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运动康复训练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2022-08-10张丽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库巴缬沙坦康复训练

张丽

(淄博市临淄区中医医院药剂科,山东淄博 255400)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的终末期,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过度激活神经内分泌激素及心室重构,具有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的特点。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确诊的慢性心力衰竭例数在100 万人以上,五年生存率仅有50%左右[1]。现阶段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案之一是药物保守治疗,常用药物主要有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 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等。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抑制脑啡肽酶,进而提升利钠肽水平,有效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路径[2]。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新型药物,兼备了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的双重作用,临床疗效较好。近几年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心力衰竭也常通过运动康复训练辅助临床治疗。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本院2019 年8 月—2021 年3 月收治的82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运动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82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与《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中相关诊断标准相符[3];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患者病程超过1 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患者知晓且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室性心律失常或者房性心律失常未控制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ACEI/ARB 不耐受患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者。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1 例。研究组中26 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51~74 岁,平均年龄(62.74±7.96)岁;病程2~6 年,平均病程为(3.86±1.35)年;NYHA 心功能分级:10 例Ⅱ级,27 例Ⅲ级,4 例Ⅳ级。对照组中28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50~75 岁,平均年龄(62.45±8.10)岁;病程2~7 年,平均病程为(4.01±1.42)年;NYHA 心功能分级:12 例Ⅱ级,24 例Ⅲ级,5 例Ⅳ级。两组患者的各项基础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两组均接受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具体如下:依照患者NYHA 心功能分级选择相应的运动方式。II 级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每天按时协助患者进行户外散步,距离不得少于500 m,上下楼梯1 层以上,每天运动2 次;此外还可根据患者机体运动耐受强度选择开展太极拳、医疗体操等运动。Ⅲ级患者:患者入院后尽量卧床休养,护理人员协助其开展床边运动,主要有站立练习与移动练习,5 min/次,3 次/d;之后协助患者进行室内步行练习。Ⅳ级患者:患者绝对卧床休养,护理人员对其全身关节进行被动活动,5 min/次,4 次/d,待患者病情好转后逐渐开展主动活动,并逐渐向床边活动过渡;患者卧床休息期间按时叮嘱、协助其翻身。持续治疗3 个月。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给予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 190002;规格:以沙库巴曲缬沙坦计100 mg(沙库巴曲49 mg/缬沙坦51 mg)]口服,初始剂量为50 mg/次,2 次/d,之后根据患者耐受度对药量进行调节,间隔14 d 调整1 次,直到使用剂量达到200 mg/次。持续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采用心脏彩超测量患者的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的血清氨基末端脑钠尿肽(NT-proBNP)水平;采用明尼苏达生活量表(MLHFQ)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总分0~105 分,分数越低,生活质量越好[4];并记录患者6 min 步行距离。

1.4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体液潴留、乏力等症状基本控制,心功能提升2 级或2 级以上,即显效;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体液潴留、乏力等症状较治疗前有所缓解,心功能提升1 级,但未达到2 级,即有效;治疗后患者上述症状无明显变化,或者加重,或者心功能分级降低,即无效。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即为总有效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如LVEF、LVESD、LVEDD 等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如疗效等以[n(%)]表示,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LHFQ 评分及6 min 步行距离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LHFQ 评分及6 min 步行距离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LHFQ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6 min 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延长,且研究组MLHFQ 评分低于对照组,6 min 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LHFQ 评分及6 min 步行距离(±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LHFQ 评分及6 min 步行距离(±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心功能指标及NTproBNP 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LVESD、LVEDD 及NT-proBNP 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的LVEF 较治疗前升高,NTproBNP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LVEF 高于对照组,NT-proBNP 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LVESD、LVEDD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LVESD、LVEDD 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NT-proBNP 水平(±s)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NT-proBNP 水平(±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近几年,国内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住院率、死亡率均有明显上升趋势。目前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重点为延缓心衰、预防心室重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再住院率与死亡率,有效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既往临床研究显示,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和进展与RAAS 系统密切相关[5]。可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是抑制过度激活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多个国家的心力衰竭相关指南中显示,β 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ACEI 联合使用是治疗的最佳方案;以上三类药物的联合方案也是慢性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最主要的治疗措施[3]。然而临床实践发现,此种联合用药方案虽可改善患者多种临床症状和预后,但再住院率仍较高[6]。沙库巴曲缬沙坦是脑啡肽酶抑制剂(NEPI)类药物沙库巴曲和ARB 类药物缬沙坦的复合药物,同时具备以上两种药物作用,能够有效抑制脑啡肽酶与血管紧张素受体,进而发挥舒张血管、利尿、利钠等作用,同时对心肌重构起到逆转和预防作用。除药物治疗外,运动康复训练也是一种常用的辅助治疗手段,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运动耐力,进一步促进其心功能恢复[7]。

本次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运动康复训练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可见该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困难、体液潴留、乏力等症状,进而提升治疗效果。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有双重作用,既可抑制脑啡肽酶,也可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而利钠肽可经脑啡肽酶分解,水钠代谢受利钠肽影响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抑制醛固酮滞钠离子作用、对抗血管紧张素缩血管效应、降低肾素分泌量和抑制醛固酮分泌作用,进而可有效稳定机体水盐和血压[8]。脑利钠肽能够迅速降低肺毛细管楔压、右房压力及全身动脉血管压力,以缓解心脏负荷,可有效抑制脑啡肽酶,能够提升人体中利钠肽系统活性,对RAAS 系统进行调节,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升心功能[9]。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治疗后研究组的LVEF 高于对照组。心力衰竭预后常用的预测因子之一为NT-proBNP,心脏功能损伤越严重,NT-proBNP 水平越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的NT-proBNP 水平低于对照组,可见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运动康复训练能改善患者心功能受损。此外,治疗后研究组的MLHFQ 评分低于对照组,6 min 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可见运动康复训练辅助药物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外周循环和骨骼肌与运动耐量密切相关,而在慢性心衰患者中,多数存在骨骼肌血供下降情况,进而影响运动耐量,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实施相应的运动方案,有助于调节其骨骼肌血管收缩与舒张能力,提升骨骼肌血供,促进局部代谢,长时间坚持康复运动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运动耐量,进一步提升治疗疗效。

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运动康复训练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运动耐量,改善心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库巴缬沙坦康复训练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芥末糖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跳伞极限运动摄影
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46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