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QSZ92式手枪射击弹壳痕迹与射击顺序的相关性研究

2022-08-09叶春文吕晓森赵惠梓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弹壳弹匣枪支

叶春文 吕晓森 赵惠梓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沈阳 110000)

由于暴恐事件、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为应对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公安机关为基层民警配发枪支,大量民警开始持枪上岗(1)佘军奇. 完善基层民警执法用枪机制的思考[J].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20,(6).。随着依法治国理念深入民心,全社会对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用枪的合理性、合法性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也因此引发了一些负面效应。如黑龙江庆安“502”案件发生后,当地媒体的片面报道和不良引导,迅速引起社会舆论对警察执法的广泛质疑(2)郭林,曾欣欣. 警务用枪行为评价问题探讨[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21,(8).。类似的,一些别有用心之徒利用舆论导向,抹黑人民警察形象的事件时有发生,其中受争议最多的问题是,使用枪支执法时现场人员的具体情况、是否经过鸣枪示警程序等。因此,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通过枪弹检验工作,认定现场射击顺序,还原执法过程,形成有力法庭证据,对证明执法程序合法性和依法维护警察执法权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对于国产手枪的研究,多集中于分析射击弹壳和弹头痕迹的种类和形态特征,对于射击弹头弹壳痕迹与射击顺序的相关性研究则较为少见。传统确定发射顺序的方法一般是根据现场遗留的枪支与弹头弹壳的位置关系,及现场其他痕迹的关系、持枪人射击位置的选择等,加以分析判断(3)韩均良. 七七式手枪推弹突笋痕与发射顺序的研究[J].刑事技术,2002,(6).,且主要针对54式手枪、64式手枪及77式手枪,少见92式手枪,并且,相关的论文和数据资料也较少,说明射击顺序的判定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且尚待解决。现今92式手枪已经大量配备到公安基层单位,基于上述情况,对92式手枪弹壳痕迹与射击顺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一、实验枪支、弹药介绍

(一)QSZ92式手枪

QSZ92式手枪由我国自主研制生产,分为9mm和5.8mm两种口径。该枪在性能上优于以往的警用手枪,弹匣最大容量为15发,采用左右排双进、呈平行四边形压弹设计,提高了装载和快速射击的能力,加强了火力的持续性。该枪使用热塑性好、强度高的塑性材质研制,手枪握把通过一次性工艺注塑成型,握持感大幅提高。保险装置采用手动保险和击针保险双保险设计,枪机左右两侧均设有手动装卸弹匣卡笋,在强弱手射击时更加方便。在配用弹种方面,9mm口径的92式手枪可以使用DAP92式 9mm普通弹、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和9×19mm的低侵彻弹。本实验选用目前公安机关普遍使用的9mm口径92式手枪和DAP92式9mm普通弹(4)张迪迪,杨军,沈浪,尹丽兰. QSZ92式9mm手枪和NP22手枪射击弹壳痕迹比较研究[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7,(6).。

(二)DAP92式 9mm普通弹

DAP92型9mm普通子弹,弹芯由复合铅钢制成,披甲由全金属制成,断面比高,全弹重量12.06g,全弹长29.66mm,弹壳质量3.90g,弹壳长度19.06mm,弹壳直径10mm。

二、痕迹形成机理

(一)痕迹选择

射击弹壳上的痕迹是指在整个射击过程中遗留在射击弹壳上的枪支机件作用痕迹,贯穿于装弹、击发、排壳三个阶段(5)杨军,郭威. 枪弹痕迹学[M]. 北京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5.。鉴于92式手枪相较于其他手枪,采用双排左右进弹的特殊供弹形式,本实验对装弹过程中形成的痕迹进行重点观察筛选。

装弹过程是指枪弹在被装入弹匣开始,直至枪弹进膛定位,枪机完成闭锁为止(6)吴雪冬,吕晓森,杨军,裴志光. 关于国产QSZ92式9mm手枪射击弹壳痕迹的研究[J]. 广东公安科技,2006,(1).。常见的痕迹有弹匣口痕迹、枪机下表面痕迹、推弹突笋痕迹、拉壳钩前端痕迹和弹膛后切口痕迹。

在对上述痕迹进行初步观察筛选后,发现双排弹匣设计对弹匣口痕迹、推弹突笋痕迹有一定影响,不同进弹方位的弹壳上弹匣口痕迹和推弹突笋痕迹的方位有所不同。并且,枪支子弹在上膛时首发弹需要借助射手拉套筒完成上膛,次发弹以后将自动完成上膛,此时,由于弹壳受力不同,枪机内表面对弹壳痕迹的形成作用也会相应不同。观察发现,首发子弹和次发子弹弹壳上的推弹突笋痕迹的数量、形态、大小均有所差异。综上所述,本实验对弹匣口痕迹和推弹突笋痕迹在不同样本上反应出的差异性进行具体的量化研究,以分析其与进弹方位和射击顺序有无相关性。

(二)弹匣口痕迹

弹匣口痕迹是指射手在手工完成压弹入匣,并通过枪支机件完成推弹、进弹、进膛的过程中弹壳表面形成的痕迹。在进弹过程中,射手在手工按压枪弹入弹匣时,弹匣口扣弹齿同壳体表面发生摩擦产生线条状擦痕,单排弹匣形成的弹匣口痕迹为两条平行痕迹,QSZ92式手枪左右排双进弹匣一般形成一条线条状擦痕;在推弹过程中,枪支后坐到位至复进完成枪弹入膛,此时枪支推弹突笋抵压弹壳底部,使得子弹向前推送过程中同扣弹齿发生摩擦形成的条形痕迹,两种不同方式形成的痕迹称为弹匣口痕迹。

(三)推弹突笋痕迹

推弹突笋痕迹是指枪机在后坐到位,受复进簧的作用向前移动,此时枪机前端推弹突笋面与待进枪弹弹壳底部相接触形成的痕迹。

三、实验过程

(一)实验器材

5支QSZ92式9mm手枪(枪号为:009245 17 236、008901 17 236、009381 17 236、009247 13 236、008230 17 236),200发DAP92式9mm普通弹,照相机,物证袋若干,YUCON CM-100B式比对显微镜,toupview软件(显微图像测量分析软件),三目体视显微镜,实验数据登记表若干。

(二)实验方法

准备两枚基础弹用于向弹匣内按压左右左右、右左右左排序的辅助弹,然后每次按压三枚或四枚实验弹,手动上膛,为防止因手动回位套筒造成枪支内部机械性痕迹在枪弹上的表现不明显,套筒必须自动回位。将实验枪支垂直射击,每支枪通过左首、右次、左次、右首的顺序分别击发,将不同次序的弹壳分别装入物证袋中,每个次序收集满10枚弹壳后,换下一支枪进行收集,每支枪收集弹壳各40枚,实验总计收集弹壳200枚,不同枪、不同射击顺序的弹壳均放置在不同物证袋内并进行标记,以便后续研究。所有弹壳均密封保存,防止产生二次污染破坏痕迹。

四、痕迹分析与测量

通过三目体视显微镜将实验中提取的弹壳,按照左首、右首、左次、右次的顺序进行观察。对每同一支枪收集的同次序的十枚弹壳上的弹匣口痕迹、推弹突笋痕迹进行观察,再将四种次序的弹壳以左首与右次、右首与左次的顺序进行对比观察,研究痕迹的出现概率、形状等差异,最后用相机拍照固定特征痕迹。

(一)痕迹分析

1.弹底痕迹定位

固定弹壳底部,利用直角坐标系和时钟比例尺相结合的办法,将底部痕迹更精准和更具有普适性地将其标记出来,使得这次研究结果能够更直观、更准确(如图1)。通过固定观察发现,抓壳钩痕迹出现在1~2时的位置,推弹凸笋痕迹大约出现在4时或8时的位置,抛壳挺痕迹大约出现在9时的位置等。

图1 痕迹定位示意图

2.弹匣口痕迹分析

通过随机抽取观察200枚弹壳中部分弹壳壳体形成的弹匣口痕迹(如图2),发现QSZ92式手枪弹壳的弹匣口痕迹有且只有一条,不同于其它枪支单排进弹弹壳上出现两条平行的弹匣口痕迹。在抽取的样本中,弹壳弹匣口痕迹出现率为100%,痕迹出现位置通过坐标轴有左右之分,左排进弹的弹壳弹匣口痕迹一般出现在坐标2时及其附近位置,而右排进弹的弹壳弹匣口痕迹一般出现在坐标10时及其附近位置。

由此初步推断,通过弹匣口痕迹所在的位置可判定出该子弹左排进弹或右排进弹。即当弹匣口痕迹出现在弹壳坐标2时及其附近位置时,为左排进弹;当弹匣口痕迹出现在弹壳坐标10时及其附近位置时,为右排进弹。为验证这一结论的可靠性,在后面的痕迹测量阶段,对200枚弹壳的弹匣口痕迹进行了全部测量。

图2 弹匣口痕迹

3.推弹突笋痕迹分析

通过观察200枚QSZ92式半自动手枪弹壳底部的推弹突笋痕迹,可以发现推弹突笋痕迹的出现率为100%。进一步观察发现,由于QSZ92式手枪左右排进弹设计的原因,每枚弹壳底部大多可见在单边形成推弹突笋痕迹,相比较单排进弹枪支对称分布的推弹突笋痕迹而言,该痕迹形成存在其特殊性。左排弹弹壳底部推弹突笋痕迹一般出现在4时的位置,右排进弹弹壳底部推弹突笋痕迹一般出现在8时的位置(如图3、图4)。

图3 左排进弹推弹突笋痕迹图4 右排进弹推弹突笋痕迹

观察弹壳底部,发现推弹突笋痕迹表现为以下几种形态:椭圆形、唇形、三角形、山字形(如图5、图6、图7、图8)。首发弹推弹突笋痕迹无论是痕迹清晰程度还是成形轮廓的明显程度都要远远大于次发弹的推弹突笋痕迹。首发弹的推弹突笋痕迹一般呈椭圆形分布,次发弹的推弹突笋痕迹一般呈唇形、三角形、山字形分布。

图5 椭圆形图6 唇形图7 三角形图8 山字形

(二)痕迹测量

1.弹匣口痕迹测量

利用体视显微镜,对200枚弹壳上弹匣口痕迹的位置、出现率进行了准确统计,得出以下数据结果。

表1 弹匣口痕迹测量结果

续 表

2.推弹突笋痕迹测量

利用YUCON CM-100B 式比对显微镜和toupview 软件对首发弹和次发弹上的痕迹特征进行观察测量,统计200弹壳上推弹突笋痕迹的位置、形状、宽度、高度、同一枚弹壳上的痕迹数量、出现率等特征,得出以下数据结果。

表2 推弹突笋痕迹测量结果

五、结果与讨论

通过以上实验,对5支92式手枪200枚射击弹壳上的弹匣口痕迹、推弹突笋痕迹,进行观察、测量、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分析结果:

(一)判定子弹进弹方位

1.依据弹匣口痕迹位置

左排进弹的弹壳弹匣口痕迹一般位于在2时位附近;右排进弹的弹壳弹匣口痕迹一般位于10时位附近。

2.依据推弹突笋痕迹位置

左排进弹的弹壳推弹突笋痕迹一般位于4时位附近;右排进弹的弹壳推弹突笋痕迹一般位于8时位附近。

(二)判定子弹射击顺序

1.依据推弹突笋痕迹形状

首发子弹弹壳上的推弹突笋痕迹为椭圆形,次发子弹弹壳上的推弹突笋痕迹多种形状均有出现。因此,若为椭圆形痕迹,则不能判定首发或次发子弹;若出现非椭圆形痕迹,则可判定为次发子弹。

2.依据推弹突笋痕迹大小

首发子弹弹壳上的推弹突笋痕迹均小于1mm,次发子弹弹壳上的推弹突笋痕迹有部分为大于1mm。因此,若痕迹长宽均小于1mm,则不能判定首发或次发子弹;若痕迹长宽大于1mm,则可判定为次发子弹。

3.依据推弹突笋痕迹数量、出现率

首发子弹弹壳上的推弹突笋痕迹有且仅有一处,出现率100%,次发子弹上的推弹突笋痕迹存在2处或2处以上情况,出现率不等。因此,若仅有一处推弹突笋痕迹,则不能判定首发或次发子弹;若出现多处推弹突笋痕迹,则可判定为次发子弹。

(三)总结讨论

通过上述结果,可以得出,92式手枪射击弹壳上的弹匣口痕迹、推弹突笋痕迹与其左右进弹方位及射击顺序存在相关性,痕迹的位置、形状、大小可以作为进弹方位和射击顺序的判定依据,即通过痕迹位置可以判定进弹方位,通过推弹突笋的形状、大小可以排除为首发子弹或认定为次发子弹。

当前,对于QSZ92式9mm手枪射击顺序的分析和判断仍是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中的难点,仅仅依靠上述痕迹特征和实验结果直接判定射击顺序是不够充分的。实际工作中,应当结合案发现场的各类痕迹物证进行综合分析,使得判定更加客观全面,进而得出准确的鉴定结论。

猜你喜欢

弹壳弹匣枪支
世界名枪印象(8)
弹壳底部平底成形工艺优化
他是传奇 凭一个弹壳就能发现真相 凭半枚指纹就能锁定真凶
“匣”路相逢:雷明顿B70DM PK莫斯伯格6BOM
巴西成为全球因枪支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枪支共享”
澳大利亚民众上缴逾5.7万支非法持有枪支
不许去当兵
新型弹匣联接系统
塑料弹壳的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