和天气系统的影响。5年中,148个作业点的降雹次数,就分布区域而言,降雹发生最多的县是阿瓦提县,最少是阿克苏市,其中 阿瓦提县占比42%、温宿县占比27.4%、柯坪县占比19.1%、乌什县占比7%、阿克苏市占比4.5%。这与天气系统的作用和雹云移动路径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

表1 2016—2020年阿克苏地区西部95个气象站点降水次数 次

表2 2016—2020年阿克苏地区西部148个防雹作业点降雹次数 次

2 冰雹移动路径和源地分析

2.1 冰雹移动路径分析

阿克苏地区西部雹云移动路径大多自西或西北向东或东南方向移动,具有准定常性(即雹走老路),雹云的移动路径与山脉的走向、水域的分布、地理环境、天气系统以及雹云的结构有关,并随其影响因子的改变而变化,所以其路径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148个人影防雹作业点降雹资料的统计数据,结合人工防雹作业指挥和雷达观测经验进行分析,得出阿克苏地区西部主要的冰雹路径分布特征(表3、图1)。

图1 喀什市1982—2022年开春期年际变化

阿克苏地区西部主要冰雹路径:(1)发源于地区西北部山区的雹云自西向东或向东南移动,对流云受山区地形作用,沿山脉走向(自西向东)移入拜城县;或沿山区河谷走向(自西向东南)翻山后,首先移入乌什县托什干河域、温宿县库马拉河域的冲积平原后,向东或东南方向继续移动,逐渐影响阿克苏市、阿瓦提县北部和中部区域。此路径雹云活动最频繁,是阿克苏地区西部最主要的雹云路径,约占地区西部区域降雹总次数的72%。

(2)发源于乌什县西部山区别迭里河谷、琼乌散库什河谷和柯坪西部峡谷地带的雹云,沿河谷、峡谷走向自西向东或东南移动,在翻越乌什县与柯坪县之间低山区的过程中增强,翻山后向东南移动,主要影响柯坪县和阿瓦提县中部和南部的防护区,这也是影响柯坪县、阿瓦提县最主要的灾害性冰雹路径,约占地区西部区域降雹总次数的47.1%。

(3)发源于柯坪县和阿瓦提县西南部的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和田河的冰雹云,自西南向东移动,主要影响阿瓦提县南部叶尔羌河冲积平原区域,移经阿瓦提县后,沿塔里木河东移。这也是影响阿瓦提县南部的主要灾害性冰雹路径,约占地区西部区域降雹总次数的8.9%。通过以上分析表明,本地冰雹云的发展、移动路径,沿山脉走向及水域的分布,自地区西北部山区向东南方向的冲积平原移动,温宿县和阿瓦提县受冰雹路径和地理环境影响作用明显,是受雹灾最严重的区域。

2.2 冰雹源地分析

冰雹源地是指冰雹云的发生、发展区域。阿克苏地区西部冰雹天气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受特殊地理环境和天气系统的作用,配合当地地形造成的热浮动力和低空丰富的水汽供应,当形成冰雹天气的触发因子(切变、冷锋、强对流天气系统等)入侵时,在适合的情况下非常有利于冰雹天气的发生、发展。依据统计的降水时空间分布特征,结合人工防雹作业指挥和雷达观测的经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表3 2016—2020年阿克苏地区西部148个作业点降雹次数 次

影响地区西部的冰雹源地按路径可分为:(1)发源于地区西北部山区的别迭里河、琼乌散库什河、小石峡水库、库马拉河和台兰河的雹云,是影响温宿县、乌什县、阿克苏市和阿瓦提县北部及中部的主要冰雹源地。对流云在山区受地形作用形成后,经过山区的沟谷、河流、水库时不断增强,逐渐发展成雹云,翻山后一般在山脚处有所增强并易产生降水,在移经山下冲积平原的河域(托什干河、库马拉河、台兰河、阿克苏河)和湖泊(皇宫湖、艾西曼湖、多浪水库)的过程中,是雹云再发展、降雹的主要区域。例如:在天山山脉南边坡地带的温宿县库玛拉河、台兰河域一带的吐木秀克镇(13次)、恰克拉克乡(6次)、柯柯牙镇(6次)和佳木镇(6次),温宿县南部托什干河冲积平原的阿热力镇(7次),乌什县阿恰塔格乡(4次)和阿瓦提县北部、中部绿洲平原沿阿克苏河流域一带的英艾日克乡(13次)、阿依巴格乡(6次),以及阿克苏市北部库马拉河域和南部的的阿依库勒镇(5次)等区域。这些区域分布着山体、戈壁、河流、湖泊、农田,地表性质复杂,水域与大片农田交错分布,在地形的影响(热浮动力和低空丰富水汽供应)作用下,十分有利于局地热对流云的形成与再发展,易产生冰雹天气,冰雹发生后造成的损失也最为严重。

(2)受山区峡谷地形的动力加速作用,对流云在柯坪县西部峡谷、低洼盆地和乌什县西部山区别迭里河谷处易发展与增强,并在翻越乌什县南部与柯坪县北部之间的低山区过程中会再增强,然后进入柯坪县北部的山脚地带和南部的喀什噶尔河域,以及阿瓦提县的中部和南部区域产生降雹。在雹云移经的山体、水体(喀什噶尔河、千鸟湖水库、艾西曼湖、叶尔羌河域)处,是雹云再发展和易降雹的区域。例如:柯坪县西部山区峡谷地带的玉尔其乡(15次),中部柯坪盆地的启浪乡(8次)、阿恰勒镇(7次),以及阿瓦提县中部和南部绿洲平原的乌鲁却勒镇(7次)、塔木托拉克乡(14次)等。在这些区域或山区与乡村的边界地带,或河流与农田交错分布,在地形的影响下,冰雹发生频率相对较高。

(3)发源于地区西南部的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和田河流域产生的雹云自西南向东移动,移经的湖泊(千鸟湖水库、上游水库、胜利水库)是对流云多发和增强的区域,主要降雹区域位于阿瓦提县南部的丰收三场(10次),塔木托拉克乡等区域。这些区域多河流,水汽充足,是影响阿瓦提县南部叶尔羌河冲积平原的主要冰雹源地。通过以上分析表明,山区河谷、峡谷、河流、湖泊及洼地处,是地区西部冰雹形成和再发展的重要发源地。

3 人影防雹防御措施

3.1 作业火力点布局设计

作业点建设应满足当地建设规范的要求,作业点一般设置在作业影响区上风方迎风坡,设置在作业云经过频数最多的路径上。作业站点建设要考虑对防御雹灾有迫切需求的区域(如经济作物和重点产粮区、重要生产、生态区),并根据当地冰雹风险区划、天气、地理环境、冰雹多发路径等情况,将防雹作业点布局至冰雹的发源区域。如此一来,可科学、有效地对作业目标云实施提前作业,并尽量减少作业空挡,建设全覆盖式的防雹作业火力防护网,以实现科学防雹的火力点部署要求。

3.2 作业点部署建设

阿克苏地区西部作业火力点的部署,根据防御需求,结合当地历史雹灾分布情况、天气特征、雹云路径、地理环境,作业点布局采取科学的全覆盖式火力防护网。作业点布局以雷达站为中心点,其中在雹云的发源地域,即沿温宿县、乌什县和柯坪县山脚一带,雹云多发、易发的水域(河流、湖泊)一带的雹云源地,重点部署固定的高炮、火箭和流动火箭车相结合的一线强火力作业点。在冲积平原区的河流、水库、洼地等雹云易发、再发展的区域,建立火力集中的固定高炮、火箭与流动火箭车相结合的二线防御火力作业点,使冰雹防御网能够全方位科学地阻击雹云,用全覆盖式的防雹作业部署开展防雹减灾工作。

4 结束语

依据阿克苏地区西部的降水特征,总结了主要冰雹移动路径和冰雹源地,可供实施防雹作业时参考。但是,雹云的移动路径、冰雹的分布源地等特征受气候变化、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即使在同一地方不同时期出现,也有明显变化。因此,在应用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作出适当调整,以便提高、改进和完善防雹作业部署方案,从而取得最佳的防雹减灾成效。

猜你喜欢

阿克苏地区冰雹区域
冰雹是冰的,却为何出现在夏天
分割区域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盛夏冰雹
夏日冰雹
区域发展篇
新疆阿克苏地区观赏石协会年会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