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手三针及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2022-08-10张彦想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三针夹脊经脉

张彦想,刘 静

(河南省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河南 郑州 450053)

长时间劳损、年龄的增长都能使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从而引发颈椎病,在颈椎病六种分型中,以神经根型颈椎病(CSR)发病率最高。CSR主要是由于颈椎长期处于非正常曲度中,使神经、血管受到压迫,造成血氧供给不足,引起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易出现肩颈放射性疼痛、上肢麻木等[1]。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主要分为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对于大部分中轻度CSR,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差异不明显。针灸是我国应用广泛的一种传统治疗手段,中医认为CSR的病因主要为风、寒、湿侵入经络,阻碍气血运行;肝肾血亏,无法濡养经脉,致使肢体不利;脾肾不调导致津液聚集成痰,阻滞气血等,针灸可通过直接对患处组织进行刺激,改善内部环境与患处微循环,达到减轻症状的目的,且针灸治疗较手术治疗更加方便,治疗费用更低,创伤面积更小[2]。手三针与颈夹脊穴都是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用于治疗颈椎病的穴位。本研究针刺手三针及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2例,均为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本院诊治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19~68岁,平均(42.72±10.62)岁;病程3~11月,平均(7.16±1.68)月。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20~68岁,平均(43.77±10.95)岁;病程3~12月,平均(6.79±1.55)月。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颈椎病专家共识》[3],中医《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CSR诊断标准[4];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②已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③出于哺乳或妊娠期;④合并有神经功能障碍等无法配合研究。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常规消毒,安抚患者紧张情绪,待患者放松后取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由颈夹脊穴向棘突方向刺入约0.5~0.8寸。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捻转法以180°,120次/min的频率捻转30s,留针30min,每间隔10min行针1次。1日1次。

观察组加用针刺手三针治疗。常规消毒,需患者半握拳,待患者放松后取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由三间、中渚、后溪三穴刺入0.5~0.8寸,得气后以提插法运针5~10 s,患者有强烈酸胀痛感后留针30min,每间隔10min行针1次。1日1次。

两组均10天为一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NPQ、JOA、WHOQOL-BREF评分。患者填写North Wick Park颈痛量表(NPQ)[6],得分越高表示疼痛情况越严重。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量表(JOA)[7],分数越低代表MCSM造成的功能障碍越严重。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8],分数越低说明生活质量受影响程度越大。

血清学指标。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

并发症。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晕针、剧烈疼痛、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5]

痊愈:疼痛消除,颈部活动功能恢复。显效:疼痛、活动情况明显改善,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工作。有效:疼痛、活动情况有所缓解,但无法正常生活工作。无效:疼痛、活动情况无明显变化。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NPQ、JOA、WHOQOL-BREF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PQ、JOA、WHOQOL-BREF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PQ、JOA、WHOQOL-BREF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NPQ JOA WHOQOL-BREF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1 24.18±4.86 15.57±2.51* 12.41±2.49 16.34±2.33* 65.23±13.14 86.12±12.59*对照组 41 23.97±4.22 17.02±3.26* 12.33±2.67 14.82±2.05* 66.51±13.36 79.19±10.90*t 0.209 2.257 0.140 3.136 0.437 2.665 P 0.835 0.027 0.889 0.002 0.663 0.009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hs-CRP(mg/L) IL-6(pg/mL) IL-8(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1 20.62±5.62 10.64±2.62* 1.98±0.54 1.16±0.28* 28.96±8.46 21.04±5.51*对照组 41 20.19±5.23 12.72±3.11* 1.91±0.48 1.33±0.35* 28.53±8.26 24.28±7.12*t 0.359 3.275 0.620 2.429 0.233 2.304 P 0.721 0.002 0.537 0.017 0.817 0.024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

6 讨 论

夹脊穴最初是由华佗提出的脏腑背腧穴的特殊定位,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将现代临床治疗经验与旧时夹脊穴资料总结而成的颈夹脊穴已广泛应用在颈椎病的治疗。颈夹脊穴是直接在颈椎的病痛位置取穴,能对周围组织产生治疗作用。同时颈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足太阳经脉上,且与足少阴肾经等经脉相联系,通过刺激穴位,能调节督脉经气,促进经脉气血运行,起到补肾益气的作用[9]。手三针取三间、中渚、后溪三穴,为大肠、三焦、小肠三经上的输穴,颈项是连接脑与身体的门户,经络众多,针刺手三针可疏通三阳经气,起到远治作用,激发体内阳气,祛邪消寒,疏经通络,加速气血运行。其中后溪穴与督脉相连,在经脉过处均可起到治疗效果,因此肩胛、上肢的症状也能得到明显改善[10]。手三针与颈夹脊联合应用,通过在病痛部位直接取穴施针,改善组织对神经的压迫,对病灶进行直接刺激,促进受损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从而缓解肌肉痉挛,同时改善患处的酸碱度,减少炎症发生,促进受损神经修复,去除淤积的风、寒、湿气,调和气血。通过刺激远端穴位,疏通手三阳到督脉的经络,使经脉过处的气血循环发生改善,从而减轻肢体痛麻情况,同时激发体内正气,补充肝脾气血,使经脉、关节都能受到濡养。

针刺手三针及颈夹脊穴治疗CSR有较好疗效。

猜你喜欢

三针夹脊经脉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从出土经脉类文献看手三阳脉的循行与证候演变❋
智三针介导JNK信号通路对体外循环大鼠的脑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
颈三针合肩三穴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黑河市爱辉区 注入“三针”强效提升党建活力
针灸大师
化解尴尬需通“经脉”
健身气功与“夹脊”
颈夹脊穴注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