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板鼓一声响 黄梅唱一生
—— 深切怀念著名黄梅戏鼓师饶广胜先生

2022-08-09王天羿

黄梅戏艺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安庆市锣鼓黄梅戏

□ 王天羿

1916 年2 月, 饶广胜先生出生在安庆市的一个贫苦家庭。自幼学习京剧打击乐,因其天资聪慧扎实苦练,很快熟练地掌握了京剧全套的锣鼓艺术。

16 岁起就能独当一面,担任司鼓一职,曾与华慧鸾、王少培等京剧名家通力合作了《徐策跑城》《坐楼杀惜》《萧何追韩信》等经典京剧剧目伴奏演出,后来又与黄梅戏著名老艺人丁永泉、王剑峰、程积善、柯砚秋等老艺术家结识并合作,从此开始作为黄梅戏司鼓。

1949 年,安庆市解放后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民众剧院”。饶广胜先生当选为主委,与其他几位主委共同担任剧团的行政、业务管理工作。1950 年剧团成立了工会组织,饶广胜先生担任了工会主席一职,连任至1957 年。1956 年剧团改为国营后,饶广胜先生又担任安庆市黄梅戏一团副团长至1957 年。

饶广胜之女饶庆云、与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等人员集体合影留念

1952 年,饶广胜先生与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等艺术家们共同创作改编了很多优秀黄梅戏剧目。传统作品有《打猪草》《蓝桥会》《补褙褡》《路遇》,现代作品有《柳树井》《新事新办》等均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华东地区戏曲观摩汇报演出,并首次由上海电台录制成唱片发行,轰动全国,载誉海内外。(图一)

(图一)

而其中图一照片的由来与背后的故事,被刊登在《黄梅戏艺术》杂志《由一张照片所想起的》一文,主要内容是笔者陶演写给王兆乾的一封信,回忆当时1952 年录音的实况,其中提到了饶广胜先生,陶演称呼饶广胜先生为黄梅戏“鼓王”。(图二)

(图二)

1956 年,饶广胜先生参加了安徽省戏曲汇报演出,他技艺精湛、手法娴熟,荣获“乐师奖”。他不仅系统地掌握了整套京剧锣鼓艺术,又巧妙地吸收了京剧的锣鼓、节奏型加入到黄梅戏伴奏中,丰富了黄梅戏锣鼓的表现形式,因其演奏技艺独特出众,在京剧、黄梅戏两大剧种中皆享有很高的赞誉。据原民众剧团、现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彭玉兰老师回忆,饶广胜先生在日常工作中,无论是与主角还是与二路、三路演员的配合甚至是和年龄很小的学员排练,他都一视同仁,都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完成工作和教学,可谓是“德艺双馨”。

据饶广胜之女饶庆云老师口述,饶广胜先生不仅在日常工作中严谨认真,而且平时自己也在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因为早期学习打鼓是完全跟着师傅口传心授、心领神会学习的,饶广胜先生并不认识简谱。1949 年建国后,黄梅戏开始借鉴和移植其他剧种的剧目,饶广胜先生不仅自己钻研学会了简谱,而且对当时的黄梅戏伴奏乐队进行了改良:除了原有的黄梅戏伴奏乐器二胡、高胡、竹笛外,还增加了琵琶、扬琴、筹笛、黑管、三弦、月琴、阮、笙等乐器,还将革胡作为低音声部乐器加入到黄梅戏伴奏乐器中,丰富了黄梅戏乐队的音色与层次感。

饶广胜先生除日常排练黄梅戏外,还带领乐队排练民族管弦乐队作品如《步步高》《金蛇狂舞》等曲目,目的就是为了提升黄梅戏乐队在伴奏时的整体配合能力与演奏技术。同时将打鼓的鼓毽子代替西洋乐队的指挥棒,既兼顾了日常排练,也能够充当指挥棒的功能,提高了演奏效率。并且借鉴吸纳了其他剧种的打击乐器如广东木鱼(俗称梆子)和碰铃,加入到黄梅戏乐队中,丰富了黄梅戏的打击乐器声部。

为了传承黄梅戏的锣鼓艺术,不辍劳作的饶广胜先生,先后将柯贤文、阮玉龙(武汉京剧团副团长)、王文龙(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鼓师)、夏积成(安庆市黄梅戏剧团鼓师)、马继安等收为弟子传授锣鼓艺术。后来,他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学校担任打击乐授课教师,培养了众多的打击乐优秀人才。遗憾的是,这么一位优秀人才四十五岁时就英年早逝。

黄梅戏锣鼓艺术,是黄梅戏舞台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民族音乐大家族中的一块瑰宝。评论界普遍认为,饶广胜先生为发展黄梅戏锣鼓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奉献了自己短暂的一生,他是中国黄梅戏锣鼓艺术传承发展中的一名开拓者、贡献者。

猜你喜欢

安庆市锣鼓黄梅戏
文化创意视角下黄梅戏的产业化发展研究
浅谈安庆地域文化与黄梅戏传承发展
软槌锣鼓 声震九州
2014年安庆市8个中稻品种试验示范初报
安庆市生态农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黄梅戏《天仙配》荣获文化部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建院60周年优秀剧目集锦
数学问题与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