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材料”课程思政实施路径设计

2022-08-10赵红艳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9期
关键词:建筑材料专业课程育人

赵红艳,李 刚,汤 骅

(石河子大学,新疆石河子832000)

我国高等教育的使命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赫尔巴特也曾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会成为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因此,将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合起来,是教育本身的发展要求。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属性,使教育内容有血有肉;以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专业课程建设,可增强专业课程的吸引力,使教育主题更有魂有神。

一、“建筑材料”课程思政的专业背景

建筑材料是土木工程所用材料和制品的总称,各类建筑材料是土木工程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课程主要包括材料的基本性质、无机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墙体材料、建筑钢材、沥青及沥青混合料、防水材料等知识模块,各单元设置相对独立。由于“建筑材料”课程内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非常适合在以专业知识为主线的基础上,融入思政元素,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以石河子大学“建筑材料”课程为例,其开设在第三学期,此时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大学生活,但对专业学习的具体内容及个人职业发展仍处于迷茫期,思想容易受到冲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专业学习自信心,帮助学生提前做好个人职业规划,为大类专业分流打下基础。学生所需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获取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更需要各门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具化,而第三学期学生刚刚开始接触专业知识,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本专业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更有助于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育人功能的实现。

二、“建筑材料”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一)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堂教学

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特点都不相同,所以蕴含在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不会像思想政治理论课那样已经形成了完整体系,也不可能均匀分布,而是隐性、点滴状存在,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3]。“建筑材料”课程本身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如爱国情怀与兵团精神、工匠精神与创新意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等,且各个知识单元相对独立,因此对每章节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利用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力的疲劳时间,以学生关注的历史话题、鲜活的现实问题等作为切入点,融入思政元素,并进行广度延伸和深度解读,引发学生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则水到渠成[4]。

相关知识点思政元素的融入设计和预期成效如表1所示。

表1专业知识思政融入点设计

(二)持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提升课堂育人效果

以“建筑材料”开篇绪论为例,绪论中主要介绍材料的发展史,材料是国民经济、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与先导,材料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的发展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导入应以身边熟悉的建筑物为例,如以钢筋混凝土材料为主的宿舍楼和教学楼,把专业术语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一:“你还见过什么材料的房子”引导学生思考,畅所欲言。如茅草屋,由此引出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进而提出问题二:“以军垦文化为主的石河子市,房屋建筑形式有什么样的发展历程”自然引出兵团特有的建筑结构“地窝子”,展示相关图片,并讲解“地窝子”的构造,使学生对这一建筑结构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通过介绍“地窝子”的历史沿革,引出兵团屯垦戍边精神,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住这样的房子”“当时的兵团人经历了什么样的奋斗历程”“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如何传承并发扬兵团精神”通过以上讲解,学生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兵团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潜移默化中培养其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社会责任感和开拓进取、不畏艰险的职业素养[5]。

石料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近年来国家政策进行解读。石料是土木工程中需求量最大的材料,然而由于工程所需的石材往往采用露天开采或在河道中直接开挖的方式,严重污染环境,破坏当地生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严格措施禁止矿山的开采,导致石料的断货成为企业面临的头等问题。各机构纷纷开始研发天然砂石替代物,如采用处理后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铺筑道路底基层,铺路效果和天然石料铺筑的效果相同,而且一吨混合料成本可节省60~70元,该举措不仅解决了原材料的供给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建筑垃圾的污染问题,可谓一举两得。类似的举措还包括将煤矸石经过处理制备成煤矸石集料、粉煤灰通过造粒技术制备集料等,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通过这些案例,引导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不能秉持固有思维,被问题打倒,鼓励他们根据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和尝试,同时,强调工程人应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比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建筑材料”课程还安排了8学时的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验训练相结合。事实上,国内外土木建筑工程中的质量事故,绝大部分都与材料的质量缺陷相关,因此,试验的各个环节均要求学生秉持严谨认真的态度。以水泥安定性测试为例,水泥的安定性一般采用雷氏夹法进行测试,在规定的养生和环境条件下,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精确值0.05mm),两次结果的差值不大于5mm,则认为水泥安定性合格,否则视为废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将使构件设计强度不足,从而导致结构在使用期内发生断裂,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在工程实际中,1mm的测试误差就可能影响人们对材料合格与否的判断,进而影响结构的使用,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有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学生参与大学生SRP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供实践平台,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严谨认真的职业素养。

(三)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形成协同育人机制

一是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优势,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打造教学实践平台,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堂与生活相结合,把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实践过程打造成为高校育人的重要阵地。线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近距离接触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能够及时接收学生反馈并有效引导,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如采用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翻转式教学等方法,激励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答疑解惑,引导延伸,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实现课堂育人目标[6-7]。例如,在讲解建筑材料基本性质时,对于学生易混淆的材料的密度状态(真实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视密度)问题可以设置讨论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以加深理解记忆;考虑到“建筑材料”课程较强的实践性,第二课堂也是线下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竞赛,如大学生SRP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够对课堂知识进行验证和深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成就感。

二是持续关注师资队伍发展,形成课程育人功能长效机制。在“建筑材料”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以“学习、对话、实践与反思”的培训模式为主,从工程师职业素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等角度,将价值观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教师的话语体系,强化任课教师在学生专业素养形成和个人价值观引领两个方面的影响力。

三是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以课程为载体,结合各专业学科特点和育人要求,通过联合其他部门,探索“课程思政”一体化管理路径。在“建筑材料”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两步走”战略,逐步实现协同育人体系。第一步是将专业课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观点融合,打造课程“育人共同体”;第二步是通过辅导员、学生办公室及其他社会资源,实现专业课教师和学生办公室,以及院级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的职能互补、优势叠加,做到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统一。

(四)注重线上教学资源开发,促进教学方式转变

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当代大学生在网络中表达自己、阅读他人,并在表达与阅读中构筑起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鉴于此,将线下教学传统优势和线上新媒体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线上教学资源作为线下教学的补充,对于丰富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建设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在线测试资源,提前在线上平台发布相关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将教学课件、学科前沿、章节作业、以知识点为单位的微视频建设等教学内容上传至在线学习平台,划分出模块单元,不定期更新;另一方面,建设以育人目标为导向的课程思政拓展专栏,包括将本领域知名科学家优秀事迹及相关访谈纪录片等上传,比单一的思想政治理论网络课程更丰富、更有吸引力,也更具感染力,或是将学院组织的与兵团、建材相关主题党日活动等参观活动录制视频,与课堂案例相互呼应,使课程思政更生动,对与建材相关的热点新闻事件的解读等也可融入其中,引导学生以辨证理性的态度面对时事,形成独立的判断能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既创新了课程教学方法,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途径,而思政专题的融入,为课堂育人作用的发挥提供了阵地,真正实现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目标[8]。

高等教育的中心在于立德树人,核心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专业知识的学习是掌握专业技能的必经过程,课程思政的融入是塑造品行端正、爱国爱民、敢于担当的专业人才的助推力。传道、授业、解惑乃为师之根本,完成专业知识的传授,是教师的基本要求。作为高校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担当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课堂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探索课程思政实现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建筑材料专业课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建筑材料的控制与管理探讨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