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高校实验室线上线下混合实验教学研究
——以影像基础实验课程为例

2022-08-08李白玉

成长 2022年8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模块融合

李白玉

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1 引言

面对日新月异的影像时代,编导图像的能力日渐成为艺术类高等院校师生应具备的通识基本素养。数字影像的创作实验实践可作为艺术类高校各专业的先导课和基础课,提升影像阅读与影像创作能力对学生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数字影像实验教学要求学生集体全程在实验室内学习实验设备仪器的正确操作方法,在习得实验设备操作流程基础上开展艺术实验创作。由于摄影技术是数字影像专业内的核心技术,所以传统实验教学课程的实验实践重心主要放在对现实影像的捕捉和再现上,较少对虚拟影像与现实影像的融合问题进行分析实验。为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动态更新学科专业内的新技术新发展,故将实验课程内容增加线上实验教学与课外自主探究的形式,依次增加先导分析实验与虚拟融合实验两大模块,开展线上与线下混合实验教学。本文以影棚摄影基础实验教学为例,重点讨论了数字影像实验室中的虚拟仿真影像融合分析实验教学。

2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块化方案的制定

2.1 改编分析实验内容,开设虚拟影像融合分析实验环节。

目前,影像类实验教学中的实验环节、实验内容设置、实验课时安排及考核方式等较为传统。在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因场地空间、实验硬件与软件装备更新较慢等原因造成与专业内新科技新发展脱离。为提升本科实验教学质量,在实验教学课程中增加虚拟仿真影像融合分析实验模块,以应对以下传统常规实验教学过程中通常会遇到的矛盾。

(1)虚拟影像实验与高昂实验装备之间的矛盾。目前创建世界一流的专业级虚拟影像实验室意味着高校实验室需不断投入更新价格高昂的实验装备,每年均需为软件与硬件提供更新与维护,实验室日常运转成本高。实验教学创作所需的场景空间要求门槛也较高,要求提升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电路安全保障工作的难度系数。

(2)影像实验创作基于其学科技术本身的要求,需长时间连续学时以支持前期影像捕捉与后期影像再现编辑。目前一般本科院校开设的数字影像实验教学课程总学时在40~50 学时之间,其中前期传统拍摄实验占据6~14学时左右,由于实验教学学时较少,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一个相对完整成熟的后期编辑有一定的难度。大幅度增加数字影像实验教学课时在短时间内也很难实现,因此,导致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先导分析课程的缩减,所学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无法紧密联系,缺乏细致精准的案例分析实验研究步骤。

(3)实验教学中实验主题多样化与分析实验规范化之间的矛盾。目前八大美院中的影像类实验室多以艺术家主导负责工作室的方式运转,故在实验教学中开展纷繁复杂的实验主题与实验形式。由于影像创作中的部分随机实验不适合用传统的实验报告形式进行规范化实验验证,导致各院校实验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差别迥异。

针对以上矛盾,对目前高校虚拟影像实验教学进行总结研究,结合当代一线主流长篇影视中使用虚拟影像与现实影像融合的实验实践经验,提出增加线上虚拟影像分析实验与融合实验的实验教学设计方案,将影像基础实验分为线上先导分析实验模块、线下影像捕捉实验模块、线上虚拟融合实验模块三大部分,并明确了各个模块的实际实验目标、实验方法、实验内容、学时安排及考核规范,为艺术类基础实验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实验教学提供参考案例。

2.2 调整实验教学模块,提升实验效率。

在实际实验教学过程中,影像基础实验教学三个模块的具体功能各有不同。

(1)线上先导分析实验模块主要实验目标在于体验传统胶片剪辑技巧与数字剪辑系统特技的实验原理及流程。通过线上虚拟软件操作了解传统线性剪辑的三种基本转场技巧处理方式,能对简单的传统特效实际效果进行预估验证,帮助学生加深对传统胶片剪辑中的6 种固定规格的理解,考虑如何通过手中现有素材变化影像组接方式或改变镜头景深位置来解决线性编辑的需求。

(2)线下影像捕捉实验模块在学生熟悉实验设备操作流程后开展学生分组实验实践。五人小组为单位的小组化实验操作以三个基础实验操作以人物或静物摄影为主题开展验证性实验,以理解影像布光需考虑的综合因素为实验操作的目标。在棚内开展实验操作包括布光、测光、实验数据记录及影像捕捉的全部流程,在验证性实验中及时记录数据的变化。通过短时间内的单一镜头场景中尝试多种空间叙述表达的可能性,以镜面反射构图实验、比例反差构图实验、几何图形构图实验为基础合理安排布局镜头景框内的视觉影像,以此实验实践了解镜头语言的视觉审美与空间叙述。

(3)线上虚拟融合实验模块则在前两个模块的基础上,训练学生以专业的眼光剖析当下主流长篇电影中的虚拟融合影像。在案例中以逐帧逐段分析其特效关键帧的起始点与常用特技,尝试寻找识别常规特效的非常规用法。思考学习利用其虚拟影像融合技术,结合自身捕捉的影像以预先确定剪辑点的方式,利用数字后期合成技术进行无缝拼贴编辑在创作。此方案能结合实验室自身硬件装备的具体情况,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视听语言的原理实验创作出一个具有虚拟影像融合的完整创作。此模块化综合设计实验结合应用了当前虚拟影像融合的底层编辑逻辑,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视听语言思维的培养、启发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增强实验实践的目标感和紧迫感。以此方法开展虚拟影像融合实验的创作,扩展了实验教学的课程功能和内涵,也因其开放性实验内容设计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实验实践能力。

3 线上线下混合实验的精细化教学

3.1 线上线下实验内容及学时安排

以下表格设计规划了线上线下实验教学模块的具体内容及课时安排。

3.2 线上线下实验成果的考核规范

线上线下实验模块可根据其自身的实验特点开展实验成果考核。例如对于线上传统胶片剪辑技巧实验的考核内容可设计具体的实验报告表格,要求学生在胶片格中手绘记号以表示正片剪辑的三种基本转场技巧处理方式。对切、化、淡、划四大类的数字胶片转场技巧则可以用样片剪辑的方式线上展示考核,鼓励学生用更多形状或形式来再现表达。尝试利用关键帧的常规转场特效创造出片段特效才能达到的交替瞬间实验。例如运用“划”转场推出一瞬间“画中画”效果或利用“缩放”功能使用在固定镜头中达到更换景别变焦的效果。诸如此类常规特效可实验出各种复合镜头与延伸镜头,对放大影像留出可运动空间,实验中需注意拓展传统意义上对常规特效功能的理解和应用。

表1

实验成果考核呈现方式上可规范化要求,比如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线下实验实践,则以小组为单位提交实验开题设计报告,对所做实验进行预习,确认实验操作目标、操作方案、操作进度计划、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常规特效的非常规操作实验、分工进度安排等进行小组汇报。最终完成影像实验三模块的综合实验设计实验报告。可组织小组进行统一模拟答辩,最后根据实验成果与答辩现场给予实验考核评定结果。为促进学生实验探究积极性可开展参与各种线上实验展览或比赛,对于展览或比赛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给予创新学分的奖励,作为评审奖学金和研究生推荐加分条件。创建合理的实验创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兴趣,推进实验教育的深入发展。

各专业学科可根据三个模块与自身学科性质的关联度给予不同权重配比,根据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进行合适具体的调整。

4 虚拟仿真影像融合分析实验教学的思考

4.1 对于虚拟仿真影像融合分析实验需关注的问题

(1)虚拟仿真影像基于其多维度沉浸美学特质,其空间叙述语言涵盖更深远丰富的信息量,扩宽了影像的视听语言与叙述法则。另一方面,正因其爆炸般迅猛的信息量使得单一镜头中的多维视角反而减弱了创作者的视听导向性。传统的视听语言法则应用在虚拟影像中时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将虚拟影像中的沉浸美学保留至融合影像中而不分散观者注意力,影响影像整体的叙述表达?在先导分析实验模块中应预先提出此难点问题,以问题作为先导提示学生在融合影像案例中分析不同叙述方案的可能性,对同类型经典案例进行大量的集中实验分析研究,并对其影像效果进行比对实验,让学生能够掌握影像融合的技术、技巧和观念。

(2)虚拟仿真影像能创造出运动着的“奇观化连续时空”,与现实影像中对于尺寸、距离、尺度、颜色、部分与整体之间相互关系与内涵的叙述效果差异颇大。“影片能指的图像特点甚至可以赋予空间某种优先于时间的形式。实际上,尽管时间是影片画面的一个基本的、本质的参数,空间还是以某种方式先于时间”。[1]虚拟影像中的空间叙述不仅具备定位及指向的功能,且因其具有拟经验性的特征从而提升了影像的叙述。那么如何理解虚拟影像中关于尺寸和尺度的叙述表达特征?如何理解虚拟影像中空间叙事的意义内涵?如何在虚拟仿真影像与现实影像的融合中关注到空间结构的内涵化表达?以上这些问题均应作为开放性提问穿插在后期虚拟融合实验模块中。积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突破思维惯性从创作者的角度考虑影像实验创作中关于时空表达的可能性。在虚拟融合实验模块中研读经典案例,通过同时对比文本时间轴与剪辑时间轴的方式查缺补漏,留心观察大师们对以上问题的回答,找到属于个人的影像融合叙述方式。

(3)在影像构图叙述技巧实验中应穿插对经典案例的分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案例资源以供参考学习。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尔丹在其《电影语言》一书中谈到:“空间加剧了人的渺小感和痛苦,许多关键性场面常常是在无穷尽的地平线前展开的;人是空间的俘虏,他们孤独地、默默无言地在那里会面。”[2]例如在镜面反射构图实验中可举例2002 年的《无间道》天台戏,以导演利用镜面取景变形扭曲的影像达到夸张说明的表意叙述效果。或《花样年华》中以镜面反射取景代替直拍实景借此表达人物空间关系。在比例反差构图实验中可利用特效中的景别区分空间中的比例大小对比,用来诠释影像内各元素之间的力量对比。可提供《霸王别姬》、《喜剧之王》等经典镜头作为拉片分析案例。通过对经典案例的“精读”和“泛读”,其目的使学生对影像的常规视听语言有一个全面与较准确的了解,理解VR、AR、MR、CR 的技术叙事关系。案例分析方法可用Premiere 剪辑软件找到一场戏的每一个剪辑点,将每一个镜头单独切开拆分。具体分析其镜头的画面、景别、长度、内容、纪委、角度、运动、组接、构图中的图形与线条等因素,具体分析其每一个镜头的功能与叙述技巧。尝试分析绘制关系图、空间叙述时间轴、主客观视角节奏图等厘清经典案例分析,尝试学习其处理方式。下图为举例关系示范图。

(4)实验装备软硬件环境是影像类实验教学的支撑平台,是高等院校实验室平台质量的硬件指标。影像类实验教学与时俱进的根本途径还需院校持之以恒的加大资助力度以支持更新实验器材、设备,为高校师生创造优良的学术实验实践平台。若实验室硬件设施无法在短时间内更新换代,可尝试与兄弟院校联手开展实验教学交流课程,为学生积极搭建一线影视公司观摩实习渠道。

5 结语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丰富和优化了信息传递的方式,整合了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的优势,重构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资源、内容、环境和方式等,扩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3]。

目前,虚拟影像实验融合教学仍处在发展阶段,在高校实验室实验装备更新维护的高成本压力背景下,此实验教学参考案例能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自身资源,关注当代影像新技术新理论,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在与时俱进方面取得有益的效果。虚拟影像与现实影像融合所创造出的多元化特效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实验实践兴趣,线上线下穿插实验观摩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自主实验探究创造了学习条件与平台,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实验创造与灵活应变能力,同时也为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模式。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模块融合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融合》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