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视域下图书馆古籍开发利用探析
——以河北省图书馆为例★
2022-10-31冉华张楠
冉华 张楠
(河北省图书馆 河北 石家庄 050011)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古籍世代相传,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籍文献属于不可再生文化资源,必须在妥善保护基础上加以利用。
2022年,“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对各类古籍存藏机构积极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全面提升古籍保护和利用工作的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5月,河北省印发了《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若干措施》,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贯彻落实,深入推进全省新时代古籍工作。
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图书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主要阵地,相应的古籍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也备受关注。古籍承载着几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成果,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如何开发利用好古籍文献,最大限度挖掘其蕴含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实现“让书写在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的目的,是当前图书馆界需要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
1 图书馆古籍开发利用研究综述
我国存世古籍数量巨大,根据《中国古籍总目》的著录,我国目前保存下来的古籍约为20万种,仅《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三套大型丛书,就收录古代典籍文献1.5万多种。有重点、有目标地做好古籍的开发利用工作,让其在当今社会更好地发挥作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图书馆界在古籍开发利用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哈尔滨市图书馆张丽伟从古籍文献档案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入手,介绍了图书馆古籍文献档案开发利用的现状和策略;镇江市图书馆于萌通过调查其馆藏中医药典籍的整理、利用情况,针对地方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提升中医药典籍利用率、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等可行性建议;师宝玉和王艳贞分别以河南省图书馆、郑州市图书馆为例,阐述公共图书馆古籍开发利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出建立专家人才队伍、挖掘整理特色文献、融入现代技术等措施,全方位展现古籍魅力;张青云从价值链视角分析了古籍开发利用的价值,探究古籍文献的挖掘方法;肖玲和陈小捷分别从“稿本”“善本”的角度出发研究古籍的开发利用,提出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古籍数字化和网络化,树立“藏用并重”服务理念、促进有效开发;洛阳市图书馆王菲基于阅读服务创新的视角探讨了地方古籍文献的开发利用策略等等。
2 河北省图书馆古籍开发利用实践
中华文明能够绵延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古籍文献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传承。历史上,“盛世修典”的传统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典籍资源。近年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越来越多,相关爱好者和研究者对古籍的阅读需求也越来越多。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全国图书馆界普遍开展了古籍普查工作。到目前为止,家底及存藏情况已基本摸清,工作重心开始向挖掘古籍价值、进行文献开发利用方面转移。本文对河北省图书馆古籍开发利用实践进行了分析总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2.1 普查登记工作为古籍挖掘利用奠定基础
古籍普查是古籍保护计划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工程,历时十几年,全国古籍普查已经基本完成。《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累计出版509家收藏单位的普查目录共计127万条数据,“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累计发布744.7万册(件)古籍的普查数据。在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推进下,全省古籍收藏馆登记目录已完成《河北省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保定市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石家庄市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出版任务。《河北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河北师大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即将进入出版阶段。通过对古籍品种和数量进行细致而深入的普查、登记和统计,全面了解了馆藏古籍的基本信息、破损程度和保护状况,在此基础上建立古籍档案、馆藏古籍数据库等,为古籍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打下了基础。
2.2 古籍整理出版实现了古籍化身千百
古籍是承载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传播文明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考察孔子研究院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我们既要把馆藏古籍保护好,又要使其发挥应有的价值,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下去。
对珍贵古籍开展整理出版,既可实现古籍资源保护,又能让古籍化身千百,解决长期以来藏与用的矛盾。图书馆界广泛组织专家选择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典籍、能够集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价值的古籍,有计划地整理、复制、出版,为更多的人阅读和研究古籍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了3.6万种古籍整理图书;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更加繁荣兴盛,每年平均出版古籍整理图书1 800种左右。河北省图书馆也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复制出版了清康熙版本《畿辅七名家诗抄》《畿辅通志》等。另外,河北省图书馆古籍阅览室收藏了很多影印古籍,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等,还包括《中华再造善本》《永乐大典》等一大批影印出版的珍贵文献资源。通过整理出版实现古籍文献化身千百,将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的古籍提供给向广大读者,既方便了读者查询资料和阅读学习,也促进了古籍的传播、研究和转化利用。
2.3 数字化建设提高了古籍利用率
为了更好保护古籍,许多图书馆都开展古籍数字化建设,让珍贵古籍广泛传播,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古籍的阅读和研究需求。2016年国家图书馆开通运行了“中华古籍资源库”,已经累计发布古籍特藏资源10万部(件),实现了古籍在线浏览,进一步提高了古籍资源的利用率。河北省图书馆以影印出版珍贵古籍为契机,建立了《畿辅七名家诗抄》《畿辅通志》《蒹葭楼诗》《黄节诗稿》等数字资源,为广大读者查阅资料提供方便。
古籍数字化可以降低古籍损坏的风险,有利于图书馆针对馆藏古籍进行有效管理,实现对馆藏古籍的馆际互借等。古籍数字化为研究古籍资源和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一条方便快捷的现代化途径,是古籍保护和整理研究的发展方向,也是古籍大众化传播,促进古籍的转化利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重要方法。
2.4 举办宣传推广活动,传播古籍文化
长期以来,为了更好地保存文献资源,古籍一般都存放于恒温恒湿的书库中秘不示人。要实现古籍文献走出象牙塔,走向普通大众,融入百姓生活,必须结合现实需要、深入挖掘古籍的时代价值。近年来,图书馆界开始重视与其他社会组织加强合作,共同开展了一系列古籍保护宣传推广活动,采取多种形式传播典籍文化,吸引大众对古籍的关注,从而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举办展览、讲座等,既提高了藏品利用率,也让古籍走进了大众生活。
自2019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中华传统晒书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河北省图书馆在2019年邀请民间收藏家和古籍收藏单位,举办“相约冀图共赏古籍之美——河北省首届晒书节”,晒出公藏和私藏的古籍珍品62部,全省古籍保护成果几十件,并在现场安排古籍修复、碑帖传拓技艺展示,吸引了省内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2020年邀请北京、天津古籍藏家,共同举办了河北省第二届晒书节暨民间晒宝大会,活动通过开幕式、晒书展览、藏书故事分享等环节,分享藏书故事。2021年成功举办了“迎七夕晒经典 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第三届晒书节——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展暨馆藏《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晒书活动”。这一系列活动吸引了全省各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对激活经典、传承文脉有着积极影响。
2.5 挖掘古籍元素,开发文创产品
长期以来,图书馆古籍整理利用的成果服务对象范围相对较窄,对于普通读者和社会大众具有一定的门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018年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也明确规定,图书馆应当通过创意产品开发等方式,加强古籍宣传,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于古籍本身具有的鲜明民族性、历史性、独特性特征,使得古籍成为当前公共图书馆开发文创产品最普遍的选择对象。
图书馆古籍文创以实物类产品为主,类别有收藏品、文化用品、生活用品、服饰装饰品、娱乐用品等。最为普遍的是开发馆藏珍贵古籍、书画等资源仿制品,数量最多的则是开发富含古籍元素的文化用品,如文房四宝、书包、笔记本、U盘、便利贴等。河北省图书馆利用古籍元素设计的创意产品——书笺、诗笺系列,获得省文化系统文创产品二等奖,受到读者欢迎和喜爱。
3 图书馆古籍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图书馆作为古籍文献的重要收藏机构,虽然在古籍开发利用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又因为人员、资金、技术等各方面原因,河北省图书馆以及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在古籍开发利用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缺少专门的古籍文献保护开发利用制度,收藏单位在争取经费支持与社会合作方面的工作需要加强;(2)古籍普查中发现存在的大批破损珍贵古籍急需修复;(3)专业人才缺乏、人员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已经影响到古籍工作的开展;(4)各收藏单位古籍整理工作集中在普查、编目、影印出版的层面,缺乏深度整理;(5)在藏与用的观念上存在矛盾,一些存藏机构侧重收藏保护,在挖掘利用推广方面的工作开展较少。
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河北省图书馆古籍开发利用工作经验,结合国内外图书馆的一些先进做法,对古籍的开发利用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以期对我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古籍开发利用有所助益。
3.1 进一步健全制度,落实资金保障
开展古籍保护工作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应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和要求,通过财政拨款落实资金保障。虽然各级各类图书馆将古籍保护工作纳入发展总体规划,但每年获得的经费数额有限,这些经费不仅要用于各馆古籍保护工作,还要开展古籍宣传推广活动、开发利用等方面内容,捉襟见肘。经费不足已经影响了古籍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和深入开展。因此,必须进一步健全古籍工作制度,落实资金保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古籍开发利用工作中来。国外图书馆行业组织都在不同程度上制定了古籍工作规范制度,如英国图书信息专业协会(简称 CILIP)的善本特藏部和美国大学及研究图书馆协会(简称 ACRL)的善本及手稿部都制定了有关古籍保护和利用方面的制度。法国政府则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等引导古籍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发展,加大对古籍工作的监管力度。
3.2 多措并举,开展古籍修复工作
从全国范围来看,破损古籍数量大,破损形式多种多样,且呈现出不断加剧趋势。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古籍修复人才严重缺乏,导致大量的破损古籍无法修复,已成为各馆急需解决的难题。古籍修复是一项特殊技艺,需要很多道工序。修复者不但要知晓历史上不同时期典籍的版本、装帧形式、纸张特点等,还要掌握系统、专业的操作手法。图书馆界要尽快培养修复人才或者通过社会力量参与修复工作,只有多措并举对破损严重的珍贵古籍进行抢救性修复,才能挽救那些濒临消失的文献,使中华古籍得以妥善保存和传承。
意大利在文物保护工作中有比较成熟的做法,其纸质文物保护机构除了传统图书馆、档案馆之外,还有一些从事文献修复、科学研究与学校教育的综合性机构。其文物保护工作以实际修复为主,同时和许多有教学科研与修复实习的单位开展合作。另外,意大利还有较大规模的文物修复展,目的是提供给修复师、出版商、修复材料供应商、学校、博物馆以及所有对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有兴趣的民众一个交换讯息、获取知识的平台,这也是开展文物保护社会教育的有效途径。
3.3 加强人才培养,建设人才梯队
古籍从业人员严重缺乏,是目前全国各地古籍收藏单位的一个普遍现象。很多市、县馆到现在仍然没有专职保护人员。除此之外,专业人才不足,也是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联合各省古籍保护中心通过承办培训,为古籍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些学习机会,但由于古籍保护工作的专业性较强,没有足够的知识素养、培训学习和实践,很难短时间内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因此,继续加强古籍保护人才培养、建设人才梯队,通过各类专业培训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古籍保护单位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培育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是更好开展古籍开发利用工作的重要途径。
3.4 开展深度整理,促进古籍挖掘利用
古籍文献作为特殊馆藏,是历史记忆和民族精神的载体,拥有多方面的价值。面对内容庞杂的古籍资源,图书馆不仅要做好普查、保护工作,还承担着为读者提供阅览服务的责任,在开展深度整理方面确实缺乏足够能力。图书馆应根据文献的重要程度和读者服务需求,有计划地进行古籍资源整理、整合,加强对馆藏古籍评估、分类,选择有价值的进行校刊、注释、翻译。通过深入挖掘整理有价值的古籍资源,提升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
3.5 提升古籍宣传水平,扩大传播和影响力
古籍资源浩如烟海,单凭一己之力,很难做到真正的推广利用,只有多方面共同努力,做好普及和传播,才能真正让古籍走向大众。图书馆可以和社会力量开展合作,继续加大古籍文献宣传力度,创新古籍宣传途径和方法,运用数字化、网络化等现代技术手段,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作用,促进古籍多渠道的传播利用。另外,充分抓住“4·23世界读书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传统晒书节”等时机,组织古籍宣传展示活动,提升古籍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让古籍走向大众。
4 结语
古籍资源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利用图书馆的优势对其进行挖掘整理、开发和利用,是一项关系到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古籍资源开发和利用途径,让书写在古籍文献中的文字“活”起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仍是图书馆目前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具体行动,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以传承文明、嘉惠当代、流泽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