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畜禽品种改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08-11张海龙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农牧和科技局畜牧业工作站
文│张海龙(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农牧和科技局畜牧业工作站)
随着我国畜牧业不断发展,畜牧养殖业越来越向着集约化、标准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养殖场饲养的畜禽品种是养殖场户关注的问题。畜禽品种是影响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因素,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基层畜牧工作在畜禽品种改良时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品种资源的优势基因,通过先进的技术方法培育出具有饲养周期短、饲料利用率高、抗病性好的畜禽品种,再结合先进的管理技术才能获得最大的产出和效益。因此,我们有必要梳理现阶段基层畜禽品种改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推进畜禽品种改良工作顺利开展,促进我国畜牧业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发展。
一、基层畜牧品种改良工作的重要性
1.促进畜牧业进一步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对畜禽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同时也更加关注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若畜禽品种好、饲养管理好,产出的畜禽产品质量也一定会有保障,因此,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有利于肉、蛋、奶、皮、毛等畜禽产品质量的提高,随着市场对这些优良畜禽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直接提高了养殖场户的饲养规模,并对畜禽品种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2.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我国是畜禽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众多的畜禽地方品种,这些地方品种在长期世代选育后具有某些优良特性,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但这些地方品种为培育新品种提供了素材,结合其他品种特性改变地方品种的缺点可以大大提高畜禽生产性能,而畜禽品种生产性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科学工作者可以利用分离定理、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互换定律,结合杂交技术、人工输精技术、同期发情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等改变某些畜禽品种的缺点,如提高单胎动物的双胎率和幼龄畜禽的成活率。
3.提高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随着乡村振兴工作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畜牧产业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畜禽品种改良,为养殖场户提供了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抗病性好、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等优势的畜禽品种,适应养殖场“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也缩短了散养户的饲养周期,以便更科学的经营管理,增加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提高人民参与畜牧养殖业的积极性。
二、基层畜牧品种改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宣传工作少,养殖场户参与度不高。基层大部分养殖场户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仍选择较为落后的生产方式。一些养殖场户只进行畜禽育肥,饲养一段时间后就出售,不注重品种特点和性能;另一些养殖场户在饲养畜禽时往往只关注畜禽本身,只为获取经济效益,忽视了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重要性。由于基层宣传力度不够,一些基层畜牧技术人员往往需要到养殖场户中开展畜禽生产性能测定和基因测序,但部分养殖场户并不愿意配合基层畜牧技术人员开展此项工作,具有抵触情绪,导致基层畜禽品种改良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2.基础设施设备较为简陋。由于受到经费资金不足的影响,基层畜牧技术推广机构中的仪器设备较为简易、陈旧和老化,一些仪器设备操作起来较为烦琐,不能满足当前畜禽养殖现状。随着人工输精、同期发情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推广和示范落地,一些基层畜牧机构往往因缺乏相应仪器而不能开展这些新技术的示范,阻碍了基层畜禽改良工作。
3.基层畜牧技术工作者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基层畜牧技术推广工作具有专业性强的工作特性,但工资待遇较低,刚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从事此类工作。但目前从事基层畜牧技术推广的技术人员往往年龄较大、学历较低,对精子检测仪、凯氏定氮仪等新式仪器设备操作起来较为困难,很难满足当前畜牧技术的工作需要,基层畜牧技术工作队伍面临断层的问题。
4.基层养殖场户盲目引种。走访调研发现,基层养殖场户在品种引进时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养殖场户往往只考虑畜禽带来的经济效益,忽略了畜禽品种与当地气候环境和饲养方式的适应性,从而使引入的畜禽品种在本地饲养时质量得不到保障。部分养殖场户在引进畜禽品种后只是一味地进行育肥饲养,忽略了良种繁育的重要性。
5.忽略种母畜的种质资源改良工作。随着畜牧技术的不断推广,基层畜牧工作中的猪人工授精等畜禽改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基层畜牧产业的发展。但在当前基层畜禽品种改良工作中往往只关注公畜或是优良冻精的引入,对种母畜改良培育的关注度不是很高。加之一些养殖场户对母畜品种改良缺少科学认知,在生产过程中,种母畜一般是地方品种轮换,只有种母畜死亡、繁殖水平低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进新的种母畜,正常情况下往往忽视了母畜的种质性能。
三、解决对策
1.加强宣传,提高养殖场户的参与度。畜禽品种改良是基层畜牧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只有不断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新媒体等方式进行宣传,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转变养殖场户的思想观念,提高参加基层畜禽改良工作的热情。通过宣传和实地技术推广,让养殖场户意识到畜禽品种改良具有缩短饲养周期,减少患病率,提高饲料利用率,更加迎合市场需求等优势,才能让养殖场户自发地开展畜禽品种改良工作,顺利推动基层畜牧工作的开展。
2.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强基础设施设备的完善与建设是保障基层畜牧工作的重要手段。基层畜牧技术推广机构要积极和上级争取专项资金,配备相关实验室和试验场地,合理利用上级资金购进先进的仪器设备开展相关试验。更换或淘汰一些陈旧、简陋、操作烦琐、灵敏度低的仪器设备,基层畜牧工作者要定期对引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仪器设备能正常运行。
3.提高基层畜牧队伍水平。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模式,提高基层畜牧技术推广工作质量。“请进来”是指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积极利用“三农大讲堂”“科技特派员”“高素质农民培训”等科教下乡活动,邀请科研院所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对基层畜牧技术推广工作人员和养殖场户进行培训,让其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更好地为基层畜牧业发展贡献力量;“走出去”是指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通过产学研通力合作,将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人员派到高校、研究所和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和学习,掌握一些实用的技术进行推广和示范,用科技赋能基层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推动基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4.加强基层引种指导工作。基层畜牧养殖场户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盲目跟风的情况,不仅造成品种资源的浪费,还挫伤了养殖场户的生产积极性。基层畜牧工作者要定期对养殖场户开展畜禽品种选择、培育、改良培训,让养殖场户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畜禽品种资源加以改良,并不是只关注畜禽本身而盲目引种,也要考虑地方经济、人文、社会、自然等环境因素和市场需求科学引种。养殖场户和基层畜牧工作人员要定期开展市场问卷调研,掌握市场对畜禽产品的需求量和质量要求,合理制定畜禽改良计划。养殖场户在引进外来品种时,首先要隔离观察一段时间,确保无病后方可进行混群饲养。
5.重视种母畜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种母畜是繁殖后代的母本,在畜禽品种改良过程中一般要求数量多且质量好,母畜繁殖率高低直接关系到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在开展人工授精、杂交技术工作的同时,也要注重母畜选择。加强种母畜饲养管理工作,掌握各类母畜的发情和排卵规律,做到适时配种、科学妊娠诊断及产后护理。还可利用同期发情技术使种母畜在预定时间内集中发情,便于组织生产,提高繁殖率。
四、结语
按照国民饮食习惯,肉、蛋、奶等畜禽产品是人体所需蛋白质的第一来源。近年来,我国肉、蛋、奶等畜禽产品的产量呈快速增长态势,基本解决了人们吃饱的问题。未来我国畜牧产业发展会出现需求层次上升、区域布局结构调整、产业组织优化及技术水平持续提升等积极因素。要想达到“高利用、省人工、低排放、降成本、高效益”的目标,就必须注重畜禽资源品种合理利用和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同时,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环境、动物福利保护等要求及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战略的实施,对我国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优良畜禽品种培育与饲养是推动畜牧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基层畜牧推广机构作为技术推广、示范、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一定要提高站位,加强责任履行义务,认真学习畜禽改良技术,加强对基层养殖场户的技术指导,保障基层畜牧业合理、稳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