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微课资源应用模式的构建——以桂林市L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2022-08-05赵爱玲孟少员

大众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知识点微课

赵爱玲 潘 芳 罗 丹 孟少员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微课资源应用模式的构建——以桂林市L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赵爱玲1潘芳2罗丹1孟少员1

(1.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 541000;2. 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桂林 541000)

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与中职学生的学习需求、现实和特点,以及社会对旅游类人才的需求已无法十分契合。为了促进中职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效率,文章以桂林市L中等专业学校为研究案例,通过分析桂林市L中等专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学资源当前的发展现状和教学现状,利用微课教学资源,构建基于微课的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微课资源;应用模式构建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并且提出了“文旅融合”的发展战略。文旅融合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中国文旅产业人才的培育与发展提供了较强大的保障,人才的培育也为中国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提供了保证[1]。但是在当前的产业融合过程中人才方面却陷入了如产业吸引力的降低,从业人员短缺严重;行业人员普遍受高等教育程度不高,综合素质偏低;行业人员供给不足,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人才理念的滞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院校人才培养与需求脱节等困境[2]。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旅游专业作为培养旅游行业人才的摇篮,其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对人才的培养必须要紧密联系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与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与人才培养质量成正比。

1 桂林市L中等专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学现状

1.1 教学资源类型单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部和相关部门日益重视教学信息化的发展,给予了大力的政策支持和财力支持。许多中职学校也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的号召和重视学生的发展需求,大力引进和建设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和平台,力图实现智慧校园的目标。但是在该过程中,很多中职学校却忽视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完善和充分利用等。同时,许多中职学校还忽视了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否加强、引导和教育了中职学校的老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重视和利用?学校是否对学校的老师进行了针对性和专业化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桂林市L中等专业学校旅游专业的教学活动中虽然也会采用信息化的教学媒体、设备和平台如电脑、投影仪、手机等,但仅起到辅助和支持作用,基本多采用纸质版的教材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并且,之前录制的旅游专业的学习视频等教学资源由于播放时间长、主题不突出等原因与课堂教学缺乏适切性,教学资源利用率较低。最重要的是大部分任课老师认为学习视频从策划到录制、剪辑等过程都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一系列的原因导致该中职学校的教学资源较为单一匮乏。

1.2 教学方式和内容陈旧

桂林市L中等专业学校旅游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存在以下窘况:(1)目前,任课老师在讲授理论课时都普遍采用纸质版的课本与多媒体PPT课件结合的方式。(2)讲解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部分重难点知识无法做到深入细致地讲解。(3)部分教学内容由于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现实的学习情况被删减或简化,但部分实用性强但理论性较低的知识并未被列入教材,中职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发展受限。(4)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层次不齐,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教学进度无法兼顾到学习能力和基础较弱的学生,导致班级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5)旅游业是不断发展变更的行业,其对人才的需要也日益更新,但桂林市L中等专业学校旅游专业部分教材的内容较为陈旧,课本知识与旅游业现实的发展情况相脱离。

1.3 教学环境相对闭塞

职业教育是一种为了满足受教育者在获得某个职业或生产劳动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需求的教育类别。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面向社会培养应用型人员以及掌握相应知识与技术的劳动力;相对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更侧重于对受教育者的实践操作技能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所以,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内容一定要和社会发展以及职业教育的要求相符[3]。桂林市L中等专业学校当前采用“校企合作”的教学管理模式,目前已经与桂林市银子石、两江四湖、冠岩等景区以及汉唐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将其作为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环境。但由于学校一般采取“先课堂教学+后专业实习”的培养方式,这种方式使得学校的课堂教学与企业专业实习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课堂学习的知识无法企及或是无法很好地匹配企业和岗位所需求的知识和能力,教学环境相对闭塞。

1.4 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

在信息化时代,桂林市L中等专业学校旅游专业部分课堂仍采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仍然较多地使用PPT等教学资源和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大部分学生只能在老师的主导下参与课堂。而且,部分课堂目前多尝试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等,所以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将手机这种通讯设备作为学习平台,将“学习通”“课堂派”等APP或小程序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平台和资源。然而,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只能通过这些平台进行打卡、接受学习任务或是在问题评论区发表意见或看法,这些APP或小程序可以成为教育工具在教师的课堂管理工作中发挥辅助功能,教师处于主导地位[4]。另外,个别教师把将要学习的知识点相关的PPT课件上传到“学习通”“课堂派”或是班级QQ群等,但因为中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枯燥无味的教学文字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其学习的积极性。这与目前我国所提倡的让学生主动构建和内化知识与能力的教育改革理念相悖。

1.5 学生专业认同感较低

对该校旅游专业的学生进行随机性访谈,访谈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认同,原因如下:第一,大部分学生当时报考时由于对该专业并不是十分了解,自身并无特别偏向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为了达到有学可上的目的盲目性地选择了该专业,但进入该专业学习后后悔不已,从而丧失或缺乏学习兴趣。第二,一些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几个月的实践训练后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能够使自己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并不是很认可自己所学专业。第三,由于一些学生当时在报考所学专业时是由父母决定的,学生自己并未对该专业进行过多了解,所以对该专业并未有很高的学习兴趣。第四,个别学生由于自身的身体健康如色盲症等原因,专业的选择性较窄,被迫选择该专业。大部分学生对自身所学的专业的认同感较低,相应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较低。

1.6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差异大

笔者对该校旅游专业的教师就课堂教学信息化资源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访谈。访谈中明显且共同的一个问题:年纪稍长较保守的教师更喜欢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传统的PPT课件作为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能力较弱,较为年轻且乐于探索尝试和改变的教师喜欢尝试制作并利用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来丰富课堂的内容与形式,刺激和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具备较高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该校旅游专业任课教师之间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参差不齐、青年教师和老年教师间信息化能力差异较大。

2 微课的相关内涵

2.1 微课的定义

关于微课视频教学的概念,国内外专家学者们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胡铁生[5]认为微课是以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将教学视频作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某个知识点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中所需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将微课视为一种“教学资源”[6]。而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7]也指出,微课就是指老师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老师在课堂中对特定知识点所进行的教与学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类教育资源的有机结合体,把微课作为一个“教学资源”。黎加厚[8]认为微课是指有确定的课程目标,但教学内容短小精悍,将时间限制在十几分钟之内的小课堂,把微课作为一门“课程”[9]。郑小军[10]则认为微课程是一种为了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各种学习方法,以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其认为微课是一种“教学资源”。陈子超等[11]提出微课是以教学的特定知识点为目标、以微视频为载体、以引起学习者对学习的主动性为主要目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也可以称之为“微视频学习资源”。

结合上述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微课主要是指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设计或开发出的一种情境化的在线学习的网络教学短视频,本文更侧重于将微课视为一种教学资源。

2.2 微课的特点

2.2.1 “微”时间

微课的核心构成是教学视频,微课的显著特点是其教学视频时间较短。微课的教学视频大部分是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提炼,教学视频的时长一般控制在5至8分钟最适宜,但不超过10分钟。相比于传统课堂冗长的教学时间而言,其时间较短。“微”时间的特性让学生或者老师可以利用等餐、午休、下班、刷手机、放学或课间时间等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12]。

2.2.2 “微”主题

由于微课的教学视频一般不能够超过10分钟,所以微课课件所要选择的主题不能像传统的课堂教学视频一样,主题大而繁杂;微课的教学视频只能选择一些微小的主题例如:讲解或阐述理论知识点,演示或操作技能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13]。

2.2.3 “泛”环境

微课是一种以老师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为学习者展示短小精悍的学习内容和过程的数字资源。比起传统课堂教学环境的单一和封闭,微课只需要一个移动学习客户端设备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学习,人人只要有手机等移动设备就可以学习,找到自己想要的学习资源,具有宽泛且宽松的学习和教学环境,利于构建学习型社会[13]。

2.2.4 “强”功能

微课作为一种学习和教学资源,按照教学过程可以将其主要作用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课前预习,学生可以通过提前观看微课来预习下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定的认识。第二;新课导入,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将本节课即将要学习的知识制作为微课这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观看学习。第三;深度理解,对于学习中的重难点、典型例题等,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同学合作后一起观看微课教学视频,以此让学生对课堂学习的重难点知识点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知。第四;练习巩固,学习完某知识点后,教师将相关习题以微课的形式制作相关教学视频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加强学习效果。第五;总结拓展,在一节课结束后教师就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规律、设计适合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拓展延伸制作微课教学视频并播放,让学生总结所学、不断归纳补充自己的知识体系。总而言之,微课这种教学资源功能强大,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必备的教学资源。

3 微课在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3.1 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大环境

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现下主要采用“老师主教、学生接受”的方式,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其“学习主体”的地位,也与我国教育政策目前所提出的“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相背离。为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的地位,以及与我国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更加贴合,首先需要给予学生良好的自我学习环境。由于中职学校旅游专业以培养实践性旅游人才为目标,学生学习的场所不仅仅是传统的课堂、实践基地等,还有网络学习环境和教学组织平台。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的出现打破了学校、课堂教学和学习环境的传统,突破了中职学校教学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为学生创造了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为中职学生创造了主动学习的大环境[14]。

3.2 促进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

微课的出现可以实现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的目标,学生在没有老师现场监督或强硬灌输的情况下也能够学到知识点,使得学生自身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体。此外,由于微课需要包含某一个理论知识或实践技能的完整内容,但由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有别,就某个理论知识或操作技能,如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获得了该知识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认知结构的需求和缺陷,选择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制定符合自身认知结构发展的专属的学习计划,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15]。

3.3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巩固知识

由于微课也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师将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依照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将一节完整的课堂划分成几个课堂教学短视频,让学生通过反复观看或学习短视频完成老师在课前或者课中所发放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此外,相比于传统的教学资源,微课这种教学资源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实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和便利性,学生既可以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又可以针对在课堂中未理解的知识点或者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点通过课后反复观看微课短视频进行复习巩固,达到掌握知识以及更好地应用知识的目的[16]。学生的学习也不再仅局限于课堂之中,实现了“随时随地”学习的目标,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效率以及巩固知识的可能性。

4 构建基于微课的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教学模式

笔者曾访问多位老师了解到:目前桂林市L中等专业学校将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该校旅游专业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并发现有良好的适切性,因而,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该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的教育模式。此外,桂林市L中等专业学校也在积极地尝试将微课这种教学资源应用于该校旅游专业的实际教学工作中,结合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将微课作为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的应用方向。笔者结合桂林市L中等专业学校旅游专业校本课程的特色、学生的学习风格以及微课的特点,以《地陪导游实务》课程作为实践案例,提出了基于微课的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共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具体的方法,具体见图1。

图1 基于微课的中职旅游专业的教学模式

4.1 微课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在微课的设计与录制前需要对桂林市L中等专业学校《地陪导游实务》课程的教学对象及其学习特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该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学生的学习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亟待提高;第二,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较大。桂林市L中等专业学校旅游专业开设的《地陪导游实务》课程为专业核心课,该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是通过专业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作为地陪导游的业务和职责,具备作为地陪导游的知识、素养和技能;是一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通过对教学对象和内容的分析,笔者选择可录制、配音和剪辑功能的电脑视频制作软件嗨格式录屏大师2021来录制教学内容;结合思维导图具备能够清晰地展示知识点的体系结构和逻辑关系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对所学课程或者知识点的整体知识体系或结构有全面且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本文认为需要建立“微课+思维导图”的形式,该校教师可以利用学习通、课堂派、雨课堂以及QQ群等平台发布微课短视频这种教学资源,发布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课前的学习活动。

4.2 前期知识的测试与学习准备

由于该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层次差异性较大,所以我们需要对该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测验,测验主要以客观题为形式,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目标来了解和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思维导图的协助下选择合适的学习起点[17]。学生依据自己的时间、学习风格、基础水平等观看学习通、课堂派、雨课堂或是QQ群中的微课视频以及相关学习资源;其中,对微课的观看程度、频次要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测验结果作为参考。结束学习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迁移,教师需要设计综合性学习任务并将任务下发给学生供学生完成,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或者独立学习的方式得到答案和解决问题。

4.3 中期知识的内化与掌握程度

知识的内化主要是针对《地陪导游实务》课程的基础知识,主要是要聚焦于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作为一名地陪导游的职责和义务,以及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地陪导游的方法。具体的实施方法是教师针对知识点中的重难点进行讲解以及就学生在前期学习和观看微课教学视频过程中碰到的难题答疑解惑[17]。再加上由于服务业的变化日新月异,尤其作为一名地陪导游,其在带团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引发社会关注的突发问题,所以教师也需要结合地陪导游现实带团过程中遇到的社会突发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也能更好地锻炼学生对知识点的内化能力。

4.4 真实情景中实现知识的迁移

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迁移。教师需要创设真实的情景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教师以地陪导游在带团过程中遇到的经典问题为中心,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采取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指出、解决问题并展示成果,教师对学生的解决成果进行总结和解惑,最后,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形式投选优秀小组并给予奖励[17]。

4.5 后期过程与结果的总结反思

下课后,教师以培养小组发现、分析以及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分工等为参考对各小组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要学会反思自我:是否真正地学会了知识的迁移、是否习得以及具备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和教师需要对课堂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利用等提出意见或建议,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与学习活动,最终实现教学目标[18]。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一种新兴且有效的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其与中职教育教学的特点相符合,同时,也能够有效地解决一些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桂林市L中等专业学校旅游专业目前教学现状,利用微课所具备的“微”时间、“微”主题、“泛”环境、“强”功能构建基于微课的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教学模式,将微课这种教学资源广泛地应用于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教学中,既可以有效地解决该校旅游专业所存在的问题,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也符合了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对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探索和推动作用。

[1]冯劲. 从文旅融合发展谈“四项能力”修炼的重要性[J]. 旅游论坛,2021,14(2): 3-4.

[2]黄细花. 文旅融合中的人才困境和优化路径[J]. 旅游论坛,2021,14(2): 5-6.

[3]张蕾,武永爱,于晓荣. 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研究[J]. 教育界,2018(3): 65-66.

[4]钟晓虹. 信息化教学在单片机课程中应用[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4): 70-71.

[5]胡铁生. “微课”: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 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61-65.

[6]黄晓冰,胡铁生. “助学型”微课教学设计策略[J]. 数字教育,2016,2(4): 64-70.

[7]黄晓悦. 浅谈微课制作——以定积分概念为例[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7): 29.

[8]黎加厚.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10-12.

[9]刘冬梅,韩春玲,李文通.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17,3(14): 121.

[10] 郑小军,张霞. 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 48-54.

[11] 陈子超,王玉龙,蒋家傅. 当前微课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现代教育技术,2015,25(10): 67-72.

[12] 曹恒. 微课制作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新课程导学,2018(15): 10.

[13] 李锡阳. 疫情过后微课建设流程重构与优化[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15): 73-76.

[14] 王军. 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职教通讯,2014(36): 57-59.

[15] 罗洋坤. 浅析“校际资源共享、学分互认机制”的应用——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为例[J]. 天津电大学报,2017,21(3): 69-72.

[16] 吴宏伟,黄倩倩,董丽,等. 微课改革在医学院校医用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初探[J]. 教育现代化,2019,6(11): 184-186.

[17] 王少华. 高职院校微课资源运用模式建构与反思[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6): 29-34.

[18] 蒋立兵,陈佑清. 面向深度学习的微课设计模型构建与应用[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3): 34-40.

Construction of Application Mode of Micro-Course Resources of Tourism Specialt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Taking Guilin L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as an Example

At present,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form can not match the learning needs, rea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as well as the social demand for tourism talents. In order to promote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active learning and improv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efficiency for learning, this paper takes Guilin L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as a research case, analy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teaching status of tourism teaching resources in Guilin L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and uses micro-course teaching resources to build a micro class based tourism teaching model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he model consists of five steps.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tourism major; micro-course resources; application mode

G712

A

1008-1151(2022)07-0133-04

2022-05-13

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GXGZJG2021A022);2021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B类)(2021JGB128);2021年广西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科研基金项目(CXCYSZ2021002);2020年广西师范大学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文旅融合视域下珠江-西江经济带节事旅游品牌化研究——以来宾瑶族“盘王节”为例”(ZX2020082)。

赵爱玲(1995-),女,广西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服务、旅游教育。

潘芳(1982-),女,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知识点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