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河榆树坪延10潜力区地层划分与对比

2022-08-11赵小春张兴隆孙翠玲张东海

化工设计通讯 2022年7期
关键词:油区白河砂体

赵小春,边 宁,张兴隆,孙翠玲,张东海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吴起采油厂,陕西延安 716000)

1 区域概况

1.1 油区地理位置

吴起油田白河油区构造位置处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西部。行政区位于陕西省吴起县吴仓堡镇西部,油区中心距离吴起县城约19.2km。白河油区北、西、南、东分别与定边采油厂、长庆油田作业区、胜利山油区、吴仓堡油区相邻。油区东西宽约10km,南北距离约22km,工区面积180km2。区内303省道北连定边、南至吴起,交通较为便利。本次研究区榆树坪延10潜力区位于白河油区南部,如图1~图2所示。

图1 白河油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2 榆树坪延10潜力区位置示意图

1.2 区域地质特征

1.2.1 构造特征

白河油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西部,盆地总体面貌东高西低,北高南低,西翼陡窄,东翼宽缓,呈箕状。区域构造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地层倾角小于1°,千米坡降为10m 左右,内部构造简单,局部具有差异压实形成的鼻状隆起,地层平缓,长期继承性整体升降运动形成的广阔斜坡构造背景,控制着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格局和主要沉积的分布,也控制着油气聚集的规律和油气藏类型,如图3所示。

图3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区划图

延8、延9、延10油层构造总体上仍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呈东高西低的西倾单斜之势,在单斜背景上由于构造运动的不均衡性和差异压实作用,在局部形成起伏较小、轴向近东西向的鼻状隆起;长4+5、长6油层砂顶构造表现为单斜背景上的局部多个构造鼻,构造鼻的隆起幅度都不大;长8、长9油层砂顶构造总体上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局部发育几排鼻状隆起。

1.2.2 油藏地质特征

白河油区油藏类型为低渗、特低渗油藏,具有油藏天然能量不足、生产井产能低、递减快、稳产难度大的特点。该区自上而下钻遇了延8、延9、延10、长2、长4+5、长6、长8、长9等油层组,其中主力含油层为延10、长6、长8。延10油层储层平均孔隙度16.28%,平均渗透率85.81×10-3μm2,储集砂体呈东北-西南向展布,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复合油藏;长6油层储层平均孔隙度10.26%,平均渗透率0.69×10-3μm2,储集砂体呈西北-东南向展布,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复合油藏;长8油层储层平均孔隙度为8.86%,平均渗透率0.3×10-3μm2,储集砂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油藏类型为岩性油藏。

根据有效厚度划分结果,编制了有效厚度等值线图,对油层有效厚度等值线面积加权平均计算得出:延101、延102、长61、长62、长63、长81、长82有效厚度分别为5.40m、4.20m、8.00m、5.70m、10.50m、14.20m、8.30m。

1.3 研究区概况

本次研究区白河榆树坪延10潜力区位于白河油区南部,勘探开发面积14.36km2,主力研究层位是延1011,潜力层延931、长4+521、长612。截至2019年底,总井数108口(其中采油井66口,水平井10口,注水井32 口),开井数52 口,油井利用率68%,日产液222m3,日产油64.9t,单井日产油1.25t,综合含水66%,总累计产液56.47×104m3,总累计产油22.17×104t;采油速度0.46%,采出程度3.68%。

该区水驱控制面积9.36km2,水驱控制储量182.24×104t,注水层位为长4+52、长61,注水站2座(吴90注水站400m3、吴92注水站200m3),设计注水规模600m3,共有注水井32 口,开井18 口,利用率56%,日注水平134m3,单井日注7.45m3,累积注水量36.29×104m3,累计地下亏空240 843.73m3,受益井33口,注采对应率57.4%,当前注采比0.57,累积注采比0.60。

2 地层特征

2.1 区域地层特征

地层划分与对比是地质研究工作的基础,通过地层对比划分工作,可提供小层的基础数据,是进一步研究小层油砂体展布特征等工作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步。精细准确的地层对比与划分,是影响油田储量计算过程中含油面积的大小、有效厚度准确确定的关键因素,同时对油田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延10在延长组古地貌之上经填平补齐而形成河流相沉积,在白河油区局部存在,延安组延9煤系发育,煤层厚度一般1~3m,是延安组地层划分对比的主要标志层,称为K11标志层。该标志层岩性主要为黑色泥、页岩,该油组地层在全区分布稳定,曲线特征明显,易于对比追踪,是地层划分的主要标志层之一。

2.2 地层划分标志及其特征

标志层主要为凝灰岩、页岩、灰质泥岩或煤层(线)为主。白河油田延10层标志层主要是延9煤层。

延9/延10标志层:为一组或两组的煤线,特征明显,该标志层段自然伽马呈现三组高值,声波曲线呈现锯齿状高值(350~400μm/s),两组(4m)高阻尖峰。该油组地层在全区分布稳定,曲线特征明显,易于对比追踪,是延10地层划分的主要标志层。

2.3 榆树坪延10潜力区地层分布特征

本次共建立北东-西南向(横向)、北西-东南向(纵向)共 4条标准剖面作为小层对比的骨架井网,对研究区进行追踪闭合统层对比,如图4所示。

图4 榆树坪延10潜力区地层剖面骨架图

剖面1:旗胜21-314—吴90—旗胜21-339—旗胜21-218—旗胜21-584—旗胜21-232—旗胜21-456—旗胜21-530—旗胜21-533;此剖面呈北东-南西向(横向北部),连井方向由西向东,旗胜21-456最薄9m,旗胜21-314井最厚16m,平均地层厚度13.3m;地层厚度由西到东逐步变薄,相对稳定,延1011西部砂体发育且富集,连通性强,主力产层延1011,中部砂体变薄,西部砂体不发育,主力产层长4+52。

剖面2:旗胜21-323—旗胜21-327—旗胜21-334—旗胜21-623—旗胜21-8—吴91—旗胜21-301—旗胜21-417—旗胜21-416;此剖面呈北东-南西向(横向南部),连井方向由西向东,旗胜21-8最薄8m,旗胜21-327最厚17m,平均地层厚度13m;地层厚度相对稳定,延1011西部及中部砂体不发育,主力产层长61,东部砂体发育较好,主力产层延1011。

剖面3:旗胜21-336—旗胜21-337—旗胜21-338—旗胜21-310—旗胜21-309—旗胜21-328—旗胜21-329—旗胜21-327—旗胜21-326—旗胜21-331—旗胜21-320;此剖面呈北西-南东向(纵向西部),连井方向由北向南,旗胜21-326最薄8m,旗胜21-327最厚17m,平均地层厚度12.4m;地层厚度相对稳定,延1011北部砂体发育,主力产层延1011,向南逐步变差,主力产层长61。

剖面4:旗胜21-440—旗胜21-442—旗胜21-444—旗胜21-456—吴109—旗胜21-581—旗胜21-580—旗胜21-302—旗胜21-301—旗胜21-300—旗胜21-7—旗胜21-5;此剖面呈北西-南东向(纵向东部),连井方向由北向南,旗胜21-300最薄9m,旗胜21-301最厚16m,平均地层厚度11.9m;地层厚度相对稳定,从北到南,延1011中部砂体发育,两端变差,主力产层长61。

2.4 地层主要岩性特点

延10油层组:延10油层组厚度为20~56m,延10储层岩性为灰白色厚层中砂岩,灰黑、深灰色泥岩。延10主要发育两个正旋回,分为延101和延102,两个层下部发育厚层砂岩,上部发育厚层泥岩,沉积厚度为25~30m;局部地区缺失。

2.5 地层划分与对比结果

通过标准井、地层剖面划分对比,再用石文软件复核对比结果。对潜力区98口钻井的测井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在骨架剖面的基础上,逐渐由近及远,最后闭合复查,实现整个研究区地层的统一划分。将主力层延10油层划分为延101、延102两个亚组,主力亚组延101又细分为延1011、延1012两个小层;延1012综合解释水层,故本次主要研究含油层为延1011,平均层厚为12.76m。划分结果见表1。

表1 榆树坪延10潜力区延10油层组划分结果表

3 结束语

本次研究含油层延1011的平均层厚为12.76m,油层较厚,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同时,本次地层划分与对比为今后研究小层油砂体展布特征及油田储量计算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对油田勘探开发及下一步工作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油区白河砂体
江汉油田破解老油区开发密码
砂体识别组合方法在侧缘尖灭油藏的应用
曲流河复合点坝砂体构型表征及流体运移机理
渤海河流相油田储层连通性研究与挖潜实践
——以KL油田3-1483砂体为例
渤海某油田水平井随钻砂体构型分析
“桥”镇
专题
新时期如何创新油区巡逻防控模式思考
白河“五大工程”提升党建工作
深化机制 整合资源 创新推进油区治安巡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