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跗骨窦切口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2022-08-04陈金安

健康之友 2022年15期
关键词:跗骨皮瓣切口

陈金安

(临清市人民医院 山东 聊城 252600)

跟骨骨折在全身骨折中发病率约为2%,其中75%的跟骨骨折会对于关节面产生累及,需要解剖复位帮助患者实现创伤性关节炎延缓、外侧“L”型切口属于临床经典的跟骨骨折入路方式,但软组织愈合问题为其最大缺陷,切口不愈合以及感染会引发患者恢复效果不佳[1]。近几年,临床研究发现,经跗骨窦切口治疗在跟骨骨折中优势显著。本次将针对我院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9.1-2021.4期间对于院内跟骨骨折手术患者进行选取100例,纳入标准:SandersⅡ,Ⅲ型,临床资料完整度高,对于此次研究能够积极配合;排除标准:患者不能配合临床治疗,合并糖尿病者;采用抽签法为患者分组,常规组年龄20岁至75岁,平均42.84±0.06岁,男患者30例、女患有20例;分析组年龄21岁至74岁,平均42.78±0.11岁,男患者31例、女患有19例,为患者实施基础资料对比分析,结果为P>0.05,则分组成立能够对比。

1.2方法

分析组应用跗骨窦切口治疗:为患者实施腰麻,患者应保持在侧卧位,需要为患者实施气压止血带,患者维持患肢屈膝、屈髋,并取外踝尖下方1.5cm直至4跖骨基底部位作一直切口,并为患者实施皮肤逐层分离,应针对患者的皮下组织、深筋膜分离,对于患者的腓肠神经、腓骨肌腱显露并予以保护,切断跟腓韧带,并进行缝线标记,充分显露距下关节面,为患者实施血肿清除,并对于内侧壁撬拨嵌压,并从跟骨结节外侧部位置入斯氏针,长度约为4.0mm,并实施后下方复位牵引,对于患者的内翻和短缩畸形进行进一步纠正,使患者的跟骨高度有效恢复。为患者利用克氏针并辅以薄型骨膜剥离器向上撬拨复位关节面,沿关节面下方钻入l~2枚1.5mm克氏针进行暂时固定。术中应对于膨隆的跟骨、外侧壁进行适量捶打,使患者的跟骨宽度恢复,并适当进行骨膜下剥离,向其中插入钛板,并应用排钉技术为患者实施支撑固定,并采用体外同型号的对于钛板定位的下端锁钉孔,为患者植入螺钉。为患者实施引流袋引流放置,并为患者进行术口缝合利用,弹力绷带为患者进行加压包扎。

常规组:外侧“L”型切口治疗:为患者进行自外踝上4cm在距跟腱前缘的1.5cm直至皮肤交界处作一弧形切口。患者骨膜下应进行全层剥离,并在距骰骨、骨体、骨颈上实施3根2.0mm克氏针钻入,应将克氏针保护骨外侧壁皮瓣,为患者实施血肿清除后,应将患者的塌陷暴露,复位方法与分析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AOFAS评分。AOFAS评分:优:90-100分,良:75-89分,可:50-74分,差:50分以下,AOFAS评分优良率=(优+良)/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对

分析组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与常规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手术时间差异较小(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对

2.2分析组与常规组AOFAS评分优良率对比

分析组AOFAS评分:优70例、良28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8.00%,与常规组AOFAS评分:优72例、良2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6.00%比较,优势性明显(X2=0.6873,P=0.4071)。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外侧“L”型切口会引发跟骨骨折患者产生延迟拆线愈合,使患者感染、内固定外漏、伤口并发症发生几率增大,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外侧“L”型切口会对于重要的皮瓣营养血管产生误伤,一般患者出现术后皮瓣坏死,由于跗骨窦切口仅为4cm左右,其位置与血管神经距离较远,能够减小损伤,同时,即使损伤血管,其局部丰富的交通支也能够实现代偿,避免术后皮瓣产生缺血性坏死[2]。外侧“L”型切口缝合过程中会具备较大张力,同时,切口拐角处容易出现延迟愈合,患者切口无法及时康复,因此,术前需要积极实施软组织准备,时间较长。跗骨窦切口能够实现无张力缝合,术前软组织要求较低。跗骨窦切口其显露跟距骨关节清晰,较为直接,不需要过度对于皮瓣进行牵拉,能够实现直视下关节面复位[3-4]。

跗骨窦切口属于临床微创手术入路方式,在临床跟骨骨折中逐步应用。临床多篇报道显示,此手术切口入路方式治疗应用效果理想,能够使患者手术并发症减少[5]。针对患者骨折类型进行分析,其中发现,患者为SandersⅡ,Ⅲ型骨折,粉碎严重的Ⅳ型骨折不采用跗骨窦切口治疗,由于其需要整根骨体充分显露才能够实现复位要求满足,必要时还需要实施内侧辅助切口,具备较大的手术难度,跗骨窦切口能够实现局部显露,无法满足复位要求。跗骨窦切口对于骨折复位技术具备较高要求,术前应对于患者骨折的移位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实现复位流程制定,术中需要通过牵引、撬拨、捶打等手段使其恢复骨高度、骨长度、宽度,可利用克氏针实施临时固定。利用骨刀适度进行跟骨外侧剥离,对于插入的钛板进行控制,不宜过大,并与关节面紧贴,此时应透视观察,对于钛板的位置进行确定,同时,可利用排钉技术进行关节面固定,其他螺钉均可利用技术MIPPO植入。由于患者均未植骨,其复位关节面后均采用捶打外侧实现其骨宽度有效恢复关节面宽度,能够预防其再次产生塌陷,术后为患者实施常规放置引流管引流,由于跟骨属于松质骨,出血后充分引流会使及渗出减少,更有利于促进切口愈合。

综上,跗骨窦切口能够获得传统外侧“L”型结构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实现患者恢复时间缩短。

猜你喜欢

跗骨皮瓣切口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三种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区损伤或足跟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距下关节镜治疗训练伤致跗骨窦综合征临床效果观察
3.0T磁共振在诊断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中的价值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经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微创术治疗Sander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观察在外伤性踝关节及跗骨骨折中多层螺旋CT 的应用价值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