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22-08-12刘照华
谁人的童年没有做梦的花、欢乐的果;哪个的青春没有羞耻的踉跄、破天荒的悲怆。
阅读阎海东的中篇《卡拉马佐夫之夏》,灰色中显温润,沉潜中有超拔,无可回避失意,却也元气焕发。小说给出的生命之思,可资启迪心灵、开掘生活,其间有情欲、伦理之辩,直至辩无可辩……唏嘘处,想搓掌,想挠头,想拍案。
情欲原初的来由,生命本真的感动,是小说执着保持的深度。“我”是那个心灵从未得到安放的游子,行走在常人视线之外的生命体验中,经受极致考验的人性状态,在小说中充分展开。与“我”所暗恋的苏丽猝然退色、莫名其妙相比,阿兰不遮不掩显峥嵘,直似返璞归真;与“我”另一女友小谢之惶惶不安对照,阿兰置之绝地而生,是何等量级的从容。由堕落风尘般的不羁,到形只影单的朴素,直至一半柔情一半坚冰,阿兰形象中蕴含多么复杂的生活,都由她在深深绝望之处支撑。而她的阴晴变幻里藏着松弛的坦然,对“我”是多么深广的诱惑。“我”不顾一切地陷入阿兰,卸掉了现实中形态完整的生活。爱、懦弱、牺牲,情欲与道德,伦理之取舍……这些最复杂的东西统统找到了“我”……当“我”在罪与罚的考问下变成一个机械的漩涡,阿兰的淡然接入如一次勘破,出乎意料却又浑然天成。“我”和阿兰的情爱,焕发着残缺之美,不求解脱,就是解脱。
读孙山外《游入蓝天的风筝》,心里果然爱上了那些值得骄傲的风筝。这篇“太原故事”写城市青年,不避其游移、造作,坦露消费时代、拮据年纪的轻薄。但青春的成长无可限量,看似“不着调”的青春,其实并未跑调。小说品味着“我”与赵敏在太原时尚繁华中的青春轨迹,也分享着“我”率性外出闯荡后,对这个城市的重新审视。当赵敏完成她的追问,“我”也有了青春的决定——那发自内心干净的笑,与太原的天空、河面一样,美丽而真实。赵敏起飞了,是那只游入蓝天的风筝,释放着青春的力量。愿“太原故事”里飞满这多姿而硬朗的风筝,让这座城市更青春!
本期“山西作家儿童文学作品小辑”,精选精编用心之作。李小娟的《博士猫》构思精致,角度出新,选取“放学路上”的典型情境,从“钱与面子”切入成长话题,让已然有了“说不清的心事”的乐子经历七上八下,第一次面对生活的复杂,将一件小事写出了耐品耐思的分量。金凤的《甜草根》口味绵长,普普通通一根甜草,在小说中出神入化,勾连着当下家庭问题,引出童心之间的碰撞,同时串起几代人的记忆,激活蕴藏其中的情感基因,唤醒对童心的珍视与传承。一根甜草,品出的是童年大爱,是天地间至纯至善的无私与素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