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农村老年人消费困境及教育对策
——基于三级数字鸿沟理论
2022-08-10蒋文宁朱晓琦陈振中
○蒋文宁 朱晓琦 陈振中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近五分之一,标志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1]。老年群体虽已退出社会“主舞台”,但其作为消费后备力量,仍然有充足的消费潜力。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0》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到9.04亿人口,互联网普及率高达65%,但是60岁及以上网民数量仅占全体数量的6.7%[2](见图1)。面对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伴随各领域技术升级革新,众多老年群体被迫成为“数字难民”,他们望网兴叹,游离于智能时代的边缘。数字鸿沟正在严重冲击老年人的生活,为其消费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那些文化水平较低、接受能力受限的农村老年人这一弱势群体,深受数字鸿沟之苦,被大众排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消弭数字鸿沟,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增强数字经济可及性,消弭数字鸿沟,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成员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3]。”可见国家对智能时代下数字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视。加强农村老年人智能化教育,促进农村老年群体学会数字化消费,在当今社会势在必行。
图1 中国网民年龄结构
数字鸿沟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末期,其被定义为拥有互联网群体和缺少互联网群体之间的差距。《被互联网遗忘的角落:定义数字鸿沟》报告,将数字鸿沟定义为“电话、电脑及互联网拥有者同未拥有者间的人口统计学群体差异”,即“接入沟”,这是“一级鸿沟理论”。随着社会生活中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接入沟”向数字资源使用程度群体差异转变,即“能力沟”[4]。后来,出现了前两级数字鸿沟无法解释的互联网使用“效应”的群体差距(即“产出沟”),进而形成了“三级数字鸿沟”理论。该理论由美国学者德万(Dewan)和里金斯(Riggins)通过理论化梳理整合,继而归纳总结出逐级递进的“接入沟”“能力沟”和“产出沟”[5]。本文用“三级数字鸿沟”理论逐级深入剖析智能时代下农村老年人消费困境,以此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教育对策。
一、数字鸿沟下的农村老年人消费困境
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移动支付的发展,网络消费广泛盛行,遍布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譬如:外卖点餐、网络购物、酒店机票预定、就医排队支付、以微信为首的移动支付等等,极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效率。但是农村老年人犹如一叶孤舟,日常消费被“数字鸿沟”深深割裂,使得“数字鸿沟”问题成为农村老年人消费的瓶颈问题。鸿沟具体表现在三方面,分别是“接入沟”“能力沟”和“产出沟”。
(一)信息嵌入与农村老年消费数字接入鸿沟
“数字接入沟”以数字可及性为标准,具体指的是数字技术拥有者同匮乏者之间存在的差距,是我国亟待重点解决的基础问题。虽然我国60岁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超一亿,但至少半数的老年人被互联网隔绝开来。老年人与年轻一辈在信息连接度方面的差异导致数字接入鸿沟的形成,以致进一步导致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及农村老年人对周围场域隔离而形成的“回音室效应”[6]。尤其是处在偏远地区的农村地区,这里的老年人绝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思想具有封闭性、保守型等特点。他们杜绝接受新鲜事物,谈“网”色变,难以接受有关信息技术的教育,更难以获取相关的操作经验和使用方法。虽然信息嵌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农村老年人在数字接入时仍呈现消极心态,显现“无网可用”的弊病。
“数字接入沟”具体表现在接入意愿和接入条件两大方面。笔者发现近几年在线下消费过程中,小到村镇集市大到城市商场,商家大都提供微信、支付宝等收款码,更甚自助刷脸支付,但仍有众多农村老年人不会移动支付,也缺乏主动接入的意愿,揣着钱包去消费,有些商家不接收现金或者找不开现金,导致消费场面一度尴尬,陷入僵局。在线上消费方面,即使农村老年人具有接入意愿,往往因为接入条件的落后(例如老年机)而无法真正保障线下消费顺利有效进行。面对线上消费,在接入意愿方面,农村老年人因自身信息素养不强及周围帮扶力度不够等相关条件,线上消费动力不足,害怕危害自身的合法权益;在接入条件方面,因手机网络限制及系统应用安装等问题,无法联网消费,不具备移动支付的现实条件。
(二)信息驱动与农村老年消费数字能力鸿沟
“数字能力鸿沟”是数字鸿沟中的第二道沟,是以个人对互联网的使用差距为标准,具体指的是接收信息后能力表现之间的差距。“数字能力鸿沟”是老年数字鸿沟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老年消费方面亟待解决的难题。经过第一道鸿沟后,我们发现,老年人的信息接收和表现能力存在极大差异,从而导致消费能力各有不同。
第一,自身机能区别。人在步入老龄化后,自身机能快速下降,机能下降速度因人而异。在农村老年人中,出现视力衰退、耳朵听力下降、手指和关节灵活性降低、记忆衰退、理解与表达能力下降等症状的群体,相较于其他老年人对移动消费接受能力怠慢、更难成功,在数字化消费学习方面存在较强的无力感和抗拒感。
第二,文化水平区别。信息素养与文化水平成正相关,文化水平越高的农村老年人,信息素养越高,他们能够主动接受意愿,具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村老年人对数字化消费理解难度大,加大了知识吸收的难度,缺乏主动获取消费信息的信心,进一步限制了农村老年人对数字化消费的需求。
第三,思想态度区别。多数农村老年人对使用数字化手段进行消费抱有敌对态度。许多农村老年人认为,网络好比老虎,在数字化消费操作过程中使用不当可能造成资金流失,危害自身的合法权益。支付时一串串数字符码,毫无安全感可言,认为经过自己手中的钱才更踏实。除此之外,多数农村老年人对待老龄化态度十分颓丧,他们脱离社会,对数字化消费“避而远之”。撤退理论认为,老年人身心衰退是他们脱离社会的生理基础,这种脱离可以是主动撤退也可以由社会被动启动[7]。
总而言之,农村老年人因自身条件的多重限制大都无法真正实现消费中“数字鸿沟”的跨越。
(三)信息富集与农村老年消费数字产出鸿沟
“数字产出鸿沟”是数字鸿沟中的第三道沟,也是顶沟,重点关注互联网对知识获取的影响,也就是所谓的互联网接入和使用差异所带来的社会后果,以及对人们生存和发展所产生的具体影响,是未来需要给予更多关注的问题[8]。“数字产出鸿沟”进一步加剧社会不平等现象,致使消费信息资源存在不合理配置的情况。在数字化和老龄化时代,农村老年人一度被排挤在社会核心利益之外,在社会消费中具有较低的身份地位。智能时代下老年消费所面对的“产出鸿沟”,将进一步形塑着农村老年群体与城镇老年群体以及其他群体之间的差距,不断对其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由于知识转化成果方面存在差异,数字知识能力受限,农村老年人更容易被无良商家诱导消费。近年来频频爆出农村老年人被骗问题,与城市相比,农村老年人数字产出能力较差,获得信息相对闭塞,犯罪分子利用农村老年人迷茫无知,贪小便宜心理,通过各种扫码转账、手机加群领小礼品等方式,层层深入,骗走老年人身上仅有的养老金。而众多老年人在面对自己合法消费权益遭受损害的时候,选择规避,“吃一堑,长一智”“吃亏就是福”是诸多农村老年人的经典语录。除此之外,“数字产出鸿沟”还拉大农村老年人之间的财富差距。一些对互联网使用较为熟练的老年人,可以跟着子女一起学习网络投资理财,让自己养老金每日得到稳定性增长,获得小额收益。
二、农村老年人消费“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提出,要借助互联网协助开展老年教育,促进老年学习的发展。但我国仍有相当多农村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用智能手机进行消费[9]。社会支持系统匮乏、基础设施落后、个人信息素养较低、网络消费心理障碍和代际扶持力度不足等因素,使得一条极深的数字鸿沟横亘在他们和丰富多彩的智能化世界之间,形成身后的围墙,严重影响老人日常的消费行为。农村老年人在消费方面所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应从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一)社会支持系统匮乏
由于城乡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整体经济水平受限,社会对老年数字化消费支持系统一度匮乏。在笔者最近的调查走访中,发现农村多数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相关知识一无所知,更谈不上用智能手机进行消费。当被问到“是否村委会有宣传普及智能手机消费的相关知识、定期开展相关知识讲座、派志愿者为老年人进行数字化消费教育帮扶、开展网络消费技能培训”等问题时,村中的老年人大多回复“没有听说过,不知道”。随后,访谈了当地村委会的一名工作人员,他表示“上级分发资金有限,钱要用在刀刃上,村里的老年人不需要进行智能手机消费的学习,都是即将入土的人,完全没有必要在他们身上投入过多的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笔者听到后不禁唏嘘,农村智能化社会支持系统匮乏,农村老年人在社会支持方面地位甚低,游离于社会边缘,孤立无援。
(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资源不合理配置导致城乡之间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网络并未实现全面覆盖,信息获取方式匮乏,这种硬件设施的落后极大阻碍农村地区老年群体的智能化消费。由于网络稀缺,网费价格相对昂贵,多数农村老年人经济水平相对较低,手中的闲钱仅仅可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和日常开销,即使经济较宽裕的农村老年人在选择智能化产品方面依旧依托于儿女,会有严格的预算控制,无法支付价格较高的网费和相对来说价格较高的智能手机,因此极大阻碍了农村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消费的进程。
(三)个人信息素养较低
农村老年人出生的年代,经济较为落后,他们普遍没有接受充足的教育。民政部2015年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调查显示,我国当前老年人口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据71.1%[10]。我国老龄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尤其是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地区,老年人学习能力尤为低下,信息素养不高。信息素养是指能够明确自身所需要的信息类型,并且能够在复杂的网络信息资料库中,有效地搜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对于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内容上的整理,在此基础上对已得到的信息进行判断,删除自身不需要的信息,与此同时能够有效利用整理后的信息所具备的一种素质[11]。农村老年人信息素养较低,他们难以通过相关操作进行支付宝和微信等相关支付APP的银行卡捆绑,他们甚至大字不识,不会写字,更不会拼音的拼写,致使他们不能有效辨认智能设备传达的消费信息,明确传达消费指令。除此之外,农村老年人的读写能力较差,在以淘宝、拼多多为代表的线上网络购物中,无法跟商家进行有效沟通,导致他们在选择商品等方面容易遇到理解障碍,难以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来提取自身想要汲取的信息,买到适合自身的消费产品。
(四)网络消费心理障碍
中国的信息泄露问题较为严重,而农村老年人缺少辨别力。即使农村老年人具备使用智能手机进行消费的能力,由于大众传媒对互联网负面新闻的大肆宣传和报道,他们多因为内心消费心理障碍,而自动放弃使用智能设备进行消费的机会。
在线上消费方面,以支付宝和微信为代表的线上消费支付APP会定期推出消费优惠满减活动,并且推出各种形式的狂欢节。例如:618大促、双11大促、双12大促等系列促销活动,一方面促进了线上消费的推广和使用,另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一定数额的优惠。在线下消费方面,携带手机即可出行,购物结算时候出现的角钱和分钱,可以直接通过手机付款汇入商家的店铺,再也不必到处找零,节省了商家和消费者双方的时间。但老年人对网络消费扫码支付缺乏安全感和熟练的操作能力,对网络环境充满防备,大都选择使用现金,按照传统的消费模式进行现场交易,具有极大的落后性和保守性。虽然部分老年人依旧拥有社会参与的热情,但是他们消费信息的获得大都来自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介,对互联网消费并未产生多大兴趣。
(五)代际扶持力度不足
家庭是农村老年人获得信息的重要场域,家庭人员是老年人进行数字化消费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强大后备军。农村老年人的人际关系网相对狭窄,家庭人员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农村老年人在财政支出方面要考虑子女家庭,家庭的支持是老年人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
代际扶持力度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分别是家庭人员、扶持时间、扶持态度和思维方式。首先,在家庭人员方面。迫于生活压力,诸多出生于农村的年轻人要么为了生计进入城镇谋生,要么背井离乡外出读书深造,青壮年稀缺,造成农村老弱病残集体扎堆,缺乏精通智能手机消费的年轻一辈。其次,在扶持时间方面。年轻人上班围绕工作转,下班围绕孩子转,几乎不愿在教导农村老年人如何使用智能手机进行消费方面牺牲大量时间。除此之外,现今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和留守老年人集体扎堆的情况,老年人把多数时间花费在接送孙辈上学方面,闲暇生活多是围绕着孙辈团团转,接送孙辈和教养孙辈,自己的养老金多用来供养孙辈的日常生活开销。甚至部分老人因为家庭经济相对困难,退休后依旧在附近村落打工,根本没有闲钱和闲暇时间用在日常的娱乐消遣方面。而年轻一辈把老人当作帮助他们养育孩子的工具,一心在外赚钱,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倾听和了解这些农村留守老人的心声。再次,在扶持态度方面。农村老年人由于个人信息素养较低,接受新鲜事物较为困难。需要家庭成员凭借极高的耐心和责任心进行指导,甚至需要多次重复教导老年人才会清楚整个互联网消费的流程。年轻一辈工作一天拖着疲惫身躯回到家难免情绪低落,容易在教导方面失去耐心,继而影响老年人进一步学习的热情。最后,年轻一辈与年老一辈思维分层严重,会产生沟通的不适感,降低双方之间的交流意愿。
通过代际扶持,不仅可以促进农村老年人掌握更加丰富且充实的互联网消费技能,获得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大幅提升,而且还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三、消除农村老年人消费“数字鸿沟”的教育对策
切实解决老年消费深陷“数字鸿沟”的囹圄,着重构建社会、村委会、家庭等场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责任分担、协同教育的多元共教格局,协同推进智能时代下农村老年人消费的顺利开展。通过强化社会公众支持,开展教育帮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网络消费课程;开展消费教育讲座,加强网络生态建设;呼吁代际反哺,营造良好教育氛围相关的教育对策,共同构建多元主体有机结合的老年消费数字鸿沟治理体系和社会支持体系。
(一)强化社会公众支持,开展教育帮扶
社会公众应对农村老年群体数字化消费高度关注,关心他们的日常消费生活。加强社会支持力度,调动各项社会资源开展教育帮扶,为农村老年人学习提供各种机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村委会应高度重视农村老年群体使用智能手机进行消费,并向上级申请教育帮助专项基金,奠定教育帮扶的物质基础。村委会打印并且分发相关的数字化消费宣传手册,通过村中的大喇叭广播数字化消费相关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形塑村中老年人的消费观念。
第二,社会从大学中公开招募学生志愿者进行义务教育帮扶。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等空闲时间,进行数字化消费教育。譬如:在村委会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房间作为开展教育帮扶的场地,号召行动方便的老年人在固定时间段集中在一起,由志愿者进行集体教育,手把手进行数字化消费指导,为老年人答疑解惑。指导内容分为个性化知识指导和通用知识指导两大部分。通用知识是指最基本的网络支付操作技能,例如:如何扫码进行支付,如何设置以及使用密码,如何进行银行卡的捆绑等等,满足最基本的日常消费需要。个性化知识指导通常根据老年人自身需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针对体弱多病经常去医院就医的老年人,教导他们利用手机进行挂号支付,节省就医时间;针对经济条件较好、具有旅游意愿的农村老年人,教导他们利用网络进行火车票和机票等购买。除此之外,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志愿者挨家挨户走访指导,为他们提供教育帮扶。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网络消费课程
教育部印发文件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实现长期、全面的发展[12]。依托“互联网+教育”打造高效学习交流平台,对实现乡村振兴和老年人信息素养的提升尤为重要。增加政府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落后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重点加强薄弱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推行提速降费,实现网络资源全覆盖,降低月租消费,使得农村老年人能够支付起网费[13]。考虑将城乡网吧改造为社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或者建立新的场所,为那些没有条件接触互联网的农村老年人提供机会。除此之外,利用“互联网+教育”的方式,依托重点老年大学,打造具有老年特色的消费教育课程,使得优质资源超越学校围墙的限制,推广到农村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老年人通过智能手机可以便捷获取关于免费的消费教育的相关课程,懂得如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
(三)帮助更新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帮助农村老年人破除固步自封现状,及时更新其消费观念。虽然农村老年人自身没有接受充足的教育,学习能力较差,信息素养不高,但是只要外界加以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就可以帮助老年人扭转消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更新观念,实现终身学习。周围人员应增加对农村老年人的关心和体恤,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理念赋权,把老年人的现实需求作为核心,自觉站在老年人的立场上进行思考,倾听他们的心声。不应把老年人视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绊脚石”,而应重视其社会性需求,引导他们自觉掌握使用智能化设备进行消费的能力。除此之外,让老人亲身经历,切实体验到使用智能手机进行消费所带来的方便和乐趣。通过正面强化的方式对老年群体进行持续性鼓励,让他们能够意识到自身被家庭和社会需要,能够感受到智能手机消费带来的乐趣和便捷,以此来调动农村老年人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热情。
(四)开展消费教育讲座,加强网络生态建设
消费教育是指针对消费者所进行的教育,也被称为消费者教育。具体是指对消费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相关的消费知识和消费技能,从而培养科学的消费观念,提升消费者自身素质的一种社会活动。开展消费教育知识讲座,号召志愿者向老年人亲授“反诈APP”的安装和使用,留意自己资金动向,保留相关支付凭证,发现情况立即拨打110等相关电话进行求助。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宣传,让老年人在智能化消费过程中对数字不再恐惧,消除消费心理障碍,切实保障老年人的消费权益。除此之外,进一步向农村老年人推广网络消费技能,例如如何下载使用以微信、支付宝为首的移动消费APP,如何使用淘宝、拼多多等网络购物软件进行商品的选择,如何与商家进行沟通,去医院如何网络挂号节省消费时间等手机使用与用网知识技能。通过消费教育讲座的开展,让老年人熟知网络消费的过程,对消费不再恐慌,让网络消费触手可及。
政府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对实行网络造谣、网络诈骗等恶劣行为的不法分子重拳出击,扮演好“看守者”的角色,扫除网络消费的不良障碍,打造健康的网络消费环境。除此之外,媒体在农村老年群体消除网络心理障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引导媒体树立责任意识,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无论是大众传媒还是自媒体,都要具有较高的职业操守,以身作则,营造一种良好的网络消费教育氛围。
(五)呼吁代际反哺,营造良好教育氛围
在家庭中,年轻人相较于老年群体对智能手机的应用更为熟悉。经常看到以下新闻:“老年人过生日,一群年轻人互不交流,围桌看手机”“幼童会使用手机播放并观看动画片,小学生熟练使用手机进行网购”等等。可见年轻人具有较强的智能化接受能力。相比之下,老年人成为“数字文盲”,与其他家庭成员显得格格不入。因此,调动家庭成员的积极性,呼吁代际反哺具有重要意义,年轻人可以利用工作日碎片化时间或利用周末休息日对老年人进行智能化消费的教育指导。把家庭代际反哺作为农村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进行智能化消费的重要桥梁和关键纽带,积极鼓励年轻一辈对年长一辈在利用互联网进行消费信息获取、消费权利保护、消费渠道熟知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反哺,形成数字文化传递的“内循环”。通过进行数字反哺和文化反哺,生成全新的家庭代际互动关系与文化代际交流关系,以此推进数字鸿沟能够切实转化为数字福利,一方面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为农村老年人带来更大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