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度自我效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自我效能、自护能力、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8-10王昭君

黑龙江医药 2022年14期
关键词:脊髓康复训练效能

王昭君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外科,河南 洛阳 471000

脊髓损伤属于脊柱损伤最为严重的并发症类型,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临床中此类损伤发病率亦显著上升[1]。脊髓损伤除可因脊柱外伤引发,亦可由感染状态、恶性肿瘤、结核等引起,可导致神经功能受损,造成运动、感觉功能表现异常[2-3],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甚至可完全丧失,其生活质量随着降低。脊柱外伤骨折作为脊髓损伤病因中最常见的一类,患者在骨折修复手术后仍需面对漫长的康复护理过程,以保证神经功能的修复,其自我效能水平普遍表现低下[4-5]。自我效能作为个体对达成某一目标的信心程度,其在疾病对抗、康复治疗中具有一定正向引导作用。研究显示,自我效能水平较高的脊髓损伤患者在早期神经功能锻炼及生活能力重建中可表现出更积极配合的姿态,在早期功能康复中可取得更佳表现[6]。亦有相关文献[7]指出,自我效能可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施加一定影响,有利于自理行为建立。本研究以自我效能重建为脊髓损伤患者护理干预的切入点,引入多维度自我效能训练,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 例。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37~56岁,平均年龄(45.29±5.87)岁;脊髓损伤部位为颈脊髓2 例,胸脊髓21 例,腰脊髓21 例;文化程度为专科及以上8 例,高中20 例,初中及以下16例。观察组男24 例,女20 例;年龄38~54 岁,平均年龄(45.81±5.96)岁;脊髓损伤部位为颈脊髓1 例,胸脊髓22例,腰脊髓21 例;文化程度为专科及以上9 例,高中19例,初中及以下16例。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确认存在脊髓损伤,且于本院行脊髓复位内固定手术。(2)年龄18~60岁。(3)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类疾病。(2)合并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或恶性肿瘤。(3)出现脊髓损伤前已存在运动功能障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健康宣教、基础干预、饮食指导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维度自我效能训练干预。(1)自我效能激发式健康教育。由护理人员对相应患者当下脊髓损伤进展、外在行为表现、性格特点进行评估,并依据以上评估内容予以患者以自我效能激发为目的的个体化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需通过激励措施引导患者发挥自身潜能,在讲授脊髓损伤对机体造成的影响中,需穿插患者自我锻炼、自我管理在疾病康复和并发症预防中的效果,强调患者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详细介绍患者可独立实施的康复锻炼细节,并引导患者根据自身运动锻炼能力及意志力制定相应的具体实施计划,护理人员则需给予患者高度肯定,对部分患者存在疑惑的步骤予以指导。此类健康教育每周需实施两次,单次教育时间不低于半小时。(2)自我效能激发式心理干预。以患者的角度为思考的出发点,理解其在脊髓损伤后出现的心理反应,体会其痛苦,拉近与患者距离,随后引导患者尝试通过呼吸感知、听舒缓音乐等方式将自我内心中的负面情绪排解,向患者表述不良情绪在内心中滋生的过程,并指出源头来自对自我患病体验、康复训练的不接受,将学会接纳当下实际作为心态调整的第一步,将疼痛反馈作为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表现,引导患者主动进行自我感知,了解自身内心向往疾病康复的强大意念,转化为心态调节的动力。(3)自我效能激发式自我护理能力培养。引导患者回忆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中的感悟,由护理人员进一步告知其自我护理能力在脊髓损伤康复中存在的必要性,引导患者了解自我管理方面的内容,期间由护理人员分析患者病情进展及治疗情况,合理调节部分自我护理内容细节,待患者尝试进行自我护理后,需及时引入家属支持,即护理人员需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向其告知患者独立锻炼的决心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家属需主动了解患者锻炼计划实施情况并以乐观的态度支持患者,协助患者解决自我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之感受到自身在家属心目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战胜疾病、恢复健康功能的决心,并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4)自我效能激发式经验借鉴。由护理人员精心准备部分脊髓损伤患者成功康复的案例,并就其康复成功的要素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将其与患者之间的共同点发掘出来,使患者进一步增强脊髓损伤治愈的信心,同时对同期进行脊髓康复的患者安排交流,使不同患者就自身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沟通,解除彼此内心疑虑。

1.3 观察指标

(1)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量表(GSES)分别从目标达成、事件应对、个体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评估[8],共包含10 项条目,每项1~4 分,总分10~40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效能感越强。(2)自护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分别从自我概念、健康知识、自我责任感、自我干预等方面实施评估[9],共包含43 项条目,每项0~4 分,总分0~172 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护能力越强。(3)功能康复。采用改良Fugl-Meyer上下肢体综合功能评分表(FAM)进行评估,共包含40 项条目[10],单项得分不等,总分为0~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肢体功能越强;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进行评估,共包含18项条目[11],每条1~7分,总分18~126分,分值越高表明独立性越强。(4)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分别从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实施评估[12],共涉及74项条目,每项1~5分,总分74~370分,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GSES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GSE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GSES评分情况(±s) 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GSES评分情况(±s) 分

a表示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n=44)对照组(n=44)t值P值目标达成干预前6.85±1.27 6.93±1.33 0.289 0.774干预3个月后10.65±1.30a 9.20±1.52a 4.809<0.001事件应对干预前7.24±1.20 7.31±1.18 0.276 0.783干预3个月后11.31±1.41a 10.09±0.85a 4.915<0.001个体解决问题干预前7.65±1.12 7.53±1.07 0.514 0.609干预3个月后10.35±1.57a 8.88±1.60a 8.350<0.00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ESCA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ESC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ESCA评分情况(±s) 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ESCA评分情况(±s) 分

a表示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n=44)对照组(n=44)t值P值自我概念干预前12.54±2.26 12.42±2.08 0.259 0.796干预3个月后24.22±2.70a 22.45±2.54a 3.167 0.002健康知识干预前11.41±2.25 11.50±2.16 0.191 0.849干预3个月后22.90±2.55a 20.56±2.21a 4.600<0.001自我责任感干预前11.80±1.68 11.54±1.74 0.713 0.478干预3个月后23.33±3.52a 21.52±3.01a 2.592 0.011自我干预干预前11.50±1.25 11.16±1.47 1.169 0.246干预3个月后22.45±1.75a 20.90±2.37a 3.490<0.001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MA、FIM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FMA、FIM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个月后,观察组FMA、FIM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MA、FIM评分情况(±s) 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MA、FIM评分情况(±s) 分

a表示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n=44)对照组(n=44)t值P值FMA评分FIM评分干预前17.15±3.90 17.24±4.05 0.106 0.916干预3个月后24.62±3.90a 21.51±4.28a 3.563<0.001干预前54.62±8.64 55.69±7.36 0.625 0.533干预3个月后93.64±11.32a 82.36±10.89a 4.763<0.001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GQOLI-74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GQOLI-74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个月后,观察组GQOLI-74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GQOLI-74评分情况(±s) 分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GQOLI-74评分情况(±s) 分

a表示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n=44)对照组(n=44)t值P值躯体功能干预前41.84±4.58 42.05±4.14 0.226 0.822干预3个月后68.59±7.10a 63.25±6.74a 3.618<0.001物质生活干预前43.90±3.58 43.56±4.38 0.399 0.691干预3个月后63.40±6.55a 59.57±5.63a 2.941 0.004心理功能干预前42.33±4.02 41.52±4.38 0.904 0.369干预3个月后66.90±6.41a 62.77±5.32a 3.229 0.001社会功能干预前38.83±4.63 38.50±4.72 0.331 0.741干预3个月后49.30±3.70a 46.92±3.05a 3.292 0.001

3 讨论

脊髓位于椎管内部,属于全身外周神经中枢,对机体起重要的神经支配作用,其发生损伤后可引发损伤层面之下各类功能异常,具体可表现出肌力下降、感觉失灵及大小便失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亦可对患者内心造成巨大打击,致使其出现多种不良心理反应,自我效能明显降低,影响其对康复治疗的接受程度和配合度,故对此类患者重建自我效能、积极推行康复训练尤为重要。

自我效能作为个体对自己是否能达成某一成就的主观判断,其最早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自我效能可与成就行为相互促进,且逐渐受到来自运动、管理、医疗等不同领域的重视及应用,其在医疗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于各类临床护理中对患者自我效能的重建。研究显示,对癌症化疗患者及其他慢性病患者予以自我效能干预,可有效提升其自我效能感[13-14],并进一步促成患者在健康行为方面的改变。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 个月后,两组患者GSES、ESCA 评分均有所上升,其中观察组评分变化幅度更为显著,提示对脊髓损伤患者实施多维度自我效能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并有利于其自护能力提升,分析其原因在于,该干预方式下,护理人员将首先结合患者各项表现实施自我效能激发式健康教育,通过具有侧重性的健康教育,将患者自身潜能及自我锻炼管理与病情康复转归、并发症预防相联系,体现出患者自身健康行为的重要性,同时配合激励式心理干预,进一步打消患者内心疑虑,使患者对自身疾病现状及现有康复治疗措施充分接纳,有效缓解不利于疾病康复的不良心理,使其自我效能感显著提升。随着医护人员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培养,其间加入患者家属的支持以及病友相互交流等措施,使其自护能力显著进步,通过成功病例的对比,进一步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并加深自我护理相关知识的印象。

脊髓损伤随部位不同可引发相应区域所支配神经的功能异常,加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仍需一段时间卧床休养,期间患者不但可出现肢体功能的减退,亦可因自理能力下降引发心境的低落。有临床研究[15]指出,可通过设立日常生活中易于完成的事物帮助脊髓损伤患者逐步找回信心,并持续鼓励患者完成新的目标,有利于患者自我效能感重建,增强康复训练信心,从而更利于达成功能康复的目标。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 个月后,两组患者FAM、FIM、GQOLI-74评分均有所升高,其中观察组各项评分变化幅度更为显著,提示对脊髓损伤患者实施多维度自我效能训练可有效促进其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改善。分析其原因在于,该干预模式下,患者康复训练由受被动指导转变为自我主动实施,期间护理人员通过自我效能激发式健康教育普及了脊髓损伤相关疾病知识,并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作为康复训练实施效果良好与否的重要因素,引导患者认识到自身行为改变可促成的实际效果,在心理干预后,护理人员进一步就自我护理能力培养做进一步普及引导,同时引入家属的监督支持,使患者在自我护理、康复训练中持续保持较高的积极性,最终可使其功能康复状态得到显著改善。通过对成功病例经验的分享对比,配合同期病友间的相互交流、支持,患者在自我护理、康复训练中的积极性可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可获取更多适宜自身的管理技巧,均有利于患者功能康复,而随着各项功能的逐渐改善,其生活质量表现亦趋于良好。

综上所述,对脊髓损伤患者实施多维度自我效能训练可有效促进其自我效能、自护能力提高,亦有利于患者功能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脊髓康复训练效能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脊髓电刺激新技术让瘫痪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初中阅读教学互动效能的提升策略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