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方式与对策
2022-08-10彭美容
彭美容
(四会市龙甫镇人民政府,广东 肇庆 526200)
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进步,行政事业单位改革进程逐步加快,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与规范管理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想紧密贴合现代化建设发展步伐,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提高对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快引入并运用当代的先进理念与技术手段,提高内部运作效率,实现对有限资金资源的充分利用,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一、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部门主要负责会计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但通过观察分析信息的产生源头可以发现,其可以产生于单位内的每一个业务环节。尽管许多事业单位构建和完善了各种类型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但制度间的联系却不够紧密,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与系统性不足。此外,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多重影响,制度体系的落实实效并不高,执行不到位,使得会计核算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时常出现信息脱节、失真以及不全面等问题。优化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立,精心设计与新时期发展趋势相适宜的管控机制,梳理复杂的业务处理环节,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合理划分执行岗位的责任分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与全面性从根源上得到良 好保护。
(二)保障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性
国家各类行政事务的组织、指挥与管理工作多由各地的行政事业单位负责,由政府方面负责财政拨款,进而为社会大众提供文化、教育以及卫生、科技方面的公共服务。由此可见,保证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实现对有限资源的合理化应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关键的现实意义。在新经济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快建立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的内部控制机制,防止内部资产的流失,避免国家资产受到损坏、浪费、盗窃挪用等不合理使用,将风险防范制度的作用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严格采取并落实全方位的保障保护措施。
(三)实现依法理财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部门的理财工作,国家财政主管部门已逐渐出台相关的指导方案与具体意见,着重强调了加强内部控制,健全和改进相关制度体系的构建。站在会计法的角度上来看,事业单位也需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立足于单位自身的实际经营状况与经济条件,建立与自身未来发展规划相适应的内部控制机制,约束和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与落实。科学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是推动事业单位各项会计工作有效开展的核心保障,也是财务人员日常工作的重要依据,确保新时期财务工作与业务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互相监督与相互制约的良好环境下,形成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使得以往存在的错误问题、舞弊现象从源头上得到根治,最大限度内消除违规违章现象,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迈向依法理财的全新发展道路。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度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的社会职能普遍具有公益性的特点,主要包括医疗卫生、医药卫生、基建以及市政规划等,因而政府财政的资金拨款也是其最为主要的资金来源。在资金的规划与使用上、管理理论的运用上,以及效益考核上,往往将社会效益放在首要位置,忽略了对经济层面效益的全面考察。由此可见,与企业内部控制的根本目标和管理理念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之存在较大不同。在实践过程中,许多管理人员对这种差异性了解不足,缺少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求与相关规范的了解与认识,对政策精神的领悟和学习不深入,进而导致内部控制难以落实到位,严重缺少夯实稳定的思想基础。部分干部职工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认识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上,对内部管控重要性的认识不深入,仅仅将根据制度办事、做到遵法遵纪作为标准准则,这说明其对内部控制的实质与要求认识不到位,日常工作中往往会大幅削弱管控工作的执行力度,降低事业单位各项业务的推进效率,难以获取理想的内部控制 效果。
(二)事业单位的制度建设与内部控制规定相违背
会计法对财务会计工作的组织、开展与执行提出了相对明确和详细的规范要求,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来说,需要遵守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与制度规范,将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与指导规范贯彻落实到各工作环节中。受到业务特殊性等因素的影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并未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作出科学正确的合理化定位,致使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构建一直存在缺漏与不足之处。尤其是领导层与管理层,在对内部控制需求考虑不周的情况下,急于完成控制体制的建设,致使相关的制度体系出台后未能有效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难以为财务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和创新改革提出针对性的可行性建议。事业单位的制度建设与内部控制规定相违背,不仅加大了财务工作在实践过程中面临风险的概率,也可能出现违反法律法规的问题现象,长此以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权威性必然会被逐渐 削弱。
(三)财务实践与内部控制要求间存在较大距离
行政事业单位中一系列财务法规的构建和完善需要遵守国家法律规范,并受到财务法规的约束。以会计工作的开展为例,需要切实遵守会计法给出的明确基础规范。但经过观察分析大部分事业单位日常财务工作的开展情况可以发现,财务管理与监督工作的落实并未覆盖到各个方面,与内部控制提出的基本要求与发展目标间仍然存在着不小差距。例如,缺少健全规范的财务工作流程机制,使得财务内部控制处于混乱的发展局面。对审批权限的界定并不清晰明确,抑或是对权限的审批标准不科学,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费用开支管理,致使账目面临失实的风险隐患。部分事业单位为了提高内部控制的实效性,选择采用主要领导签字审批的方式,虽然费用支出管理的严谨性显著增加,但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大领导的工作量,许多领导缺少足够的时间逐一仔细地鉴别各项业务,进而削弱控制的实效性与精细化程度。财务人员配置不合理,也是事业单位财务实践过程中凸显出的重要问题,部分财务人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未能严格遵守岗位的职责要求,在职务划分不到位的情况下,资产接触限制方面的漏洞加大,很容易导致部分国有资产意外流失。
三、行政事业单位做好和加强内部控制的方式与对策
(一)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
无论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还是各部门的普通职工,均需要对内部控制的实施形成正确认识,能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尤其是领导干部与管理层人员,应树立以身作则的思想理念,重视加强和深化党的执政能力,对于内部控制与具体问题的处理,能够站在先进性的层面上加以综合考量。与此同时,将内部控制放在日常工作的关键位置上,重视学习和思考内部控制的相关原理,逐渐完善事业单位自身现行的管理制度体系。本质意义上,内部控制的落实需要依托于完善的制度设计,借助人员主动积极执行,逐步辐射至各个管理层面上,优化综合管控的实践效率,达成更好的内部管理效果。以领导带头,以内部控制的规定要求与基本准则为基础,实行有序合理的分工协作,即可将内部控制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将主导和监督采取管理的职能作用切实发挥出来,是财务部门的首要职责,除了需要及时发布有关的规范性、指导性文件,还需要求下级采取部门做好转发、宣传和培训等相关事务,承担起主责部门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定期督促和检查事业单位内要点部门的各项工作,确保文件精神与相关要求落实到实际 工作中。
(二)构建符合事业单位实况的内部控制体系
革新和改进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深度挖掘自身相关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站在整体性、系统性的角度上检视各项管理机制,明确并调整与法律法规中不匹配的地方。对于管理人员来说,需仔细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标准规范与原则要求,给当前控制工作的实践提出针对性的改进与调整意见。除了需要对上位法规加以综合分析考量,事业单位还应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在贴合管理要求与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前提条件下,增设重要的模块,精细化设立管理规定,为内部控制提供针对性的科学指导,依托于制度建设的模式,将内部控制全面落实和渗透到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构建符合事业单位实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应顺应内部管控的原则与特点,确保设计规划都能够紧密贴合单位的需求与实际条件,让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良好地贴合事业单位的规模与体量。优化现有人力资源的分配,确保每一岗位都具备足够的工作人员,确保不相容制度相分离,提高内部控制的实效性。
(三)明确会计工作基础与财务管理职能
稳定有序的财务基础工作是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条件,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指导与指引下,会计人员需要做好日常各项会计业务,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尤其是要关注关键环节中的细节性内容。无论是每一级的业务人员,还是整个流程中的经办人员,均需要熟悉和掌握一定的财务知识,严格遵守照章办事的基本原则。与此同时,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也应重视和加强有关的宣传工作,不断加深对内部会计控制的了解。
规范化设置权限,应立足于事业单位自身的规模与大小,明确领导分工,对每一岗位的业务流程、签批手续予以完善化的设计,将流程的简化、岗位的合理分工以及工作效率的提升紧密结合起来,最大程度上优化内部管控的实效性。在重大事件的处理上,应秉承“三重一大”的决策原则,降低财务管理可能面临的风险概率,对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予以综合考虑,保障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可行性。优化划分和配置有限的人力资源,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上面临的要点课题,一方面应积极选用专业化、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另一方面是要让财务人员在适宜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在人员的选拔与聘用阶段,需严格把关并重点考察出纳、会计和财务负责人等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资质情况,在满足会计法规定要求的前提条件下,也要符合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岗位要求。此外,对于重点岗位上人员的分配与设置,应遵循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的基本原则,实现对有限人力资源的充分运用。在合理分工、清晰界定不同财务岗位职能要求的基础上,加强对资产管理、付款审批等要点环节的监督与管理,综合把握资金的流动去向与收支状况,做好重点工作,全方位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四)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
加大内部会计控制力度,推动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化建设,关键在于建立系统化、明细化的会计工作基础规范,提升事业单位内会计工作的管理质量,重视会计岗位职能作用的发挥。制定财务管理的基础规范准则,意在使得会计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具有更高的秩序性与严谨性,最大限度内保障各环节产生的会计信息更为可靠真实,可以为后续其他工作的开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依据,为保护国家财产的完整性提供坚实保障,助力事业单位在新经济形势下的稳步健康发展。将现行的会计工作规范准则加以改进和完善,可以以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对于细节性的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倡导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同步落实,打造规范化的财务工作业务流程,明确标准化的会计核算方式,确立制度化的财务管理办法,获取更好的内部控制实效。
会计人员的个人能力、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对财务工作的落实成效具有关键性影响,这也说明在革新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时,应重视会计人员内部控制意识的增强。新时期,会计人员应具备与时俱进的核心思想意识,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面临的全新发展需求,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发展路径,积极顺应国家财政制度的改革发展趋势,积极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加快自身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将内部控制的思想理念逐渐渗透并融入日常工作中。对于新时期的事业单位而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为财务会计人员提供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有意识地鼓励其主动充电,实现自主学习。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与执行成效和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职业素质水平密切相关,因而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是助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效性稳步提升的重要举措。
(五)建立内部控制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责任追究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人员的聘用需要按照制度规范,不能完全取决于管理层的个人喜好或主观因素,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具备应用的效力,并能够将管理与约束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构建贴合事业单位发展实况的考核评价体系,可以为预算的执行与人员管理提供标准化、合理化的引导,避免各项工作在落实过程中出现失误,或与目标要求间存在过大偏差。完善并实行责任追究机制,保障针对工作人员的奖励、惩罚与考核评价具备公正性和公平性,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全方位贯彻执行打下坚实基础。财务人员不仅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者,也是监督者,因而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在人员的选拔与任用上加以严格把关,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上,作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保证奖优罚劣,重视责任追究。
科学分离生产经营的决策制定、监督管理和实践执行三个阶段,无论是大宗、大额设备设施的完善和采购、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资金资源的规划与应用,均需要经由领导层的集体探讨,决定有关重要生产经营事项的各项决策。明确负责内部控制的工作岗位,对于每一岗位承担的职责任务、分工内容作出精细化的说明,让存在关联性利益的岗位实现互相监督和相互制约。为了提高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得以高效落实,可以实行轮岗工作机制,避免工作人员长期处于同一关键的职能岗位上。通过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加强对收入管理的阶段性考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查缺补漏,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与处理。革新并完善财务审计的制度体系,站在独立、客观的角度上组织实施活动,提升组织价值,促使组织的运营得到良好改善。
四、结束语
在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需提高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发挥内部管控的职能优势,多层面提高内部管理的实效性。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优化权限设计,规范各环节作业流程,灵活运用这一现代科学管理工具,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职能转变与内部控制改革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