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体质健康管理线上线下互动平台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服务系统构建

2022-10-16

循证护理 2022年15期
关键词:体质评估模块

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健康管理作为国家重点首推医学服务,其理念也逐步在各项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得以实践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健康状况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近年来,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存在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

,同时易出现肥胖、肺活量下降、焦虑、人际交往障碍等身心体质健康问题,社会适应能力减弱

。这无疑给当下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敲响了警钟。鉴于体质健康管理的持续性特点,需要一个高效便捷的平台长期收集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信息,评估体质健康状况,以日常生活方式管理为切入点,实施健康干预计划,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持续干预管理的目的

。为此,本课题组提出了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线上线下互动平台(online to offline,OTO平台)设计构想,并基于该平台构建教学支持、体能活动、健康教育、监测评估为一体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服务系统,通过OTO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学习,订制体质健康服务,开展体能锻炼及体质监测,促进体质健康管理的信息化,实现长期追踪的连续动态管理,对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平台构建前的需求调研

为使平台更具系统性与合理性,本研究团队对辽宁省部分高校进行调研,了解大学生对平台的功能需求、高校对大学生实施体质健康管理情况。调研方法包括:①问卷调查法。编制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需求问卷、大学生体育素养知识问卷,对省内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实地调查。②访谈法。对高校从事体育、教育、心理、管理等部门工作者及大学生进行访谈。③专家咨询法。向省内相关领域专家就平台框架设计进行咨询和建模,并在平台开发过程中邀请其监督及指导。

2 体质健康管理团队概述

2.1 体质健康管理团队的组成

本平台的体质健康管理团队由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保健科医生2名、护士6名、营养师2名、心理咨询师1名、体育专业教师4名及健康促进志愿者20名组成。其中医护人员及教师学历为本科及以上,工作年限8年以上,职称中级及以上。健康促进志愿者的纳入标准:①在读医学专业本科生;②通过知识测试,每周保证8 h的线上线下服务时间;③自愿参加。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FEI CO., NOVA Nano230)、偏光显微镜(PLM)、能谱分析仪(EDS)观测和分析多孔C/C复合材料、C/C-SiC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特征、物相分布状态、断口形貌等。

2.2 体质健康管理团队的管理

服务前医护人员及教师对健康促进志愿者开展体育素养知识和健康管理知识的集中培训,培训内容涉及体育素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体能训练、运动防护、饮食管理、心理健康等。推选出志愿者负责人,并通过报名和面试形式分别选入线上信息更新组、在线答疑组、线下服务组和应急组。

3 OTO体质健康管理平台介绍

资金是产业扶贫的重点,要结合产业扶贫工作,优化金融保险扶贫方案,重点解决带动贫困户脱贫新型经营主体的贷款、资金需求。如引入合作社信用评定机制,简化贷款手续、拓宽贴息范围;多种方式化解金融市场风险,从农业保险、政策性金融政策落实中为贫困户融资提供支撑。

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资源,设计并开发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OTO平台,该平台包括个人信息模块、健康档案模块、健康评估模块、健康指导模块、知识保健模块、统计查询模块和信息咨询模块。考虑到大学生群体使用该平台的便捷性,同时开发手机端的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内容与电脑端的体质健康综合信息网站同步更新。

3.1 个人信息模块

此模块包含体质健康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成熟量表及问卷,如体质健康信念量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

、体育素养评价问卷、锻炼阶段诊断量表、健康调查简表(SF-36)、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疾病影响程度量表(SIP)

、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等,用户可选择填写相应量表或问卷,对自身健康状况、营养状况、心理状况、行为因素等进行评估,完成之后可看到系统生成的评估结果报告并自动保存,以便为今后的统计分析、制定干预计划提供依据。

3.2 健康档案模块

2.1 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 60例盆腔肿块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A组共54例,其中原发卵巢恶性肿瘤43例、继发卵巢恶性肿瘤11例;B组共6例,其中畸胎瘤2例、肠道间质瘤2例、肠道平滑肌肉瘤1例、膀胱平滑肌瘤1例。

3.3 健康评估模块

用户登录平台后注册并填写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院校、专业、年级、学号、电话、地址、E-mail等。这些信息为统计查询提供了条件。

3.4 健康指导模块

此模块既实现了按照个人基本信息进行查询,还可将个人电子体质健康档案与健康评估数据等进行统计分析,以曲线或图表直观显示近期数据变化,实现教育与管理的双重职能。

用户在完成基本信息录入后,自动形成个人电子体质健康档案。电子档案内容包括体育锻炼记录、饮食记录、心理记录、生活信息记录(包括睡眠、吸烟、饮酒、学习、活动等情况)、疾病记录,体质健康测试指标结果记录(由健康促进志愿者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录入最近一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每项信息均有填写说明及要求,便于体质健康管理团队成员在提供服务时参考。

3.5 知识保健模块

利用OTO平台读取阶段性体质健康发展目标,引导大学生根据自身体质与个人喜好自主开展课外体能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和认可度,执行干预指导方案。同时通过课表、短信和E-mail等推送工具,开展营养配餐,达到饮食与运动相结合的科学管理。以能耗仪监督运动过程,帮助大学生课外开展有效体能活动。寒暑假期间鼓励大学生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带动所在社区开展各项体能活动,促进学校-社区体能健身活动长效机制的形成

,实现校内教师正确引导、校外学生自我管理的体质管理模式。

3.6 统计查询模块

体质健康管理专家对学生的个人电子体质健康档案与健康评估问卷结果报告进行分析、评价后,拟定阶段性体质健康发展目标,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指导措施。在本模块中,学生可查看个性化的运动处方、营养保健指导、心理咨询服务、生活作息指导等。

3.7 信息咨询模块

大学生依据专家给予的个性化干预措施进行系统健康管理,在此过程中如有疑问可在本模块中留言,健康促进志愿者在线回复问题,对于不清楚问题可随时向专家求助,再反馈给学生,直到问题解决为止。同时将常见问题列表显示,方便大学生查询及使用。

4 基于OTO平台进行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途径

基于OTO平台,在对个人电子档案与健康评估等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实施人群分类,构建教学支持、体能活动、健康教育、监测评估为一体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服务系统。

4.1 课中体育教学支持服务系统

充分发挥体育课堂在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过程中的主战场作用,课上利用OTO平台辅助体育教师针对不同群组以学期为单位确定差异化的体质健康发展目标,结合专家制定的线上个性化营养与体能训练方案,课堂引导并督促学生分阶段实施,以各种体能监测仪器作为运动过程中的检测与反馈工具,评估训练效果,做到与平台同步适时动态调整干预方案。针对部分存在抗拒训练或有运动自卑心理的学生,课堂教师了解记录并查明原因,必要时联系辅导员、心理咨询师进行保密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顾虑、缓解压力,逐渐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4.2 课外体能活动指导服务系统

此模块依据大学生的需求,健康促进志愿者广泛收集健康管理知识,分类梳理并每日更新,形成综合健康知识库。内容涉及运动生理、急救知识、营养膳食、心理保健、常见慢性病预防、医药学知识等。为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该模块同时关联学习积分,通过浏览学习、参与答题考试等形式进行积分累积,一定积分可兑换不同福利奖品,奖品来自科研经费。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四十条规定:高等学校应支持图书馆有计划地开展学术研究,组织和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发表研究成果[4]。 目前,我国各高校已充分认识到学术会议的重要性。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已把参加学术会议算为科研积分,规定: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全国性学术会议,每次积2分;参加省级学术会议,每次积1分。但个人所得参加学术会议部分年度总积分不超过4分[5]。由此可见,国家和高校是鼓励图书馆员参加学术活动的。

治疗组显效5例(15.6%),有效果20例(62.5%),无效7例(21.9),总体治疗有效25例(78.1%),观察组显效2例(6.2%),有效11例(34.3),总体有效13例(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3 健康知识教育服务系统

线上基于平台构建的综合健康知识库满足大学生自我健康管理需求,同时通过平台收集大学生健康信息,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定期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在线沟通交流,开展体质健康管理宣传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观念,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线下加强运动安全教育,由体育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与运动后的放松活动,使其养成科学运动习惯。同时由健康促进志愿者组织协调,团队医护人员对大学生进行运动损伤急救知识和一般伤后护理知识培训。定期组织大学生座谈,根据大学生自我管理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专题讨论,督促其严格执行健康管理方案。

4.4 体质监测和评估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运动相关体质测验”和“健康相关体质测验”2部分

。前者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采集结合体能监测仪器,评估与运动成绩相关的身体素质测验。后者借助平台统计查询模块结合自助式健康体征检测仪器

,评估与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相关的体质项目测验。

5 小结

建设区域性的OTO体质健康管理平台,为实施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奠定重要基础。平台直观、操作便捷,管理团队高效,干预针对性强,使体质健康管理更具信息化、系统化。同时基于该平台构建教学支持、体能活动、健康教育、监测评估为一体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服务系统,不仅能帮助大学生获得健康知识、规范健康行为、树立健康信念,同时也为高校及管理机构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更为科学安全地指导和服务于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提供了参考依据。

[1] 吴浩,刘新颖,张世红,等.“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指南(二期)[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6):1891-1909.

[2] 许辉.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常见问题及改进对策[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3):105-106.

[3] 田甜,古博文.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模式[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9):1285-1287.

[4] 陈莉,周伟,蒲庭燕.全民健身计划下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实施路径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8,33(1):48-52.

[5] 高义景,王永盛,乔雨.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大学生健康管理平台[J].电子制作,2021(6):51-52.

[6] 夏祥伟,黄金玲,郝翔,等.高校研究生体育与健康教育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研究生全面健康促进机制的结构方程模型[J].教师教育研究,2018,30(5):85-89.

[7] 刘一平.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与促进[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55-82.

[8] 王雪,聂恒卓,卜秀梅,等.高校社区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J].医学信息,2019,32(2):11-13.

[9] 季钢.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实践探索[J].中国学校卫生,2021,42(7):1121.

[10] 刘晨.“健康中国”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健康管理体系构建现状及发展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0,36(7):55-57.

猜你喜欢

体质评估模块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选修6 第三模块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最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