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乌甲素联合红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2-08-11汪朝荣海安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科江苏海安2266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6期
关键词:神经节带状疱疹神经元

汪朝荣(海安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科,江苏 海安226600)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的皮肤病损愈合后,部分存留的病毒潜伏在神经节内,表现为受侵犯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程度不同的疼痛感觉,疼痛的性质和程度不尽相同,大多患者为持续性剧烈烧灼痛、刀割样或针刺样痛,患者常不能忍受,睡眠和饮食质量明显下降,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临床上对于PHN 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大多是继续给予抗病毒、营养神经和镇痛治疗,同时给予口服皮质激素和局部皮质激素封闭、紫外线和红外照射、中药口服或外敷、针灸理疗以及神经根阻滞等方法,大多疗效不尽如人意[2]。草乌甲素是从乌头类植物中提炼出来的药效成分,通过阻滞钠离子通道,发挥较好的抗炎和镇痛作用[3]。目前临床上鲜有草乌甲素应用于PHN 治疗的报道。 本研究对PHN 患者在巴喷丁胶囊口服和红光照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草乌甲素软胶囊口服治疗,观察其对炎症因子、生理指标和疗效的影响。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1 年3 月我院收治的PHN 患者84 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 例。 观察组中男27 例、女15 例;年龄28~75(55.74±6.23)岁;体重指数(BMI)18.3~28.7 (23.51±1.46)cm2/kg; 病程4.2~6.5 (5.26±0.42)周;病变部位:胸部18 例、头颈部11 例、四肢7例、腹部6 例。 对照组中男28 例、女14 例;年龄27~75(55.39±6.28)岁;BMI 18.2~28.5(23.53±1.45)cm2/kg;病程4.1~6.4(5.19±0.44)周;病变部位:胸部19例、头颈部10 例、四肢6 例、腹部7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开展。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患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局部仍明显疼痛,病程超过4 周,符合PHN的诊断标准;疼痛指数VAS≥4.5 分,年龄≤75 岁;(2)排除标准:皮肤局部肿瘤,急慢性感染,溃疡;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明显异常,免疫功能缺陷,用药禁忌症;智力和精神障碍不能配合研究,中途退出或失访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海鲜和牛羊肉等,增加新鲜果蔬的摄入,补充维生素类;注意劳逸结合,调节心理状态,保持心情舒畅;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劳累和受凉;继续抗病毒治疗和增加维生素的供给;给予加巴喷丁胶囊0.3 g 顿服,1 次/d。 在上述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红光照射治疗。 仪器为上海精密仪器所生产的HDLP0 红光高能照射仪,功率为18W,红光输出波长为640 nm,光能密度为300 mW/cm2。 调节好室内温湿度,患者暴露疼痛部位,将治疗头对准受损神经节区的局部皮肤处,设置照射面积为200~220 cm2,照射时间为25~30 min,1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草乌甲素软胶囊0.4 mg/次,饭后温水送服,2 次/d。 疗程均为4 周。

1.4 临床观察指标 (1)临床相关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 周时检测两组血清P 物质、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因子水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神经痛程度,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生活质量。 (2)疗效指标:观察疼痛缓解、疼痛持续时间和总有效率;随访6 个月的复发率。 疗效判定标准:主观疼痛和症状基本消失为治愈,主观疼痛和症状改善≥70%为显效,主观疼痛和症状改善≥35%为好转,主观疼痛和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 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3)安全性指标:观察对比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P 物质、IL-6 和hs-CRP 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 周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较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高(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组别 n P 物质(ug/L) IL-6(ug/L) hs-CRP(mg/ml)治疗前 治疗4 周 治疗前 治疗4 周 治疗前 治疗4 周观察组对照组42 42 t P 85.74±9.83 85.67±9.85 0.864 0.253 40.28±5.36 48.53±6.41 7.836 0.000 497.65±63.87 495.08±63.74 1.276 0.158 173.39±28.43 264.07±35.28 8.259 0.000 11.39±2.16 12.34±2.13 0.439 0.725 4.28±1.03 7.53±1.46 9.427 0.000

2.2 两组生理指标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VAS、DLQI 和PSQI 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 周后,两组生理指标评分均较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高(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生理指标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生理指标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VAS DLQI PSQI治疗前 治疗4 周 治疗前 治疗4 周 治疗前 治疗4 周观察组对照组42 42 t P 6.27±1.06 6.24±1.05 0.482 0.379 1.64±0.41 2.13±0.65 7.194 0.006 11.56±2.32 11.49±2.29 0.427 0.358 4.46±0.85 6.58±1.07 8.764 0.000 12.85±2.67 12.74±2.63 0.386 0.297 6.26±1.03 7.82±1.28 7.539 0.002

2.3 两组疗效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疼痛缓解、疼痛持续时间和半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表3 两组疗效相关指标的比较(±s)

表3 两组疗效相关指标的比较(±s)

组别 n 疼痛缓解时间(d)疼痛消失时间(d)总有效率[n(%)]半年复发率[n(%)]观察组对照组χ2/t P 42 42 5.73±1.46 7.47±1.36 8.674 0.000 15.36±3.73 18.75±4.68 8.243 0.000 37(97.37)33(86.84)4.139 0.045 1(2.63)3(7.89)5.265 0.041

3.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出现数例头晕乏力、饮食不振、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4 例(9.52%),对照组出现3 例(7.1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χ2=1.187,P=0.362)。

3 讨论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易侵犯人体的三叉神经节和脊髓后根神经纤维的神经末梢内部,导致脊髓后根神经节发生炎症反应,表现为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样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 部分老年人的生理机能显著下降,常合并较多的慢性疾病,免疫功能相对低下,易受带状疱疹病毒的感染和更易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脊髓后根神经节发生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现象,导致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出现程度较为严重的疼痛感[4]。 PHN 会诱发各种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和显著增加疾病的严重性, 甚至会带来生命危险。

加巴喷丁是一种新型的拟神经递质GABA 药物,能透过血脑屏障,通过改变GABA 代谢功能,控制大脑皮层和海马神经中枢的GABA 受体活力,抑制神经元突触的钙离子和钠离子转移的通道, 降低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发挥控制神经性疼痛的效果[5]。 红光照射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物理治疗方式,通过可见红色光波段,改善病灶区域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和轴突末梢神经纤维的修复;温和刺激降低病灶局部5-羟色胺的含量,提高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减轻神经元的痛阈[6]。但大多PHN 的病情较顽固,即使采用专家推荐的一线和二线标准治疗方案,仍有近50%患者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2]。

有研究报道[7],VZV 导致神经节纤维细胞炎症水肿和变性坏死,神经根周围血管通透性增加,促使神经突出前后受体的钙离子和钠离子等神经递质快速移动,周围神经的兴奋性显著提高,增加了对疼痛的敏感度;VZV 可刺激机体诱发急性炎症应激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炎症因子、细胞因子和白三烯等炎症递质,加重了神经节纤维的损害;外周神经元细胞核神经节纤维受损后,各种离子通道的阈值明显下降,诱发受损的神经元发生自发电的生理异常反应,导致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出现程度较为严重的疼痛感。因此,PHN 疼痛的原因主要是炎症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和淋巴免疫细胞广泛浸润,导致神经轴突和和神经元损伤,是临床研究的突破点。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经过红光照射联合草乌甲素软胶囊口服治疗4 周后,P 物质、IL-6 和hs-CRP 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VAS、DLQI 和PSQI 等生理指标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有效减轻了机体的炎症状态,提高了生理功能和健康水平;观察组疼痛缓解、疼痛持续时间和半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效促进了康复进程,改善了疾病预后。草乌甲素是从滇西乌头属植物中提炼分离出的生物碱,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消炎镇痛之功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8,9],草乌甲素能阻断高频开放的电压门控钠通道,抑制钠、钙离子过度内流,减少神经递质的大量释放,减轻对神经元胞膜和突触的刺激,抑制脊髓突触的可塑性;还能通过抑制TRPV1 受体,阻滞突触前递质的释放,刺激脊髓小胶质细胞释放强啡肽A,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和神经递质水平异常,减轻脊髓神经元的凋亡,减轻临床症状和改善疾病预后。金雨颖等[10]对PHN 患者采用草乌甲素片联合加巴喷丁治疗4 周,血浆P 物质、皮质醇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著下降,疼痛和睡眠评分显著降低,促进了血清学指标和临床症状的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较轻,显示出较高的用药安全性,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合上述,对PHN 患者在常规措施的基础上采用草乌甲素软胶囊联合红光照射治疗,能有效减轻机体的炎症状态, 促进脊髓轴突和神经元修复, 提高生理健康水平,改疾病预后,治疗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神经节带状疱疹神经元
奇神经节介入治疗的应用进展
基于对背根神经节中神经生长因子的调控探究华蟾素治疗骨癌痛的机制
电针“梨状二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NPY、SP及神经节的影响
带状疱疹疫苗 你了解吗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AI讲座:神经网络的空间对应
亲历者口述:带状疱疹是最疼的病
仿生芯片可再现生物神经元行为
这个神经元负责改变我们的习惯
研究人员精确定位控制饮酒的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