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体摔倒过程的力学分析

2022-08-10吁彦陈玉林王祖松

科技资讯 2022年16期
关键词:前脚横坐标初速度

吁彦 陈玉林 王祖松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 210044)

摔倒过程中,人们没有时间思考便已经摔倒在地。而在这个过程中,人在不同的摔倒方式中受到的力是怎样变化的,以及人在正常行走时如何保持平衡等,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对人体行走过程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步态分析,已经设计出了较为准确的方法进行建模和数值计算,以供设计出可以模仿人类行走的机器人。该文中根据此类研究,综合分析并整合出了一种合适的模型,用于探究人体的摔倒过程[1,2]。

同时,如今全球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老年人意外跌倒的状况屡见不鲜,对家庭、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大部分研究仅仅只关注了老年人摔倒的识别与检测,却并未尝试深入探讨与摔倒过程相关的动力学问题,为指导老年人群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科学、正确的下楼梯姿势和运动习惯及预防跌倒提供依据,故而该研究对社会也具有深远的意义[3]。

1 人体的简化模型

为便于研究,现将人体做简化处理,把人体看作“火柴人”,将头、躯干和手臂简化为圆形与矩形,各部分的质量集中于形心。腿按大腿、小腿和脚掌这3 个部分简化为三刚体两自由度的细杆模型,质量同样集中于形心。中国青年女性的步长约50.0~70.0 cm[4],不妨取步长为x=50 cm,以前脚尖与地面的接触点为坐标原点O,在人体侧视图平面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行走过程中人的姿态见图1(a)。

据研究,人重心的高度在行走过程中变化不大,一般在2 cm左右,故取立正时与重心下降2 cm时的重心高度的平均值作为重心纵坐标yC,而重心横坐标随行走姿势不断变化,在右脚落足、左脚起足—右腿支撑、左腿摆动—左脚落足、右脚起足的过程中,轨迹为一整个周期的一条波浪线[5,6],可近似为以支撑足足跟为起点,沿小腿方向长为yG处的点C的横坐标。取图1(a)中膝盖及髋关节的中点D,得AD与x轴之间的夹角α=83°。则

图1 人体模型示意图

摔倒过程中,人绕脚尖O转动。可近似求得行走时人绕一只脚脚尖的转动惯量为

以身高160 cm,体重50 kg,脚掌长d=23 cm的成年女性为例,有yC=80.5 cm,xC=32.8 cm。转动惯量I=37.9 kg·m2。

2 人体摔倒的力学分析

2.1 绊倒过程

由于道路不平坦或存在障碍物,限制了人脚部在x轴方向的移动。障碍物给人约束反力,不提供力矩,可视作固定铰链约束。因为约束力的存在,脚在过程中几乎无法移动,其加速度为零。即在摔倒的过程中人受到的合力为零,所以摔倒过程中没有使人平动的力,人摔倒是因为力矩的转动作用。

如图1(b)所示,人受到的力主要有重力G、地面支持力N1、N2(主要施加在承受体重的一只脚上)、地面摩擦力f及障碍施加的反作用力(约束力)F。设F与x轴夹角为θ,根据受力平衡,有

据文献[7]可知,N1、N2的大小与行走进程相关。若支撑足的交换已经完成,则说明人可以在接触障碍后站稳,不存在被绊倒的可能,所以绊倒应该发生在非支撑足的摆动期,此时可以认为N1=0,N2略小于GFsinθ(60%~100%之间)[8]。因此所有力对O点的合力矩具体如下。

式(4)中,xB=50 cm,为B点横坐标,可以看出合力矩的大小与FxBsinθ的大小密切相关,即与障碍物提供的反作用力在y轴方向上的分量和人在行走时的步长大小有关,FxBsinθ越大则合力矩越小,人前倾的速度缓慢,不易摔倒,但过大时也可能向后摔倒。

在此忽略反作用力F在竖直方向上的分量,即视sinθ=0 做简单的分析,可求出人体对O 点转动的角加速度对重心而言,vx=v0+vαx,v0为碰撞前的初速度,vαx为角速度在x轴方向上的分量,其大小等于角加速度对时间的积分。

在重心偏离支撑面前,由于xC逐渐减小,N1逐渐增大,N2逐渐减小。所以,Mo在此过程中逐渐减小至零,若认为力矩均匀变化,则角速度在x轴方向上的分量,(其中γ为O、C连线与x轴之间的夹角,约为83°)。所以在重心偏离前,力矩的作用较小,使人产生位移的主要是初速度,即惯性。重心偏离支撑面所需的平均时间t0为

根据研究,在摔倒过程中,人自身也可以产生力矩抵消外力作用。与膝关节相连的大腿、小腿处肌肉均可收缩发力,此作用力对关节中心的力矩能改变此相邻两分体之间的运动状态,在踝关节、髋关节处也有同样的作用,且这一关节力矩峰值约为200 N·m[9]。在此引入肌肉的作用,讨论人体重心偏离支撑面后是否一定会摔倒。

图1(b)为重心偏离两脚产生的支撑面后的姿态图,此时重力将产生一个破坏力矩。设α为角加速度,β为旋转角度。在反应时间内,重心位置和角度变化应满足

采用数值计算的方式求解上述微分方程,得到一组数值解,可利用该组解得到β关于t的大致函数关系,并据此绘制出人体重心对O点力矩M=G(v0t+yCsinβ)与时间t1=t+t0的M-t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摔倒过程的M-t关系曲线

取人的反应时间t1=0.3 s,则从0.3 s之后肌肉开始发力。此时重力力矩M=1 000 N·m,远小于人体所能提供的最大关节力矩,因此人体一定会摔倒。当M=200 N·m 时,t=0.24 s,即人必须在0.24 s 内做出反应并完成肌肉收缩。同时,从M-t曲线也可以发现,力矩随时间变化极快,可认为一旦重心偏离,人很容易摔倒。

2.2 踩空过程

此时人只有后脚接触地面,重心可以保持平衡的区域减少,而人的重心不停前移。选取此时作为支撑足的后脚脚尖为支点O,取后脚膝关节、髋关节中点D,得BD与x轴之间的夹角α=63°。此时人体重心的横坐标为xC'=yCcosα-d=13.5 cm。人主要受到的力为重力G与地面的支持力N,同理N=G。合力矩MO=Gd=Iα,其中d=xC'+vxt。具体见图1(c),可求出力矩引起的旋转角度。

当t=0.2 s(通常低于反应时间)时,β≈39°,即重心已经有较大角度的偏转,人很容易摔倒。

从另一角度分析,可考虑人的前脚最终可以与地面接触,探究地面与前脚脚尖的高度差Δh对人是否会摔倒的影响。假设落地后重心未超出前脚脚尖范围,则重心高度和横坐标的变化为

将Δx=x-d-xG'=13 cm 代入,可求得β=10.3°,Δh=3.53 cm。根据式(7),可求得此时t=0.07 s,远小于人最快的反应时间。故当步长x=50 cm 时,若将脚完全伸直后离地距离h仍大于3.53 cm,人将很难保持平衡。而在正常下楼梯时,人通常会等前脚向下伸展后再将重心前倾,且初速度也很小,因此不容易摔倒。

3 结语

人被绊倒时,前脚无法落足,行走进程被迫中止,从而人的后脚没有像正常行走时那样及时向前伸。但因为惯性,人的速度不变,重心依然在向前移动,因此重心偏离了支撑面。此时重力形成较大的力矩破坏了人的平衡,使人绕着脚尖旋转,故而摔倒。对踩空过程,人的前脚没有触及地面,重心就已经向前偏移,重力产生了一个较大的力矩。是否会摔倒主要与初速度、步长和离地高度有关。该文提供了一个摔倒过程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利用具体数据深入研究了摔倒过程中人的受力与运动,为指导人们在面临突发情况时保持平衡、预防跌倒提供依据。也可作为老年人摔倒识别问题等相关研究的参考,或与此类研究相结合,通过传感器技术引入更加精确的人体数据及受力数据,进一步完善模型。

猜你喜欢

前脚横坐标初速度
吴汉斌
前脚和后脚
不可轻用的位似形坐标规律
例谈二次函数的顶点横坐标x=-b/2a的简单应用
“平面直角坐标系”解题秘籍
狼狈为奸
AGPM控制系统分析及最适初速度优化算法研究
本期“阅读训练营”参考答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关于瓦斯放散初速度实验留样再测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