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意趣的“三味”
2022-08-08吴英婷
吴英婷
摘 要 目前,中学生大多存在惧怕写作文的心理,能够主动写作的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学生喜欢上作文,只有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才能激发起学生倾诉的天性。本文基于此,分析了写作意趣的“三味”:欣喜于生活中的点滴,记录生活的“情趣”;感慨于平凡中的坚守,抒发自己对生活的“志趣”;对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引发读者共鸣的“理趣”。
关键词 情趣 志趣 理趣
目前,中学生大多存在惧怕写作文的心理,能够主动写作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分析原因,不外乎课余时间少、学习生活“三点一线”的单调、缺少写作的素材。在学生看来,对于老师布置的课堂作文是不得不写的作业,主要为了完成作业的,只要在自己的习作中用点老师交给自己的写作技巧,加上点优美的语言,能得到高分就是最终目的。对于写作中需要用真情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心声的习作,学生一般写不出来,学生的习作如果偏离了写作的初心,就容易使写作陷入困境;局限于技巧、沉溺于言语。中学生写作的时候只有做到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自己想说的,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激发起学生倾诉的天性。笔者以为写作需要一定的情趣、志趣和理趣,在这里我们简称为写作意趣的“三味”:欣喜于生活中的点滴,记录生活的“情趣;感慨于平凡中的坚守,抒发自己对生活的“志趣”;对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引发读者共鸣的“理趣”。
情趣,就是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热爱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来培养学生高尚的写作兴趣。
1.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善于体验。写作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只有热爱自己的生活,才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才会有发现生活美的眼睛,才能体验到生活的情趣,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才能体会到写作的乐趣。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大自然,观察自己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善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写作的情境,有条件的话可以把学生带出课堂,走入社会这个大课堂,在社会中获取自己的体验。
其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会调查,参与一些家务劳动等等。教学实践证明,活动对学生充满着很大的诱惑力,因此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在活动中学生能够得到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在每个人的心里有不同的味道,所以学生写起这些来就很容易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
2.在写作指导的时候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通过多种手段,把写作课上出味道,学生才能写得有味道。首先教师要善于运用抑扬顿挫、幽默诙谐的言语拉近师生的距离,唤醒学生写作的激情,启发他们的心智。在课堂的不同阶段,激趣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教师要善于现身说法,教师要对于那些敢说真话的学生大胆表扬,这样学生才能吐露自己的心声。其次教师要选择一些有利于写作的物体来激发学生的情趣。教师可以把一些实物带到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描写,尽最大可能提供给学生写作真实的实物或者场景。对于这些景物或者实物,学生的观察要带有目的性。教师还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工厂、到大自然中去采风。再次要运用课堂演示来完成对学生的激趣。例如学生在写自己的发明的实物的时候,教师要把学生的发明和他们最近的生活联系起来,再加上教师生动的解说,就会点燃学生写作的灵感。最后要善于运用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的情趣,要通过一些演讲活动、展示活动、表演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
3.通过分享成功的喜悦来激发写作情趣。每个学生都喜欢成功,都希望通过体验成功的喜悦来获取无限的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尽最大可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作文的机会,即使对于那些写作有困难的学生,也要善于发现他们作文中的优点,这样全班就会形成一种乐于写作的氛围。首先可以开展“展示我的大作”活动。每次作文的讲评课,找出一些优秀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自己的佳作,还可以把这些佳作放在墙报上给予展示。其次编制班级作文集,教师要指导学生收集印刷自己班级的作文集,激发每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再次把那些十分优秀的作文及时向学校的报刊、以及一些正规刊物推荐发表,学生的作文一旦发表,其内心必然会感到难以言表的喜悦,更会激发全班学生的写作情趣。
相信每个人都记得儿时对一些故事书的渴望,都能回忆起自己看小说的执着和认真,是什么因素导致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对写作越来越不感兴趣了呢?首先语言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虽然很精致和透彻,但是难以让人把握,更为可悲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见闻没有增长,经历没有丰富、情感也没得到提升!我们想一下,当学生的内心世界越来越冷漠、精神越来越低迷的时候,怎么能用好奇的眼光去审视世界、关注现实生活呢?所以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當务之急不是给学生讲解多少写作技巧,而是要丰富他们的积累,通过一些寓言故事、哲理名言,树立学生正确的志趣,然后再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生活,带领学生一起去捕捉精彩的生活瞬间,融化学生心中的冷漠,激发其内心的激情,让学生有一吐为快的冲动!
1.语文教材是最好的课程资源,在写作的时候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本中发现写作之美,发现写作的志趣。教材所选的课文除了优美的语言之外,更重要的还有博大磊落的气魄,乐观旷达的胸襟,忧国忧民的情怀等人类永恒的精神情趣,这些作者都有非同一般的生活阅历,都有优秀的个人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那些动心动情的文章进行概括,指导学生对课本中的杰出人物及时进行总结,介绍作者的人生经历、志趣追求。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还能提升学生的志趣。
2.在校园活动中,每个学习小组可以通过有趣的小故事,发现人的精神志趣需要,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近因效应”的角度出发,学生会特别在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懂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重新塑造自我;通过“可怜的跳蚤”这个故事,有助于把学生的写作目标定得更高一些,给自己一个展翅高飞的机会,培养自己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通过“二八定律”等心理现象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引导学生懂得“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培养自己的耐力和毅力,这样学生才能享受生活、懂得珍惜当下;从心理学“幸福递减定律”角度引导学生感悟和别人相处的艺术。
3.对学生多一些陪伴,少一些指责。及时提醒学生珍视自己的生活经历,并及时把这些独到的内心感受诉诸笔端。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一些不吐不快的冲动,但是因为种种因素没有及时动笔,这些内心细腻的、幸福的或者忧伤的情感往往会稍纵即逝,作为语文教师,就需要启发学生把这些心跳情动的瞬间变成文字,记录下来,这样一篇优秀的文章就会自然形成。
理趣,就是文章中的一些語句或者段落中富有深刻含义的道理或者哲理,这些哲理能够促使文章的主题更加明显,并使主题得到进一步的升华。理趣是文章的灵魂。因为理趣在一篇文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学阶段又是学生思维逐步成熟的重要阶段,所以作文写作也强调通过现象看本质,要求学生的文章所表达的观点具有启发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注重理趣。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感性的东西,学生都是情感丰富的人,学生的意趣如果少了激情,就不会写出好的文章。学生激情的生发需要理趣的指导,在学生的作文中,一是要敢于对事物进行理性的表达,或对一些人或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或者有理有据地对别人的观点进行反驳;二是敢于进行理性的思考,论述要有独到之处,发常人没发的声音。
我们来看一下教材中一些充满理趣的文字。
《敬业与乐业》开宗明义: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首先要有业,再谈敬业,而“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生更高的境界。最后用“敬业即责任心,乐业即趣味”最自己的观点进行了总结。这篇文章主旨鲜明,层次清晰,充分展现了议论文“说理”的鲜明特征。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没有站在狭隘的民族立场去分析问题,而是旗帜鲜明的谴责了英法联军的暴行。这就是作者尊重文明的表现,这更彰显了作者理性思考的高贵品质。
《精神的三间小屋》借助比喻的手法进行了形象的说理,表达了建构自己精神世界的观点。
……
在生活中少不了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他人的交流,在发表观点的时候要立场鲜明、有理有据。虽然“理性”这两个字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找不到,但是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却有10处之多,单独列出了一个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任务群,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思辨性的阅读和表达素养,提升学生的推理、批判和发现的能力,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逻辑性,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引导他们明辨真善美、假恶丑,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由此可见,能够理性的、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独到的观点是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素养。作为中学生习作,自然不能抑制这种生长的内在动力,特别是初三毕业生,我们要认知理性思维、培养他们的理性情趣,自主地写作,自由地去表达,以负责任的态度去陈述自己的观点,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这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
我们再来看这篇文章。
《走一步,再走一步》主要描写了作者自己在悬崖上的脱险经历,但是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悟出了一个人生的道理:每个人的人生难免有挫折,但即使遇到再大的挫折,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向前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会把挫折变成一个个细小的困难,最终取得胜利。
这篇文章叙述的是一次人生的历险,立意高,富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人生的一个哲理,这个哲理就成为了作者的精神财富。这就说明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利用哲理去思考问题,这样我们就会变聪明许多。
总之,在作文习作中,我们主张自由写作、有感而发的抒发自己的性灵。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写作,以达到文以载道的习作目的。这里的“道”就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意趣。意趣之情、志趣之守、理趣之真,贵在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真体会、真思考。
[作者通联:江苏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