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茶文化与高职旅游类课程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发展研究

2022-08-11武雅娇

福建茶叶 2022年3期
关键词:茶文化院校融合

武雅娇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1)

茶是中国国饮,从古至今都十分受大众欢迎,其代表中国古老文化的一种符号。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形成和发展过程积淀下了诸多美好品质与精神元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重新获得了大力弘扬与传承,相应的茶文化内容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而高职旅游类课程中也涉及到了诸多传统文化内容,将茶文化与高职旅游课程相融合进行教育,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以茶文化精神滋养学生文化素养,进而培养高质量的旅游类文化型人才。

1 中国茶文化中的精神内核

华夏文明,历史悠久。许多传统文化经过了历史的大浪淘沙,发展出了深厚的底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茶文化早已成为文化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成为我国彰显礼仪之邦的特殊文化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茶文化被人类赋予了多样的解读内涵,逐渐成为包含儒、道、释的多文化体系。儒家茶文化成为“恢复周礼”中的特殊媒介;道教茶文化成为“物我合一”的精神寄托;佛教茶文化成为“禅茶一味”的表征载体,这些特殊文化内核给中国茶文化又加固了一套神秘的铠甲。

1.1 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

中国人在喝茶时十分注重“品茶”,其认为“品茶”不仅是辨别茶质量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放松身心的一种方式。人们十分向往“闲暇时间,泡一壶好茶,邀少许好友,一起品茶畅谈,时光静谧而美好”的场景,就是因为品茶可以让人类的生活节奏适当减慢,感受生活的美好。这是茶文化中蕴藏的雅致、养生思想。同时,茶文化中还十分讲究礼仪。“礼”是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思想,“以茶表敬意、以茶利礼仁”是茶礼中的两种规矩,用来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尊敬和欢迎。在古代茶事活动中,敬茶逐渐由一种茶事礼仪演变成一种民间风俗,至此,中国人的待客之道中永远少不了茶桌上的一杯茶。除此之外,茶道中还蕴藏有廉洁简朴的观念。陆羽的《茶经》中曾提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这说明茶是廉洁、简朴的象征。品茶时,先苦后甜,回归清淡,香气质朴纯洁,像极了儒家思想中所倡导的“孝廉”文化。

1.2 茶文化中的道家思想

茶文化中也蕴藏了神秘的道家文化。道家思想中拥有很多哲学思想与立身处世的态度,对人类的思想、行为准则、生活方式都有较大影响。道家将天人合一、无为而治等思想与茶文化相融合,对茶文化的形成也产生了显著影响。茶文化中追求道法自然,在茶事活动中,人们以贴近自然的形式与态度进行品茶,享受这一过程带来的清新雅致的体验,继而可在精神上与茶融合,达到茶中有我、我中有茶的忘我境界。在道家茶文化中,万物皆有感情、皆有思想,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道家人的茶友,当喝茶人从饮茶到品茶过程中领悟到自然的天性,才能得以从精神上融入自然,然后领悟到茶道、人道、天道的规律,这便是道家茶文化中所追寻的“飞升”。除此之外,道家茶文化中也十分讲究茶具和茶水的选择,茶具选择要以淡雅自然、舒适简单为主。茶水以露水、雪水、泉水为上品,古人会将这些水储存下来,来年再挖出来品尝,这体现了道家尊重自然、顺其自然的茶文化思想。

1.3 茶文化中的佛教思想

茶文化中还蕴藏了丰富的佛教思想。中国茶道的创立者陆羽,少时便被禅师收养,在寺庙中学禅诵经,成年后与诗僧结为忘年之交。在其《茶经》中便有僧人嗜茶的记载。由此可见,中国茶道与佛教也有着不解之缘。佛教茶文化中有几种思想内涵。一曰苦。佛理中讲“众生皆苦”,苦可分为“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阴盛”八种类型,而茶有着“苦中有甘、品苦回甘”的口感,与佛理思想十分契合,能帮助世人在修习时参透“苦谛”,品味百态人生。二曰静。佛教坐禅时讲究静心静气,佛学中的“戒、定、慧”三学也都十分讲究静这一根本,坐禅僧人将茶文化中的“静”作为静心静气修炼的必经之路。三曰凡。茶道的本质是从平常生活转化而来的,从生活细小之事参悟天地哲理这一方式,也契合了佛家从平凡中感悟佛法的思想。

2 中国茶文化与高职旅游类课程传统文化教育融合意义

中国茶中的文化内容十分繁多,比如茶道精神、待客礼仪、节气文化等,这些文化元素无论在哪一时代都能发挥其应有价值,并且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如今新时代背景下,将茶文化中的这些思想内容融入到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工作中,利用传统茶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开展文化育人工作,如此不仅能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创新专业课程教学形式,同时还能突出教育特色,实现课程与文化的深度融合。由此可见,此次以高职旅游类课程为例,将茶文化与该课程的融合作为研究对象具有长远意义。

2.1 有利于增强学生文化素养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子对于传统茶文化内容及精神知之甚少,存在文化薄弱现象,而且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由于思想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对校园暴力、诈骗等事件以及社会上的恶劣行为缺乏客观认识,自身价值观容易受到这些不良风气和行为的影响,如此需在专业课程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健康内容,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和价值观。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立身处世思想、儒家思想、文化自信等正能量较多的元素,十分具有学习意义与传承价值,将其与高职旅游类课程相融合能有效传承和弘扬这一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2.2 有利于创新文化教育形式

茶文化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元素,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教育价值,与如今高职院校中大力倡导的人文精神、职业素养十分契合。因此,许多院校专门将专业课程与其进行了融合教育,并将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理念和文化思想与茶文化中茶道、茶艺等内容进行了提炼,给莘莘学子准备了丰富的文化育人思想交流盛宴。其中较为常见的便是旅游类课程与茶文化相融合形式,教师通过线上教授旅游景区内的茶文化理论,线下带领学生品茶、悟茶,极大丰富了旅游类课程的教学形式,吸引了学生的目光。

2.3 有利于传承地区旅游品牌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历史过程,凝聚了不同时代下的文化品质与精神内容,流传到今天,所积淀下来的茶文化精神底蕴已然十分深厚,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在不断完善与丰富,并且受到了社会大众的重视与喜爱。如今尝试将茶文化与高职旅游类课程相融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能有效挖掘旅游类课程中提到的不同景点茶文化元素,也能让学生在今后旅游实习地点感悟不同地区的茶道艺术,继而运用自身旅游专业知识宣传和推广地方茶文化精神,传承地区旅游品牌。

3 中国茶文化与高职旅游类课程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现状

高职院校开展茶文化与课程融合的教育形式,以茶的文化内涵为主线,以茶的精神为内核,为当代大学生了解历史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户。由此部分院校开始尝试将茶文化与旅游类课程文化教育相融合,期望以茶文化中的主线和内核培育旅游专业型人才,培养大学生的美好品性。但在实际尝试中,却暴露出人才教育体系的偏差、茶文化融合深度不够、教学方式单一、师资专业性不够等问题,需要做好问题梳理工作。

3.1 人才和教学体系有偏差

高职院校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院校中旅游类课程作为应用型课程,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较多的课程之一。随着当前我国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院校旅游类课程的人才体系和教学体系逐渐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呈现出与现代旅游产业人才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部分院校中虽然增设了较为完善的旅游管理类课程,但在课程内容设置中却未能紧跟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尤其是人文教育、职业素养培养方面,与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还存有较大差距。具体在教学计划制定中尚未将茶文化育人理念与旅游课程相融合,在课程设置上也未体现出茶文化育人思想,如此使得旅游类课程文化育人工作出现模糊性。

3.2 茶文化内容融入性不强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旅游类课程文化教育中引入茶文化这一文化育人方式,存在融入性不强的问题。在茶艺基础理论教学中,并未与旅游类课程内容相结合,教师仅在旅游类课程讲授完毕后,留出一部分时间讲授茶艺知识,如此使得二者的融合较为生硬刻板,融合度较低。同时,平时在院校设有的旅游管理实验场地中开展茶文化与旅游课程文化融合教学时,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模拟旅游服务场景,一部分为培训学生的综合素养,但在后者中,教师往往容易忽略茶文化中的内容传输,而片面给学生讲授旅游服务中的注意事项,如此给二者的无缝融合造成了影响。

3.3 茶文化教学方式较单一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旅游类课程文化教育中将茶文化融入其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但长期实践之后发现,教师开展的融合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在茶道文化与旅游课程中的人文精神融合教学中,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给学生讲解旅游文化中与茶道文化相关的内容,即便引进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也只是对教材内容的复制,由此弱化了学生对旅游茶文化的学习兴趣。而且平时,院校教师只注重讲授旅游服务技能,并未组织学生开展茶文化旅游实习实训,以至于学生只掌握了教材中的旅游技能,却未理解茶文化与旅游文化二者的相关性。

3.4 缺乏专业教师型人才

当前,高职院校将茶文化与旅游类课程文化工作相融合时发现,缺乏专业性强的教师人才。一般而言,符合办学条件的高职院校,师资人数和配比应处于合理水平,但如今旅游行业人才需求发生变化,相应的对教师人才需求也发生了改变,这一现象导致院校现有教师团队的综合教学能力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社会市场需求。多数教师对旅游相关知识较为熟悉,旅游实操服务经验也十分丰富,但对茶文化内容却了解甚少,无法给学生在旅游课程教育中渗透茶文化知识,因此使得茶文化与旅游课程的融合难度较大。

4 中国茶文化与高职旅游类课程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对策

当前,中国茶文化越来越受到教育领域的关注和重视,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将茶文化作为自身文化育人的内容,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茶文化创新了教育体系,给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改革也带来了一定思考。对此,高职院校可在今后旅游类课程引入茶文化教育改革中,从上述几方面问题出发,调整人才教学体系、丰富茶文化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寻求双方融合对策。

4.1 准确定位人才教学体系

高职旅游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旅游产业,培养符合现代产业人才需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一定人文修养和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为此,院校在将茶文化与旅游类课程相结合时,需以该目标为基础,准确定位人才教学体系。一方面院校可先做好行业调查,对业内所需人才类型做好定位,再有针对性地增删旅游类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另一方面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完善,比如增加茶文化中“和、敬、清、寂”茶道精神的讲解课时比例,并将其作为旅游类人才职业修养培养的具体目标,以茶文化中的精神内核准确定位旅游教学体系。

4.2 补充茶文化教学内容

随着大众生活质量的提升,更为关注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等现代化旅游模式,其中,茶文化旅游以其人文、环境等特色吸引了众多旅游者的目光。高职院校旅游类课程教学中为更好地挖掘茶文化价值,可补充相关茶文化教学内容。一方面,院校应以课程建设为依托,在旅游类课程之后增设茶学选修课,下设关于茶文化的理论课程与实践类课程,并设置选修学分,鼓励学生在旅游专业课程学习之余选修茶艺技能,感悟立身处世的哲理。另一方面还可为学生增加茶文化旅游研究课题、校外茶文化推广活动等内容,让学生能在研究、学习中感悟茶文化。

4.3 创新茶文化教学方式

茶文化在与高职旅游类课程文化融合过程中存在教学方式不够多元的问题。对此需要高职院校教师能有效挖掘茶文化背后蕴藏的文化元素,让学生能对其精神内容进行有效传承。比如院校教师可将茶文化改编成茶歌、茶词、猜茶游戏、模拟采茶等形式,并带领学生到周边空地较大的场所进行游戏活动,如此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增强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深度。同时,院校教师还可利用互联网技术,采取线上线下双向教育形式,为学生提供虚拟仿真的制茶、品茶等体验环节,并且为学生随堂播放不同旅游景点内的茶文化短视频和纪录片,通过多样丰富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关注茶文化,关注旅游文化。

4.4 引进和培养教师团队

教师作为人才培养和人才输送的中坚力量,其综合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学生人才质量的好坏。对此,高职院校在茶文化与旅游课程融合教育中,需注重引进和培养教师团队。一方面,院校可邀请高级茶艺师作为旅游类课程茶文化教育中的主讲师,定期给在职教师进行茶文化教育,或者安排骨干教师到社会企业或单位中专门进行茶艺学习和培训,以此提升现有教师团队的整体技能。另一方面,院校可在旅游类专业教师招聘简章中增加懂茶艺的社会人才,从外界引进专业师资人才,专门针对旅游类学生进行茶艺培训和茶道学习,以此强化校内师资团队。

5 结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生存与发展中所依赖的精神基石。而茶文化是文化中的精华,其中蕴含的立身处世的哲理对当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具有思想指引和价值引领的效果。如今将其融入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教学中,与旅游类专业知识、课程体系相结合,能发挥融合效应,使茶文化从多角度、多层次继续发挥文化引领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和正确的旅游管理思想,最终为社会发展助力。

猜你喜欢

茶文化院校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中西文化对比下的英语茶文化教学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刚柔并济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破次元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