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制背心式约束带在颈椎后路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术后轴性症状与颈椎功能的影响

2022-08-08麦惠珍谭转改

医疗装备 2022年14期
关键词:曲度背心颈椎

麦惠珍,谭转改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手术室 (广东江门 529100)

颈椎病是一种由于颈椎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及脊髓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引发的综合征,颈椎间盘出现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等导致脊椎内外平衡失调是该病主要的致病因素[1-2]。临床常采用颈椎后路手术治疗颈椎病患者,但术后患者可出现轴性疼痛、颈椎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术后恢复[3]。而在进行手术时正确摆放患者体位,对于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十分重要。传统的手术体位固定方法有绑带固定、头架及托架固定等,但易导致患者出现皮肤损伤,延长固定时间。而使用合适的约束带(如背心式约束带)[4-5]可降低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自制背心式约束带在颈椎后路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后轴性症状与颈椎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颈椎后路手术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40~70岁,平均(51.13±5.57)岁;病程10~30个月,平均(15.08±4.12)个月;其中,椎间盘突出伴黄韧带肥厚4例,发育性椎管狭窄2例,多节段椎间盘突出11例,后纵韧带骨化8例。观察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42~71岁,平均(51.53±6.01)岁;病程11~31个月,平均(15.54±3.83)个月;其中,椎间盘突出伴黄韧带肥厚5例,发育性椎管狭窄3例,多节段椎间盘突出10例,后纵韧带骨化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颈椎管狭窄症,接受颈椎后路手术;颈椎无后凸畸形;既往无颈椎手术史。排除标准: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合并心、肝、肾等器官功能异常;存在精神异常、沟通困难。

1.2 方法

两组手术时均取俯卧位。

对照组应用常规绑带固定肢体,即用手术巾将患者的肢体固定在手术床上。

观察组应用自制背心式约束带固定肢体:按照普通背心的制作方法裁剪约束带的主体,将手术敷料填充其中;裁剪双层敷料,于其内铺平1层棉花,按照棉背心的方法进行缝制(注意当裁剪领口位置时,应剪低一点,以保证患者体验舒适),于背心左右两侧上、中、下各缝制3条5 cm×60 cm的固定带;指导患者反穿背心,即保持背心的后背在身体前方,将双上肢从双侧袖口穿出,最后用两侧固定带将背心拉至床板下打结固定;术前,将碳素纤维弓形架放在手术床上,铺上琼脂垫,再将约束带放置在琼脂垫与弓形架前端,铺上小单后,将碳素头架安装好,再将头架放在琼脂垫上;待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后,将头部牵引轴向翻身侧卧,即将头部置于头架上进行牵引,将两侧固定带绕过患者肩部外侧后,在腰背部交叉,稍微用力,然后牵引系于手术床板上;将患者身体下约束带的另一端系于手术床同侧位置,再将较宽大的约束带固定在患者腰部,轻轻托起患者双手,保持与身体平行,将约束带系于患者后腰部位;在C型臂X线机定位下对手术节段椎板间孔外侧缘进行定位,行穿刺针经皮穿刺,直抵目标点,逐级套筒扩张,置入内镜,于透视下确定手术节段,开始镜下操作,直至手术结束后将患者肢体松绑。

1.3 评价指标

(1)颈椎曲度:术前及术后3、6个月,分别采用颈椎动力位X线片测量两组C2、C7节段椎体后缘连线的夹角,屈曲位的夹角为α,若颈椎反曲,则α为负值;过伸位的夹角为β,颈椎曲度=α+β。(2)颈椎功能受损程度: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Cronbach's α=0.892)评估两组的颈椎功能受损程度,内容包括颈部疼痛强度、个人自理、重物提起、头痛4部分,总分为5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颈椎功能受损程度越严重。(3)轴性症状:观察记录两组术后6个月的轴性症状发生情况,包括皮肤损伤、颈髓损伤、眼部病变等。(4)生命质量: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采用SF-36简明健康状况量表(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两组生命质量,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4个维度,各维度总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命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颈椎曲度比较

术前,两组颈椎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两组颈椎曲度均减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颈椎曲度比较

2.2 两组颈椎功能受损程度比较

术前,两组颈椎功能受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颈椎功能受损程度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颈椎功能受损程度比较(分,

2.3 两组轴性症状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6个月,观察组轴性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轴性症状发生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生命质量比较

术前,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颈椎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易导致颈椎失稳、脱位,甚至可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根,导致患者瘫痪,威胁患者生命安全[6-7]。由于颈椎手术视野狭窄,加之颈椎周围的血管及神经分布丰富,颈椎的解剖和生理功能具有特殊性,故手术难度较大[8]。手术体位安置是手术室的基本操作,常规固定方法主要是利用手术巾固定患者肢体。此类方法要求相关人员有较丰富的经验,且不合理的固定位置和不适宜的松紧程度均会影响患者体位固定的效果,并会对患者皮肤造成损伤[9-11]。常规约束带无弹性,严重影响患者的血液循环,易导致患者皮肤溃烂[12]。有研究表明,在颈椎后路手术中采用合适的固定方式可保护患者颈部,减少皮肤损伤,降低轴性症状发生率,从而提高手术效果[13-15]。

自制背心式约束带是一种全新的手术体位固定方式,可有效保护患者,且操作简单、固定牢靠[16-18]。此约束带中加入了手术敷料,铺上了棉花,并将背心领口位置缝制的更低,可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对患者颈部肌肉的损伤,避免造成顽固性疼痛等不适症状[19-20]。具体而言,自制背心式约束带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可有效固定患者肢体,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2)制作成本较低,结实耐用,消毒、清洗等均较方便;(3)使用时可时刻照顾患者感受,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4)弹性较大、松紧适宜,可有效避免损伤患者皮肤、神经、血管,从而保证患者安全,有效预防皮肤损伤的发生;(5)可起到牵张及调节作用,保证患者眼、口、鼻等部位不受挤压,预防头面部皮肤发生压伤,防止颈椎反屈畸形,减少颈髓损伤的发生[2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3、6个月的颈椎曲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颈椎功能受损程度评分、轴性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自制背心式约束带在颈椎后路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自制背心式约束带在颈椎后路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颈椎功能,降低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曲度背心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找回消失的“颈椎曲度”
青壮年X线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对诊断颈椎不稳的价值分析
快速阅读理解专练
毛线背心
吊带背心
颈椎不宜太直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旧背心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