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机化学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

2022-08-12赵东欣谢文磊苑立博

科教导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课程

赵东欣,刘 捷,谢文磊,马 丽,苑立博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教育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面对新形势下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做好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内容的设计和应用,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

无机化学是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粮油、生物、材料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处于中学和大学教学的衔接点上,也是学习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在学生知识体系形成和价值关怀上具有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我们在建设无机化学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从我国高等教育的“育人”本质出发,积极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发掘无机化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同时也促进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现将无机化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实践总结如下。

1 无机化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思路

根据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宏观导向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重要讲话精神,为适应形势变化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要充分发挥专业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优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提升教育质量。首先,要深入挖掘无机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致力于将其与专业知识有效融合。无机化学课程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科学家、典型科研事例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学习方法、辩证思维、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创新精神、环境保护等思政内容的元素。因此,为提升课程育人质量,在传授无机化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除了需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之外,还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上下功夫,有机地把“盐”融进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有效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其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拥有一支勇于改革创新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教师是课程育人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学过程也会反映出教育者对外界事物发展认识的鲜明立场。教师的言行是最鲜活、最具示范效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会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教师加强自我修养、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要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设计和实践,促使教师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精髓,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使课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成为师生之间思想和价值观交流、交融的场域,进而充分实现教师的育人职责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 无机化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实践

2.1 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无机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知识点繁多,我们结合无机化学的教学特点,参考已有的课程思政研究,并与思政课教师开展讨论,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优势,深入挖掘了无机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主要的课程思政教育实例见表1。

2.2 有机融合思政元素

作为多个专业的基础课程,无机化学的知识点繁多,需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才能有效融合思政元素,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的解析,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制订解决方案等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通过了解无机化学研究热点和应用前沿,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和学习研究兴趣;还可以通过学习科学家的科研精神、爱国情怀等,促进学生形成使命感和紧迫感。

在绪论中,我们会适时介绍我国现代无机化学家及中科院院士、无机化学的主要分支方向等内容,并介绍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通过故事明晰道理、以道理赢得认同,让学生对我国无机化学的发展以及主要研究方向有所了解,充分了解我国的优势与不足,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执着精神和奉献精神。而在学习化学热力学的内容时,可以通过讲解吉布斯针对“如果把一杯热水靠近一杯冷水,会怎么样?”这一问题的思考,促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思维的重要性,使其学习时要关注问题、现象背后的原理、变因,从而导出“反应进行方向,除了考虑基本的能量、温度、压力、体积以外,还有乱度这一必要因子”。

表1 无机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实例

而在讲述卤素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时,可将相关知识与84 消毒液的使用相联系,如此能加深学生对化合物性质的理解,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思想意识,促使学生能将所学灵活运用到生活的实践中,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此外,还强调了思政元素的时代性,体现社会责任、国家民族自豪感,将一般的知识原理与价值意蕴有机结合。

总之,我们立足于化学完整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致力于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于获取无机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为学生创造多层次、多途径感知和运用知识的环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积极学习与探索,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并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3 提高教师政治素养

课程思政教育建设的关键是教师,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是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培养符合国家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保障。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专业知识的有效融合点,可以使教师正确理解课程思政,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与素养,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为了确保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课程团队可通过集体讨论、备课的方式,精心提炼思政元素和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找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契合点,进而找出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通过讲科学家成长成才的经历、中国科学家的故事、展示我国最新的化学科研成果,使学生受到感染,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时代使命,敢于担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4 建设课程思政平台

当前的教育发展特点说明,仅仅通过课堂教学进行思想教育,已不能适应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握丰富的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校超星泛雅学习通平台的无机化学在线开放课程中,已经包含了学习方法、国家学科发展前沿、科学家介绍、典型研究案例等思政内容。我们计划通过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致力于建设集历史与现实、本土化与国际化、知识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无机化学课程思政平台,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广度、深度和温度。

3 总结

无机化学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但课程的思政建设仍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实践中我们发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是因为许多学生对无机化学专业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有些教师仍然认为课程思政就是思政课程,认为课程思政是思政课教师的任务,对于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作用认识不足。后续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度,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并加快课程思政平台的建设,促进思政元素和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使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线上学习形成优势互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在无机化学课程中的同步提升。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课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