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HCC、HCH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022-08-04李佳忆
李佳忆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影像教研室 河南 安阳 455000)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肝脏恶性肿瘤,其病理类型以肝细胞癌(HCC)为主,患者多表现为肝区疼痛、乏力、食欲体重下降,并多伴有明显面色晦暗、巩膜黄染等症状,且多数HCC患者确诊时癌细胞已浸润并破坏邻近器官组织,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故早期诊断必要性极大。而肝海绵状血管瘤(HCH)虽为肝脏良性肿瘤,但当肿瘤包块逐渐增大时可压迫邻近器官是,患者同样可表现出上腹胀痛、贫血等症状,尽管临床表现与HCC类似,但不同肝脏肿瘤治疗方案各异[1-2]。相关研究学者指出,肝脏良、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早期诊断鉴别尤为重要,穿刺活检诊断结果最为准确,但其取材方式为有创操作,患者担心发生疼痛、出血等并发症而接受度较低,故临床普及难度较大[3-4]。目前肝脏占位性病变还可通过多层螺旋CT(MSCT)等影像学手段进行观察,其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得到广泛应用,可有效避免穿刺带来的机体伤害,且诊断准确性尚可满足临床早期需求[5-6],但目前在HCC与HCH鉴别诊断中应用仍较少。对此,本研究比较MSCT三期增强扫描和平扫对上述肿瘤诊断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最佳措施,取得一定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9年5月~2020年6月期间调查取例的68例肝脏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3例,女35例;年龄29~75岁,平均(52.64±9.82)岁;肿瘤直径2~5cm,平均(3.53±0.51)cm;肝左内叶受累13例,肝左外叶受累18例,肝右前叶受累13例,肝右后叶受累15例,尾状叶受累9例,病理检查确诊HCC 32例、HCH 36例。纳入标准:①临床表现及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符合肝脏肿瘤诊断标准[7];②年龄≤75岁;③单肝叶受累;④1周内完成MS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及穿刺活检病理取材。排除标准:①有出血倾向患者;②合并胰腺炎患者;③动脉瘤、嗜铬细胞瘤及肝脏表面海绵状血管瘤患者;④检查前已采取任何抗肿瘤措施。
1.2 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MSCT平扫:选用美国GE公司Discovery HD动态500排螺旋CT扫描仪,设置层厚10mm,层距10mm,窗宽160Hu,窗位40Hu,局部5mm薄层扫描,进行全肝平扫定位。然后予以MSCT三期增强扫描:采用“二快一长”技术,由肘部静脉快速注射造影剂碘海醇(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35g I/100mL,国药准字H20053800)80mL,保持流速为2.5~3.5mL/s,于注药后30s、60s、120s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增强扫描,分析工作站Discom3.0处理后所得图像。
1.3 评价标准[8]MSCT三期增强扫描中,动脉期边缘呈点状、结节状强化,密度与腹部主动脉一致,门静脉期时进行性向中心扩展,延迟扫描病灶显示为等密度或高密度充盈,强化特征表现为“快进慢出”即诊断为HCH;动脉期明显强化呈高密度,门静脉期病灶密度显著下降呈低密度,其强化特征表现为“快进快出”即诊断为HCC。MSCT平扫中,病灶多呈低密度,边缘多模糊不清,部分有包膜表现为病灶边缘有一圈低密度影,病灶内出血则呈斑片状高密度即诊断为HCH;病灶呈单发或多发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晰,少数病灶中央呈星状、圆形更低密度影即诊断为HCC。
2 结果
2.1 MS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效能 MS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肝脏肿瘤的敏感度为100.00%(32/32),特异度为77.78%(28/36),阳性预测值为80.00%(32/40),阴性预测值为100.00%(28/28),准确度为88.24%(60/68),Kappa值为0.767,见表1。
表1 MSCT三期增强扫描与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诊断肝脏肿瘤结果比较(例)
2.2 MSCT平扫诊断效能 MSCT平扫诊断肝脏肿瘤的敏感度为78.13%(25/32),特异度为75.00%(27/36),阳性预测值为73.53%(25/34),阴性预测值为79.41%(27/34),准确度为76.47%(52/68),Kappa值为0.529,准确度明显低于MSCT三期增强扫描(χ2=4.767,P=0.029),见表2。
表2 MSCT平扫与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诊断肝脏肿瘤结果比较(例)
3 讨论
HCC和HCH均属常见肝脏肿瘤,且二者早期症状表现难以区分,易于混淆但其肿瘤病变性质完全不同,由于HCC病程进展迅速,晚期呈恶病质表现且极难治愈彻底,给病人带来沉重机体负担和经济压力[9-10]。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目前临床诊治肝脏肿瘤的重要方向。
为适应患者需要,减少机体负担,现临床多采用影响血无创检测技术,MSCT检查为横断面成像,可经图像重建任意方位对组织、器官等进行观察,显示病变部位更加全面,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发展,CT扫面密度和空间分辨率高,可有效显示密度改变的细微病变,且具有无创、成像快等优势受到患者和医生青睐[11-12]。有研究指出,MSCT扫描对肝细胞癌变及肝脏血管瘤等肝脏肿瘤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HCC平扫时为低密度,少数等密度,若其内部坏死则出现更低密度改变,三期增强扫描时,HCC患者从平扫时低密度快速转变为高密度,随后表现为短暂混杂密度或等密度,并迅速下降至原来低密度,其强化特征“快进快出”明显,而HCH因其瘢痕组织、血栓形成等病理基础平扫时为均匀低密度,较大病灶中央可出现更低密度,三期增强扫描时,其密度高于正常肝组织,延迟扫描多数病灶呈等密度填充,具有“快进慢出”强化规律[13-14]。可看出HCC和HCH在平扫时诊断特征差别不大,不易鉴别,而三期增强扫描变化规律易于观察,更易鉴别诊断。本研究中,MSCT三期增强扫描准确度明显高于MSCT平扫,其结果更加准确可信,主要是由于MSCT三期增强扫描图像易于观测,根据患者病变部位密度变化规律诊断,而平扫时两种肿瘤密度相似,依赖观测病灶造影形态及边界造影清晰与否,可添加辅助检查项目如磁共振成像(MRI)、甲胎蛋白(AFP)等,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较于MSCT平扫,MSCT三期增强扫描在扫描过程中注射造影剂可使病变部位显影更加清晰,经静脉注入碘海醇,碘经血液循环使器官和病灶产生碘浓度差别,从而显示病变与血管之间关系,降低影像观察难度,以便准确全面诊断病理信息[15]。本研究中,MS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肝脏肿瘤的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77.78%,准确度为88.24%,Kappa值为0.767,说明MS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肝脏肿瘤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漏诊、误诊率明显较低,分析其原因,MSCT平扫病灶与周围组织密度接近时无法清除显示二者界限,难以区分HCC和HCH患者,其所致误诊漏诊率较高,而三期增强扫描在碘海醇作用下造影清晰,可发现密度变化小或无的细小病变,对提高诊断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MSCT三期增强扫描和平扫均能有效诊断早期肝脏肿瘤患者,其中,MS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效能更为理想,能较为准确诊断HCC和HCH,其误诊、漏诊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