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性高校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析*

2022-08-04

智库时代 2022年29期
关键词:外国文学题型多媒体

杨 迪

(邵阳学院)

文学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积淀,是族群记忆的书写,也是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的重要内容。高校中文专业开设的外国文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教师作为课程的引路人,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外国文学的作品,这样不仅可以完善他们的文学理论知识,还可以在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汲取外国文学经典作品、理论中的营养与精神财富,从而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鉴赏能力以及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引导学生以辩证与审视的眼光“正确处理目的语文化与学习者本土文化的关系”。这也是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本文通过数据分析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从外国文学课程的学情分析、学生反馈与评价、教学实践反思三个方面进行探析,以期为本校外国文学史有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一、外国文学课程的学情分析

外国文学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期末采用了闭卷考试的方式,考试范围涉及教材所学的九个章节内容,试卷分为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五个题型,前三种题型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后两者侧重于知识的融合与运用。笔者通过对任教班级60名同学的卷面成绩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学生的优势与劣势所在,为后续教学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首先,笔者从外国文学的题型分布及分值构成分析试卷布局的合理性,如图1所示。

图1 外国文学试卷题型分值构成

从图1可见,外国文学期末测试中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与部分简答题侧重于考察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分值达52分,而侧重于考察学生对作品的鉴赏与理论知识运用的论述题与部分简答题分值为48分。试卷构成符合外国文学的教学目标,既注重外国文学知识梳理,又可考察学生是否能够学以致用。

其次,笔者从外国文学课程的结果来分析学生对试卷的整体把握情况。(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到,外国文学卷面成绩达到中等以上的人数为42人,占比70%,试卷难易适中,半数以上的学生可以掌握。其中课程卷面成绩分布比例最高的是80-90分(含80分)这一区间共有19人,占比31.67%,最少的分布在60分以下的区间,有4人,占比6.67%。

表1 外国文学课程卷面成绩分布情况

最后,通过对每一类题型的分布情况,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及其运用的掌握情况。(详见图2)

图2 外国文学题型成绩等级分布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到,填空题成绩等级由优秀到不合格呈下滑趋势;选择题成绩等级由优秀到良好呈上升趋势,继而呈下降趋势;名词解释优秀等级人数占比最多,其他等级基本持平;简答题成绩等级呈现出中间高两边低的态势;而论述题的成绩等级由优秀到不合格呈上升趋势。可见,对于基础知识类型的题目,学生成绩达到良好以上的平均占比达60%以上,在综合知识运用方面,成绩等级达良好以上的平均占比不到30%,成绩占比的高低显示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在于对作品的分析、鉴赏与理论知识的运用方面。

二、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反馈

在分析了试卷构成、卷面成绩分布以及各个题型成绩分布情况之后,笔者初步了解了学生对外国文学课程的掌握情况,继而通过访谈的形式,从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及个人感悟等方面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

其一,从教学资源来看,学生对多媒体教室使用、专业课程时间安排等方面是有所诉求的。据了解,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文学类课程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但因为资源配置与人数等问题没有安排过多媒体教室上课。在访谈过程中,有很多同学表示希望能够在多媒体教室上课,这不仅是信息化时代教学的需要,也是课程教学的需要,反馈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使用多媒体资源可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古巴比伦文学中的“楔形文字”时,虽然教师通过简易画能展示部分文字,但难一点的就很难画出了,加上这种文字是写在软泥板上,落笔与收笔的细节只靠教师的板书是不能呈现的,而如果有多媒体展示,这个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其次,使用多媒体资源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访谈的学生提到,一节课45分钟,个人精力集中度有限,即使自己对课程很感兴趣,但只靠老师讲述和一些讨论的开展,没有其他元素融入,上课不走神是很难的。如果课堂上,尤其是课前和课堂中后期能加入音频、视频等元素,能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程或是将那些注意力分散的学生拉回课堂。最后,也有学生表示以后想走上教师岗位,教师课程教学中对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为他们作导向与参考。此外,专业课程排课时间文学类在7、8节课的居多,而其他时间段课程也是满满当当的,到了7、8节,大多人的精神状态是不佳的,这样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二,就教学方法来看,学生希望教师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充满活力与激情,从而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保持在线状态,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有的同学表示,虽然没有多媒体,老师的导入方式还是很多,如开门见山式,直接引入课堂主题;又如以旧导新法,通过已经学过的知识引入新的话题;又或者是联系实际法,通过日常生活的切实经历,让我们回想起自己的个体经验,进而产生引起共鸣,这样能跟着教师的节奏进入新的篇章;也有借用故事(典故)法,顾名思义,也就是通过故事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导入只能帮助我们迅速走进课堂,并不能使注意力一直保持,也希望教师在教学环节设计过程中融入新的元素使课堂一直保有活力。也有的学生表示,教师上课的设计思路过于单一,就是按照教材的安排从作者讲到作品,讲述加讨论,刚开始觉得新鲜,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觉得没有那么大的干劲了。同时,还希望老师上课不要拘泥于教材,不要因为课时有限而减少了对相关知识的补充。有时候觉得老师补充的内容比教材更有吸引力,不仅可以扩展视野,还可以发散思维,从而引起自己对某些知识的兴趣。还有些同学表示,希望老师能加入学科前沿理论研究,从而帮助大家提升知识运用能力,搭建理论框架。

其三,就个人体验来看,学生对从个人学习习惯、学习动力与个人兴趣等方面谈了自己对课程的看法。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同,学习效果也会不一样。如有部分同学表示自己的学习习惯并不好,很难主动去预习与复习,直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才会突击复习全部内容。但有的同学表示自己平时上课认真听,及时做好笔记,考前复习并不难,学习效果也较理想。当然,学习任何一门课程与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有很大联系,这直接影响了他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成果。有的同学对文学很感兴趣,上课积极认真配合,课后广泛阅读书目,在课堂上能够迅速跟上老师的节奏,进入角色,这类学生对文学史的学习可说是事半功倍;而有的同学对文学不感兴趣,对这门课程的自我要求就是过关,让他主动去预习、复习、阅读是很难做到的。此外,超过一半的同学表示,外国文学史课程相对其他文学类课程要难很多,时间跨度大且内容多、以往接触少、课外阅读更少,对教材上的知识体系大多感到陌生,让他们在接受过程中感到有压力、有距离感。

三、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反思

通过对外国文学课程的学情分析与教学反馈,笔者拟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对课程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一)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无论是线下课堂的开展,还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多媒体资源成为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配置,那么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就是学校层面需要考虑的问题。一方面,合理布局,优先专业课程安排。从课时安排来看,很多专业课安排处于“边缘化”状态,排课安排在7、8节的居多,这样的安排不利于师生的上课积极性。从课时上来看,许多主干课程课时已经缩减了一半,在非常有限的课时内,教师在课堂上讲不透,学生学得也是云里雾里,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认知,也侧面反映出专业课不被重视的现象。由此,在课程安排与课时量方面都应考虑以专业课程为主导,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充分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优化资源配置,不能只看人数定教室。一般情况下,大班教学申请多媒体教室的成功几率大,小班教学的班级很难申请到多媒体教室,这也就导致汉教班的同学大多课程在普通教室上课,课程的知识容量相对有限,纯板书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进度的展开,教学效果势必受到影响。

(二)创新方法,打造活力课堂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创新方法,打造学生感兴趣的活力课堂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教师在旧有的模式下,可以通过比较法、讨论法、拓展法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时,可以与鲁迅的《狂人日记》相比较,让学生讨论他们的异同之处,以此引导学生辩证地对待中西方文化的交流问题。同时,对于要重点学习的章节,教师可以将学界最新的研究论文分享给同学,通过简要分析论文的切入点与内容,启发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除了这些方法以外,教师对鉴赏作品时的思路与技巧需要反复强调,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并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鉴赏能力,以此弥补学生的不足之处。

另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完善教学设计,让课堂从布局上生动起来。比如,课前导入的时候可以采用新的导入方法,如情境导入法,在讲《荷马史诗》之前,可以播放动漫《天才眼镜狗》中关于木马计的片段,以此引入新课,使学生在动漫的带动下迅速进入课堂。当然,多媒体资源也可以用于课堂中段,如在讲莎士比亚的戏剧时,作品多,依靠教师的讲解与PPT的图片文字展示到了课堂中期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短视频(如《哈姆雷特》等)介绍作品,让学生的视听观感以新的方式调动起来,进而能继续跟随教师的进度学习下去。此外,多媒体资源还可以用于课程结束之时,舒缓同学们紧张的学习情绪,让他们张弛有度的进行有效学习。比如,在讲完《静静的顿河》以后,学生经过了近一节课的头脑风暴,精神高度集中,可以播放《静静的顿河》的音乐让学生舒缓一下心情。可见,教师充分利用视频、音频资源,在课堂的不同时间段将其引入其中,通过改变讲课节奏来活跃课堂氛围,以此打造活力课堂。

(三)完善自我,主动融入学习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直接影响了课程的学习效果。学生可以通过三个方面进行改变从而提升自我。首先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对待每一门专业课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态度决定一切。学生可以利用早晚自习的时间预习或者复习有关章节的知识要点,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与教师的授课节奏同步,反复的研读也能加深记忆曲线,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在课堂45分钟,学生认真听课,做好笔记,方便课后复习与知识提炼,掌握学习技巧。其次,学生需要端正自己的学习动机,正确认识专业课程的重要性,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不能因为对课程的陌生而产生畏难情绪,注意对知识体系的梳理,并以辩证的眼光思考中外文学的融合与对照,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流,让教师了解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能够结合教材内容与课程资源讲解外国文学课程,如可以结合时下流行游戏《王者荣耀》中亚瑟这个英雄与中世纪文学中亚瑟王的故事联合讲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比单一介绍亚瑟王的故事会更有效果。

四、小结

本文通过对外国文学课程的试卷构成、考试成绩等级分布以及各类题型得分情况分析学生的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以及不足之处;通过访谈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有关反馈,并有针对性地从管理层面、教学层面以及学生自主层面三个角度谈及教学反思,教学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以期能为后期外国文学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猜你喜欢

外国文学题型多媒体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常见数列创新题型归纳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多媒体高考招生宣传平台
移动云计算中多媒体工作流的节能计算卸载
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热点问题与发展趋势:首届中国外国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暨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报道
The Land They Lived on: Reading The Bluest Eye
外国文学研究“认知转向”评述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