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职业发展教学创新思考——基于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研究

2022-08-05李大阳

大众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理工大学就业指导职业

李大阳 

浅谈大学生职业发展教学创新思考——基于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研究

李大阳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四川乐山 614000)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得出涉及到就业与职业发展相关数据作为此课程教学效果反馈因素之一,提出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当前遇到的一些问题,总结学校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现阶段情况。并针对现阶段的问题从意识层面、教师层面、外部资源、教学突破四个方面提出教学创新思考,从而切实提升我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我规划能力,提升就业质量。

职业发展;大学生;教学创新

引言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包含了自我探索、职业认知、职业探索、生涯规划、授课技巧等多个核心板块,是为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而开设的必修领域课程。教育部办公厅早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就明确指出,各高校要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并依据自身情况制订具体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1]。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根据文件相关要求,于2008年开展了第一批职业生涯规划于就业指导相关师资选拔并开展了相关教学活动,至今已开展了14年,但当前学校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还尚未培育出校级精品课程及其他教学成果。因此需分析原因,总结问题,本文浅谈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当前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现状及对课程创新上的一些思考。

1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开展情况

开课至今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一直采用基础性大班化、公共必修课的教学方式进行该课程教学。该课程名称也在学校中先后使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多个名称,但其核心理论框架依旧是以帕森斯人职匹配理论、霍兰德兴趣探索理论、舒伯生涯理论等支撑下开展的。课程开展至今,早些年还拥有自编教材,但随原有教材的编版时间过于久,有一定的案例内容不符合时代性等情况,自2018年学校暂停了自编教材得使用,开始外采教材。另一方面因为人事变化,根据当时新任就业指导教研室主任的相关想法,学校在2020年对此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调整,在2021至2022学年第一学期开始,该课程由原先在每学年第二学期针对大一同学进行16课时集中授课,更改为每学年第一学期针对大一学生进行8个课时的职业生涯发展课程和在第二学期针对本科大三学生、专科大二学生开展8个课时的就业指导课程。除了此课程外,学校暂无选修课程与在线课程开设;只有相关课外比赛与生涯咨询室为学生提供生涯帮助。但生涯规划竞赛与咨询室均为2021年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综合同类院校对比,学校在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上起步较早,但成果薄弱,呈现出流于形式、为开设而开展的情况,未突显出以学生为中心及以解学生之所急的方式开展此类课程。

2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所面临的问题

当前在大部人的认知中均存在不重视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下大部分人认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是其个人事情;在大学前,个人兴趣探索与高考知识点之间是不均衡发展的关系。上大学后,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每位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有义务为其自己的职业发展和未来人生抉择进行负责。这大部分人中,不仅仅是学校领导、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家长,甚至职业发展与规划得教师中都有不少人存在此类认知。分析群体画像,高校教师具有高学历、高专业化特点,是较有清晰目标、且具有较高自控力群体。但对于应用型高校学生来说,其群体画像特点与高校教师群体画像之间有一点出入性;根据学校历年数据分析,如未做好生涯规划,凭借其自身发展,其在毕业求职时的窘迫人数,是占据较大比例的。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一项关于2022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问卷调查显示,25.92%的毕业生认为自身学科知识不扎实,22.90%的毕业生认为自己获得的证书少是其就业求职路上的重要影响因素。如图1所示,24.20%的毕业生需要进行面试技巧指导;占比17.91%的毕业生需要进行简历指导。如图2所示,学科知识不扎实,是应用型高校学生中存在的共性,但也和其对自身发展不清晰、对社会需求不清晰、对自我要求不清晰等具有一定关系。证书获得与学生综合表现呈正相关,根据马太效应,后期获得证书的难度系数远大于前期。而面试技巧、简历撰写等与大学期间学习经历、社会实践、实习等都有一定关联。

图1 就业存在的问题

图2 求职中最想要的帮助

总结学校当前大学生职业发展课程所面临的问题有:

(1)领导层面重视不够,远远小于其对专业课程方面的重视;

(2)授课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部分老师授课样式枯燥,理论生硬,案例粗糙,无法对学生形成吸引性;

(3)生源质量问题,受困于学校定位层次,高质量生源数量占比不足;

(4)闭门造车,信息封闭,不了解当前较受欢迎的职业发展相关课程开设情况;

(5)课程建设不够多元化,单一授课形式占比过大,纯理论教学对学生吸引性不足。

3 问题分析

学校出现此类情况的较大因素是教师在传统教育模式的进行下忽视了一个基本的前提和假设,即较长时间中我国大学生的基础教育过程中对个人规划类教育是接近空白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从美国传入我国,在国外历史背景和教育机制下,国外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已经接触过高质量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能够承担起规划自己学业,规划职业发展,规划人生未来的责任;而我国的大学生绝大部分从小就被告知首要任务是把学习搞好,其他的不那么重要的思维方式[2]。

另一方面是学校的定位,一些研究型高校,拥有较好的生源质量,大多数学生对自身思考是较为具体且具有一定效果的,尤其是在自控力方面上。但是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在高质量生源上,学校是不占优势的。通过《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得知,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在2021年有71%的主要生源地四川省的学生录取平均成绩与省控线分差值不到30分[3]。招录分值在同类院校中属于中间段批次。在分析生源的基础上,我校主要专业为理工科属性为主;在学生户籍属性以农村户口居多。结合我国教育资源偏城市集中性特点,农村户口学生在个人兴趣培养等方面存在一定弱势情况。

根据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可知,职业发展过程要通过自我知识和职业知识的不断累积,利用CASVE进行决策过程,使用元认知来进行不断执行。但在元认知和CASVE循环中,执行是最为重要的环节。通过理论可知,生涯发展是需要通过自我探索后根据信息收集情况后分析得出结论从而执行的过程,这个过程重要在于执行,具有较好的自控力是执行的前提,较好的执行才能通过行动等达到规划目标,实现生涯发展。而在学校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且对于目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较为糟糕的现实反馈来看,单纯依靠学生的自行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而忽略外部监督,后果是比较可怕的。

但当前学校并未意识到这种危机的存在,给予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不重视不仅体现在相关领导认知层面,也体现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指导的课程设计与实施、课时费用体系问题。从师资层面,学校当前就业指导教研室授课教师群体,只有教研室主任为专职教师,其余均为辅导员或就业行政人员担任,缺乏企业工作经历与专业系统化培训体系。从课时设计层面,8个课时0.5学分的课程,只能进行非常浅薄的自我探索和外部职业探索,尚不及让学生领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就结束了,直接制约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的正面引导作用。而省内部分精品课程高校此类课程的课时在24课时至32课时之间。

虽然学校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已经开展12年了,但是尚未凝结出较为突出的课程建设成果。当前课程的知识体系、理论框架和实践教学开展等都严重落后于当下职业发展的客观实际,传统空洞的理论知识传授,相对滞后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的需求,并不能真正教会学生进行科学理性的职业生涯规划。长此以往在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对于学生求职、对于提高就业质量、对于学校打造一流建设都会产生较大影响。

总结分析,学校当前大学生职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既有社会背景因素,也有学校定位的校情因素,也有领导层面的顶层规划因素,还有教师队伍专业化因素等多重因素相互结合而导致的。要想对当下情况有所突破,需要进行较为深刻的改革才行。

4 建议

4.1 提高意识层面认识

意识决定行动,没有较高的意识层面,长期行动会遇到多方面问题,而提高意识层面首先需要让领导层认知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重要性,从顶层架构设计上排除学科歧视,从而从课时安排、职称晋升、课酬等方面与其他学科一致,达到同工同酬,消除“豆芽学科”思想认知,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其次需要增强学生对职业发展课程作用的认知,让其从内心深处认可职业发展课程对其大学生活、求职、提升等方面的作用。针对学生从大一进校开始,通过多种形式展现出其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启明灯的作用,使学生们明白做好职业发展,就是自我重塑的过程,是明确其学习目标,瞄准今后方向的过程。真正从内在激发学生自身的驱动力,彻底开展自我学习的学习方式。只有学生们真切感受了,切实参与了,才能更有效果的去执行其所作的规划,才能更好地实现素质发展。意识是种子,种子不种下,在肥沃的土地也无法成长,只有上下一致,上层消除歧视,发布支持政策;中层开拓创新,推陈出新,紧跟时代;底层认真执行,积极反馈,总结提升。形成全校范围的职业发展氛围,各项活动积极开展,师生广泛参与,及时弘扬榜样力量,才能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提升学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硕果累累。

4.2 提升教师授课水平

教师是教学的核心,只有教师自身充分认识到职业发展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作用,才能在教育、教学中作更多的思考。基于我校的情况,当前我校就业指导教研室拥有教师33人,但部分教师对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是缺乏思考的,且有部分教师是未进行授课的。当前首先需要与基础教学部、人事处等部分协商,建立一个教师替换制度,让真正有兴趣的、致力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方向的教师,去进行教学。优化当前教师队伍是当前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让热爱才能使其更加专业。其次要强化教师队伍的阶梯培养,形成内部带动的状态,教师队伍质量才能良性健康化发展。第三建立内部督学督导体系,此体系是教师教学技巧、教学方法提升的重要环节,内部的督学督导可帮助教师建立一套较为科学的成长体系,使教师再面对较为复杂的教学任务、教学竞赛、教学个案方面都能呈现出更好的解决方案。第四增加教师的认同感,能让教师切实感受到工作能带来的发展前景,是其自发的向学生渗透职业发展的力量。第五建设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是总结凝练内部成果的过程,是整合内部资源的过程,是内部审查与内部建设的过程,应向争取给予相应政策倾斜与资金支持,建设校级、省级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精品课程。

4.3 寻求外部资源建设

当前职业发展方面,社会上呈现出很多较为突出的社会组织,例如:北森生涯、职场家、实习僧等社会企业机构,也有各地政府建立的专家团,例如川渝两地教育部门成立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创业双百导师团”,四川省人社部门成立的“四川省互联网+职业指导专家团”“智汇巴蜀川渝大学生职业指导专家团”。积极探索外部优质资源,引进大学生职业发展的科学方法,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团队,聘请国内外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担任负责人和带头人,制定团队工作目标、确定团队发展方向、厘清团队功能作用;选拔一批具有较强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经验的优秀教师,为他们提供系统的、全面的、专业的培训,并打造成校内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教师。开放、开源是发挥教育的优势,通过吸收他家之优势,弥补自身之不足,外部资源的利用,可以让教师在开拓眼界的同时,吸收最新的教学方法,学习最新的理论成果,避免开拓创新的失败成本,是较快提升内部质量的有利途径。

4.4 多元化开展教学活动与学生活动

针对教学,要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对他们分类制定职业发展教育课程,设计符合学生专业特性的职业发展课程;使学生们更有代入感的去学习生涯教育。而不是传统的各专业学习一样内容。引进网络慕课资源,针对同质化理论内容,使用慕课系统进行全员学习,线下课程开展针对性、参与性课程,提升学生们参与度,让其切实通过有限的课时,达到初步提升作用,从而树立长久信心。学生活动方面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开展“生涯体验周”“职场体验日”等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活动,结合其自身学习、实践、实习、科研等进行不同的引导体验,用较短的时间,让学生快速感知、体会、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以开展职业规划大赛、模拟求职大赛等为契机,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外部探索形成学业、就业、职业的三位一体生涯规划书,要将共创式、体验式等教练技术和教练方法融入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评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问题的基因问题导向的学习模式,要将启发性、成长性、开放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引入课堂,要让学生在课程中启发思考、塑造心智、修炼心性,学会探寻自己的内在空间,注重成长察觉,养成成长反思的习惯[4]。

5 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育的成果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企业检验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标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就是让大学生认知自我,做出自己需要的选择开始,到了解自我可能选择的方向,再到扩展或者压缩选择的内容,从而锚定一到三个选择方向,最后制定行之有效的行动方案,利用师生或自我反思等有效化监督手段,从而提升自我内在的过程。课程的意义在于更广的覆盖、更专业的指导、更细致的服务,更精细的切入,更多元的开展,只有这样下去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才能开出更好的花,结出更好的果。才能使高质量就业比例提高,使学生综合素质更强。

[1] 教育部.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 教育部,2007.

[2] 赵梓丞,曹迎.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 114-117.

[3]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R].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2021.

[4] 高秋艳.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破解[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20(5): 54-58.

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obtains the data related to employment and career development as one of the feedback factors of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is course, puts forward some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the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areer guidance course.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at this stag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eaching innovation thinking from four aspects: consciousness level, teacher level, external resources and teaching breakthrough, 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s, improve students' self planning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career development;college students; teaching innovation

G640

A

1008-1151(2022)07-0141-04

2022-05-14

李大阳(1992-),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猜你喜欢

理工大学就业指导职业
昆明理工大学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