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内涵式发展的特色馆藏建设研究
——以陕西高校图书馆为例★

2022-08-06

河北科技图苑 2022年4期
关键词:馆藏办学特色

穆 旋

(西北政法大学图书馆 陕西 西安 71012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融入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整体战略,认真做好图书馆内涵式发展规划,坚定走好内涵式发展道路,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充分挖掘现有文献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资源配置的优化整合,逐步形成文献信息资源的特色化、文献信息服务的专业化,以高素质的馆员队伍为人才培养作保障,打造品牌服务项目,增强实力,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学校、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特色馆藏是图书馆基于地域特征、办学特色、特殊文化资源等因素,对某方面特性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筛选、分析、加工、重组,使之具有某方面特质的个性化文献,并较好服务教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等领域,主要包括印刷型特色馆藏和数据库特色资源两种形式。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所具有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缺我全”的信息服务优势,决定了其影响力和竞争力,成为衡量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水平的重要依据,因此成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一个新的生长点。陕西各高校图书馆纷纷结合学校实际谋划图书馆发展大局,在特藏建设方面做出了一定努力和探索。

笔者通过官网查询、电话咨询及实地走访等方式,随机抽样调研陕西省21所高校图书馆特藏现状,并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聚焦特藏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此次调查高校基本遍布陕西各地市,涉及高校类型较为全面,办学层次也基本多在本科以上,可基本客观反映出陕西高校图书馆特藏现状。现陕西高校图书馆基本形成了特色馆藏与特色办学立校、特色专业发展、特色学科建设以及特色研究推进等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发展态势。

1 陕西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类型分析

陕西高校图书馆多数已形成较为成熟完善的校本特色馆藏体系,并依托地域特征、办学特色、特殊文化资源等作为特色馆藏的个性化标志,成为克服同质化并区别于其他高校图书馆的优势特征。

以延安大学、西安财经大学、榆林学院等为代表的4所高校图书馆以学校所在地域特征及历史底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建设特色馆藏,成为所在高校甚至地区的重要文化名片,不仅服务于学校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还有效提升了学校影响力。

办学特色作为高校经长期办学形成的重要文化品牌,对图书馆的特藏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此类特藏在21所调研高校图书馆中非常普遍。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藏民族大学等为代表的高校图书馆依托办学特色,以学科发展、专业建设等为导向建设了校本特色鲜明的馆藏体系,成为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的助推器,对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力。

以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渭南师范学院等3所高校为代表的陕西高校图书馆依托杰出校友、当地历史名人等特殊文化资源建设特色馆藏,对学校学科发展、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等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高校图书馆在充分满足学校教学育人、科学研究等常规信息需求的前提下,不断强化代表本校地域文化特色、学科特色或特殊文化资源的专题性特色资源建设,已然成为特色馆藏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

2 陕西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建设特点

高校之间不论办学层次、学科建设发展水平差别有多大,图书馆特藏方向都必须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文献本身蕴含重大的历史意义;二是文献内容可以强化本机构的学科优势或地域优势,共同构建图书馆特藏资源体系,成为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共享中体现优势和竞争力的价值所在。通过对陕西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类型分析,办学特色在形成特色馆藏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基本形成教学支撑型、科研支撑型及馆地融合型等特点,这也成为图书馆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深层次服务的重要基础。

2.1 教学支撑型

高校的内涵式发展要求优化结构、培养优势学科、发展特色专业,高校图书馆要发挥好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保障作用,就一定要与学校学科发展目标要求相一致,突出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的文献信息馆藏资源。例如,西安邮电大学图书馆构建鲜明的信息科学技术特色馆藏体系,咸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建设形成的文理相结合、多学科、综合性具有师范特色的馆藏,西安美术学院图书馆构建的美术学、设计学、艺术理论特色馆藏等,均是由办学特色积累形成的馆藏,服务于高校专业教学发展,适用于这类具有鲜明特色专业或优势学科的高校图书馆。

2.2 科研支撑型

这类特藏脱胎于高校某种特殊文化资源或基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在逐步发展过程中形成研究高地,又进一步倒逼相关文献资源的不断丰富,进而成为支撑学校学科发展的科研支撑型特色馆藏。例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特色馆藏文献,渭南师范学院图书馆的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特色专题文库等,均是基于某种特殊原因不断积累完善形成的特色馆藏。

2.3 馆地融合型

这类特藏体现了学校属地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留下的足迹,各类文字、图片、实物等不同载体资料的保存对当地的文化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地方高校的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往往同当地的产业特点与产业优势有密切的联系。图书馆结合学校的重点专业,围绕地方的产业特点与产业优势发展特色资源。高校图书馆在对相关资料的积极搜集整理、挖掘揭示过程中,不但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且有助于进一步融洽校地关系,成功打造独一无二的特色馆藏。例如,西安财经大学的秦商图书馆、秦商特色数据库,榆林学院的陕北文化特色数据库等,都与当地的文化传承、发扬息息相关。

3 陕西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内涵特质

陕西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基本反映了学校的学科特色、专业优势以及地域特征等,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研究价值。通过对其特藏建设理念、建设原则、建设目的等方面分析,充分显示出特色馆藏对高校图书馆这一生长有机体在新形势下不断发挥文献保障功能所赋予的内在生命力,并以其所汇聚的资源优势,为高校内涵式发展建设提供独具优势的文献保障。

3.1 建设理念

信息链是图书情报工作的基础。信息链由事实(Facts)→数据(Data) →信息(Information) →知识(Knowledge) →“情报” “智能”( Intelligence) ”五个链环构成。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核心即是通过图书情报领域的技术和方法,致力于从信息链的底端走向顶端,为信息决策提供支撑。从21所陕西高校图书馆的特藏实践来看,基本都是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重点学科建设、特色专业设置等制定特色馆藏建设方案,尽力进行搜集、挖掘,以求打造独一无二的特色馆藏,最大限度为教师、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保障,呈现出特色馆藏与特色办学立校、特色专业发展、特色学科建设以及特色研究推进等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态势,成为主动建设特色馆藏的重要理念。

特藏方向的确定,是关乎特藏建设成败的关键问题,也是特藏建设理念的题中之义。从现有的特色馆藏研究成果来看,关于特藏建设方向的论述众多且表述不一。例如,王雨卉认为从内容角度来看,特藏具有特色性、学科性和专业性、学术性和专题性、地域化和民族性特点。朱宁指出,特藏资源的特征是:稀有性、差异性和全面性。毛瑞江从特藏的内涵角度认为其主要特点是稀缺性和完备性。综合陕西高校图书馆的特藏实践来看,稀缺性、独特性、传承性等特点是特藏建设过程中所把握的共性特征。

根据地域特征、特殊文化资源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建设的特色馆藏在稀缺性、独特性上都得到了非常明显的印证,例如延安大学建设的延安时期红色特藏、西安交通大学的钱学森特藏等。根据办学特色、地域特征等因素,通过积极搜集、揭示、建设的特色馆藏,其文化传承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西安体育学院建设的红色体育特藏、榆林学院建设的陕北文化特色数据库等。

3.2 建设原则

目前特藏收集还没有明确标准,由于各高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专业优势和馆藏基础不同,特藏收藏原则也各不相同。通过21所陕西高校的特藏实践所呈现的代表性特藏外,其在整体的特藏建设规划中,基本是以学校办学特色、地域文化特色作为主要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学校特征,进行有效挖掘和揭示,体现出以下建设原则。

3.2.1 遵循学校办学特色

地方高校的主要职责是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地方经济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陕西各高校在办学过程中,通过多次专业结构优化与调整,不断强化优势学科、建设重点学科,在适应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办学优势和特色。据此,图书馆根据本校的学科专业设置确定馆藏定位,并以专业特色为依据,以原始收藏为基础,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藏书体系,为学校特色办学、特色发展和特色创新创造条件,建设起与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同步发展的馆藏信息资源体系,充分发挥好图书馆信息中枢和智慧总库的职能。例如,西安石油大学形成的石油、石化、石油地质文献特色馆藏体系,西安美术学院形成的美术学、设计学、艺术理论特色馆藏体系等。

3.2.2 遵循地域文化特色

地方高校的发展通常要与学校所在地的地域特点和经济发展需求密切联系起来,其办学出发点、学科专业的设置、未来发展趋势很大程度上受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文献资料中心,其收藏范围、重点等不可避免会受到地方经济、文化等的影响和制约。例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特色馆藏文献,西安财经大学的秦商图书馆特色馆藏等,都是充分考虑地方高校所属地域特点及需求,成为确立特藏的又一基本原则。

3.2.3 遵循本馆发展实际

综观21所陕西高校图书馆的情况,其软硬件实力各不相同,部属高校、省属高校的差别使得各馆在购书经费、馆藏数量、质量等方面呈现参差不齐之态,多年的办学积累也导致计算机设备和技术、办馆理念、人员素质、图书馆制度建设和管理、图书馆文化氛围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地方高校图书馆在确立特色馆藏时一定要遵循本馆实际,以办学积累、经费配置、技术支持等因素作为重要考量标准。例如,西北政法大学的近、现代法律特藏文献,西安邮电大学的信息科学技术特色馆藏体系等。

3.3 建设目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要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这是当下和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诸多高校图书馆都在积极努力谋划建设契合学校办学发展的特色馆藏,实现特藏立馆、特色办学的重要目标,这成为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的重要目的。通过分析陕西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的实践,其建设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3.3.1 增强图书馆竞争优势和影响力

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所彰显出的信息服务优势,决定了其影响力和竞争力。图书馆通过特藏资源展示自身优势,并以多样化方式在信息服务过程中为读者提供较大便利。以西安体育学院为例,其构建起的集大成红色体育特藏,为学校学科发展、专业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影响力提升等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3.3.2 实现高校产学研融通发展

学科建设是高校工作的核心,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更是彰显高校实力的金字招牌。高校图书馆的特藏建设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各高校为了凸显办学实力,争取优质生源,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和优势专业发展作为招生宣传的主要手段,而特色馆藏则发挥着重要的文献信息保障作用。例如,西安交通大学的钱学森特藏,西藏民族大学的民族学、藏学特藏等,均以其丰富的特藏文献作为保障基础,助力学校科学研究的深入和社会影响力的提升。因此,高校图书馆以特色馆藏为抓手,努力发挥其区域信息中心功能,为学校产学研融通发展服务。

3.3.3 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高校图书馆在特色馆藏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往往会与学校的重点学科专业、当地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等相互牵连。建设特色馆藏,不仅可以对当地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还能为地方特色产业提供信息资源支持,最终从整体上推动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例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特藏有力地支持了当地农业的未来发展,西安财经大学的秦商图书馆、秦商特色数据库特藏,充分发扬了秦商传统文化排头兵的作用,促进更多有志青年实现“秦商梦”等。

4 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思考

陕西高校图书馆以地域特征、办学特色、特殊文化资源等为依托进行特色馆藏的凝练与建设,并充分考虑学校教学科研需要与未来发展布局,注重学科性和专业性,以特色馆藏建设作为高校图书馆实施内涵式发展的切入点,并在长期渐进的发展历程中牢牢把握特藏服务需求,方能做好长期性积累而不失偏颇。

4.1 准确定位,做好特藏规划布局

高校图书馆应借助学校办学特色、特殊文化资源等,结合学校专业发展、学科建设等情况,因地制宜考量特藏建设如何准确利用优势特征,有所选择和侧重,努力克服同质化,避免雷同建设。各高校图书馆应以学科发展、特色专业建设为着力点,构建以某专业、某学科特藏为基准的多学科藏书体系,这是高校图书馆服务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的必然要求。建什么、怎么建等问题均须在顶层设计中予以明确,才能在统一思想、统筹规划下,利用充足经费支持,实现特藏立馆与特色办学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发展态势。

4.2 规范管理,确保特藏持续建设

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依托科学的发展政策指导大纲,应设置相关机构和岗位、配备专业建设团队、制订相关业务和管理规范,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特色馆藏建设的有序进行。在此基础上,依托合理科学的特藏布局顶层设计,深度融合学校教学科研发展需要,在充足经费的保障下,才能真正实现持续性建设与发展。西安财经大学图书馆建设的“秦商特色数据库”“丝路秦商多媒体展示平台”便是优秀示范。它不仅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提升,助力实现全面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财经大学目标,还展示了图书馆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4.3 加强宣传,提高特藏利用水平

多样化、多途径宣传特色馆藏可有效扩大特藏影响力并充分发挥其价值,更好服务科学研究和学科专业发展,实现特藏利用效果最大化。在图书馆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读者服务重地,设立特色馆藏栏目多形式推介资源项目,权威有效且充分展示其主题特点、服务方式等;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特藏展览、读书会等形式推介特藏资源,也可利用图书馆承担的信息素养教学平台,适当嵌入特色馆藏类课程,拓宽特藏服务对象,由等待读者“走进来”的被动状态转化为主动“走出去”的良性发展态势。书是为了用的,特藏亦然。不断拓展的宣传渠道和增强的宣传水平,是特色馆藏走出“深闺”的重要手段,特藏利用水平的提高可有效促进图书馆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在转变中不断生长。

4.4 共建共享,充分发挥特藏价值

随着网络的普及、资源共享程度的提高,满足特别需要、突出特色资源,将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伴随着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发展大潮的冲击,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并加强特藏资源数字化建设,为高校馆际之间学科发展、学术研究交流与合作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是当前高校图书馆需要积极探索的课题。陕西省高校图书馆初步形成了一批有学科特色、区域特色的数据库,为本区域教学和科研提供了特色化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然而,从目前各高校图书馆建设资金逐年减少态势来看,增加特色馆藏建设经费似乎并不现实,且部分特藏也确因资金问题造成建设乏力。在此背景下,共同构建图书馆特藏资源体系,走资源共建共享之路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因此,由陕西高校图工委或其他具有省中心或地区中心功能的行政部门进行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牵头走好资源共享之路,参考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 、天津高校资源联盟等极具鲜明区域内资源共享特征机制的案例,使特藏真正做到“建有所用”,而非“面子工程”,真正实现共赢发展。

“十四五”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必将迎来更大发展,高校图书馆建设也要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动态、可持续性发展建设,是其提升增值效应的良性循环文化系统,是高校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与地方发展、学校办学、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等息息相关,应牢牢树立特色立校、特藏立馆的观念,以内涵式发展需要的至高站位,重视科学规划特藏建设合理性与系统性、做好持续建设支持保障,坚定走好资源共建共享道路。唯此,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才能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整体目标的实现做出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馆藏办学特色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名家书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藏书画作品选刊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4年~2012年档案馆与图书馆馆藏量发展比较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