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流媒体生产媒介批评话语的途径研究

2022-08-08邢晓瑞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主流媒体语言

摘要:主流媒体是我国新闻媒体的基本面,是社会传播的主要力量,在媒体群体中享有较高声誉。媒介批评话语是媒体的重要功能,在社会中具有引导舆论、针砭时弊、引导行业风气等重要作用。作为社会传播主要力量的主流媒体,应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合理开展媒介批评,这样不但能助力社会建设,而且有利于塑造媒体自身的影响力,打造媒介品牌。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主流媒体开展媒介批评的语言风格和语言形式,并提出主流媒体开展媒介批评的优化方法以及在开展媒介批评时如何构建舆论引导机制,以期对主流媒体生产媒介批评话语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主流媒体;媒介批评;语言;传播规律;引导机制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3-0159-03

主流媒体是我国新闻媒体的基本面,是社会传播的主要力量,在我国的媒体群体中享有较高声誉。媒介批评话语是媒体的重要属性和功能,能在社会中起到引导舆论、针砭时弊、引导行业风气等重要作用。所以,主流媒体开展媒介批评的舆论影响更大,也有更多的受众群体关注,更容易在被批评者那里形成舆论压力,推动新闻事件解决[1]。早期央视新闻节目《焦点访谈》就是主流媒体开展媒介批评的典型代表,具有非常强大的舆论影响力。

从传播学来看,公众对当前媒介传播的间接认知、弊端反省和理性思考构成了媒介批评,它产生的原因是,媒介传播行为与受众接收信息两种活动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其概念可以被理解为传播受众凭借个体道德价值观、能力素养、生活经验,对传播媒介的信息传播相关行为产生的评价与反思[2]。

主流媒体作为生产媒介批评话语的特殊主体之一,一方面具有影响广泛、引导舆论动向、解决社会事件并获得信息反馈的优势,另一方面能对其他主体的媒介批评活动形成指导。

主流媒体生产媒介批评话语,代表受众群体对社会要闻、事件议题等信息传播活动作出情势解析和价值判断,但受制于传统传播管理方式,批评话语作用弱,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调整[3]。近年来,山西广播电视台逐步在《新闻午报》《晚间新闻》《黄河新闻》等栏目中增加媒介批评新闻内容,就社会上老百姓关心的民生事件进行批评监督,很好地化解了社会矛盾,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下文中,笔者将对主流媒体如何产生媒介批评话语进行论述。

一、确定语言风格,阐明价值立场

媒介批评要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文风笔触自然生动,使用幽默讽刺、客观阐述分析、亲切建议等写作方式,阐明价值判断和所持立场。批评语言的风格分为两种。

(一)反对否定的语言风格

2019年1月14日,人民网作者张璁发布的媒介批评《从〈非诚勿扰〉案看法律的权威性》一文,就是典型的反对否定语言风格。

文章先后使用了“理直气壮”“超越法律耍大牌的牛气”“无视判决”等严厉指责、贬义讽刺的语言,猛烈批评了江苏卫视蔑视法律权威、拒不执行法院生效判决的恶劣行为。

文中写道,“一个法律程序随随便便就能被中止,如此不严肃未免把法律当儿戏”,“《非诚勿扰》实在不该和法院判决对着干,应立即按深圳中院的判决执行。为了补上这一课,江苏卫视是需要交点学费的”。

山西广播电视台《黄河新闻》栏目2021年12月28日发布的视频新闻《荒唐!男子高速路上停车遛狗》也是典型的反对否定的语言风格。

该视频新闻通过影像画面和同期声向受众展示了一男子在高速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停车遛狗的事实,通过主持人的画外音对这一事件进行否定,主持人直接點名该男子的行为是错误的。

直接的否定和评论批评,简单明了,直接把正确的信息传达给受众,这也是视频新闻这种直观的新闻节目进行媒介批评的常用形式[4]。

(二)公正判断与理性分析的语言风格

2018年1月26日人民网的媒介批评报道《女孩看病“怒斥黄牛”折射的医院真问题》,分析视频传播事件,解析社会管理制度的问题。文章写道,“由于真相未明,尚无法探析视频中的指责和质疑是否属实。但这段视频暴露出的‘黄牛猖獗等广受诟病的医院问题,值得高度关注并推动解决”。

在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从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媒介传播及相关行为作出分析判断,能够消除传播受众对公众事件的误解,避免或者合理疏导社会舆论危机,尤其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及时采取正当措施应对自然灾害、大型事故方面,具有排除流言传闻、安抚传播受众情绪的作用。

二、提炼语言精华,丰富语言形式

主流媒体媒介批评话语的产生,是媒介传播主体的权威性身份体现,代表社会主流价值理念,要客观、公正地还原事件真相,对媒介传播活动进行监督、引导和调整。因此,必须提高批评语言的运用技巧,提炼语言精华,丰富语言形式。

(一)提炼语言精华

媒介批评要从话语组织方式、词汇搭配技巧、句式解析构成等环节入手,提高传播受众、传播媒介主体对批评话语的接受度、认同度,唤起社会公众在心理情感、意识思想上对批评话语的观点共鸣,理性分析、客观评价媒介传播活动。

2020年1月15日,人民网发表媒介批评《是“非诚勿扰”还是应“非法勿扰”?》,对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综艺节目违反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终审生效判决事件表明立场:“《非诚勿扰》是一档提供‘交友服务、婚姻介绍的电视栏目,最应该富有契约精神,否则还怎么让上节目的人去诚实交友和婚恋?”在句式运用、词汇选择、叙事与评论等写作过程中,媒介批评要以简单直观、清晰明确为主旨,避免使用晦涩生僻的语言、复杂烦琐的句式和文章结构,避免提高受众理解的难度,对阅读理解造成困难。批评话语要简短、精炼,无论是句式、段落还是全文结构,都要突出核心内容和中心思想。

(二)丰富语言形式

在媒介批评中,主流媒体要防止语言内涵发生歧义,拒绝使用高度抽象、难以识别含义的语言形式。在人际社交传播、自我信息传播、互联网传播中,微传播因具有个性化和交互性传播特征,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创意词汇,主流媒体要辨析使用,密切关注大众传播媒介行为和热点事件,丰富批评语言形式。2019年,马天钦在人民网发布媒介批评《在2019流行语中倾听时代的心跳声》一文,对《咬文嚼字》编辑部总结的2019年度被广泛使用的创意语言作出评述。文章中提到了“创客”“互联网+”等新概念,也列举了“剁手”“颜值”“宝宝”等互联网社交传播流行词汇。流行语是“最真实也是最具体的生活话语”,“源自每一个人的普通生活”,主流媒体要把握流行语言的现实意义,合理选择,将部分流行语言引用到媒介批评中,丰富批评语言的形式,提升批评语言的艺术价值。

三、尊重传播规律,优化批评方法

为了保证媒介批评话语发挥积极作用,主流媒体需要总结并尊重传播规律,不断优化传播方法和传播策略。

(一)尊重传播规律

新闻事件、社会议题的相关报道是主流媒体媒介批评的主要目标,批评活动必然要遵从新闻传播职业操守和从业理念,以敏锐的视角,挖掘最新的热点问题,确定批评话语的立场,选择有批评价值的媒介传播问题。

2019年2月5日,《钱江晚报》发布文章《让行救护车暗藏的风险,得由法律来规避》,对在社交媒体上引起热烈讨论的“三四辆私家车集体闯红灯,给身后的救护车让出一条道来”这一新闻事件进行总结。文章首先称赞了公民为救护车让行所体现的责任意识和道德素质,分析了违反交通规则行为的安全风险和过错承担,最后说明法律制度的完善可以为相关事件提供合理的处置原则,“让车主来承担风险不是负责任的做法。不管怎么说,救人都是第一位的,这当然不是无原则的让,而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在法律的支持下的让”。尊重传播规律,体现为调查信息真实性,核对数据准确性,关注媒介传播最新的热点问题,确保批评话语的及时、准确。

(二)优化批评方法

主流媒体的媒介批评方法应针对以下要点,调整批评方式和批评策略:媒介传播是否符合职业素养与操守,是否符合新闻专业报道原则;媒介传播中的主导价值观是否正确,数据统计和事实分析是否存在错误;媒介传播是否存在行贿、受贿腐败行为或其他违法事实。

2016年2月5日,钱江晚报作者金梁发表媒介批评《生肖猴,为何让洋品牌占了先机》,提到新春佳节之际,国外厂商纷纷以“生肖猴年”为主题,调整广告传播营销策略,成功抢占中国市场。“一部植入百事可乐广告的《猴王世家》,讲述章家四代人一心坚持猴戏的宣传短片,一下子得到了猴年营销的头彩……不少人的微信圈为此广告频频刷屏”,“肯德基年前推出了一个猴王套餐,凭着几个卖萌的孙悟空快餐玩具和《西游记》漫画,点燃了很多人尘封的记忆,遭到了70后、80后和孩子们的疯抢”,“路易威登、阿玛尼、迪奥等诸多国际大牌纷纷为中国消费者设计‘猴年限量款”。文章最后对我国广告传播营销策略提出反思,“以生肖猴为媒介的推广方式就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部分国货在推广中的短板”。批评话语的传播方法优化,应探究媒介传播行为的弊端,挖掘有价值的社会议题,分析传播受众的心理活动、感受情绪、观点想法,把握传播时机,从客观立场出发,通过媒介批评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和舆论方向。

四、构建舆论引导机制,提高公众思想素养

媒介批评话语产生于传播活动中,受到信息传播规律的制约,主流媒体应实现价值引导,构建舆论引导机制,提高公众思想素养。

(一)构建舆论引导机制

主流媒体要善于从社会事件和热点问题中分析原因,判断社会公众在媒介传播活动中的行动反应、情绪想法,通过媒介批评控制社会舆论的影响范围,缩小负面消极舆论波及范围。

2018年2月6日,人民日报分别在纸质报刊第九版和官方网站上发布媒介批评文章《圆珠笔别走一次性筷子的路》,对央视经济部《对话》节目于CCTV-2频道播出的“圆珠笔挑战高端制造”主题引发公众质疑和业内讨论事件,进行总结评述。“年产圆珠笔400多亿支,我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文章首先肯定了我国圆珠笔的生产制造能力,同时提出了“技术之问”“浪费之问”和“环保之问”。

这篇批评文章,采用理性分析与解说的视角,发出提倡与建议,引导公众舆论正视我国的生产制造问题,并建议受众群体“现在做起,从细节入手,大力倡导节约与环保,培养绿色环保好习惯”。

(二)提高公众思想素养

主流媒体要引导传播受众形成认知共识,辅助社会公众养成理性分析、冷静判断的传播思维模式,具备健康、正面的个人情感与价值观。主流媒体在媒介批评中应保持客观公正,否定负面价值,宣传正面积极的价值观和思想。

2018年,北京晨报记者张森林发布媒介批评《无须自证清白有助弘扬善举》一文,引用了现代金报的新闻报道:“杭州将颁布新《条例》,正面鼓励一些文明行为,比如扶老人、救人者没有必要再自证清白,被救助的人如果主张他的损害是救助人造成的,或主张救助人在这个过程中,未尽合理限度义务加重其损害的,应当予以承担举证责任。”文章鼓励公众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在这种形势下,尤其需要法律来保护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让善举受到肯定,让好人能有好报,进而鼓励更多的人不仅愿意而且敢于伸出正义的温暖的双手”,“杭州立法保护善举,明确规定誰主张、谁举证,其价值显然值得肯定”。由分析新闻报道和社会热点事件,强调法治建设的重要性,鼓励公众承担社会义务,进行自我约束,接受法治教育,提高道德修养。

五、结语

媒介批评话语作为媒体的主要职能,在媒体传播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媒体来说,可以为群众发声,为群众排忧解难,吸引受众,引导舆论;对受众来说,可以引导其思考,启发其心智;对社会来说,可以化解社会矛盾,缓和社会关系,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舆论。从传播学来看,媒介批评话语涵盖了传播受众的理解认知、价值分析、思考总结等多种行为活动特征,是主观意识与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媒体传播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管控、监督媒体信息传播行为,促进媒介传播技术发展,提高媒体核心竞争力与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主流媒体在媒介批评活动中,要确定语言风格,阐明价值立场,提炼语言精华,丰富语言形式,尊重传播规律,优化批评方法,构建舆论引导机制,提高公众思想素养,注重人文关怀,不断调整媒介批评的手段与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使主流媒体的媒介批评形成良性发展,获得更多受众的认可和支持,从而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王建珂.媒介批评:媒体的一面镜子[J].青年记者,2017(27):107.

[2] 闫谨.媒介批评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变化与特点:以网络空间中媒介批评为主要分析对象[J].电视指南,2017(15):111.

[3] 赵立兵,文琼瑶.超越危局:新闻业应立足于公共生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传播艺术系教授潘忠党学术专访[J].新闻记者,2017(12):14-21.

[4] 刘世文.新媒体艺术实践呼唤艺术媒介批评:关于新媒体艺术批评的思考[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5-20.

作者简介?邢晓瑞,本科,记者,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主流媒体语言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多向度交往对语言磨蚀的补正之道
主流媒体回应网络谣言引导舆论策略思考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探讨主流媒体的改革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主流媒体如何在“反转新闻”中当好定音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