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题命制如何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

2022-08-04刘世斌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试题学科教育

刘世斌

(大连教育学院 初中研训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2021 年4 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新修订的教育法第五条规范了教育方针的表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健全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法律规范和制度要求。教育部要求“使党的教育方针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自觉运用的日常规范”。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2]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以下简称“中考”)是初三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最后一次书面答卷,从教育学意义上讲,考生作答各科试题是他们在初中阶段接受的最后一次学科教育。因此,依据课程标准,科学命制中考试题,是对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的最好检阅。

一、试题素材饱含德育价值,让学生在“做题”中思考“做人”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规定了五大德育内容,即“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这些内容是各学科共同的德育内容。此外,每个学科还应依据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挖掘具有学科特色的德育内容。

语文学科“名著阅读”试题如下:

(1)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用行动谱写了一曲由理想、意志和激情组成的生命之歌。

B.《水浒传》采用古代白话,语言生动又富有表现力,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的人物语言。

C.《西游记》中,孙悟空在三打白骨精后,因猪八戒挑唆被师父赶走,沙僧用激将法把他请回。

D.《骆驼祥子》中,祥子曾经的积极上进与后来的自暴自弃对比鲜明,使作品悲剧意味更浓。

(2)本期班级读书交流会,要推荐文学作品中“不忘初心”的榜样人物。候选人有《红岩》中的江姐、《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你会推荐谁?请结合一个与之相关的具体情节说明理由。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试题通过名著中的典型人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红岩》中的江姐、《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让学生在作答中感受英雄人物的榜样力量,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学习如何在困境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从而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试题通过优秀文学作品发挥语文学科育人的独到作用,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现育人价值。

化学学科有如下试题:

《天工开物》中有“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的记载,主要反应为:

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数学学科“列方程”试题如下:

我国古代著作《增删算法统宗》记载了一首古算诗:“林下牧童闹如簇,不知人数不知竹。每人六竿多十四,每人八竿恰齐足。”其大意是:“牧童们在树下拿着竹竿高兴地玩耍,不知有多少人和竹竿。每人6 竿,多14 竿;每人8 竿,恰好用完。”若设有牧童x 人,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_________。

以上两题皆以我国古代科学著作为载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0 年4 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研制了《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 年版)》,涵盖了人文社科、文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四大方面,以提高广大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觉延续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各个时代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这些书目同时也是中考命题素材的重要来源。

英语学科“阅读理解”语段3 讲述了学生Mel 在回家路上捡到了装有500 美元的钱包,从起初想将其占为己有,购买自己心仪已久的自行车,到心生善念,最终将钱返还失主并意外达成心愿的故事。该题最后一问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tell us?

A.Trust is the best choice.

B.Honesty makes close friendship.

C.Do well and have well.

D.Don’t wait to correct your mistakes.

通过故事中主人公的认知冲突和价值冲突,考生应该得到的启示是为他人着想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善意的选择才是正确的选择。命题者希望通过此题为学生埋下心存善念,多行善举,必将善有善报的种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体系。命题者选取了具有正确价值导向、富有育人价值的素材。如语文学科的现代文阅读,以“敬业”为主题,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刻理解敬业的层次。

敬业之道蕴含爱业、勤业、精业之精神……敬业,首在爱业,要在勤业,还需精业……敬业,推进人生从平凡到伟大、从优秀到卓越,加速实现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复兴。激扬敬业精神,扬帆远航,乘风破浪,我们必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试题通过内化体验,引导学生深刻思考个人努力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形成正确认知,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激励自我,完善自我,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不仅要答好试题,还要成为一个知行合一的“最美践行者”。

各学科能够坚持立德树人,努力选取具有良好价值观导向的素材,通过考试评价指挥棒的正确指引,加强学科德育,形成最佳育人效果。各科试题在编制中,努力实现从“解题”到“解决问题”,从“做题”“做事”到“做人”的教育教学价值观的转变。

二、试题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引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

试题突出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接,引导学生更多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生活中的化学,相信“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鼓励学生对生活中的学科内容多想多问、动手动脑,通过解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增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提升核心素养。

物理学科“家庭电路设计”试题如下:

下列家庭电路设计中,既满足电灯和换气扇能独立工作,又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该试题通过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突出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家庭电路连接问题既要考虑安全用电原则,又要考虑具体电路使用要求,让学生了解家庭电路的实际连接情况,必要时,在实际生活中一展身手。

化学学科简答题“燃料”试题如下:

目前人类生活、生产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来自化石燃料的使用。大连市家用燃料经历了“煤→液化石油气→煤气→天然气”的变化过程。结合下表提供的信息,完成相关问题。

燃料煤液化石油气煤气天然气主要成分C C3H8、C4H10 H2、CO CH4热值(约)2.9×107 J/kg 4.6×107 J/kg 1.9×107 J/m3 4.5×107 J/m3爆炸极限1.5%~9.5%6.9%~69.5%4.8%~13.5%

(1)煤作为家用燃料时,常将煤饼制成蜂窝状使用(如图所示),可提高其利用率。说明其中的原理。

(2)相同质量的煤气和液化石油气均完全燃烧,煤气产生的二氧化碳更少。解释原因。

(3)与煤气相比,以天然气为家用燃料除了可以避免中毒外,还具有哪些优点(写两条)?

该试题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的情境,丰富材料类型,考生在作答中结合翔实数据与所学化学知识,通过家乡大连家用燃料的发展变化,理解家用燃料升级换代的原理,学会通过观察生活现象学习化学。该试题具有一定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数学学科解答题如下:

某电商销售某种商品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商品每天的销售量y(单位:千克)和每千克的售价x(单位:元)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其中50≤x≤80。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2)若该种商品的成本为每千克40 元,该电商如何定价才能使每天获得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该试题以学生熟悉的电商销售为背景,通过观察,总结提炼商品每天的销售量与每千克售价的关系。试题要求学生通过科学建模,形成函数解析式;再通过合理定价,获取最大利润;真切感受到“知识就是力量”。

“形成在课程目标引领下的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格局”,可以从考试评价入手,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依据课程标准要求,试题命制既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考生基于真实情境,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强调学习体验和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维,考查学科核心素养,这样的试题对学科教学才会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三、试题命制强化“五育”并举,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是新时代教育变革与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考试命题要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要加强考试评价改革研究,提高考试命题质量。强化育人功能,将人作为一切教育的目的,而非单一的教育对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推动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

语文学科作文是“二选一”的形式,其中话题作文是: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奔流不绝。这句话带给你怎样的启迪?请自选角度立意,写一篇文章。

该试题材料中,“争”与“不争”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其实并非真的“不争先”,而是不争一时之先,要争的是“奔流不绝”,是从长计议与可持续发展。考生可以反思个人成长:不必争一时之先,而要做到坚持不懈;不必急功近利,而要有长远眼光等。也可以从国家层面思考:中国不争一时之先,而重在夯实国力,谋求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富强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伟大“中国梦”……写作要求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写记叙性文章,叙述、描写相关经历、见闻,表达感悟;也可以写议论文,阐述对此句话的辩证认识,等等。

语文学科“默写填空”试题如下:

◎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分别从嗅觉、视觉角度写莲花气味芬芳、洁净挺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是离别见真情。离别,是岑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送别友人的惆怅,是王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念家乡的愁绪。(用《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作答)

物理学科有如下试题: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初春,冰融河开 B.仲夏,晨雾萦绕

C.深秋,霜染红叶 D.寒冬,雪漫滨城

试题通过对古今诗文的默写,以不同时期的名家经典诗文引领考生在欣赏香远益清的莲花的同时,感受送别友人的真挚情感和游子对家乡的深情眷恋;通过对“物态变化”题目中四个选项的怡人设置,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之美,进而提升学生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各科试题还能结合时代重大事件,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他的团队探索培育的“海水稻”在某试验田的产量逐年增加,我国抗击新冠疫情取得巨大突破,庆祝建党百年,中国“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火星……展现伟大祖国取得的时代成就之美。

人民教育家于漪说,“把‘五育’互相融合起来、穿插起来,是科学,也是艺术”“我们的‘五育’绝对不是简单的‘1+1’,培养人是集实践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过程”。[3]不同学科相互契合,会培养出更多丰满健康的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过去一段时间,由于种种原因,美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美育对于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造活力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教育教学中,我们既要积极开展以美育人的活动,即由外而内的美育,还要强调内心感悟、润物无声的心灵化育,即由内而外的美育。

中考试题既是给应届学生作答的,也是给下几届学生模拟演练的,具有极强的教学导向性。于漪老师主讲了近2000 节省市级以上探索性、示范性公开课,其中50 多节被公认为语文教改标志性课例。而每年的中考试题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形成的标志性题例和卷例,也为今后的学科教学提供了优秀范例,进而促进了从“以学科知识为核心”向“以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达成全面育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试题学科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学科新书导览】
题解教育『三问』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