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变”中求发展:“双减”政策下教研工作的有效路径

2022-08-05

辽宁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组内教研组教研

阎 岩

(大连市甘井子区李家振兴路小学)

近年来,大连市甘井子区李家振兴路小学以“实施和美教育,成就幸福人生”为办学理念,以“构建美德教育体系,打造和谐课堂”为办学特色,努力提高办学质量,致力于让更多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

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积极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学校扎实开展教研工作,助推教研工作在“变”中求发展。

一、变“单一”为“多元”

学校开展科研课题“先学后教中‘学’的策略的研究”,各学科教研组开展小课题研究:语文学科是“主题阅读,依学而教”,数学学科是“尝试先学,以学促教”,英语学科是“任务驱动,多学少教”。学科主任深入到每个年级组,与教师一起观察、调研,了解教师的困惑,从而寻找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真问题”,引发“真内需”。

学校及时培训教研组长,使其从关注日常个体事务到思考教研组的本源问题,从上通下达信息传播到主动思考与策划,由单一的执行者变为多元自主创生者,由一般性的统筹管理者变为精细化的同伴引领者,由单纯发挥学科骨干指导作用变为培育教研组文化。

学校引导教研组长自我提升,不断学习新技能和新知识;自我反思,科学合理归因,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在成就同伴的过程中成就自己;自我调适,集多重任务于一身,以开放的心态悦纳自己、带动他人,在团队中传递正能量。

二、变“指令”为“引领”

教研组只有抓实教研“三课”(集体备课、上课和评课),才能实现有效教研,把教研活动引向深入。同课异构是学校校本研修的特色之一。学校创设“五段五环”研课模式(见图1):第一阶段,在异构中碰撞(选题思课);第二阶段,在碰撞中实践(展课诠释);第三阶段,在实践中反思(研课交流);第四阶段,在反思中提升(共识整合);第五阶段,在提升中分享(提炼共享)。

图1 “五段五环”研修模式

(一)选题思课,在异构中碰撞

各教研组在研究选题的过程中,尽量选择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进行研究,这样的课程更具有研究价值。学校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落实“二四三”集备模式(见图2)。一是备课前的“两案”(阅案、修案)。主备人结合教材和教参,认真备好单元内容、课时内容,把备案提前发给组内教师,组内教师阅读主备人的教案,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思考修改主备人的教案。二是备中实现“四明”(说明、阐明、议明、记明)。主备人“说明”教学重难点;“阐明”突破重难点的策略,结合“双减”要求阐明习题设计、检测设计以及作业设计的依据;组内教师“议明”创新设计,习题设计、作业设计的修改建议,在异构中思维得到碰撞;主备人“记明”组内教师的建议,形成共识。三是备课后的“三案”(完案、入案、交案)。主备人完善电子案;入案共享教学设计、作业内容;上交修改后的教案,学科主任检查,并适时提出补充建议。

图2 “二四三”集备模式

学校关注集备的实效性,提前布置集备内容,给教师留足思考交流的时间,实现教师人人有备而来,让研究落到实处。有效问题怎么问,变式练习怎么设计,阅读理解怎么答,读写结合怎么落实,单元作业和单课作业怎么设计……教师都可以在集备中交流。“二四三”集备模式的落实,促进教师深入研究,在集思广益中完成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展课诠释,在碰撞中实践

经教研组集备,主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磨课,展示组内研讨收获。教师致力于向课堂要质量,角色由领导者变为设计者、参与者、指导者;教师由讲解员变为引路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减少对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占有,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做到“三适”——适时、适度、适切。“适时”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该指导时再指导;“适度”指教师点到为止,绝不“越位”;“适切”指教师抓住问题有效点拨,善于引导。

教研组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引导学生“四经历”(学、习、练、用)。首先,教研组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或设置台阶,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发现问题;然后,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展示,合作探究;最后,完成当堂达标测试,及时反馈,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教会”转变为“学会”,进而“会学”。教学过程中,学科主任、教研组成员及时参与听课记录,学习可借鉴的教学思路,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三)研课交流,在实践中反思

教研组力求激发教师个人的反思意识,引导教师正确审视课堂。主备人在课堂教学中展示集备成果,组员边学习边反思。教研过程中,教师与同伴深入剖析问题,做到“六个有”。

1.有专题

专题制订结合科研专题“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组内制订小而实用的学科专题,各年级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形成学科序列,促进“研”而有获、“研”而有得。

2.有讨论

教研组成员在研讨中以专题为主、常规为辅进行评课,结合课程标准、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聚焦于“点”的研究。教研组要求教师评课做到“四个一”:提出一个优点(优点要突出),指出一个缺点(缺点要说准),给出一条建议(建议要具体),重构一个环节(要求要明晰)。组员在研究讨论的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实现了一课一得。

3.有启示

组内教师在自评与他评的过程中,思维再次碰撞,获得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能力提升。教师人人受益,真正有所收获。

4.有总结

教研组长根据组内成员的研讨、自己的理论储备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包括教学策略、习题、作业落实等,组内成员达成共识,并把课堂上的研究所得有效落实,进而实现人人有提升的效果。

5.有培训

组长围绕专题做相关理论培训,引导组员在实践的基础上,丰富理论储备,从而在教学中学以致用。

6.有布置

教研组长布置后续研究任务,促进教学研究有层次性、有实效性,从而形成持续研究的氛围。

(四)共识整合,在反思中提升

教研组在教师听评课前有规划与主题、有线索与抓手、有跟进与改变。在精心组织的过程中,教研组长的策划能力、提炼能力均有所提升。组内成员共同反思改进,整合研讨意见,达成共识。

(五)提炼共享,在提升中分享

教研组提炼教学策略,设计习题内容,布置分层作业,组内资源共享。教师在课上落实分享后的资源,使学生课上有所得。居家线上学习期间,教研组提炼分享了“教—扶—放—收”教研模式。“教”指的是教什么、怎么教;“扶”指的是多元化、层次性,针对学生线上学习实际,教师答疑分为定时直播答疑、随机个性答疑、录制微课答疑以及多元化帮扶指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放”指的是自主学、广受益,教研组研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受益颇丰;“收”指的是勤反馈、重衔接,无论是线上学习期间教师的积极反馈,还是线下回归课堂的有效衔接,都证明了学生在不断超越自我。教研组的研究提升过程,体现了教研组的凝聚力,教师共同受益。

三、变“被动”为“主动”

在教研活动中,学校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让组内成员的集体智慧得以彰显。各教研组集“备中说、说中评、评中研、研中学”为一体,鼓励更多教师深入课堂听课,每个年级组的教研均有20 余人参与,且并不仅限于同学科。每学期领导班子人均听课80节,校长听课百余节,充分体现了“传帮带”的作用,也促进了教师精心准备每节课,使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有效教研贵在取长补短,学校借助一师一优课、区域素考课、区域评优课等,让教研组成员群策群力、互帮互学,落脚点放在教师知识的增长、理念的提升、行为的改变和能力的提高等方面,以经得起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让教师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研”之有用、“研”之有得、“研”之有效。

同“研”共进,“变”中提效。教研组团队成员的和谐带动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和谐、整体与个体的和谐。教师深入研究课堂,课堂质量得以提升,真正实现了“减负提质”。

猜你喜欢

组内教研组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探究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