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实践性教学设计与实施成效

2022-08-06王剑英张冬红宋涛赵淑芹孙玉玺李文强

浙江医学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学实践性

王剑英 张冬红 宋涛 赵淑芹 孙玉玺 李文强

1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护理学教研室,新乡 453002;2新乡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新乡 453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理念的创新发展,即“门门讲思政,人人讲育人”,多门课程同向同行,共同发挥育人功能,激发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认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2]。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医学类专业课程要在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3]。精神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既要培养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职业精神,又要培养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职业技能,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4]。作为我校首批建设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精神科护理学课程组将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有机融合,并深入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现将其课程思政实践性教学设计与实施成效介绍如下。

1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实践性教学改革方案的设计

1.1 组建团队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实践性教学(以下简称实践性教学)团队,由讲授精神科护理学课程的专职理论授课教师和实践教学医院的临床带教教师组成,共有16人分为8个组,每组有专职理论授课教师和临床带教教师各1名,开展实践教学前对全体教师再次进行课程思政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设计思路和教学策略、实践教学的注意事项等。专职理论课教师熟悉学生情况和理论课学习进度,在实践性教学中负责与临床带教教师进行沟通、协调与指导,协助临床带教教师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临床带教教师由医院护理部统一选拔推荐,要求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本科以上学历、临床工作10年以上(或研究生学历,临床工作5年以上)、3年以上临床带教经历。

1.2 制定实践性教学目标

实践性教学是课程思政元素承载量最大、项目最多、频率最高的承载体[5],思政元素应当着重渗透到护理工作的实际场景。针对这些特点,课程组重新修订了课程目标,注重“术”与“道”相结合,将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思想、创新精神、职业认同、法律意识、塑造良好人格品质融入实践教学中,确定实践性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护理学专业学生真挚的爱国情怀、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具有体会患者痛苦、关爱患者的能力,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能够做到遵纪守法,善于运用创新性思维、评判性思维独立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并且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质,以便更好地服务患者。

1.3 实践性教学方案的设计思路和内容

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课程组通过再次学习思政教育的相关知识和设计策略,与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进行了集体备课,通过开展师生双方调研总结以往思政教育的经验和问题,同时密切结合精神科护理临床特点和护理人员胜任力要求,在每次理论课讲授之后,均安排学生到精神专科医院进行一次实践性教学。教学中在注意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和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综合以上思考,课程组制定了精神科护理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方案,具体内容详见表1。

表1 新乡医学院精神科护理学课程部分章节思政实践性教学融合示例

2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实践性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

选取新乡医学院2018级护理学专业三年级4个班8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2名、女生74名,年龄(20.85±0.78)岁。86名学生统一进入新乡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实践性教学,将其随机分为8组,每组10~11名学生,分别进入实践教学的8个病区,由实践性教学团队的临床教师带教。每次实践时间为1天。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包括:集体晨会交接班(感受交接班的严肃认真和仪式感)→进行护理查房(跟随临床带教教师感受精神科护理查房的细致,如危险物品的收集,对精神障碍患者生活上的照顾和心理上的抚慰)→岗位体验(了解精神科各护理岗位的职责和流程,体验精神科整体护理程序,感受护士的奉献精神)→患者的组织管理(安排学生重点观察护士如何组织患者活动,让学生体会护士的沟通技巧)→叙事分享(护士长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或介绍对精神障碍重症患者的救治故事,学生感悟精神科职业精神)→集中讨论(围绕一天见习内容,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反馈实践获得的专业知识与内心感受)→布置作业(设置问题,学生书写反思日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始终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具体的思政教育方式酌情选用。

2.1 实践性教学宣誓

在实践性教学开始之前,由教学基地临床带教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集体宣誓,所有学生身着护士服,高声宣读誓词。通过宣誓启发学生秉承“南丁格尔精神”和医院“三爱精神”,用自己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精神障碍患者,不以任何理由歧视、惩罚或者打骂患者,从而激发学生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2.2 视频/案例融合

按照思政元素的框架要求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收集真实案例和相关视频资料,如在症状学章节之后观看电影《美丽心灵》,让学生体会精神障碍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支配自己的身不由己,以及所承受的精神痛苦,激发学生理解患者、爱护患者之心。在精神分裂症的护理章节之后进行真实案例讨论“约束后的骨折”,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学习让学生思考,在临床工作中必须要依法执业,严格约束指征,避免擅自约束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伤害。

2.3 专题体验

任柳等[5]的研究指出,情景体验多运用于实践教学中,且效果非常好。因此,本次实践性教学中多次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如“保护性约束体验”“危重症患者护理岗位体验”“精神障碍患者口服给药体验”等等。以“保护性约束体验”为例,当学生体验被保护在床上,通过多次更换改良后的约束用具,学生的舒适度明显增加,使学生认识到在临床工作中需要不断创新;学生体验被约束于床的感觉,真切体验到了病人的无助感和恐惧感以及多种的躯体不适,使其更能够理解被约束患者的各种需求,提高了人文关怀素养。

2.4 叙事分享

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多次运用临床带教教师的微课“我想对自己说”、学生的微课“我眼中的精神科护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在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章节学习后,采用叙事护理的方法,一位教师分享了她“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30年”的感悟,讲述了一位30年老护士的从业经历,以及护理多位躁狂症和抑郁症患者成功的案例,提高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讲好身边事用好身边人,对其职业认同起到了正性引导作用。

2.5 文字感想与反馈交流

每周实践性教学结束后,我们都拟定相关主题,要求学生对本周的教学活动书写反思日记。比如,在第1周见习后留了3个问题:①请你谈谈对精神科护士这个职业的认识?②你认为精神科护士应该具备哪些能力?③你对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实践性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举办实践交流会,每个小组学生结合学习体验,自选一个感悟深刻的题材,以幻灯片、角色扮演、小品、微视频等形式,交流各自的收获和感悟。通过学生对交流内容的共享,加深其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认识,激发其全人护理理念,提高其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

3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实践性教学改革方案的效果评价

3.1 评价方法

3.1.1 半结构式访谈 采用目标抽样法,选择2021年3月~4月参与实践性教学的15名学生进行面对面深入访谈,其中男生5名、女生10名,其均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以序号A~O代替访谈对象的姓名。样本量的确定以资料分析时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即资料达到饱和为准。访谈提纲为:①你对这次教学改革是否满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②通过本次学习你是否体会到精神科患者的切身痛苦,请具体描述。③在实践性教学中你看到了哪些护士敬业奉献的护理实例,对你有什么影响?④你认为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价值与意义何在?⑤本次实践性学习经历,对你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何启发?

3.1.2 问卷调查 实践性教学前后均采用吴琳凤[6]修订的中文版霍尔职业精神态度量表(Hall’s Profeessiondlism Inventory,HPI) 对学生进行相关调查。修订后的量表由 20 个项目和 6 个分量表(专业组织、公众服务、自律性、自主性、使命感和护士工作满意度)组成,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 系数为0.75,采用Likert 5级评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1~5分,评分越高表示学生的职业精神态度越好。共发放问卷86份,回收有效问卷7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0.7%。

3.2 评价结果

访谈结束后,由访谈者在24小时内将访谈资料转录为文字,利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7]分析访谈资料,共凝练出8个主题。具体内容详见表2。

表2 新乡医学院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思政15名学生访谈主题凝练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实施后,学生的护理职业精神态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体结果详见表3。

表3 新乡医学院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前后78名学生护理职业精神态度评分比较(分,

4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实践性教学改革方案实施的思考

4.1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实践性教学协同理论授课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不能局限于教师的讲解引导,而要提倡学生多参与、多体验、多感受、多认知,从而激发学生不断提升精神境界[8]。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概念枯燥生硬、精神症状晦涩难懂,学生平时与患者缺少接触机会,往往对患者缺乏正确的认知[9]。因此,本次课程思政实践性教学不是在理论课结束后进行,而是穿插在每节理论课之间交叉进行,有效提升了学生对精神科护理学的学习兴趣;同时,针对理论课的专业知识和思政目标来设计实践性教学方案,专职理论授课教师与临床带教教师共同参与方案设计,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相辅相成、同向同行,更好地落实了“立德树人”的任务。

4.2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实践性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在于深入分析学生心理特征、学习需求、价值取向和成长规律,从而引发学生的知识共鸣、情感共鸣、价值共鸣[10]。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的医学生不愿意以精神科为自己的职业方向[11],本研究与学生的访谈中也证实在实践教学前他们多不愿意选择精神科护理工作。本次教学改革在分析课程特点、学生心理特点、社会现状等诸多因素的情况下,采用了实践性教学宣誓、叙事分享、专题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多重视角来认识精神障碍患者和精神科护理专业,其内容涉及精神科护理学科发展与国家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关爱体系,纠正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认识误区,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通过典型案例的深度访谈,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发展趋势,思考人的健康应当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树立全人护理理念。最终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确实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进了学生对精神科护理职业的认同。

4.3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实践性教学有助于学生完善自身的人格品质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体系中包含诸多心理学内容。有关研究表明,医学心理学的思政教育目标着重于从心理学角度培养学生建立健康的人格品质[12]。因此,在本次实践性教学方案中,专门设计了一次对神经障碍患者的深度访谈。访谈后,学生在反思日记和讨论中均提到:精神障碍患者发病与儿时的生活经历、工作压力、性格缺陷、家庭环境、应对方式等方面有很大关系;纠正了自己以往对健康标准理解上的偏差。这样的实践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以典型案例为对照检视自己的人格特征,从心理学角度来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质。

5 结语

精神科护理学是护理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实践性教学中的思政内容融入,通过多种形式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的有机融合,强化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同行并重,为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精神、职业认同、社会责任开辟新的路径。同时,本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还不够充分,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扩充思政案例库,保证案例的时效性;临床带教教师对实践教学活动的控制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由于时间所限,教学中组织面对面的集体分享次数较少,影响了教学效果,有必要在后续研究中加以改进。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王剑英、张冬红:课程思政实践性教学设计;宋涛、 赵淑芹、孙玉玺:课程思政实践性教学实施、协调和效果评价;李文强:思政教学元素的科学性审查与指导

猜你喜欢

精神科护理学实践性
精神科护士再任职后的压力分析及对策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我院精神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护理学杂志》稿约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学导行”实践性德育路径探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