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分析新入职护士-临床带教教师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2022-08-10徐立敏1钱志刚2
近年来,我国针对卫生事业护理人员紧缺的问题
,不断扩大护理院校招生规模,呈现出大批年轻护士涌入临床护理岗位并承担工作的发展趋势
。因此,重点加强新入职护士培训机制,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势在必行,2016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颁布了《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为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我国大部分医院采取岗前培训与岗位培训结合,以临床带教的方式指导新入职护士进行科室轮转培训
。因此,新入职护士与临床带教教师一直是规范化培训始终关注的话题。
要让防汛工作人员及时掌握实时信息,为防汛抗旱决策调度和快速指挥抢险作准备,就需要系统能够主动把报警信息推送至工作人员的电脑桌面,或以短消息、图片的形式发到移动设备上。
但与国外相比,国内大部分学者将研究重点转向新入职护士,研究表明新入职护士处于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在由学生角色向护士角色的转型冲突时,易产生职业挫败感,萌生离职意愿,长此以往造成人员流失,给护理团队的稳定发展带来隐患
,而临床带教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能够减轻新入职护士角色转型冲击,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因此,为稳定护理队伍,应将临床带教教师与新入职护士的研究齐头并进。CiteSpace软件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研制,是目前最为流行的知识图谱绘制工具之一
。尽管CiteSpace知识图谱在护理领域已有应用,但将新入职护士与临床带教教师二者结合起来的研究尚鲜见报道,因此,本研究采用CiteSpaceⅤ软件,以新入职护士与临床带教教师为研究对象,将知识群之间关系以可视化图谱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分析结果更加形象、直观、易于观察理解,通过可视化图谱分析探索国内外该领域的发展历程、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以期为护理管理者加强新入职护士队伍建设,提高临床带教教师的培训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检索策略
在Web of Science核心集中以“TS=(new nurse*OR newly recruited nurses OR new graduate nurs* OR new lygraduated nurs* OR new lyregistered nurs*)”AND“TS=(nursing OR nursing education OR nursing organization)”进行检索,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主题=(新护士 OR 新入职护士)AND 主题=(临床带教教师OR 带教教师OR 临床教学)”进行检索,限定时间为2010年7月1日—2021年7月1日,文献来源不限,共检索出英文文献26 835篇、中文文献90篇。通过去重并逐一阅读文献题目及摘要,必要时通读全文方法,排除与本研究无关的文献,最终得到中文文献90篇、英文文献2 304篇。
1.2 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基于Java环境下开发的可视化分析软件,可直观展现该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和演进过程。本研究使用CiteSpaceⅤ软件,设置时间跨度为2010年—2021年,单个时间区分长度为1年,对文献发文量、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分析,以推断该领域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2 结果
2.1 发文量
我国发文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国外的发文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国内从2010年—2013年平稳增长,于2013年达到高峰,但自2014年后发文量逐渐下降,于2016年发文量达到历史最低点,但未来可能有所提升。国外发文量变化幅度较小,2014年—2016年发文量增长迅速,于2016年达到发文量高峰,自2017年小幅度下降后迅速恢复增长的趋势,随之波动下降。综合来看,国内外发文量存在较大差距,国外远多于国内,但国内波动幅度较国外平稳,基本保持稳定。详见图1。
了解关键词在短期内是否有变化是探究国内外该领域研究前沿的重要方法。将国内外突现词按突现强度进行整理,国外共找到21个突现词,将其分为5类,①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②研究内容:work、prevention、service、quality、teaching、preceptorship、health promotion、bullying、environment、resilience、setting;③研究主体:physician、practice nurse、resident;④研究工具:model、scale;⑤研究评价标准:patient satisfaction、risk factor、prevalence。国内共找到17个突现词,分为5类,①研究内容:教学、带教模式、临床实习、教育、护理人才;②研究主体:护士培训、护理带教;③研究因素:实习质量、培训、效果、影响因素;④培训方式:在职培训、规范化培训、岗前培训;⑤培训地点:重症监护室、医院、精神科。且随着时间和研究的推进,像resilience、qualitative research、bullying等逐渐成为国外新的突破关键词;而影响因素、教学、在职培训等是近年国内发展趋势较明显的关键词。见图4、图5。
2.2 研究机构
4.3.5 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企业、政府和各方面的信息资源,专家和人才的储备量也相对适中。拥有如此丰富的资源的情况下,合理配置就尤为重要了,大部分学校在关于创业方面的活动上基本都是创业计划竞赛和为数不多的几场讲座。
以机构为节点运用CiteSapce软件对国内外研究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该领域各研究机构之间的情况。国内机构发文量远低于国外,国内排名居前3位的机构分别是甘肃省人民医院(3篇)、兰州大学护理学院(3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1篇);国外排名居前3位的机构分别是新西兰的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45篇)、澳大利亚的The University of Sydney(25篇)、加拿大的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22篇)。从机构的性质看国外以院校为主,国内以医院为主。
2.3 关键词
由于国内新入职护士与临床带教教师的相关文献篇幅较少,研究发展趋势并不明显,故本研究重点对国外研究热点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国外早期最为明显的关键词为new nurse、nursing education、care、experience、impact等,之后逐渐转化为transition、competence、burnout、mental health、qualitative research、strategy等,最终演化为faculty development、empowerment、simulation、reslience、 bullying、identity、core competency、psychological distress等,由此推断国外对于新入职护士-临床带教教师的热点发展趋势从早期系统地关注新入职护士临床和教学实践,到中期衍生为新入职护士职业转型和解决策略,最后集中于临床带教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与新入职护士心理健康问题,这也为国内学者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2.4 突现词
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虽桀、纣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
分析国内外发文量差距较大的原因,除了本研究检索的国内数据库仅涉及中国知网外,另外还可能有以下原因:第一,国外医学教育体系的发展较早且趋于完备
,新入职护士的学历层次较高,学者较多地关注新入职护士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研究
。从新入职护士职业发展特征分析,临床带教教师在促进新入职护士完成角色转型、缓解职业倦怠、增强工作适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国外对于新入职护士-临床带教教师的研究较为全面,发文量较多。第二,由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起步晚,伴随着护理服务模式转型以及优质护理服务的提出,加上2016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开展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学者纷纷转向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研究,减少了对临床教学行为和新入职护士角色转型冲击的关注度
。因此,国内发文量整体不多,后期我国学者需要将二者共同进行探讨,深化研究内容,平衡研究主体,为加强新入职护士与临床带教师资队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2.5 研究热点的发展趋势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关新入职护士与临床带教教师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5个聚类,分别是麻醉恢复室、临床带教、护患沟通能力、医院、临床教学行为,见图2。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9个聚类,分别是orientation,clinical teaching,incivility,nursing informatics,prevalence,nursing home,quality of life,simulation,morphology,见图3。通过整理得到国外排名居前5位的高频关键词是new nurse、nursing education、nursing care、experience、transition;国内排名居前5位的高频关键词是新入职护士、临床带教教师、规范化培训、护理、在职培训,见表1、表2。
3 讨论
3.1 国内外发文量差距较大
(1)首先对图像进行扫描,当扫到当前像素为1时选为种子,并给它赋予一个标签,然后按照四邻域准则,把与之相邻的所有值为1的像素点都压到栈内保存。
3.2 国内外发文机构研究侧重点不同
研究发现,新护士和护理教育成为国外高频次-中介中心性关键词,通过制定教学计划有助于帮助新入职护士明晰职业阶段所具备的能力
。此外,新入职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欺凌会影响临床教学的顺利展开
。调查新入职护士离职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工作环境与新入职护士离职意愿密切相关,提示护理管理者要营造合作交流的工作环境,关注新入职护士心理健康问题
。
3.3 国内外发文关键词有重叠但又各具特色
国外发文机构以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高校占比较多,推测这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护理事业发展较早较快,拥有较高的科研水平与研究氛围有关
;国内研究机构以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主,可能与医院重视新入职护士和临床带教教师队伍建设有关。其中甘肃省人民医院注重发展本科生、研究生、新入职护士等教育培训任务,为提高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质量,该院护理部每年选派护理骨干赴国外学习临床教学培训,说明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提升与机构教学力量密切相关。随着国内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深入开展,应与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行为结合起来,并融合管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知识,为提升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质量、加强新入职护士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为此,国内研究应该开展跨机构、跨专业的团队合作,加强学术交流,促成院校与医院之间的团队黏合力。
国内高频次-中介中心性关键词有新入职护士和临床带教教师,特别是构建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和关注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但对临床教学行为涉及较少
。国内教学、规范化培训等是近年发展趋势较明显的突现词,结合建立以岗位需求为主导,加快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建设的政策导向,推测关于专科护士(如重症监护室)规范化培训体系建设将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随着智慧教育的普及,将云课堂、腾讯课堂等新型传媒运用于临床教学中也可能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
第1,一方面根据血常规、分泌物检查与临床症状,选用抗菌药物,明确诱发感染的病原体类型,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考虑病原菌对药物敏感程度,选择性用药。医师先采集样本,完成细菌药敏试验并送检,予以病原体或细菌培养,分析掌握病原菌类型。基于此综合考虑患者发病情况、病史等。推断出病原菌类型,指导用药。另一方面根据致病菌及药物特点,选择抗菌药物。不同的抗菌药物所呈现出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存在差异,综合考虑抗菌药物的适应症、体内药物分布状况、抗菌效果、不良反应等选择用药[3]。
心理弹性、工作场所欺凌等是国外较新的突现词,新入职护士处于角色转型与适应期,尤其是遭受工作场所欺凌会产生职业倦怠
。一项横断面调查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有效的临床教学行为在缓解新入职护士职业倦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临床带教教师支持指导型角色也会促进新入职护士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
3.4 从国外研究热点趋势启发国内的研究方向
从国外研究热点的发展趋势可看出,未来国外可能采取质性研究方法以人性化的视角关注新入职护士心理健康以及临床带教教师在促进新入职护士角色转型、职业素养等方面的作用。这也有助于我国学者借鉴,并从国外研究发展趋势中找到灵感,针对目前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薄弱点,未来我国学者可从新入职护士职业体验和临床带教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以不同视角、不同方向展开研究,为提高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加强新入职护士队伍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4 小结
本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国内发文量未见大幅度增长,更多地集中于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今后可进一步拓宽研究范围,着力开展跨专业团队的交流合作,加强多学科建设,促成院校与医院之间的团队黏合力。针对高频次-中介中心性关键词,国内学者可关注与临床教学行为有关的内容,特别是教学行为中临床带教教师的职业素养,例如提高新入职护士与临床带教教师之间的匹配度,规范临床带教教师的准入标准,重视师资岗前培训与职业道德建设,组建临床经验丰富、专业技能扎实、具备救死扶伤的崇高道德品质的师资队伍,为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奠定基础。研究方法上可采用混合式方法,将量性和质性研究结合起来,精准把握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的体系建设,提高岗位胜任力,不断丰富研究成果。在研究趋势上,国内可借鉴国外视角积极找寻研究热点,明确未来的研究方向。虽然本研究结合了新入职护士与临床带教教师2个主体,但检索范围有所局限,利用CiteSpaceV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可能存在严谨性不足的问题,且本研究仅检索了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2个数据库,未对其他数据库进行检索,数据涵盖面不够广泛,未来可利用多个数据库展开讨论,使研究结果更加全面。
[1] 白晓路,李瑞玲,刘昂,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一线临床护士的冲击程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1,35(1):85-87.
[2]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中国职业医学》编辑部.2020年世界卫生日:支持护士和助产士,致敬医护,共抗疫情[J].中国职业医学,2020,47(2):153.
[3] 朱建春,徐明霞.望10年 《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发布[J].中国卫生人才,2011,13(5):34.
[4] 中国护理管理编辑部.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1):1-5.
[5]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9:1-407.
[6]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20:1-407.
[7]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2016,14(1):25-42.
[8]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护士队伍建设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报,2020,18(5):20-22.
[9] 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2012,10(5):28-30.
[10] 钟桂钦.低年资护士职业压力与离职意愿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3):34-36.
[11] 左亚梅,苏茜,贠蓓,等.新入职护士临床带教教师教学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20,17(5):459-463.
[12] CHEN C M.Searching for intellectual turning points:progressive knowledge domain visualization[J].PNAS,2004,101(Suppl 1):5303-5310.
[13] LASCHINGER H K S,GRAU A L,FINEGAN J,
.Predictors of new graduate nurses′ workplace well-being:testing the 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J].Health care Management Review,2012,37(2):175-186.
[14] LASCHINGER H K S,GRAU A L.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 dispositional factors and organizational resources on workplace violence,burnout,and health outcomes in new graduate nurses:a cross-sectional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12,49(3):282-291.
[15] LASCHINGERH K S,BORGOGNI L,CONSIGLIO C,
.The effects of authentic leadership,six areas of worklife,and occupational coping self-efficacy on new graduate nurses′ burnout and mental health:a cross-sectional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15,52(6):1080-1089.
[16] PINEAU STAML M,SPENCE LASCHINGER H K,REGAN S,
.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 and workplace resources on new graduate nurses′ job satisfaction[J].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2015,23(2):190-199.
[17] SPENCELASCHINGER H K,ZHU J,READ E.New nurses′ perceptions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behaviours,quality of care,job satisfaction and career retention[J].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2016,24(5):656-665.
[18] MURRAY-PARAHI P,DIGIACOMO M,JACKSON D,
.New graduate registered nurse transition into primary health care roles:an integrative literature review[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6,25(21/22):3084-3101.
[19] NEWHOUSE R P,HOFFMAN J J,SUFLITA J,
.Evaluating an innovative program to improve new nurse graduate socialization into the acute healthcare setting[J].Nursing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2007,31(1):50-60.
[20] 左亚梅,苏茜,贠蓓,等.临床教学行为与新护士转型冲击的现状及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0,37(3):46-49;71.
[21] VERNON R,CHIARELLA M,PAPPS E.Confidence in competence:legislation and nursing in New Zealand[J].International Nursing Review,2011,58(1):103-108.
[22] EGAN R,LLEWELLYN R,COX B,
.New Zealand nurses′ perceptions of spirituality and spiritual care:qualitative findings from a national survey[J].Religions,2017,8(5):79.
[23] HAAHR A,NORLYK A,MARTINSEN B,
.Nurses experiences of ethical dilemmas:a review[J].Nursing Ethics,2020,27(1):258-272.
[24] AGGAR C,BLOOMFIELD J G,STANTON C,
.Practice manager expectations of new graduate registered nurses in Australian general practice:a national survey[J].Australian Journal of Primary Health,2016,22(6):559-564.
[25] BEESLEY V L,BURGE M,DUMBRAVA M,
.Perceptions of care and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in people living with neuroendocrine tumours[J].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2018,26(9):3153-3161.
[26] PARK B,KO Y.Turnover rates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turnover of Korean acute care hospital nurses:a retrospective study based on survival analysis[J].Asian Nursing Research,2020,14(5):293-299.
[27] WRIGHT D,LAVOIE-TREMBLAY M,DREVNIOK U,
.Relational dimensions of a positive integration experience for new mental health nurses[J].Archives of Psychiatric Nursing,2011,25(3):164-173.
[28] 宋彩萍,何静,褚玲玲,等.迷你临床演练评估方法在新护士第1年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8):1032-1037.
[29] 陈兰,魏红蕾.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2):109-111.
[30] 徐天莹.重症监护室新入职护士培训实施与体会[J].中国卫生人才,2019(7):63-65.
[31] 张丽肖,李丽娟.云课堂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4):58-59.
[32] 廖丽萍,柴春燕,杨菊英,等.改良Mini-CEX结合DOPS评价模式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考核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9):1391-1394.
[33] 周悦.“微课+翻转课堂+路径单”教学模式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23):133-135.
[34] 范文海,邓正,冯新玮,等.护理临床带教教师软技能现状及其对带教行为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7):1070-1074.
[35] 柴宇霞,李西娟.新入职硕士学历护士转型冲击与工作适应障碍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全科护理,2021,19(2):145-148.
[36] 丘宇茹,王吉文,吴惠文.应用Delphi法构建护理临床带教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J].全科护理,2020,18(33):4696-4699.
[37] MORGAN J,GREEN V,BLAIR J.Using simulation to prepare for clinical practice[J].The Clinical Teacher,2018,15(1):57-61.
[38] LASCHINGER H K S,GRAU A L,FINEGAN J,
.New graduate nurses′ experiences of bullying and burnout in hospital settings[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10,66(12):2732-2742.
[39] WOLFF A C,PESUT B,REGAN S.New graduate nurse practice readiness:perspectives on the context shaping our understanding and expectations[J].Nurse Education Today,2010,30(2):187-191.
[40] RUSH K L,ADAMACK M,GORDON J,
.Best practices of formal new graduate nurse transition programs:an integrative re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13,50(3):34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