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性气象媒体服务与提升策略探究

2022-08-08张晓卿刘艳华付雯赵晶白钰孙镆涵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黑龙江困境

张晓卿 刘艳华 付雯 赵晶 白钰 孙镆涵

摘要:保证粮食安全生产是践行大食物观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黑龙江省作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离不开气象部门的保障服务,而气象媒体作为气象信息传输的重要出口,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使命。为了提升龙江气象媒体矩阵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助力农业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文章通过经验性研究分析龙江气象媒体具有主体权威、内容专业、渠道多样、活动丰富等运营优势,但面临服务内容单薄、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待提升等发展困境,得出气象媒体应从建立深度融合机制、搭建线上服务社区、精细化定制需求服务、热点借势宣传科普、加强媒体联动、培养全媒体人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优化,旨在为其他地方性气象媒体在农业气象服务保障工作上充分发挥作用、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提供借鉴。

关键词:黑龙江;气象媒体;为农服务;困境;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3-0129-03

粮食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是端牢14亿多人口饭碗的重要基础,做好为农气象服务亦是气象媒体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必然要求。但目前各级专业媒体,特别是平台化媒体和国家级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强势明显,气象类媒体亟须捍卫自己的舆论宣传阵地,深入探索分析发展的优势和不足,重点发力,以点带面,打造适合气象特色优势的发展路径,提升气象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从而提供更加精细化的为农气象产品。

一、龙江气象媒体的发展优势

(一)黑龙江担当大国粮食安全“压舱石”

黑龙江作为大国粮仓,气象媒体作为农业气象服务尤显重要。

后疫情时代,全球粮食生产面临战争、经济贸易和气象灾害等风险,“粮食危机”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当前,中国的粮食生产所面临的隐患不容忽视,一方面,全球粮食贸易安全体系处于失衡状态,发达国家的跨国粮农公司处于主导地位[1];另一方面,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指出,到2030年全球约有6.6亿人口面临饥饿,比疫情之前增加3000万人[2]。再者,中国粮食进口来源国多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特别是大豆作物多数长期依存进口,据海关统计,2021年进口大豆占全国总需求的85.5%。此外,还有耕地面积减少、黑土地退化等问题。因此,国际国内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加剧了中国粮食生产的风险性。

要牢牢把握糧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一直是黑龙江多年来始终坚持的发展宗旨。黑龙江作为中国产粮第一大省,现有耕地面积2.579亿亩(国土三调数据),其中典型黑土耕地面积1.56亿亩,占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的56.1%,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九分之一[3]。2021年黑龙江粮食总产达786.75亿公斤,比上年增加32.67亿公斤,创历史新高,实现“十八连丰”,是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生产的“压舱石”。为降低大豆对外进口的依赖性,实现“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的目标,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中国要实施大豆和油料作物产能提升工程,黑龙江作为全国大豆最大的供给地,要求2022年增产1000万亩以上,这就对气象为农保障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2年《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提出实施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行动,给气象部门的农业保障服务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和依据。

(二)龙江气象媒体服务具有多重特色

发布内容具有专业性。龙江气象媒体矩阵是由当地气象部门主体运营的宣传阵地,具有重要的引导性。内容丰富多样,涵盖日长基本实时天气预报信息,如气温、降水、风速等,此外,还包括专业性的气象服务专报,如气候趋势预测、二十四节气、高考等重大社会事件、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等专报,为相关部门和各行各业提供决策依据。

发布渠道具有多样性。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平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传统媒体在改革的路上也就必须学会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因此,在传统媒体逐渐平台化的当下,龙江气象媒体也在多个平台开通新媒体账号,形成媒体矩阵,包括微博、微信、抖音、客户端、头条号等,成为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的主要出口。此外,在省级卫视和部分地方电视台每天固定时段播放天气预报节目,为各个年龄阶段的受众提供及时准确的天气信息。

活动形式具有丰富性。举办活动是促进新媒体用户增长和活跃的重要方式,龙江气象新媒体作为省级的气象媒体,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都会举办线上和线下的活动,如科普直播、短视频大赛等。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始终是气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除了省级媒体,市地县级的媒体也在不断拓展自身的“直通式”为农服务业务,如邀请农业专家进行直播,讲解春耕、春播和选种等农业知识,为农民及时答疑解惑,打通为农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为龙江粮食连产连丰保驾护航。

发布主体具有权威性。在组织机制上,省气象局还与省农村农业厅、省农业科学院以及省内高校等单位联合组织成立全省农业气象服务专家组,形成从技术攻关到成果应用转化的服务闭环,同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对基层气象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提供服务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保障。

二、龙江气象媒体农业服务困境

(一)媒体服务内容单薄

气象媒体虽然在信息宣传上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但是在为农服务方面缺少内容的丰富性。一方面,表现在内容本身过于宏观,没有针对个别地域的作物进行精细化预报,用户对其的指导无法真正应用到自身农业生产,导致信息实用性不强。另一方面,为农服务产品过于单一,局限于气温、降水 、土壤墒情等方面。对此,应加强部门联合,加深媒介之间的融合,适当增加产品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如加强与市县级媒体或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为农服务的行动举措和产品成效。此外,在为农气象服务专报的基础上,还应增加精细服务,充分利用气象数据分析模型、遥感遥测等技术,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全方位立体化地对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结合天气条件和生长期做出周期更短、分类更加精细的农业信息预报产品。

(二)媒体传播力有待聚合

在媒体平台化趋势的背景下,气象部门也依托各大平台媒体开通自身账号,但各级气象媒体发声相对零散且专业术语居多,缺乏统一口径,传播力和影响力仍需加强。一方面,由于为农服务对象多身在基层,对网络新媒体信息的敏感度较低,因此需要在内容把关上最大限度地贴合群众认知,也就是说,要传播大众听得懂、用得上的气象知识和信息。另一方面,一些农业工作者对于新媒体平台的使用习惯以及系统操作需要进行培养和引导,只有疏通农民与新技术新平台之间的堵点,才能真正打通为农气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此外,在传播渠道上,各大平台媒体具有不同的用户画像,拥有不同的使用习惯,再加上平台本身具有自身的运营特点和方向,气象媒体不应所有平台都使用统一的新闻通稿,应将自身内容与平台特色进行融合,掌握新媒体平台的运营规律,开发新形式产品,如小游戏、H5等,以此增加用户黏性,进而提高气象信息传播力。

(三)气象媒体影响力不足

媒体的影响力关系到一个平台或部门信息的辐射力和权威性,气象媒体作为气象部门的信息出口,肩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使命。黑龙江作为大国粮仓,做好农业气象服务,扩大气象媒体影响力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平台媒体的运营模式更加适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加之主流的专业媒体本身具有更加强大的影响力,气象媒体在运营和传播力方面仍需进行多方面的探索破局,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同时为广大农民和相关部门提供切实的气象服务,为保证粮食安全生产贡献气象力量。

三、龙江气象媒体农业服务提升策略

(一)建立新媒体矩阵深度融合机制

当前,信息传播的受众分众化趋势明显,在“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视域下,媒体融合不是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之间的简单相加,而是各个平台关系的重塑与整合,形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新格局,因此气象媒体也应因势而动,重塑运营机制,进而发挥更大价值。

在内容上可采用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模式,实行“一份预报,多种呈现”的方式,分析不同平台的运营模式和用户画像,使得天气信息的传播能够符合不同媒体渠道的传播规律,在满足多样化、分众化用户需求的同时实现成果变现。具体来说,一方面当气象台监测到天气数据形成文字之后,相关单位要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制作出专报,如保证粮食安全生产专报等,用文字描述出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另一方面,媒体人员除了发布预报预警信息之外,还要根据运营平台本身特色进行二次加工,以短视频、长图等形式进行呈现,从而获得更大的流量,扩大新媒体矩阵的影响力。此外,在产品类型上,还应开发出对于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灾种的精细化预报,在为相关部门和农民提供针对性服务的同时占领用户细分市场,为实现效益转化奠定基础。

(二)搭建“直通式”线上服务社区

“直通式”农业气象的服务核心是气象信息与农业指导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因此,依托现有平台,打造社交生态圈是强化“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效果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即通过在“龙江氣象”APP中嵌入用户社交接口,或者开发气象农业小程序的方式,搭建线上社区平台,邀请农业专家和相关部门入驻,及时对气象和农业知识进行科普,并在关键气候和重大天气节点进行指导,进而吸引受众进行社交互动,及时对农户的农业相关问题进行解答。一方面,平台可以通过社交活动获取更多用户流量,为日后运营转化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平台以“PCG+UGC”方式促进用户活跃度,建立话题议程设置,提升用户黏性,在用户和平台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气象部门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了解农民需求和天气实况,从而不断优化精准服务。

(三)开展精细化定制农业气象服务

气象服务按服务对象可分为专业气象服务和公众气象服务,精准对接农业服务需求,开展精细化服务,并结合地方特色,打造媒体宣传品牌,是地方性气象媒体破局的必要途径。专业气象服务一般为政府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购买,而公众气象服务则是面对普通大众用户。一方面,气象部门可建立专属通道或搭建新平台提供气象为农服务,如开发台风、人工影响天气的专属APP或微信小程序,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发布分钟级、百米级的精细化预报,同时结合黑龙江大国粮仓的黑土地优势特色,定期形成特色服务专报,为付费用户的决策提供可靠准确的依据;另一方面,对于公众气象服务,气象部门可围绕各个合作社和不同作物种植户开展分区域、分时段、分灾种的气象保障服务,通过线下现场指导和线上微信发布专报以及定期直播等渠道及时掌握最新数据,快速了解用户需求,及时调整服务方向,制作出满足用户真实需要的气象产品。

(四)加强媒体联动借势宣传科普?

提升气象媒体的传播力离不开部门间的联动合作,通过借助重大天气事件和社会热点,及时进行科普解读,进而扩大媒体的影响力。一是要提升媒体融合技术应用,一方面,可以与各级气象部门媒体、农业部门、应急管理、移动通信网络公司等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利用大数据平台提供更加精密的技术保障;另一方面,合作开发5G+VR等农业全景实况技术,进而开展更加精细的气象服务,为打造智慧气象媒体和龙江数字农业贡献气象力量。二是要学会及时利用重大天气和社会热点进行借势宣传,如龙卷天气、社会热议话题等,要紧跟时事热点,并结合气象知识,快速作出决策,定出内容主基调,结合不同平台受众特色和运营规则,在做到趣味科普的同时向受众传播正能量,达到提升宣传能力的目标。此外,高质量的媒体发展离不开专业的运营机制和人才团队,气象媒体还要在组织结构方面进行优化,如组建专业运营团队、重视职工媒体宣传科普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从多渠道招聘引进全媒体人才等方式,为气象媒体特别是为农服务业务提供创意和新思路。同时要建立考核标准和激励机制,对服务效果进行量化评价,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倒逼服务效果的提升。

四、结语

为农气象服务是气象服务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地方各级气象部门应充分结合区域特色,发挥自身优势,横向与农业、应急管理等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深度合作,纵向大力发挥地方性气象媒体作用,在制度机制、内容广度和深度、渠道特色多样性、技术突破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全面提升,同时赋予其社交功能等新属性,通过打造新型媒体平台,打破沟通障碍,增强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根据用户需求,提供高标准、精细化的定制服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为肩负起保证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责任使命贡献气象智慧。

参考文献:

[1] 张蛟龙.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粮食安全:影响路径与应对战略[J].世界农业,2021(4):4-12,111.

[2] 赵霞,凃正健,张久玉.双循环格局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OL].国际经济评论:1-17,http://kns.cnki.net/kcms/ detail/11.3799.F.20220224.1135.002.html,2022-06-10.

[3] 黑龙江省农村农业厅.从一组数据看黑龙江黑土地保护[EB/OL].东北网,https://m.dbw.cn/heilongjiang/system/2022/05/23/058895524. shtml,2022-06-21.

作者简介:张晓卿,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刘艳华,本科,高级工程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气象灾害风险。付雯,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赵晶,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白钰,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孙镆涵,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黑龙江困境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困境
Write a caption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黑龙江弃风博弈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