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对大学生积极心理的促进效应探析
2022-08-12岳姝伶
岳姝伶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 青岛 266590)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压力和现实冲突增多,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压力和冲突时无法保持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进而导致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的发生。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身上肩负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时代重任,他们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更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养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大学生活中,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的、正向的心理品质,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任务。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形式,无国界之分,它旨在给人以美的、积极的体验与享受。通过欣赏音乐,人们可以达到陶冶情操、提高修养、锤炼品格的目的。相关研究表明,音乐能够对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帮助完善大学生身心调节和心理干预机制。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运用更加积极灵活的教学方式,利用音乐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创设积极的育人环境,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1 音乐对大学生心理的积极调适作用
1.1 音乐有助于大学生疏导情绪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是单一固定的,其受到学业、家庭、人际关系、就业以及情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因自我排解能力差,情绪郁结于心,易产生心理困扰。音乐具有调适身心和疏导情绪的效果,即音乐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对人的心理产生积极的调节作用,帮助调节和改善人的心理状态,使其平衡、和谐、健康发展,从而促进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音乐心理调适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突出功能,它能够帮助大学生宣泄负面情绪和释放过高压力,缓解过度焦虑,从而改善由焦虑引起的一系列包括睡眠、饮食等方面的躯体化症状。欣赏音乐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娱乐放松和心理调节方式,他们可以通过欣赏音乐来缓解心理压力,释放负面情绪,达到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好的音乐能起到沟通的作用,让大学生感知、体验到与之相似的情绪情感,想象与音乐主题相似的情景,产生强烈的共鸣。如当听到欢乐、轻快的音乐时,人们能感受到高兴、愉悦的积极情绪;当听到悲伤的音乐时,人们能够释放、宣泄心中的负面情绪,从而达到缓解压力、疏导情绪的效果。
1.2 音乐能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
音乐对于情绪的影响力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比拟的,而良好的情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前提。音乐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它在缓解压力、疏导负面情绪的同时可以帮助大学生改善焦虑、强迫、抑郁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帮助大学生以理性、乐观、平和的健康心态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大量研究表明,我国的大多数青少年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困扰,将音乐运用到青少年的心理干预和治疗中,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情绪调节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通过潜移默化地将音乐中蕴含的积极情绪和人文精神传递给大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敞开自我、感悟人生,学会以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式与人交往。此外,音乐也能够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搭建友好的交流互动平台,使更多大学生能够围绕音乐交流所思所想,分享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的体悟和感受,在集体中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体验合作精神和团体力量;能够为大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使大学生在群体中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施展自己的才华和特长,进一步帮助大学生增强自信,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1.3 音乐能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
音乐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的感悟,让大学生拥有善于发现美的耳朵和心灵,感受音乐带来的文化内涵,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人文素养,帮助大学生形成真诚、勇敢、热情、友善、谦虚、感恩等积极的心理品质,从而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能与人们内心的思想和情绪情感产生共鸣,促进人们身心和谐、健康发展。良好的身心状态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使大学生变得更加活泼开朗、乐观自信、勇敢果断,彰显出正向的心理人格能量。反之,如果大学生总是被不良的情绪影响,产生诸如焦虑、愤怒、紧张、胆怯、忧郁等负性情绪,就会使其身心遭到损害,不利于其自身独立、积极、健全人格的形成。通过音乐进行心理调适不仅可以改善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帮助大学生以更加积极正向的眼光看待自己、他人与社会和过去、现在与未来,而且可以纠正大学生人格中的偏颇倾向,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人生态度,从而促进健全人格的塑造与发展。
2 音乐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中的应用
音乐源于生活,是帮助大学生体悟生活、开阔视野、启迪智慧的有效途径。通过充分发挥大学生喜爱音乐这一有利的心理育人优势,把音乐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中,让大学生在音乐艺术的氛围中缓解压力、疏导情绪、磨炼意志,有利于大学生积极、全面、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现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应转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探索新思路与新方法,要学会积极应用音乐的优势和长处,形成完善的、具有实效性的音乐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帮助大学生舒缓负面心理情绪的同时,进一步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
2.1 运用音乐欣赏,激发积极情感
音乐欣赏是指通过激活大学生身心状态来提升幸福感和降低痛苦感,它对大学生的消极情绪有显著的舒缓作用,对大学生的积极情绪有显著的增强作用。音乐欣赏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帮助大学生舒缓焦虑、愤怒、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达到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品质的目的。音乐欣赏还能够培养大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感,提升审美能力,促进其在大学校园中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在运用音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采用恰当的措施与方法,通过面谈或问卷的形式了解大学生的实际心理发展状况和情绪状态,选择与学生心理相对应的音乐曲目,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播放和赏析,这样才能够有效发挥音乐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使大学生从音乐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感悟,促进大学生心态产生积极正向的转变。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大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来体验情绪情感,通过认真聆听音乐来品味情景、展开想象、体验感受,将自己的思绪、情感完全融入音乐中,体会音乐旋律的内在意义。在此基础上,帮助大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合适的音乐曲目,学会自主调节个人情绪,主动克服障碍,培养自我调节行为。
2.2 拓展音乐活动,增强心理体验
音乐活动是一种注重感悟与分享的体验活动,它能够让参与者在体验中放松情绪,释放自己内心堆积的焦躁、烦闷、忧虑,有助于培养积极、阳光、健康的心理品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音乐活动是具有特色且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音乐活动项目的开展,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为大学生创造出一个自我体验、自我展示和自我成长的平台,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会克服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还需要注重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和艺术修养,从而实现音乐素养和心理素质的综合提升。运用形式多样的团体活动和音乐竞赛,能够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宽度,满足不同大学生的求助需求和成长目标,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帮助大学生在团体活动中找到快乐和自信,培养乐观、阳光、健康的积极心理品质,充分发挥音乐独特的心理育人优势。在团体中,通过齐唱、合唱、齐奏、合奏和歌舞表演等集体性的育人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增加集体荣誉感和活动参与度,减少生活无意义感和社交焦虑,从而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促进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2.3 实施音乐疗法,加强心理疏导
音乐疗法是一种运用音乐干预来治疗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包括音乐聆听法、音乐想象法、音乐放松训练法等。它通过将人的思绪、情感完全融入音乐情景中,利用人对音乐情景的体验来释放情绪、缓解压力、自我表达与肯定,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当前,许多大学生承受着来自学业、人际、恋爱、就业等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致使一些大学生表现出亚健康的心理状态,严重者甚至发展成焦虑症、恐惧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成为当前心理工作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音乐疗法利用了音乐本身具有舒缓紧张心情、愉悦身心的功能,将音乐有效应用在心理疏导及治疗之中,令被疏导者感到放松、舒适,积极配合疏导工作的进行,该方法的有效性在心理治疗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通过音乐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疏导和治疗,可以让大学生在平和舒缓的音乐中放松身体,调节心理,感受健康生活的积极正向力量。在这种影响下,大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以及积极情绪的驱动感染下消除不合理信念和消极观念,改善身心状态,提升自信心,更加真实、客观地认识自己。因此,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中应积极融入音乐疗法,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介绍音乐疗法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有效掌握和运用音乐疗法进行自我调节和疏导;在心理咨询中辅助音乐疗法疏通学生郁结情绪,提高咨询效果,促进大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3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有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它能对人的生理,以及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积极效应,对人的心理具有重要的调节和干预作用,不同的音乐形式可以满足不同求助者的需求。音乐作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之一,可以将其很好地转化为大学生自我表达和自我调节的方式,帮助大学生改善心理状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音乐的独特优势,发挥其最大效能,引导大学生积极健康成长,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样化发展以及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将音乐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强化音乐欣赏、音乐活动和音乐疗法,在提升师生对音乐心理育人的认知与认同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自我调适方法,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综合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