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视角下《茶经》英译的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2022-08-11

福建茶叶 2022年3期
关键词:典籍目的论英译

陈 昕

(南昌师范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2)

在我国全面推进文化交流的背景下,我国在参与世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合作逐渐增多,这对文化翻译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想促进茶文化走出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良好的传播,就要坚持翻译目的论视角的引导,从文化传播的角度针对茶学典籍英译如代表性经典《茶经》的英译进行研究,确保能制定科学合理的翻译方案和翻译策略,优化茶学典籍英译工作的综合效果,保障能借助文化典籍英译工作的开展提高茶文化翻译和对外弘扬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为我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良好传播和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1 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是翻译领域最重要的翻译理论之一,翻译目的论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出现,具体指在翻译的过程中所选择的翻译行为、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只要能够达到特殊的翻译目的就可以进行翻译。翻译目的论的提出为功能翻译理论的研究和创设奠定了基础。在翻译目的论理论体系中,认为翻译工作的开展应该坚持三个基本的原则,即要求翻译者遵循目的性、忠实性和连贯性的原则进行翻译。其中,目的性原则就是要将翻译的目的作为核心,译者在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对原文进行分析和理解,从翻译目的的选择角度对翻译策略进行确定,达到预期的翻译效果,如在茶学典籍翻译中将文化传输作为翻译的目的,就需要结合茶学文化的世界性传播对翻译策略进行筛选和应用;连贯性原则就是译文内容应该体现出连贯性的特点,方便目的语读者能够阅读和理解,如在茶学典籍英译过程中对于翻译策略的选择,要坚持方便目的语读者进行阅读的理念,要注意所使用的翻译语言能让目的语读者读懂,可以连贯性地进行阅读;忠实性的原则就是译文的翻译要体现连贯性,还要对文学作品的原文语义进行还原,对原文的语言风格和文化思想等进行还原,如在对茶学典籍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对茶文化思想理念进行挖掘,所选择的翻译语言应能对茶学文化思想进行阐释,可以为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供良好的支持。

在翻译目的论的观照下,要求翻译过程中译者所选择的翻译语言与原文文字的目的、功能等体现出一致性的特点,这就需要在归化和异化翻译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探索不同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的协同应用,确保通过合理化的翻译能有效对原文作者、目的语读者以及译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机协调。

2 翻译目的论观照下茶学典籍英译的原则

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在开展茶学典籍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茶学典籍翻译的特殊性,深刻认识到茶学典籍本身具有较多的文化负载词,翻译专业性较强,所需要体现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因此要求翻译者按照目的论理论的指导,从文化传输的角度对翻译过程中所应该坚持的原则进行准确的定位,促进翻译工作的高效化开展。

2.1 遵循目的论翻译原则

按照目的论翻译的指引在对茶学典籍进行英译的过程中,要践行连贯性原则、忠实性原则和目的性原则。具体分析,我国茶文化内涵相对较为丰富,在茶学典籍中蕴含着诸多术语、文化负载词,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翻译难度。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从文化传输的视角,遵循目的论理论的指导进行翻译,在翻译过程中要坚持连贯性、和忠实性等原则。即在对茶学典籍进行英译的过程中,要对茶学典籍中的文化、思想等进行介绍,要注意引发目的语国家读者对我国茶文化的好奇心和了解兴趣,促进我国茶文化的宣传和传播,同时要忠实向目的语国家的读者传播我国茶叶文化,避免文化传播违背我国文化历史,让目的语国家的读者能更好地理解、认识并进而体验我国茶文化、学习茶学典籍,有效推动我国茶文化实现“走出去”的目标。

2.2 文化对比的原则

按照目的论理论的指导,在对茶学典籍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明确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对茶学典籍文本进行英译,需要综合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社会制度差异、语言文字差异等,也需要对思维习惯的差异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种类的茶学文化典籍,灵活采用相应的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将茶学文化的世界性传播作为英译的主要目标,选择能实现翻译目的的英语翻译方法,在翻译的基础上实现对茶文化信息的有效传达,使译文的表达更加准确,能够契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和文化接受需求,从而借助茶学典籍英译实现对茶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播。

2.3 文化审美性原则

在对茶学典籍进行英译的过程中,按照翻译目的论理论的指导主要是通过翻译向目的语读者对茶学典籍中蕴含的文化信息、属性信息进行介绍,在此过程中为了吸引目的语读者的目光,实现对文化的有效传播,不仅要在翻译方面表现原文的主要思想和文化,还要注意凸显翻译的审美性和艺术性,在充分考虑目的语国家对茶学典籍文化接受度的基础上进行翻译。换言之,目的语读者是对茶学典籍英译文化价值和文化传播效果进行检验的评判员,在翻译过程中只有接受读者接受的参与,将文化传输作为主要的目的选择翻译策略,坚持文化审美性的原则进行翻译,才能体现翻译效果和翻译价值。因此在文化走出去的视角下,在对茶学文化典籍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性和艺术性并重的原则,体现文化审美性的色彩进行翻译,促进翻译质量的提升,唯有如此,茶学典籍的翻译才能当代目的语国家读者的广泛认同,从而助力茶文化走出去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

3 翻译目的论观照下茶学典籍英译中的文化传播策略

在翻译目的论观照下,针对茶学典籍开展英译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文化传播工作,将文化传播作为主要的目的开展茶学典籍的翻译工作,确保英译工作的开展能为文化传播提供良好的支持。下面选取《茶经》茶学典籍英译作为研究方向,结合姜欣、姜怡中国译者的翻译,从翻译目的论视角基于文化传播与弘扬的目的针对英译策略进行分析,为文化传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参考。

3.1 借助归化翻译策略促进茶文化传播

在对《茶经》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姜欣、姜怡等中国译者在目的论的指引下为了能有效地传播茶文化,在部分语句的翻译方面采用了归化翻译策略,为目的语读者有效对文学文本进行阅读提供了相应的参考。姜欣、姜怡在对《茶经》进行英译的过程中,采用了意译翻译的技巧,在对文化典籍的意思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翻译,使翻译内容更加具体、直接,内容呈现更加清晰明了。在关于“凡艺而不实,枝而罕茂,法如种瓜”一句化的翻译中,传统翻译方法中采用归化省译的翻译策略,为了追求译文上文字的通顺性,违背忠实性原则进行翻译,删减了原文中对于人工种植不利于茶树增长方面的信息,不利于文化的传输。姜欣、姜怡的翻译中,更加重视意译的翻译方法,对人工种植的情况进行补充,使用“ could hardly live up to ”表述人工种植无法与自然界生长茶树的状态,可以让目的语国家的读者一目了然的了解茶学典籍的主要文化信息。又如在对《茶经》中“精行俭德之……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进行翻译的过程中,由于这段关于对茶叶品性和茶叶功用进行介绍的文字中,典籍中用“醍醐、甘露”等对饮茶的效果进行形容,而“精行俭德”的文化意蕴以君子比喻茶叶的文化品格。因此姜欣、姜怡也采用了意译的翻译方法,在对原文意思进行明确的基础上进行翻译,使用“are virtuous in nature and content with a simple life”对应典籍中的“精行俭德”加以翻译,翻译内容更加准确。而在关于“醍醐、甘露”的翻译中,翻译人员先对两个词的意思进行了确定,认为“醍醐、甘露”词语的意象带有养生方面的特色,并且能反映出一定的宗教色彩,因此使用“amrita”和“ nectar”进行翻译,指道家修炼中形成的具有养生效果的良药。在对茶学典籍进行翻译的过程中,综合采用归化翻译的技巧和方法,能够按照茶学典籍的文化背景、思想内涵等进行翻译,更加清晰准确地向目的语读者介绍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和基本内涵,能对茶学文化实现国际化传播的目标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促进茶学文化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创新。

3.2 应用异化翻译策略促进茶文化传播

应用异化翻译策略对茶学典籍进行翻译,能够更加准确的传递文化信息,也能帮助目的语国家的读者更好的品读和理解文化内涵,从而为茶学文化的传播奠定基础。

首先,关于直译技巧的应用。在对《茶经》中“坎上巽下离于中。”语言文字进行翻译的过程中,由于典籍中的这一句话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其中“坎巽离”与八卦文化中的“水风火”相对应,在翻译过程中要想实现对这七个字意思的准确传达,就需要从文化传播的视角进行翻译。结合姜欣、姜怡的翻译看,他们将这一句话翻译成为“water,wind,fire”,虽然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能够反映文字的意思,但是对于目的语国家的读者来说就无法准确了解典籍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也不能形成翻译的连贯性,与目的论中翻译连贯性原则相违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尝试结合直译翻译方法的应用,采用拼音加译文注释的方法进行翻译,对典籍中文字所传达的文化内涵进行介绍,将原文中描写风炉时差距蕴含的宗教文化内涵更加准确的传递给目的语读者,方便他们对中国茶文化的学习和探究。

其次,关于文化负载词翻译技巧的应用。在茶学典籍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些文化负载词,这类文化负载词如果采用传统的翻译方法,则无法准确的表现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甚至会导致翻译效果不理想,不利于目的语读者对茶学文化进行解析。因此针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要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确保能按照翻译目的论的要求体现翻译的忠实性特点和连贯性特色。例如针对“体均五行去百疾”一句进行翻译的过程中,结合中《茶之器》风炉方面的文化内容,能看出这是刻印在风炉三足上的文字,其中“五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的简称,表现出相生相克的文化特色,在此处主要是想要传达出人的身体五脏六腑具有五行的特色能够相生相克相辅相成,达到这种状态就可以形成去百病的效果。在翻译过程中,根据中医文化中的五行属性,能看出在典籍中这一句话主要是对茶的药理功能进行强化。结合姜欣、姜怡的翻译看,他们在对五行文化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使用“Balance”进行介绍,实际上没有准确的传达出原文的文化意思。而要想使文化翻译形成文化传输方面的特殊艺术效果,在对“五行”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针对这一文化负载词的特殊性,可以将五行翻译成为“Harmonize”,更好的表现五行文化中“均衡;和谐”的文化理念,有效促进文化的良好传播。通过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就能让目的语国家的读者更加准确的了解茶叶作为重要的饮品不仅能放松身心,还能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并且思想内涵也相对较为丰富。

从《茶经》典籍的异化翻译策略应用情况看,在对茶学典籍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想最大限度地凸显文化传播方面的艺术效果,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原典籍中的思想、文化等进行解析,翻译译文需要尽量对原文中的文化意象和文化内涵进行还原,并且按照目的论的要求,英语翻译也要尽量体现出连贯性、忠实性和目的性的特色,在尊重文化差异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形成合理化的翻译方案,使翻译语言能在文化传输的基础上得到目的语读者的高度认可。

3.3 应用转换表述策略促进茶文化传播

按照翻译目的论的原则对茶学典籍进行翻译,一般要求只要所翻译的语言文字能够达到翻译的目的,就可以选择相应的手法进行翻译,在此思想的作用下,形成了翻译领域的转换表述翻译策略。翻译人员在对茶学典籍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目的国语言文化中的意思对原文内容和思想进行翻译,甚至可以采用词语表述转换的翻译策略,使受众能更加清晰准确的了解原文的主要思想内容。在实际针对茶学典籍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通过这种翻译方法的应用,翻译人员针对难以准确解释并且不适合采用音译加注释方法的文字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就可以尝试从目的语国家语言文字中找到与茶学典籍中意思最相似的词语采用转换表述的方式进行翻译,形成对原文中意象的替代作用,从而使译文的翻译能选择读者可以接受和认可的方式实现对文化的传播。如针对《茶经》中关于“清和寂静”文字的翻译,翻译人员就可以从英语文化中选择相似的词语进行表述和翻译,体现出茶文化内涵的延伸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语言的转换和表述的创新,就能在目的论的视域下对茶学典籍翻译的策略和方法等进行改革和创新,为我国茶学典籍英译提供相应的参考,通过有效的翻译促进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为我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的逐步增强奠定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世界文化传播和交流工作的驱动下,我国在积极探索茶文化国际化传播的过程中,必须全面加强对茶文化典籍英译工作的重视,结合翻译目的论理论的支持制定合理化的翻译方案,巧妙应用各类翻译策略,确保能提高翻译工作的效果,为茶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良好的支撑。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基于翻译目的论视角开展翻译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将茶学典籍的英译特别是《茶经》的英译工作作为重点,有意识地从文化传播的视角针对英译工作的开展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分析,有效促进茶学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提高我国文化影响力,为新时代社会背景下茶学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良好的支持。

猜你喜欢

典籍目的论英译
拈花
——鲁迅藏中外美术典籍展
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殷企平教授访谈录
顺应论视域下“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的翻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少数民族典籍翻译出版的探索与思考
连连看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小”的英译
略评法学论文篇目之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